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居庸關.鬼門關

居庸關位於昌平境內,離京城大概百里,與紫荊關、倒馬關合稱內三關。

居庸關形勢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它有南北兩個關口,南名‘南口‘,北稱‘居庸關‘。現存的關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將軍徐達督建的。爲北京西北的門戶。

居庸關兩旁,山勢雄奇,中間有長達30多裡的溪谷,俗稱‘關溝‘。這裡清流縈繞,翠峰重疊,花木繁茂,景象綺麗。

李自成毰笠縹衣,胯下騎着烏駁馬,望着關溝的美景,心懷大暢。自東征以來,大順軍高歌猛進,所向披靡,短短時日之內,便橫掃三邊,席捲山西全境。

忻州、代州等山西要衝重鎮一擊而破,唯獨寧武總兵周遇吉頑強抵抗,大順軍經歷了一場鏖戰。

寧武一下,大批的明廷官員和將士倒戈,投向大順軍,其中甚至包括大同總兵姜瓖、宣城總兵王承允這樣的封疆大吏。

而此刻,京師西北的一後一道門戶居庸關,也緩緩地在李自成面前打開了,負責防守居庸關的總兵官唐通、和負責監軍的太監杜之秩雙雙出關,跪倒在李自成面前,將京師的最後一道屏障拱手奉上。

李自成身材本就魁梧雄壯,多年的征戰下來,身上那股彪悍的氣息如有實質,咄咄逼人。加上他瞎了一隻眼,斜戴着黑眼罩,又平添了幾分匪氣,跪在他馬前的唐通與杜之秩嚇得連大氣也不敢喘。

崇禎皇帝把居庸關這樣關係到京城存亡的險關交給唐通,對他可謂是寄予了無比的厚望,臨來之前崇禎曾召見唐通並賜莽玉,恩遇有加。

可誰也沒有想到,這位鎮守京師最後一道門戶的昌平總兵。竟然就這麼投降了。

對於多年征戰,九死一生的李自成來說,象唐通這樣的軟蛋他是打心眼裡瞧不起的。

牛金星追隨李自成多年,對他的脾性十分了解,見他久久不語,便知道他的臭毛病又犯了,之前大同總兵姜瓖主動來降,李自成也很瞧不起姜瓖,有意殺之,還是部將張天林及時勸阻。李成自才饒姜瓖一命,但還是把姜瓖的兵權剝奪了。

牛金星連忙湊到李自成耳邊小聲說道:“大王,當年燕昭王想要招納賢才,他身邊的一個謀士郭隗就給他講了一個千金買馬骨的故事,想必大王一定也聽說過這個故事,大王,唐通這種背主棄義之人,雖然爲人不屑,但爲了儘快攻下燕京。掃平天下,眼下卻殺之不得。”

牛金星字聚明,今年四十九歲,舉人出身。性喜讀書,通曉天官、鳳角及孫、吳兵法,李自成在西安建國之後,出任大順國丞相之職。是李自成最爲倚重的人物之一。

他一向主張以戰逼降,任用降官,進一步瓦解大明官將的抵抗意志。以達到迅速掃平天下的目的。

經他提醒,李自成隱去殺心,淡淡地嘉勉了唐通和杜之秩幾句,便讓二人退下。

李自成的冷遇讓唐通心裡既忐忑又不爽,或許後來他再次背叛李自成,投降滿清,便是此時埋下的禍因。

居庸關一下,燕京門戶大開,眼看奪取燕京,蕩平天下指日可待,李自成躊躇滿志,此時哪裡會是管唐通心裡是什麼感受。

打發了唐通和杜之秩後,李自成將就在關城上招開了一次高級別的戰略會議,與會的有丞相牛金星,開國大軍師宋獻策,吏政府尚書宋企郊、權將軍劉宗敏、吏政府右侍郎顧君恩等人。

李自成開門見山地說道:“接下來如何攻打燕京,大家一起議議吧。”

宋獻策首先說道:“宣城、大同已降,明廷三邊勁旅盡去,山東總兵劉澤清率兵在臨清大掠一番後也已轉頭南去,目前可回援燕京者,唯有遼東明軍;

遼東明軍多來年與關外韃子廝殺,戰力不容小覷,爲防遼東明軍回援,我軍必須着眼於一個快字。爲了儘快拿下京師,臣建議先派人手混入城中散佈謠言,收買官將,以便我軍到達到,裡應外合,迅速拿下燕京。”

顧君恩立即表示贊同道:“大軍師所言極是,京師城高牆厚,而且置有大量火炮,關外韃子數次圍城而未能破城,京師難攻可見一斑,雖然自去年大疫之後,京師人口五去其二,此時更是人心惶惶,但若是崇禎誓死抵抗,親自上城激勵士氣,我軍就算能破城,恐怕也會損失慘重,裡應外合不失爲上上之策。”

在這一點上,牛金星等人也沒有什麼意見,但是,眼看勝利的果實就要到手了,各人心裡的小算盤也開始啪啪作響,宋獻策當初是牛金星向李自成推薦的,但兩人的政略卻不盡相同。

尤其是在西安建國之後,牛金星與宋獻策實際上已經成了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一個是開國丞相,一個是開國大國師,都是李自成極爲倚重的人物。

牛金星沒有明着反對宋獻策,轉而說道:“大王,寧武一戰,我軍損失破爲慘重,兵力已略顯薄弱,要攻打京師,有必要先與南路軍會師,再合圍京城;

同時臣建議重用唐通等降將,令這些降將率部打前鋒,一來,可減少我本部人馬的損失,二來,重用這些降將,也可給其他明將作一個榜樣,削弱其他明將的抵抗意志..........”

“不可!”宋獻策不等他說完,立即反駁道:“大王,正因我軍在寧武損失頗大,此時更不能重用唐通這些降將,大王請想,要重用這些降將,就必須給他們大權,這些人新附未久,心思難測,他們今天能背叛明廷,明天未嘗不會背叛大王,若是我軍未遇損失倒也無妨,但如今我軍在寧武損失了不少精銳,再賦予這些降將大權,未免有強枝弱幹之嫌,此乃智者所不爲也。”

李自成的頭號戰將劉宗敏也反對重用降將,他悍然說道:“大王,燕京內如今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根本不堪一擊,大可不必爲此將大權交於那些朝秦暮楚的降將手上,咱們只須揮師猛攻,京師指日可下,請大王下令吧,臣願率領先鋒,給大王拿下京城。”

吏政府尚書宋企郊也反對重用降將,不過他只是表了外態,沒有過多的激烈言詞。

這時提出入主關中策略,得到李自成重用的顧君恩卻轉而支持牛金星道:“大王是天下共主,胸中可納天地,包容幾個降將又何妨?我大順朝雖然人才濟濟,但自古爲人主者,未嘗有嫌人才多者;

大王,拿下京師雖然指日可待,但明廷的遼東勁旅尚存,雄居湖廣江西的秦牧也甚爲可慮,劉澤清、左良玉、張獻忠等各佔一方,擁兵自重,大王縱然拿下京師,要想進一步掃平天下,恐怕尚須費些周章;

正如牛丞相所言,重用降將,可向天下人昭示大王廣闊的胸襟氣度,爲將來招降各地割據勢力,掃平天下奠定良好的基礎。”

仗打到現在,大量的明朝官員和將領投降了大順軍,象白廣恩、徐永福、唐通、王承允、姜瓖等人,以前都是明廷的總兵官。

大量降官降將的出現,實際上已成爲李自成不得不慎重對待的棘手問題。甚至比攻打京師更棘手。

過多的重用這些降官降將,必定會導致原班人馬心生不滿,然而一味的打壓和架空這些降官降將,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極爲嚴重,一是可能導致內部分裂,二是可能會導致將來無人願降,甚至有可能影響到大順政權的存續。

眼下他最爲倚重的幾個手下,對這個問題又分成了兩種絕然不同的意見,讓李自成很是爲難。

在軍事方面,李自成一向很自信,但涉及到這種複雜的人事問題,李自成頗有些力不從心的感覺。

多年來的流竄作戰,究其原因,一是他流寇習氣未脫,二來缺少放眼天下的戰略眼光,以前大順軍所到之處,一味的破壞,沒有建設,這更是他們沒法建立穩固的根據地的主要原因。

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主要是李自成缺少經略天下的眼光,他趁亂攪攪局還行,但絕對沒有坐擁天下之才。

他的手段過於直接殘暴,除了軍事手段外,政治、經濟、民生等方面都缺乏相應的才能。從他有意殺戳姜瓖、唐通這些降將就可以看出,他氣量格局過於窄小,目光短淺。

可以說他的失敗主要原因就在他自己身上,其他的外因都是次要因素。

牛金星見李自成久久不語,心中暗暗失望,他非常清楚,降官降將的問題處理不好,大順軍打下燕京不但不是福,反而是招禍的行爲。

燕京是這個天下的樑柱,既便它已搖搖欲墜,但只要它存在一天,它就支撐着大明這棟破屋。現在誰去將這根頂樑柱抽掉,而又沒有做好頂替它的準備,那麼塌下來的屋子就足以將他砸死砸傷。

大順真的做好了頂天的準備了嗎?

居庸關會不會變成鬼門關?

“請大王三思。”

該說的牛金星早已與李自成說過多次,此刻他能說的剩下這五個字。

()

第698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1079章 巴黎之心第65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二)第563章 殺聲直透九重天第233章 天下爲先第706章 衆說紛紜第592章 吳三桂之死第1151章 啓發第25章 玉漱公主第652章 入陝祭陵第911章 祥瑞活寶第926章 海如風要挺進印度第867章 不會忘記第834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第610章 老色爭妍如許第78章 流言蜚語第708章 治國理念第885章 帝王效應第243章 戰略調整第854章 修路計劃第558章 北伐大幕正式拉開第4章 驚魂一刀第266章 富春山居第1116章 陰雨天第221章 東方紅第675章 揚帆啓航第114章 三十萬大軍一座城第46章 招吏第669章 午門外的悲喜劇第1018章 死地第650章 八部聯軍第698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449章 風雨飄搖鳳陽城第285章 大義名分第1091章 合縱連橫第1057章 證券交易第767章 沒有退路第1006章 公主和女皇第297章 上國衣冠第291章 滿清內部矛盾第937章 各自謀算第182章 手握春秋筆,揮毫寫史詩第1016章 鳥獸散第968章 疑陣第455章 西南策第234章 三個倒黴蛋第1142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872章 準噶爾來使第1018章 死地第305章 水師之戰第801章 蘭州失守第325章 福建鄭家第617章 文化價值觀輸出第1045章 寡人第729章 飛剪式帆船第43章 變相土改第831章 蔬菜大棚第224章 翩躚佳人逐波來第353章 雨花臺下賊成擒第65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二)第1156章 察裡津要塞第783章 進軍巴達維亞第966章 掏心戰術第236章 襄陽之變第298章 政治訛詐第715章 核心利益第840章 戈壁風雲第549章 豁然開朗第855章 出獵第554章 漢城亂戰第204章 一致向我開炮第1093章 好望角第241章 弘光即位第975章 爭執第598章 科爾沁的女人第503章 含煙畫繡坊第1091章 合縱連橫第1066章 夜戰韋爾農第1157章 真正的閃電戰第710章 潤物細無聲第999章 橫須賀第713章 我來,我看,我征服第669章 午門外的悲喜劇第955章 五日一朝第314章 壯士一去不復還第152章 紅娘子版《瀏陽河》第568章 有喜有憂第880章 狼狽不堪的奇他特第291章 滿清內部矛盾第840章 戈壁風雲第1156章 戰爭與平和第886章 北海到南海第885章 帝王效應第850章 水土治理第838章 天子在民間第208章 李自成VS崇禎帝第330章 始皇帝託夢第538章 地球儀第592章 吳三桂之死第377章 幣和稅(一)
第698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1079章 巴黎之心第65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二)第563章 殺聲直透九重天第233章 天下爲先第706章 衆說紛紜第592章 吳三桂之死第1151章 啓發第25章 玉漱公主第652章 入陝祭陵第911章 祥瑞活寶第926章 海如風要挺進印度第867章 不會忘記第834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第610章 老色爭妍如許第78章 流言蜚語第708章 治國理念第885章 帝王效應第243章 戰略調整第854章 修路計劃第558章 北伐大幕正式拉開第4章 驚魂一刀第266章 富春山居第1116章 陰雨天第221章 東方紅第675章 揚帆啓航第114章 三十萬大軍一座城第46章 招吏第669章 午門外的悲喜劇第1018章 死地第650章 八部聯軍第698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449章 風雨飄搖鳳陽城第285章 大義名分第1091章 合縱連橫第1057章 證券交易第767章 沒有退路第1006章 公主和女皇第297章 上國衣冠第291章 滿清內部矛盾第937章 各自謀算第182章 手握春秋筆,揮毫寫史詩第1016章 鳥獸散第968章 疑陣第455章 西南策第234章 三個倒黴蛋第1142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872章 準噶爾來使第1018章 死地第305章 水師之戰第801章 蘭州失守第325章 福建鄭家第617章 文化價值觀輸出第1045章 寡人第729章 飛剪式帆船第43章 變相土改第831章 蔬菜大棚第224章 翩躚佳人逐波來第353章 雨花臺下賊成擒第65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二)第1156章 察裡津要塞第783章 進軍巴達維亞第966章 掏心戰術第236章 襄陽之變第298章 政治訛詐第715章 核心利益第840章 戈壁風雲第549章 豁然開朗第855章 出獵第554章 漢城亂戰第204章 一致向我開炮第1093章 好望角第241章 弘光即位第975章 爭執第598章 科爾沁的女人第503章 含煙畫繡坊第1091章 合縱連橫第1066章 夜戰韋爾農第1157章 真正的閃電戰第710章 潤物細無聲第999章 橫須賀第713章 我來,我看,我征服第669章 午門外的悲喜劇第955章 五日一朝第314章 壯士一去不復還第152章 紅娘子版《瀏陽河》第568章 有喜有憂第880章 狼狽不堪的奇他特第291章 滿清內部矛盾第840章 戈壁風雲第1156章 戰爭與平和第886章 北海到南海第885章 帝王效應第850章 水土治理第838章 天子在民間第208章 李自成VS崇禎帝第330章 始皇帝託夢第538章 地球儀第592章 吳三桂之死第377章 幣和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