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那些年,我們聽過的收音機

林子軒之所以想要山寨收音機,主要是想坑美國人奧斯邦一把。

奧斯邦雄心勃勃,一次性從美國運來一千臺收音機,以每臺100塊銀元的價格對外出售。

按照道格拉斯希拉的說法,這種礦石收音機在美國的售價摺合銀元不過20塊,加上運費和利潤在上海賣40塊銀元就算是高價了。

奧斯邦覺得中國人對無線電廣播不熟悉,想要借用電臺廣播這種新鮮玩意來大賺一筆。

反正電臺設備是林子軒出錢,他只要把收音機賣出去,至少有數萬美元的純收入。

按照他的想法,上海租界的中國富豪那麼多,一千臺收音機很容易就能賣出去,一旦賺了錢,可以繼續經營收音機的生意。

爲此,他加大投入,在上海的英文和中文報紙上打廣告,四處推銷產品。

林子軒一直想把奧斯邦趕走,如果市面上能有更爲廉價的收音機出現,那奧斯邦的收音機就砸在了手裡,賠不死他。

而且,廉價的收音機有利於收音機在上海民衆中的普及,否則收音機只能成爲達官貴人的玩物,無法起到宣傳的作用。

在中國,也有培養無線電人才的地方。

1913年,北京交通傳習所開始培養無線電話廣播人才,設高等電氣工程甲班,高等電氣工程乙班,無線電速成班。

1917年北京郵電學校,1919年陸軍部無線電教練所,1921年上海交通大學等也都培養無線電話廣播人才。

到1922年底,累計中國培養的無線電人才達500多人。

當然,這些人才大多都在政府相關部門工作,不過還有很多業餘的無線電愛好者。

林子軒找到了一位上海同濟大學的畢業生,叫做蘇組圭。

蘇組圭出生於1900年,祖籍福建永定,1921年畢業於同濟大學機械系,業餘時間愛好鑽研無線電技術。

他從報紙上看到了廣播電臺的消息,上海萬象廣播電臺將在11月底向全市進行廣播。

這家廣播電臺是萬象書局和美國東方無線電公司合辦的,他抱着試試看的態度來到萬象書局,想要毛遂自薦,參與到中國第一家廣播電臺的建設之中。

沒想到林子軒拿給他一臺礦石收音機,問他能不能自己組裝。

這是蘇組圭第一次看到收音機,雖然是第一次接觸,但難不住他,他拆卸了幾次,覺得只要有零件,組裝沒有問題。

礦石收音機不像電子管收音機那麼複雜,所用的都是市面上常見的無線電零器件,組裝較爲簡單,沒什麼技術難度。

林子軒讓他估算了一下零器件的價格,大概在30塊銀元左右。

這些零件國內沒有生產,只能通過洋行從國外進口,唯一的區別是在國內組裝,節省了人工和運費,想要降低價格,就需要從零件的國產化開始。

就算是這樣,一臺礦石收音機賣上40塊銀元,也有較高的利潤。

林子軒和蘇組圭商議,他出錢從洋行進口零部件,蘇組圭組織人手進行組裝,獲得的利潤雙方六四分成。

在這個生意上,林子軒沒打算賺錢,主要是想對付奧斯邦。

蘇組圭回家後,發動家裡的兄弟姐妹,組成了一個家庭式的小作坊,從此走上了一條山寨收音機的道路。

他並不滿足於山寨礦石收音機,還準備研究電子管收音機。

於是,亞美無線電股份有限公司就這樣成立了。

美國人奧斯邦高估了中國富豪對於無線電的熱情,中國人向來都很保守,他們連電臺廣播是什麼都不知道,怎麼會花錢購買。

只有那些洋場闊少們對於這種新鮮玩意感興趣,也不在乎錢財,在半個月內,奧斯邦銷售出去大概400臺收音機。

雖然奧斯邦幻想中的萬人搶購的熱潮沒有到來,但眼下的業績也讓他收穫頗豐。

他相信隨着電臺的開播,這些中國人見識到電臺廣播的奇妙之處,一定會來搶購他的收音機,於是,他決定用這筆錢再從美國運來一批收音機。

奧斯邦是名銷售員,他明白一旦發現收音機有利可圖,上海租界內的其他洋行也會介入收音機的生意,到時候競爭激烈,價格勢必會下降。

所以,他要搶佔先機。

說實話,對於電臺播放什麼節目,奧斯邦不怎麼關心,只要廣播電臺能夠發出聲音,有人來買他的收音機就行了。

他想得是賺一票就走的心思。

奧斯邦不關心,林子軒卻不能不聞不問。

他詢問了技術人員,因爲設備使用材料的問題,這個電臺沒辦法全天播音,用久了機器會發熱,甚至會燒壞設備,每天最多不能超過五個小時。

這已經是極限了。

林子軒安排了一下,上午一個小時播放評書或者戲曲,下午兩個小時播放音樂,晚上一個小時讀報或者講故事。

按照這種節目方式,完全是非營利的廣播電臺。

林子軒也有盈利的方案,不過不願意現在拿出來,等到把奧斯邦趕出去之後,就可以把播放音樂換成電臺點歌節目。

可以爲親人點歌送祝福,無論是過生日,還是離別送行,或者生病祈福,只要一塊錢就可以在電臺中播出。

這個節目絕對符合那些洋場闊少們的口味,這麼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表白手段,花費又那麼底,想來會成爲一種時尚。

而且,還可以加入廣告。

這需要等到收音機普及之後纔會有廣告商上門,沒關係,他可以每天用二十分鐘的時間來宣傳明星電影公司的新電影。

1922年11月13日,林子軒參加了上海大學內部教師的聚餐會。

1922年春,牧師王禮堂以提倡新文化爲號召,在上海閘北青島路青雲坊創辦東南高等師範專科學校。

然而,校長王禮堂貪財缺德,辦學完全爲了中飽私囊,致使教職員的薪金髮不出,學生的伙食無法供應,因而爆發了一場“倒王風潮”。

王禮堂灰溜溜地離開學校後,學生們爲了繼續求學,要求改造學校。

1922年10月23日,在孫仲山和陳獨繡的提議下,東南高等專科師範學校改組成爲上海大學,邀請於右仁出任校長。

校舍爲老式石庫門2層樓房10餘間。

蔡元賠、汪精爲、章泰炎、張靜姜等人擔任校董,邵力字爲副校長,鄧仲夏任總務長,瞿秋百任教務長兼社會學系主任。

第一批學生只有一百多人,林子軒被聘爲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客座教授。

第十六章 詩壇新風向第三百五十五章黑名單第二百五十六章 先生,一路走好!第二百七十一章 給世界一個警告第三百零七章 血色黃昏第三百零七章 血色黃昏第三百零八章 “三一八”前後第二百九十七章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第一百九十二章 中國製造的超級英雄們第九章 穿越流的鼻祖第二百六十九章 微觀世界第一百六十二章 奇怪的客人第二百五十六章 先生,一路走好!第二百二十一章 此間的北大第九十五章 女性文學的啓蒙者第三十二章 靡靡之音,席捲而來第八十七章 一個在中國的美國女人第二百八十八章 我愛這土地第二百八十九章 對待諾獎的態度第一百一十章 紅袖添香夜讀書第三百六十三章一本小說引發的風暴第七十一章 陪審團制度第六十二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一百一十九章 文名之爭第二百八十章 第一位讀者第三百二十七章 挖帝國主義牆角第一百九十二章 中國製造的超級英雄們第二百四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第八十四章 默默的情懷第六十章 彼得遜律師的日記第一百零五章 和自己的過去告別第三百六十一章名士和狂士第三十二章 靡靡之音,席捲而來第二百九十九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十八章 《雷雨》第三百一十七章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第三百二十章 涇渭分明的陣營第二百九十七章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第一百三十六章 那只是我用的筆名第五十一章 這一日,屬於上海第一百五十八章 民族工商業面臨的困境第三百六十八章 世界級的罵戰第五十九章 一箇中國人在美國的遭遇第三百六十一章名士和狂士第一百八十五章 泰戈爾與新文學第二百九十三章 再見,我的愛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在北平的是是非非第一百九十五章 掌聲響起來第四十章 文壇論戰的興起第二百四十一章 戰爭爆發前的上海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段虛構的傳奇故事第三十四章 被差評的《笑傲江湖》第八十八章 百花齊放,良性競爭第三百五十八章林孟嘗第二百四十四章 要不要改變這個世界?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罵就要罵的盡興第三章 大預言家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也一個都不寬恕第一百一十章 紅袖添香夜讀書第八十二章 他拍的不是電影,是情懷!第一百零四章 人生的轉折點第三百五十二章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第一百九十章 小說改編熱潮第五十四章 斷更引發的大猜想第二百二十二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八十五章 開講啦!第九十五章 女性文學的啓蒙者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化傾銷戰略第五十三章 這是能在歷史上留名的大事第三百四十六章 白首同心在眼前第八十一章 文壇瑣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段虛構的傳奇故事第二百一十六章 在北平的是是非非第二百九十三章 再見,我的愛人第一百零八章 不會剪掉的劇情第三百二十五章 文化散文第十九章 新詩興起之日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海灘風雲第一百四十二章 旁聽生第二百零九章 採訪第二十章 給中國電影一個機會第一百一十九章 文名之爭第二百二十一章 此間的北大第十八章 《雷雨》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第八十四章 默默的情懷第三百四十一章 兩個凡是第一百零九章 入戲太深第一百七十八章 拒絕長大的霍爾頓第八十六章 如流星一般消失的作家第七十一章 陪審團制度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個不一樣的林子軒第一百四十八章 我們的家庭生活第三百二十二章 用心良苦第二百五十六章 先生,一路走好!第三百四十二章 文壇新勢力第二百四十八章 試映會第五章 再見,康橋第一百五十三章 一隻猴子的逆天之路第三百二十章 涇渭分明的陣營
第十六章 詩壇新風向第三百五十五章黑名單第二百五十六章 先生,一路走好!第二百七十一章 給世界一個警告第三百零七章 血色黃昏第三百零七章 血色黃昏第三百零八章 “三一八”前後第二百九十七章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第一百九十二章 中國製造的超級英雄們第九章 穿越流的鼻祖第二百六十九章 微觀世界第一百六十二章 奇怪的客人第二百五十六章 先生,一路走好!第二百二十一章 此間的北大第九十五章 女性文學的啓蒙者第三十二章 靡靡之音,席捲而來第八十七章 一個在中國的美國女人第二百八十八章 我愛這土地第二百八十九章 對待諾獎的態度第一百一十章 紅袖添香夜讀書第三百六十三章一本小說引發的風暴第七十一章 陪審團制度第六十二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一百一十九章 文名之爭第二百八十章 第一位讀者第三百二十七章 挖帝國主義牆角第一百九十二章 中國製造的超級英雄們第二百四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第八十四章 默默的情懷第六十章 彼得遜律師的日記第一百零五章 和自己的過去告別第三百六十一章名士和狂士第三十二章 靡靡之音,席捲而來第二百九十九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十八章 《雷雨》第三百一十七章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第三百二十章 涇渭分明的陣營第二百九十七章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第一百三十六章 那只是我用的筆名第五十一章 這一日,屬於上海第一百五十八章 民族工商業面臨的困境第三百六十八章 世界級的罵戰第五十九章 一箇中國人在美國的遭遇第三百六十一章名士和狂士第一百八十五章 泰戈爾與新文學第二百九十三章 再見,我的愛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在北平的是是非非第一百九十五章 掌聲響起來第四十章 文壇論戰的興起第二百四十一章 戰爭爆發前的上海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段虛構的傳奇故事第三十四章 被差評的《笑傲江湖》第八十八章 百花齊放,良性競爭第三百五十八章林孟嘗第二百四十四章 要不要改變這個世界?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罵就要罵的盡興第三章 大預言家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也一個都不寬恕第一百一十章 紅袖添香夜讀書第八十二章 他拍的不是電影,是情懷!第一百零四章 人生的轉折點第三百五十二章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第一百九十章 小說改編熱潮第五十四章 斷更引發的大猜想第二百二十二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八十五章 開講啦!第九十五章 女性文學的啓蒙者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化傾銷戰略第五十三章 這是能在歷史上留名的大事第三百四十六章 白首同心在眼前第八十一章 文壇瑣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段虛構的傳奇故事第二百一十六章 在北平的是是非非第二百九十三章 再見,我的愛人第一百零八章 不會剪掉的劇情第三百二十五章 文化散文第十九章 新詩興起之日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海灘風雲第一百四十二章 旁聽生第二百零九章 採訪第二十章 給中國電影一個機會第一百一十九章 文名之爭第二百二十一章 此間的北大第十八章 《雷雨》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第八十四章 默默的情懷第三百四十一章 兩個凡是第一百零九章 入戲太深第一百七十八章 拒絕長大的霍爾頓第八十六章 如流星一般消失的作家第七十一章 陪審團制度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個不一樣的林子軒第一百四十八章 我們的家庭生活第三百二十二章 用心良苦第二百五十六章 先生,一路走好!第三百四十二章 文壇新勢力第二百四十八章 試映會第五章 再見,康橋第一百五十三章 一隻猴子的逆天之路第三百二十章 涇渭分明的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