第25章 第一次換屆

李自成在發火,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民心開始躁動不安,不管哪個統治者都不會高興,

只是他不管在設計一些什麼陰謀詭計,這已經不是共和國需要關心的了,時間一點點的結束,對於許多議員和軍人來說,最不希望碰到的一個時期到了,

換屆,辭舊迎新,共和國血液更替的一個特殊時期,

在張弘斌那個位面時空裡,在這個時期甚至最高領導人都會被替換掉,不過在這個位面,除非自己年滿六十歲或者主動退休,否則太子是別指望能夠即位的,熬得老一些其實也好,老成持重,也少了一些衝動,國會年輕化就可以了,皇帝不需要年紀太輕的,年輕太小的很容易被人煽動,而且也沒什麼主見,一個不好就會誤國禍國,

只是苦了張靖,他的兄弟張纔在澳洲幹得有聲有色,唯有他在軍事部門和行政部門不斷的調動見習,

張弘斌不是不知道張靖也打算一展抱負,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

一個合格的君王,必須要對每一個事情都有直觀的瞭解,才能夠駕馭得了這個國度,不僅僅是國內,張靖很快還要去南北緬甸行省觀察調研一段時間,然後轉戰東南亞、越王島和新大陸,未來至少八年的時間,他都會在不斷的視察,不斷的聽,不斷的看,不斷的工作之中度過,

回來休整兩年,十年後第三次換屆,自己差不多四十歲那年,便是他正式成爲帝皇的日子,

這是張弘斌一開始就設計好的繼承過程,這也得到了張靖的認可,他很聰明,只是不想張才那麼喜歡動腦筋,他也明白,自己的身份與張才和其他皇族的叔伯們不同,他要承擔的東西非常的巨大,

而張弘斌也做好了決定,初步確定了,在未來八年的時間內,一統華夏,

統一華夏這個偉大的使命,那是屬於自己這個造反者的,然而治理這個完整富足強大的國家,卻是他們這一代的,張弘斌甚至不介意,他直接把非洲和歐洲什麼的都給打下來,只要未來共和國有這個戰鬥力,

最近這段時間的新聞,都和換屆有很大的關係,扣除三支王牌部隊沒有大規模的換血,幾乎所有的軍隊、行政機構都會出現大換血的情況,這次換血,也會在今年舉辦的公務員考試結束兩個月後進行,

不過比起公務員考試,那些報社似乎更關注的是這一屆的換屆情況,

畢竟,開國元勳的楊洪、曹文昭、王二、李定國等此刻依然能征善戰,年輕力壯的將軍元帥們;以及從一開始就緊緊跟隨着張弘斌的何陵、張弘文等一干國會議員們,都將面臨着退休的局面,

他們其實還很年輕,要知道歷朝歷代,往往都是做到七十歲以上,實在是幹不下去了,才三次請辭後,由君王批准才能夠獲得致仕資格的,很多人就這樣老死病死在任上,這在古代沒什麼好稀奇的,

公務員考試依然是順利舉辦,同時國家又輸入了一批新鮮的血液,

對於張弘斌來說,五十歲身居高位,六十歲退休那是最理想的情況,一則不會因爲年紀過大,而失去了血性,老成謀國固然是好,奈何老成也意味着謹慎過度,失去了進取拼搏的鬥志,有些東西,不是你妥協,不是你耍小把戲就能夠得到的,很多時候,還是要靠硬實力,靠拳頭,

六十歲退休不是很好麼,按照最新統計的共和國人均壽命顯示,共和國居民平均壽命達到了六十三歲,若是單單看陝西、山西和四川這三個老地盤的人均壽命的話,甚至可以提高到七十五歲,

良好的醫療保障,沒有任何戰爭的陰影,日益完善的退休保障,以及周到的愛心公益幫助,使得這三個地區的百姓,就張弘斌來到這個時代時,平均壽命增加了二十五歲,

是的,在張弘斌穿越那一陣,陝西的人均壽命僅五十歲……別說退休了,上位都熬不到,

如今若按照七十五歲的平均壽命來計算,那麼退休之後,該名公務員或者職工,還有十五年的時間,可以優哉遊哉的陪伴着家人,享受着兒子和孫子輩的孝順,如此安度晚年,總比依然沉浸在官場之中,明爭暗鬥舒服得多,

說起來還是這個時代好,百姓依然存在着信仰,懂得敬畏,而國家也在盡最大的努力,建設精神文明,

兩個月的時間,在忙碌的情況下有時候一恍惚就到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換屆似乎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卻不想回過神來的時候,換屆的時候,也就到了,

第一屆,三峰會議召開,所謂的三峰便是帝皇、議長和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三人,

在共和國,這三個人代表了國家的最高權力,當然,這次會議依然採用露天會議的模式,並且進行全國廣播,張弘斌就要讓所有人,公正公平,完全沒有任何春秋筆法,也沒有任何剪輯製作的情況下,瞭解會議的所有細節,

作爲帝皇,張弘斌自然當仁不讓,成爲了這次三峰會議的最高領導人,並帶頭說話,

“各位公務員、鄉親們,在這個有着特殊意義的日子裡,我們齊聚一堂,共同爲華夏人民共和國的未來進行集會,通過這次集會,我們共和國將辭舊迎新,進而變得更加的強大,”張弘斌依然不善言語,或者說他本來就不需要廢話那麼多,也不想,

出自真心也好,還是出自禮儀也好,所有人都在第一時間鼓起了掌,

“各位,按照我國的《憲法》關於公務員的規定,年滿六十歲的人,必須要退休,同時還規定了一點,那就是國會議員以及各部的部長,任期爲五年一屆,五年後若國家、百姓認爲他們依然有繼續幹下去的必要,儘可繼續連任一屆,兩屆之後,不過如何,都必須要換屆,

爲什麼要這樣,只因爲我們無時不刻都在相信,這個世界上永遠都是大江後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啊,

我們總不能一直佔着位置,卻不給年輕人一個發揮自己才華的機會吧,

我們總不能,讓真正有才華的人,一直在地位的職位上空耗下去吧,,

根據我國憲法規定的考取公務員最低年紀來計算的話,從一個基層公務員,升級到國會議員,以及各部部長級別的存在,一般都是在五十歲左右,兩屆之後就是六十歲,剛好到退休的年紀,

然而我國的情況其實也有點特殊,那就是我國建立也不過十幾年的時間,

我們的開國元勳們,從卑微到達今天這個地位,完全是火箭式的提升,這也就使得,掌握重要兵權、政治權利的,幾乎都很年輕,有些甚至還不足二十五歲,

饒是這樣,他們成爲部長,成爲議員也超過了兩屆,不管他們年紀多麼小,也不管他們曾經爲我國做過多少貢獻,既然憲法已經做出了這樣的規定,那麼已經連任了兩次的他們,就不得不面臨着被替換的結果,按照我們現階段常說的一個詞,那就是換屆,

若不如此,《憲法》今後還有誰會自覺遵守,

可以說,每五年的一次三峰會議,都將是一次共和國大換血的時期,最遲不超過十年,

在這一天,我共和國的高層將面臨一次前所未有的變動,是好是壞誰也不知道,但不要緊,我們國家有完善的法治制度,有着良好的監督制度,同時……至少朕不還沒有退休麼,”張弘斌振臂高呼,只是說到最後讓人有點無語,

只是大家也明白,皇帝陛下一天沒有退下去,那麼共和國就不會亂,這個國家還太稚嫩了,必須要有一個老人好好照顧它,讓它茁壯長大到可以獨立了,纔好放手,

這個老人自然不會是執政黨或者監督黨的那些人,別說他們自己雙方不會答應,只說百姓們也不會同意,

這個老人,由張弘斌來擔任,那纔是真正的名至實歸,

張弘斌演講完畢,然後又是各部部長、國會議員們陸續講話,同時還宣佈一個決定,在議會上面,創立一個顧問室,又退休下來,願意加入顧問室的老人們擔任國務軍務顧問,在國務和軍務的決定上,有着直接建議的權力,說穿了,就是通過這批退下去的老人,帶一帶那些剛剛上來,還不能很好處理事務的新人們,

就這一點而言,也是大家討論並通過的,並一個國家高層的大換血,很容易出現許多問題,

當所有人演講完畢,張弘斌便是帶着大家站起,正式向天下人宣佈了這次換屆之後的名單:

李定國、楊洪、王二、曹文昭等老牌軍官退休,其中只有曹文昭和楊洪兩人進入了顧問室任職;何陵、張弘文、以及馬玉等一干文臣,也宣佈退休,其中只有馬玉和何陵兩人加入顧問室任職,

在顧炎武的領導下,監督黨開始重組,同時由林松擔任新一屆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在肖遙的領導下,執政黨也開始重組,肖遙進入了議會任職,而墨染成爲了新一代的議長;軍隊方面最高領導人由曹變蛟擔任,牛金星任總參謀長;海軍方面劉若錡還有一屆任期,暫時不變,

還有兩個特殊的部門,僅僅是對少數工作者進行退休處理,主要負責人沒有更換,

一個是情報局,依然由張琉負責,黎落成爲副局長,算是羨慕死了不少一直等着升遷的副局長們;一個是研究所,除非是證明江郎才盡,已經沒辦法進行研究的,否則只怕七十歲也不會出現退休的情況,

不過適當的升遷還是會有,比如關刀成爲了共和國第一軍工研究院院長,作爲朱存媛的繼承人,繼續研究新型的火藥,並將針對當代的火藥進行優化,比如提升威力,減少成本什麼的,

各部隊的軍官也有不少到了年紀的,在戰友們的敬禮下,默默離開了軍營,而同一時間,次一級的軍官之中,也有不少獲得了晉升,憑着過硬的戰鬥經驗和聰慧的頭腦,到達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不是共和國自毀江山,而是一個辭舊迎新的過程,

其實事實如何,到頭來,還要看看這新一代的開山怪們,最終會有如何的表現了,

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138章 張弘武反擊第82章 義軍的宴會第74章 張氏家族會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69章 艦隊初出海第75章 輕敵遭敗績第43章 第一條鐵路第137章 順勢搞整頓第31章 救世軍整合第30章 最終的決戰(5)第50章 人類升空時第144章 瘋狂的彩票(下)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68章 銀行那些事第6章 顧炎武見聞(上)第158章 後金消滅戰(1)第123章 曆法的改革第103章 後金的短板第147章 晉升爲人父第111章 域外遭遇戰第56章 南非滿洲國第29章 大批海貨到第107章 賞你顆手雷第84章 各人的去路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8章 買下李定國第12章 泄憤變宣戰第11章 獲救與怒火第115 血債要血償第65章 暗流在涌動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63章 第一代火器第13章 愚蠢統治者第37章 家人短相聚第21章 正統繼承權第126章 進擊的商品第44章 高調的滅族第21章 各地的響應第28章 必敗的一仗第120章 將軍百戰死第41章 最後一層樓第63章 敵蹤的真相第86章 晉王張弘武第22章 黃龍山基地第99章 大淩河之戰第8章 張才被綁架第42章 張才的自立第88章 大明有悍將第11章 獲救與怒火第66章 痛定方醒悟第38章 告緬甸國書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第73章 張氏家族會第16章 奪下白水縣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42章 公務員考試(一)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84章 血債血償時第63章 敵蹤的真相第47章 機構的調整第45章 華夏的形勢第37章 有家歸不得第35章 雲南沐王府第71章 貿易協約訂(下)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51章 電話誕生日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42章 張才的自立第57章 吐蕃軍出動第18章 走前的瑣事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22章 稱帝與立憲(上)第1章 三少爺活了第22章 黃龍山基地第66章 痛定方醒悟第11章 有客海上來第141章 讓愛遍天下(下)第92章 皇家軍校立第90章 火燒盛京城第40章 加速電研究第36章 土司大叛亂第71章 張弘武出名(上)第93章 黃臺吉之殤第85章 沒法淡定了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115章 久違的升級第53章 儒家新學說第104章 決戰要開始第141章 讓愛遍天下(下)第11章 獲救與怒火第97章 變強的明軍第146章 二王新狀況第97章 變強的明軍
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138章 張弘武反擊第82章 義軍的宴會第74章 張氏家族會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69章 艦隊初出海第75章 輕敵遭敗績第43章 第一條鐵路第137章 順勢搞整頓第31章 救世軍整合第30章 最終的決戰(5)第50章 人類升空時第144章 瘋狂的彩票(下)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68章 銀行那些事第6章 顧炎武見聞(上)第158章 後金消滅戰(1)第123章 曆法的改革第103章 後金的短板第147章 晉升爲人父第111章 域外遭遇戰第56章 南非滿洲國第29章 大批海貨到第107章 賞你顆手雷第84章 各人的去路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8章 買下李定國第12章 泄憤變宣戰第11章 獲救與怒火第115 血債要血償第65章 暗流在涌動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63章 第一代火器第13章 愚蠢統治者第37章 家人短相聚第21章 正統繼承權第126章 進擊的商品第44章 高調的滅族第21章 各地的響應第28章 必敗的一仗第120章 將軍百戰死第41章 最後一層樓第63章 敵蹤的真相第86章 晉王張弘武第22章 黃龍山基地第99章 大淩河之戰第8章 張才被綁架第42章 張才的自立第88章 大明有悍將第11章 獲救與怒火第66章 痛定方醒悟第38章 告緬甸國書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第73章 張氏家族會第16章 奪下白水縣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42章 公務員考試(一)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84章 血債血償時第63章 敵蹤的真相第47章 機構的調整第45章 華夏的形勢第37章 有家歸不得第35章 雲南沐王府第71章 貿易協約訂(下)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51章 電話誕生日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42章 張才的自立第57章 吐蕃軍出動第18章 走前的瑣事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22章 稱帝與立憲(上)第1章 三少爺活了第22章 黃龍山基地第66章 痛定方醒悟第11章 有客海上來第141章 讓愛遍天下(下)第92章 皇家軍校立第90章 火燒盛京城第40章 加速電研究第36章 土司大叛亂第71章 張弘武出名(上)第93章 黃臺吉之殤第85章 沒法淡定了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115章 久違的升級第53章 儒家新學說第104章 決戰要開始第141章 讓愛遍天下(下)第11章 獲救與怒火第97章 變強的明軍第146章 二王新狀況第97章 變強的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