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南洋諸國

對於這麼快就拿下了大員,李元利還是有幾分意外。

算算時間,荷蘭使者馬太伊斯最快也得進了臘月才能到達大員,給荷蘭大員總督帶去李元利的最後通牒,但只到臘月十九,李蓋就將大員島拿下來了。

速度似乎太快了點。

李元利問:“荷蘭人有沒有收到我寫給他們的信?”

這個時代完全就是弱肉強食的世界,沒有任何道理可講,李元利並不是怕李蓋不宣而戰,而是感覺和他的初衷有點不一樣。

他原本想的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荷蘭人在大員只有那麼點人,軍械艦船也比不過大興軍,只要稍微有點腦筋的都知道不能硬扛,李元利也正是抓住這點,纔想到通過最後通牒讓荷蘭人自己滾蛋。

逼退紅夷比攻打大員自然更顯威勢,沒見人家大明朝的沈有容奉聖諭讓荷蘭人退兵之後,還勒石澎湖。“沉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是不是比“沉有容擊退紅毛番韋麻郎等”逼格更高?

李蓋顯然也知道這一點,能憑一封書信於數千裡外斥退紅夷,這是何等的威風?

然而,紅番鬼並沒有識趣地退走,所以李蓋心裡很是惱火,“怎麼沒有?那個叫什麼野屎的紅番鬼到廈門時還拿着您寫的信,要我安排船送他去大員呢。”

這紅番鬼還會玩狐假虎威這一套,李元利饒有興趣地問道:“那你派船了沒有?”

“本來不想派,但標下怕壞了王爺的大事,最後還是派了,不過派的是一艘兩百料的小破船,冬天黑水溝風浪大,讓他吃點苦頭。”李蓋一邊說一邊“嘿嘿”地笑。

兩百料的船其實也不算小,不過要是再加上個“破”字,那乘坐它穿越黑水溝的感覺確實只能用痛苦來形容。

李元利卻是不以爲然,“人家從西洋幾萬裡之外到中國來,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什麼苦沒吃過?”

“我這不是看不慣他那副臉嘴嘛,明明知道他是打着您的名號來利用我,可還得給他派船,心裡肯定憋着氣,不整他整誰?”

“那是你自己沉不住氣!你以爲他不急啊?他比咱們還急!你不理他,他絕對會自己找船回大員去……我還怕黑水溝冬天風浪大,準備等開春才發兵的。”

“王爺放心!我這次可招了不少好船工,有些是招安海盜的,有些是澎湖的漁民,無論水性和操船都是極好的,黑水溝那點風浪難不住他們。”

“算了!大員都打下來了,現在說這些也沒用,你把攻打大員的情形詳細跟我說說吧。”

之前的情況,每過半月李蓋都會發飛信向李元利彙報,需要兵部協調或報備的則另發一份給兵部,所以李元利已經將東南沿海的事情剿匪事宜瞭解得很清楚,況且鄭森覆滅之後,那些零星小股海盜只是疥癬之疾,他也沒有放在心上。

他關心的是大員,不,準確地說,他關心的是荷蘭人,他想知道自己率領大興軍讓中國重新崛起之後,荷蘭人會是這麼一種態度。

在強勢的大興軍面前,荷蘭人是選擇退縮還是抵抗,這不光是一個大員的問題,而是牽涉到日後大興軍的擴張目標——南洋諸國。

十七世紀以前,整個南洋地區數十個大小邦國全都是大明朝的藩屬國。

這些國家要向大明“稱藩納貢”,受大明皇帝的冊封,並由大明賜與印璽。永樂年間,朱棣還在舊港(今印尼巨港)設立了舊港宣慰司,這一宣慰司的轄區,包括後世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全部、印尼大部、泰國和菲律賓一部分。

藉助舊港這塊飛地,明政府還在蘇門答臘、滿剌加設置了兩個御封軍鎮,同舊港宣慰司一道控制着馬六甲航線咽喉之地。

只是自從宣德年間太監王景弘最後的下西洋活動之後,明朝逐漸衰落,朝廷不再派大規模船隊在東南亞遊弋,這些地區才又脫離了控制。

雖然大明朝自認爲“天朝上國”,對各藩屬國採取“王者不治夷狄,來者不拒,去者不追”的態度,輕易不干涉藩屬國的內政。

但不管怎樣說,舊港宣慰司存在幾十年,舊港是鄭和艦隊補給和艦船修理的基地,有軍隊駐紮,而且宣慰司官員是華人,領明朝俸祿,代朝廷治理地方。這些地方在以前毫無疑問就是中國的領土!

但現在,它們卻成爲了西洋列強的殖民地。

荷蘭攻佔了馬六甲和雅加達,西班牙佔領了馬尼拉,葡萄牙人和荷蘭人一起,瓜分了帝汶島……

李元利絕對不允許這種情況繼續存在,他向大員的荷蘭人發出最後通牒,也可以說是對西洋各國的一次試探,接下來如果得不到他滿意的結果,他就會對南洋大舉用兵。

他的目的不是要盡宗主國的義務,幫南洋土著趕走殖民者,然後取代西洋人殖民南洋諸國,而是要將這些地方全部納入中國治下!

這並不是癡心妄想,應該說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十七世紀以前的大明朝,在世界上的威望後人根本想象不到,特別是南洋諸國對天朝上國的景仰,比後世的洋奴對歐美國家的嚮往有過之而無不及。

許多南洋國家的使者甚至國王到中國朝貢之後,被中國的繁華富庶所吸引留在中國定居,至於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那是必然的事情——當時漢字也是南洋諸國的主要文字之一。

雖然明朝經歷了明末的天災人禍和戰亂逐漸衰弱以至滅亡,但到現在爲止,也不過才短短几十年時間,中國在南洋各國心目中的地位,並沒有下降多少。

後世滿清韃子入關竊居大寶之後,南洋諸國雖然也有一些繼續稱藩納貢,但數量與明朝相比卻大大減少,究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根本不認可東虜韃子在中國建立起來的政權。

中國強盛王朝歷來都是漢室王朝,漢唐宋明無不如此,這是藩屬國願意臣服的最主要原因。而滿清非漢這個事實卻讓大多數藩屬國心存不服。

在他們的心目中,清朝是“夷狄入侵中華”建立起來的國家,而事實上也是如此。

連滿清韃子皇帝都有自知之明,他們不喜歡看到“夷狄”這兩個字,甚至在某些場合將“夷”改爲“彝”,將“狄”改爲“敵”,正可謂是掩耳盜鈴!

第三百五十二章投河明志 誓不仕清第一百二十八章各有對策第五百二十九章收復大員第五百零七章內閣首輔第一百九十二章老當益壯第四百一十七章脣槍舌劍 你來我往第二百九十九章線膛炮和滑膛炮的選擇第兩百零九章只收良家子弟第九十一章春耕第五百三十九章世子李棩第二百一十九章雨夜敵襲第五百一十章彝倫堂講學第四百一十五章檄告天下 兵圍南京第三百三十九章江湖教派 誤稱白蓮第五百四十一章生死攸關第四百一十五章檄告天下 兵圍南京第四百六十八章望牆興嘆第三百九十章狡兔三窟第三百二十九章天主教徒的誓言第四百六十二章招降第四百二十五章血肉屠場第四百三十七章簞食壺漿第八十八章擴軍第九十八章石砫土司第一百八十七章恫嚇第四百二十七章信使第四百一十章江東顧氏第一百六十一章以糧爲本第二百七十六章鐵索橫江第三百二十三章商稅千萬兩第十六章練兵第二百八十九章紙上談兵第七十六章再傳捷報第二十九章虛驚第五十九章急行第二百一十四章兩條魚引出的線索第七十九章以儆效尤第一百五十七章剝皮揎草第四百二十三章炮戰第三百九十五章千里轉戰不停歇第三百九十八章予以重託第一百八十四章鰲拜授首第一百零七章授藝第三百章濠境紅夷第二百四十五章夜半襲營第一百四十二章一鼓而下第一百零八章白桿兵第二百六十章平生惟願殺盡韃子第四百三十八章尚武精神第四百一十一章起義第一百八十七章恫嚇第五百一十二章禮儀之邦第三百零一章夜取炮臺第四百五十二章入濠鏡第二百四十二章五仙散第三百五十三章親人反目 豪強迫害第四百五十二章入濠鏡第三百五十六章固守江南 抑或江寧第五百四十三章自請撤藩第四百五十章株連第二百五十二章反戈一擊第四百七十一章歸心第一百六十一章以糧爲本第五百一十三章藩臺召見第四百一十六章喪師失城 欲求脫罪第三百一十一章西洋懷錶第六十二章初戰第四百七十九章“衣”與“夷”第三百九十七章其名可彰第四百三十六章插翅難逃第五百五十六章翡翠玉礦第一百九十五章功臣第四百九十九章月牙島剿匪第三百七十六章夜渡第三百七十六章夜渡第三百二十九章天主教徒的誓言第四百七十章閻爾梅第一百九十二章老當益壯第二百零二章設局第三百七十八章選擇第五百五十七章除瘴之策第二百二十九章亡羊補牢第三百二十章兵甲亦實力第八十五章初至渝城第一百五十四章朝不保夕第四百三十二章計劃周詳第三百一十七章邀約比鬥第一百零六章試驗第四十一章道理第三百三十五章喋喋不休 神父自得第二百三十七章飛蛾赴火第三百五十八章首鼠兩端 枉送性命第三百九十一章遠循倭國第二百五十二章反戈一擊第一百九十七章求和第十一章任務(一)第二十三章立軍第四百六十七章密室經義第二百六十四章蘄黃四十八寨第五百四十九章權謀術
第三百五十二章投河明志 誓不仕清第一百二十八章各有對策第五百二十九章收復大員第五百零七章內閣首輔第一百九十二章老當益壯第四百一十七章脣槍舌劍 你來我往第二百九十九章線膛炮和滑膛炮的選擇第兩百零九章只收良家子弟第九十一章春耕第五百三十九章世子李棩第二百一十九章雨夜敵襲第五百一十章彝倫堂講學第四百一十五章檄告天下 兵圍南京第三百三十九章江湖教派 誤稱白蓮第五百四十一章生死攸關第四百一十五章檄告天下 兵圍南京第四百六十八章望牆興嘆第三百九十章狡兔三窟第三百二十九章天主教徒的誓言第四百六十二章招降第四百二十五章血肉屠場第四百三十七章簞食壺漿第八十八章擴軍第九十八章石砫土司第一百八十七章恫嚇第四百二十七章信使第四百一十章江東顧氏第一百六十一章以糧爲本第二百七十六章鐵索橫江第三百二十三章商稅千萬兩第十六章練兵第二百八十九章紙上談兵第七十六章再傳捷報第二十九章虛驚第五十九章急行第二百一十四章兩條魚引出的線索第七十九章以儆效尤第一百五十七章剝皮揎草第四百二十三章炮戰第三百九十五章千里轉戰不停歇第三百九十八章予以重託第一百八十四章鰲拜授首第一百零七章授藝第三百章濠境紅夷第二百四十五章夜半襲營第一百四十二章一鼓而下第一百零八章白桿兵第二百六十章平生惟願殺盡韃子第四百三十八章尚武精神第四百一十一章起義第一百八十七章恫嚇第五百一十二章禮儀之邦第三百零一章夜取炮臺第四百五十二章入濠鏡第二百四十二章五仙散第三百五十三章親人反目 豪強迫害第四百五十二章入濠鏡第三百五十六章固守江南 抑或江寧第五百四十三章自請撤藩第四百五十章株連第二百五十二章反戈一擊第四百七十一章歸心第一百六十一章以糧爲本第五百一十三章藩臺召見第四百一十六章喪師失城 欲求脫罪第三百一十一章西洋懷錶第六十二章初戰第四百七十九章“衣”與“夷”第三百九十七章其名可彰第四百三十六章插翅難逃第五百五十六章翡翠玉礦第一百九十五章功臣第四百九十九章月牙島剿匪第三百七十六章夜渡第三百七十六章夜渡第三百二十九章天主教徒的誓言第四百七十章閻爾梅第一百九十二章老當益壯第二百零二章設局第三百七十八章選擇第五百五十七章除瘴之策第二百二十九章亡羊補牢第三百二十章兵甲亦實力第八十五章初至渝城第一百五十四章朝不保夕第四百三十二章計劃周詳第三百一十七章邀約比鬥第一百零六章試驗第四十一章道理第三百三十五章喋喋不休 神父自得第二百三十七章飛蛾赴火第三百五十八章首鼠兩端 枉送性命第三百九十一章遠循倭國第二百五十二章反戈一擊第一百九十七章求和第十一章任務(一)第二十三章立軍第四百六十七章密室經義第二百六十四章蘄黃四十八寨第五百四十九章權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