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核心利益

這兩天,南京接連迎來了琉球、占城、暹羅三國貢使。

另外交趾的鄭氏、阮氏也前後遣使入貢。

交趾鄭氏和阮氏的來意,不言自明,大秦平定兩廣,把朱家最後的兩個政權也滅了,其中在滅亡朱由榔的過程中,高平的莫氏給秦軍提供了不少後勤補給。

這一事實,讓鄭氏和阮氏大感不安,匆忙派出使者趕來南京是情理之中的事。

更南面的暹羅除了進貢,還趁機告了洞吾國(東籲國)一狀,希望大秦能給暹羅主持公道。

這一百年來,暹羅不斷遭到北面的洞吾國入侵,大半國土丟失,只剩下首都大城府一帶,還被迫向洞吾國稱臣。

暹羅很大一部分先民原居住在雲南一帶,爲逃避蒙古入侵而南下遷到暹羅。文化受到中國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響很大,對中華上國一向也很有感情。崇禎十六年,也就大明滅亡前一年還入貢。

明朝的史料記述中這樣描述暹羅:其國,周千里,風俗勁悍,習於水戰。大將用聖鐵裹身,刀矢不能入。聖鐵者,人腦骨也。

王,瑣里人。官分十等。自王至庶民,有事皆決於其婦。其婦人志量,實出男子上。婦私華人,則夫置酒同飲,恬不爲怪,曰:“我婦美,而爲華人所悅也。”

從這些記述不難看出,羅暹人對中華上國的崇尚,甚至老婆跟華人睡了,丈夫還置酒同飲,並把自己老婆得到華人看中是一種榮耀的事情。

作爲天朝上國,接到小弟的告狀,大秦皇帝陛下自然要表示一下。

爲這件事,秦牧特意把內閣三個輔臣,以及黃振林、甘南召到華蓋殿,商議對策。

洞吾國就是後世的緬甸。現在是中南半島上最強大的國家,它目前正處在全盛時期,疆域包括後世的緬甸和老撾、泰國的大部分,整個中南半島大部分已經被洞吾國佔領。

它甚至把葡萄牙侵略者給趕出了國土。東南亞的無數小國中,有能力驅趕船堅炮利的西方殖民者的國家,只有洞吾國了。

司馬安等人都是老成精的人,見秦牧如此急於爲暹羅“伸張正義”,當然能猜到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華蓋殿裡,一縷檀香,幾杯清茶,仲春的天氣極爲宜人,宮女太監們悄立於殿邊,秦牧輕輕一拂那黑色的龍袍。徐徐問道:“洞吾國之事,諸位大臣有何見解?”

黃振林先說道:“陛下,拋開暹羅之事不說,洞吾國王他隆派近兩萬大軍進入雲南,企圖火中取栗。若非其插手,雲南之事不會拖到今日未決。雖然他隆現在已經把軍隊撤回,然犯大秦者,雖遠必誅,否則我大秦天威何存?”

司馬安忍不住輕咳了兩聲,其實大家心知肚明,雲南楚雄以西一直未能解決。並不是別的原因,而是秦牧的意思;

他授意徵南大將軍崔鋒,讓雲南各個土司打頭陣,相互廝殺,以削弱這些土司,爲將來雲南的改土歸流、長治久安做鋪墊。

李源和路振飛則默不作聲。作爲內閣大臣,他們一向謹言慎行,黃振林的意思他們並不太在意,他們在意的是秦牧對此怎麼看。

秦牧向起居舍人金磊招招手,示意他把一幅地圖拿過來。

起居舍人算是皇帝近臣之一。帝御殿則侍立,行幸則從,主要負責記載皇帝言行,每一季度結束時,將記錄整理送史館,作爲將來修皇帝實錄的材料。

金貢南拿來的,是一幅世界地圖,秦牧指着地圖說道:“自古以來,我華夏的主要威脅皆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但朕可以告訴你們的是,隨着火器不斷進步,遊牧民族的騎兵會逐漸喪失優勢,來自北方的威脅也就慢慢消減。

然正所謂此消彼漲,在北面的威脅消減的同時,來自海上的威脅卻在不斷增加,從明朝中期開始,東南倭寇之亂,再到西洋紅夷不斷進逼我沿海,大洋不再是我中華的天然屏障,而是威脅的來源,這一點我大秦上下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同時作爲我大秦一項國策來看待。”

秦牧說這些,自然是要定下了個基調,讓大臣們更多的把目光投注於南方。

換而言之,所關注的就不只是洞吾國了,而是將整個南洋當作一盤棋來佈局。

對今上的雄心壯志,在坐在大臣都有清醒的認識,對開疆拓土的熱衷,今上不輸於始皇帝。

而且他們同樣知道,今上不象明洪武那樣,重名不重利。

他不但重名,更重實利,向來不做虧本賺吆喝的事情。

司安馬平靜地說道:“誠如陛下所言,我華夏來自海上威脅日趨增加,這一點臣表示贊同,我大秦秉承前宋不抑商的國策,財稅來源,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海上。”

司馬安點到爲止,內在的意思就是,大秦的威脅不但來自海上,財物之利也來自海上。

如果從實利上看,北方草原所能帶來的利益,遠遠比不上南方諸島。

南方諸島不但土地肥沃,適合耕種,一年三熟。其他經濟物產也異常豐富,這是隻能放牧的北方草原遠難以比擬的。

況乎能否控制南方諸島,關係海上絲路的安全,也就是關係到大秦的經濟命脈的安全。

作爲大秦帝國的首輔大臣,司馬安對秦牧知之甚深,私下裡時常順着他的思路琢磨,早已得出一個結論:大秦皇帝陛下有意掃平南方諸多小藩邦,完成比始皇帝更宏偉的大業。

路振飛幽幽地說道:“陛下,始皇帝發五十萬大軍,用了數年時間,才平定嶺南,陛下想必清楚其中的原因。”

秦牧說道:“路閣老所憂慮者,亦爲朕之憂慮。然世易時移,今日之世,非始皇帝當時之世矣。朕更不會發五十萬陸軍南下,若是如此,朕寧願不南顧,以免勞民傷財。”

甘南說道:“當年始皇帝南征,陸路不便,是以雖發五十萬大軍,仍困難重重。再看今日之西夷,來幾條船,數百人,就能征服南洋諸島,並佔爲己有。

今我大秦水師之強,何弱於西夷?西夷萬里迢迢而來都能輕易做到的事,我大秦難道反而不能做到嗎?”

甘南的話,可謂是道出了秦牧的心意,象荷蘭人幾乎控制了整個爪哇島,他們有多少兵力?西班牙殖民呂宋島又用了多少人馬?

只要方法用對了,要佔領南洋諸島,絕對沒有想象中的困難,更不必要象當年始皇帝征討嶺南一樣,需要動用幾十萬大軍。

李源說道:“陛下,大秦社稷初定,國內民生尚待恢復,南洋諸島,宜緩緩圖之,不可操之過急。”

“凡事皆須量力而行,這一點朕心裡有數。陸上之徵戰,若非外夷主動入侵,這幾年內將不會再大舉用兵,以予民休養生息。

不過海軍則不然,朕可以告訴爾等,朕投巨資籌建海軍,絕不是要以舉國之力養着他們,而是要讓他們來養舉國之民。”

李源與路振飛不禁交換了一個眼色,他們很清楚,秦牧這番話絕對不是不可能的事。

明初鄭和下西洋,有人說是勞民傷財。然而當時的戶部尚書夏原吉卻說了一句話:今國用不缺,皆賴鄭和下西洋也。

永樂朝剛打完四年內戰,把北京到南京的大片國土打成了一片焦土,緊接着大肆營建北京城,50萬大軍五徵蒙古,80萬大軍南征交趾,處處花錢如流水,永樂朝不但沒因此窮困,反而是大明最強盛的時期。

而明初歲入一直只有幾百萬兩,難道永樂帝能憑空變出錢來不成?

從當時的戶部尚書夏原吉這句話,不難看出內因所在。所以說秦牧要以海軍養舉國之民,並不是太誇張的事。

換而言之,以海軍攻取南洋諸島,處理得當的話,不但不是勞民傷財的事,反而有可能給大秦帶來滾滾的資財。

所以用勞民傷財的理由來反對開拓東南諸島站不住腳,只是象交趾、洞吾、暹羅這些國家,多是深山老林,路振飛他們覺得要征服和統治很困難,這種認知已經深入骨子裡,所以顯得非常猶豫。

黃振林說道:“下官去過南洋,南洋諸島上,多是蕞爾小邦,有的兵不滿千,民不滿萬,如這般小國,我大秦若發兵徵之,兩百兵馬足以。事實證明,西夷征服一島,所用兵力也不過數百人”

路振飛打斷他道:“自古以來,興無名之師者,無不以失敗告終,陛下當慎之。”

秦牧微閉起雙目,徐徐說道:“有名無名,在於舉國如何看待那片土地,若舉國上下,皆將那片土地看作國家的核心利益,則出師必有名。若是認爲可有可無,則有名變無名,皆因舉國不願爲之也。

朕先前已經說得非常明白,以後大秦之敵,必來自東南海上;大秦之經濟命脈,亦在東南海上,這一點目前百姓還沒有充分的認識,但作爲朝中大臣,爾等必須有前瞻性的眼光,否則”

ps:打東南最難的地方在於統一思想,這一章是爲統一朝中大臣的思想做鋪墊,大家如果也覺得統一思想纔是問題的根源的話,請投我一張月票吧,

第988章 軟實力第568章 有喜有憂第1086章 風雲變幻第347章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第846章 堂審(下)第791章 兩難境地第515章 鄭彩的消息第752章 被迫撤離第986章 形勢逼人第412章 久別重逢第397章 白鐵審案第161章 崇禎的陽謀第903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752章 被迫撤離第297章 上國衣冠第269章 背水一戰第40章 夏夜情詩第156章 長沙會議第693章 進退維谷第1013章 鬼船第158章 國色天香董小宛第474章 穎上行第234章 三個倒黴蛋第21章 血濺桃花扇第240章 擴軍備戰第318章 大戰泗州第521章 東海大戰(二)第1088章 快刀斬亂麻第778章 昏君第261章 殺聲透漢陽第548章 何以應對第371章 月下燈前人如玉第116章 四省總督呂大器第191章 娘子,快開窗!第733章 準備收網第133章 戰略轉移第243章 戰略調整第495章 羣情鼎沸第319章 渡淮奔襲第1017章 餘波未了第57章 快刀斬亂麻第1025章 司法改革的大幕第688章 白霧茫茫第991章 寶貝第589章 風雨飄搖的大清第264章 包二的戰爭第609章 乾清宮裡初見大玉兒第150章 田忌賽馬第681章 勢如破竹第314章 淪亡之因第941章 劣幣逐良幣第500章 窮途末路的螯拜第167章 天人合一VS知行合一第1078章 這裡的黎明亂糟糟第42章 一個希望第712章 破城第308章 兵圍安慶第762章 龍吟第52章 針鋒相對第52章 針鋒相對第503章 含煙畫繡坊第1097章 殺兄逼父第733章 準備收網第1151章 啓發第213章 湘陰鼠疫第366章 紅娘子守清流關第327章 安慶告破第500章 窮途末路的螯拜第205章 南昌還有顆釘子第174章 可憐的宋應星第91章 婚禮之變(2)第1102章 深遠的影響第744章 風暴在醞釀(六)第649章 以邊養邊第356章 殺人的理由第64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一)第727章 內閣第759章 朕不是背水一戰第911章 祥瑞活寶第104章 步步驚心(一)第736章 別有洞天第889章 天山省第106章 煙花之惑第1058章 雙刃劍第89章 會昌千戶所第970章 南下錫蘭第112章 烈火焚城第1031章 湘妃上殿第516章 朝鮮王子第683章 神兵天降第54章 兩不安生第766章 攻守異位第507章 江南山漸青第740章 風暴在醞釀(二)第859章 解凍前夕第542章 呂宋排華事件第877章 信不信由你第653章 伏子第717章 突然多了一個省第946章 奴家顧橫波
第988章 軟實力第568章 有喜有憂第1086章 風雲變幻第347章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第846章 堂審(下)第791章 兩難境地第515章 鄭彩的消息第752章 被迫撤離第986章 形勢逼人第412章 久別重逢第397章 白鐵審案第161章 崇禎的陽謀第903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752章 被迫撤離第297章 上國衣冠第269章 背水一戰第40章 夏夜情詩第156章 長沙會議第693章 進退維谷第1013章 鬼船第158章 國色天香董小宛第474章 穎上行第234章 三個倒黴蛋第21章 血濺桃花扇第240章 擴軍備戰第318章 大戰泗州第521章 東海大戰(二)第1088章 快刀斬亂麻第778章 昏君第261章 殺聲透漢陽第548章 何以應對第371章 月下燈前人如玉第116章 四省總督呂大器第191章 娘子,快開窗!第733章 準備收網第133章 戰略轉移第243章 戰略調整第495章 羣情鼎沸第319章 渡淮奔襲第1017章 餘波未了第57章 快刀斬亂麻第1025章 司法改革的大幕第688章 白霧茫茫第991章 寶貝第589章 風雨飄搖的大清第264章 包二的戰爭第609章 乾清宮裡初見大玉兒第150章 田忌賽馬第681章 勢如破竹第314章 淪亡之因第941章 劣幣逐良幣第500章 窮途末路的螯拜第167章 天人合一VS知行合一第1078章 這裡的黎明亂糟糟第42章 一個希望第712章 破城第308章 兵圍安慶第762章 龍吟第52章 針鋒相對第52章 針鋒相對第503章 含煙畫繡坊第1097章 殺兄逼父第733章 準備收網第1151章 啓發第213章 湘陰鼠疫第366章 紅娘子守清流關第327章 安慶告破第500章 窮途末路的螯拜第205章 南昌還有顆釘子第174章 可憐的宋應星第91章 婚禮之變(2)第1102章 深遠的影響第744章 風暴在醞釀(六)第649章 以邊養邊第356章 殺人的理由第64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一)第727章 內閣第759章 朕不是背水一戰第911章 祥瑞活寶第104章 步步驚心(一)第736章 別有洞天第889章 天山省第106章 煙花之惑第1058章 雙刃劍第89章 會昌千戶所第970章 南下錫蘭第112章 烈火焚城第1031章 湘妃上殿第516章 朝鮮王子第683章 神兵天降第54章 兩不安生第766章 攻守異位第507章 江南山漸青第740章 風暴在醞釀(二)第859章 解凍前夕第542章 呂宋排華事件第877章 信不信由你第653章 伏子第717章 突然多了一個省第946章 奴家顧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