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國家博物館

張弘斌擔心的事情還是出現了,李自成這廝直接僞造了一個傳國玉璽。

只是這一招其實不難處理,張弘斌早已讓人去準備了。本來直接把傳國玉璽放在明面上就可以了,但是他打算準備多一些東西在亮出來。而且,在這之前,他還有一件事情,需要處理。

他身後有什麼勢力在幫助他?說來可笑,除了一個來自未來的超市系統,還真沒有別的東西。

最鬱悶的是,新樓層的幾個未知空間自己都還沒有完全開啓。僅僅開啓一個軍事系統,有的是野戰迷彩服、特種作戰用套裝,以及火箭筒等現代產物而已。讓他無可奈何的是,這一層似乎還沒有坦克這種大殺器,飛機更是沒有,就是前面的樓層出現過滑翔翼,但這玩意似乎還沒辦法用在軍事進攻方面,最多做點小偵查什麼的。

熱氣球更是沒有,更別說飛艇。不過熱氣球的原理其實並不困難,尤其橡膠樹已經開始割膠,再加上超市也有出售厚一些的膠布,只要氣密性做得好,一個載人熱氣球不難製作,只是如何讓它從偵查變成具有實戰意義的氣球,軍工研究所還是進行努力。

自己其實沒什麼背後的勢力,再說這個世界真的有那麼強大的勢力的話,還用得着扶植一個傀儡嗎?

以那開掛式的科技樹攀登速度,直接打過來就是了。

再說,放眼天下,非洲不過都是一些黑叔叔的部落,亞洲除了俄國以外張弘斌已經沒什麼對手,再說俄國要從西伯利亞南下,可不是短時間可以做到的。至於西歐國家,他們此刻正在爲非洲和新大陸打來打去,一些原本二三流的臨海國家趁機崛起,對付變得虛弱的一流海洋大國。整個歐洲完全就是出於戰火的覆蓋之中,根本無暇東顧。

東南亞和中南半島已經是共和國的領土,澳洲、關島、中途島、夏威夷羣島,以及北美洲都在共和國的統治範圍內,至於南北美的那些土著部落,說真的誰也不會放在心上。

所以,當李自成提出了那個觀點之後,共和國的百姓沒有一個人相信。

不過那沒關係,李自成的真正目的就是大順帝國的百姓相信就好。大順帝國的百姓,沒有出海的經驗,只知道世界大概有那麼大,大概有些什麼人種,根本不知道具體的情況,更別說這些異域之中,到底存在着怎麼樣的勢力分佈。

在這樣基礎上,只需要控制好輿?論,百姓就自然而然開始懷疑張弘斌的背後支持者。

張弘斌也厚道,自己國家的百姓知道歸知道,但張弘斌爲什麼會那麼強也的確是讓大家很好奇。而他本人也知道,這個好奇積累到一定程度,說不定就會變成懷疑。

他不得不給予迴應,說穿了還真的很簡單:一則,通過媒體,宣傳一個名叫崖山社的存在,同時表示該組織已經解散,成員已經分佈在共和國各地,老死不相往來。就算他們依然存在,也不需要擔心,張弘斌可以肯定,他們的確是心懷華夏,力求讓華夏富強,百姓富裕的一羣有志之士;二則,就是直接讓導購員錄製一份錄像,上面是一個類似會議室的圓桌,上面坐着的是虛擬出來的三十多個男女,大多都是中年。他們先是對着錄像說明自己崖山社領導者的身份,同時以領導者的身份宣佈,他們對張弘斌的行動非常滿意,看着華夏日益富強,他們決定解散崖山社。

把這個錄像在廣場上播放出來,第一次看到影視畫面的百姓立刻沸騰起來。看着這些服裝語氣和自己完全不同,但那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的樣子,和自己沒什麼區別的一羣人在一個投影裡面說話,心裡下意識的就覺得‘這應該是真的。’共和國的風波就這樣結束,至於大順帝國那邊如何處理這件事,就看李自成的手段了。

至於張弘斌以後如何把更新的科技和技術,在超市裡買出來,這其實也很簡單。

美國不是有五十一區嗎?華夏也有一個就好,名字不要叫五十一區那麼庸俗,叫做華夏秘境!

一個除了自己,誰也不知道的區域,而這個區域的研究人員,就來自年紀尚輕還不想退休的崖山社研究員。同時向國會的人表示,這些人僅僅對自己負責,除了自己誰也不會見,同時,他們或者自己老死了,那麼這華夏秘境,也就徹底關閉。

如此,就算日後自己繼續拿出技術,而自己死了之後無人繼承這個系統,那也就說得過去了。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對於大魏帝國那些地盤的整改和調整可不是那麼輕鬆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換屆在即。能力好的,可以再進一步,年紀達到那個那個歲數的,就要勒令退休,而高高在上的國會和軍隊,也面臨着辭舊迎新的局面。國會之中幹滿兩屆的,要退休了。軍隊裡面爲了保障戰鬥力,三十五歲以上的,同樣要面臨着退休和進修兩種情況。

這樣的情況下,本土各省都如同一架永不停息的機器,不斷的運行着。自己都還有點忙不過來的意思,對海外的監督力度又面臨着下降的情況。

但話又說回來,如今這太平洋之中,除了共和國還有哪個國家的船隻膽敢航行?

再說,張弘斌好歹也是定期和自己的兒子和二哥聯繫的,兩人的地盤越老越鞏固,也越來越繁榮,很多放在表面上的情況他都可以第一時間知道。至於私底下的……他會在聯繫完畢,波動在當地的第二部分機,與在當地潛伏着的情報員進行聯繫,進而獲得當地第一手情況。

正因爲這一明一暗的查詢,張弘斌才能夠確定兩地的情況都非常良好,還不需要擔心。再說,若是張弘武打算在美洲自立,又或者張纔打算在澳洲自立的話,也就讓他們自立好了。共和國的領地太大了,管理整個亞洲都忙不過來,哪裡還有那麼多的空去管澳洲和美洲的殖民地?

到底都是一家人,也算不上誰便宜誰……

隨着時間的流逝,在長安城郊外一座大型建築物,也隨之慢慢修建完畢。這是在去年就開始修建的東西,卻不想今年才修建完畢。按照如今長安城的建築能力來說,這個建築物的龐大可見一斑。

很多人都好奇,這個建築物到底是什麼?

要知道,這是一年前修建的,但是一直都處於封閉狀態,甚至還有軍隊進行駐守。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可以聯繫到這個建築應該和政府有關,或許是新的行政中心。只是國會這一年來完全沒有任何搬遷的公告,要知道這樣的事情,一般都是要提前半年公告的。

所以,這個建築真的讓人很好奇,奈何軍隊的守衛非常的森嚴。別說那些一般的百姓,就算是大順朝的情報人員也別指望能夠靠近這座建築五十米的距離。

隨着這個建築的完工,張弘斌親自來到了這座建築物門前。

此刻,在他的身邊,跟隨着國會的所有議員,以及三千名被放進來的百姓。畢竟張弘斌是皇帝,所有人都必須要爲他的安全負責。出於安全的考慮,三千人已經是極限,一開始甚至有人提議不放人進來的。

五十米的警戒線被解除,但是門口卻有專門的士兵把守,故而除了被放進去的那批人,誰也不允許進入。

不管怎麼說,好歹是讓百姓看到了這個建築物的外觀。這個建築物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純東方最先進的建築模式建築,古樸大氣。遠遠看去還能夠看到在大樓的外側,掛着一個大匾,那應該就是這座建築物的稱謂。

此刻,這塊大匾上面,用紅布遮蓋了起來,紅布有一條繩索垂了下來,一看就知道在等着人用它揭開紅布。

誰來揭開?自然是我們偉大的,英明神武的,恆古未有的皇帝陛下。

張弘斌在所有人的關注下,伸出手,緩緩的拉下了繩索。說真的,那一瞬間他還真的很擔心:這繩子拉得太大力,不會把牌匾一起拉下來,砸到他們這些人吧?

結果從事實的角度來看,施工方真的很負責人,而且蓋紅布的人也很認真的檢查了很多次,確保不會出現烏龍。

隨着張弘斌的緩緩下拉,牌匾上的字也呈現在所有人的面前:國家博物院。

這就是一家大型的,以科技、歷史和世界爲主體的國家級博物館。而整個博物館的鎮館之物,便是那傳國玉璽!

是的,張弘斌就是要讓大家明白,傳國玉璽對於共和國來說,就是一個裝飾品,而不是什麼神神鬼鬼,神聖而不可替代的存在。最重要的是,把傳國玉璽放在明面上讓大家鑑定驗看,這樣反而顯得張弘斌的光明磊落,以及不畏人言。張弘斌甚至可以反問李自成:“你大順帝國敢這樣嗎?”

整個博物院陳列着自古到今的各種科技發明,讓所有人可以瞭解到,華夏文明的發展,以及華夏科技的進步情況。同時還有各個時代的那些文化遺產和古董,讓所有人見證華夏文明發展各個時期的文明特徵。最後甚至還有關於整個地球所有地區的文化情況介紹,雖然大部分都是資料,但配合着逼真的照片,能夠讓人直觀的瞭解到外國的歷史和發展情況。

最讓人好奇的是,在博物館遠古區裡,不僅有剛剛挖掘出來沒有多久的甲骨文資料,還有兩座巨大的,用布幔覆蓋起來的東西,很多人都很好奇,這背後到底是什麼。

看着他們的眼神,張弘斌笑了笑,來到布幔面前,伸手揭開了布幔……

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133章 流寇式手段第73章 張氏家族會第17章 驚聞新皇斃第37章 導購來支招第17章 驚聞新皇斃第97章 變強的明軍第153章 盛大授勳式第16章 秦良玉被俘第119章 仙境在人間第14章 憋屈的隕落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123章 印度洋海戰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95章 皇子們開局第1章 1643年大事記(上)第100章 急襲大淩河第64章 反攻的希望第25章 到前線觀戰第116章 越王島定名第102章 神機營威武第85章 沒法淡定了第81章 臺灣我來了第88章 大明有悍將第107章 對外族的奸詐第131章 順國吞吳國第49章 人口瘋漲年第44章 公務員考試(三)第46章 公務員考試(完)第19章 兩線成一線第116章 越王島定名第19章 兩線成一線第25章 第一次換屆第94章 《救世軍週刊》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47章 機構的調整第155章 後金要摸魚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151章 最新型火器第10章 迷失在荒漠第93章 挖義軍牆角第13章 崇禎的決斷第42章 張才的自立第64章 反攻的希望第110章 對蒙古用兵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104章 張獻忠吐血第110章 對蒙古用兵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141章 對晉商下手第63章 責任負不負第31章 救世軍整合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89章 盛京將淪陷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55章 柳如是登場第103章 羅汝纔出擊第56章 進軍小插曲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第148章 崇禎要學習(上)第137章 順勢搞整頓第151章 最新型火器第65章 溫情與備戰第28章 父子的對話(下)第11章 獲救與怒火第44章 大明要立憲第83章 呼喚起血性第123章 曆法的改革第74章 張氏家族會第62章 死掉的最好第27章 父子的對話(上)第131章 馬祥麟之謀第63章 責任負不負第31章 最終的決戰第32章 明末足球賽(下)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88章 大明有悍將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113章 魏國近代化第46章 公務員考試(完)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26章 大明新科考第18章 計議救公主第51章 電話誕生日第7章 顧炎武見聞(下)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150章 第一批奴隸第32章 明末足球賽(下)第138章 張弘武反擊第131章 馬祥麟之謀第50章 人類升空時第4章 明順的密議(上)第56章 進軍小插曲第159章 後金消滅戰(2)第130章 人心不易得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21章 各地的響應
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133章 流寇式手段第73章 張氏家族會第17章 驚聞新皇斃第37章 導購來支招第17章 驚聞新皇斃第97章 變強的明軍第153章 盛大授勳式第16章 秦良玉被俘第119章 仙境在人間第14章 憋屈的隕落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123章 印度洋海戰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95章 皇子們開局第1章 1643年大事記(上)第100章 急襲大淩河第64章 反攻的希望第25章 到前線觀戰第116章 越王島定名第102章 神機營威武第85章 沒法淡定了第81章 臺灣我來了第88章 大明有悍將第107章 對外族的奸詐第131章 順國吞吳國第49章 人口瘋漲年第44章 公務員考試(三)第46章 公務員考試(完)第19章 兩線成一線第116章 越王島定名第19章 兩線成一線第25章 第一次換屆第94章 《救世軍週刊》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47章 機構的調整第155章 後金要摸魚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151章 最新型火器第10章 迷失在荒漠第93章 挖義軍牆角第13章 崇禎的決斷第42章 張才的自立第64章 反攻的希望第110章 對蒙古用兵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104章 張獻忠吐血第110章 對蒙古用兵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141章 對晉商下手第63章 責任負不負第31章 救世軍整合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89章 盛京將淪陷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55章 柳如是登場第103章 羅汝纔出擊第56章 進軍小插曲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第148章 崇禎要學習(上)第137章 順勢搞整頓第151章 最新型火器第65章 溫情與備戰第28章 父子的對話(下)第11章 獲救與怒火第44章 大明要立憲第83章 呼喚起血性第123章 曆法的改革第74章 張氏家族會第62章 死掉的最好第27章 父子的對話(上)第131章 馬祥麟之謀第63章 責任負不負第31章 最終的決戰第32章 明末足球賽(下)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88章 大明有悍將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113章 魏國近代化第46章 公務員考試(完)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26章 大明新科考第18章 計議救公主第51章 電話誕生日第7章 顧炎武見聞(下)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150章 第一批奴隸第32章 明末足球賽(下)第138章 張弘武反擊第131章 馬祥麟之謀第50章 人類升空時第4章 明順的密議(上)第56章 進軍小插曲第159章 後金消滅戰(2)第130章 人心不易得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21章 各地的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