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八股之爭

前方戰事如火如荼,而在後方,圍繞八股取士這個話題,學界也展開了一場異常激烈的大論戰。

顧炎武等人撰文狠狠批判八股取士之後,一些做了一輩子八股文章,在這方面自鳴得意的老儒也紛紛撰文,對顧炎武等人的觀點進行猛烈反駁。

在年輕的讀書人當中,支持八股取士和反對八股取士的也基本上各佔一半,雙方大打口水戰。

反對的人形形色色,有象顧炎武那樣,本身八股文章寫得很好,但認爲八股文章禁錮了讀書人的思想,比焚書坑儒危害還大,而堅決反對的;

也有些人純粹是因爲自己不擅長八股文章,感覺考八股文自己沒有出仕的希望而加以反對的。

而支持八股取士的,基本都是那些八股文章做得比較好的人,還有一批利益羣體不容忽視;

自洪武以八股取士以來,有一批人八股文章寫得好,但運氣不太好,屢考不中,而因爲八股文章遵循固定的格式和套路,有跡可循,所以他們靠賣八股範文,就能維持生計。

對於這批人來說,取消八股取士,已經不只是學術問題,而涉及到了最基本的生存問題,他們也是反對取消八股取士最強烈的一批人。

這場口水戰愈演愈烈,傳統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明朝近三百年,八股取士已經成爲一種頑固的傳統習慣,一朝要全面廢除,自然要承受這種頑固習慣的強烈反撲。

一個多月下來,一場大論戰沒有任何消停的跡象,其激烈程度,涉及範圍,已經不下於前方的大戰了,正反雙方甚至暴發了肢體衝突。

這促使秦牧不得不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重新審視這個問題,因爲這已經是關係到後方穩定與否的大問題了。

與司馬安、呂大器、喻大猷等要員榷商之後,秦牧就這場大論戰下了一道詔書。

詔書大意是說事實不說不清,真理不論不明,歡迎學界就此事展開討論。但討論範圍權限於學術方面,絕不容許借學術討論進行人身攻擊,更不允許借學術討論之名拉幫結派,打擊異己,危及驅除韃虜大業。雙方要多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求同存異。

詔書中還聲明。除了顧炎武的翰林院和新設立的國子監師生之外,大秦所有軍政部門的官吏不得參與這場辯論,而要站在一個相對超脫的立場,認真聽取正反雙方的理由和論據。

爲了給大家充足的辯論時間,十月的恩科將向後推遲一個月,並着令顧炎武在武昌的黃鶴樓下設立論壇;

持不同意見者,可以自由登壇辯論,官方會認真聽取大家的意見。

並承諾只要不涉及到人身攻擊,不拉幫結派結黨伐異。官方絕對不以言語及罪。

秦牧這道詔書一下,頓時讓天下的讀書人都爲之一震,不管支持的還是反對的,對秦牧都是讚不絕口。

特別是他禁止軍政部門的官吏參與討論。更被視作是公平公正的象徵。

畢竟要一個普通人站在知府知州面前與之爭辯,還真沒有多少人有這個勇氣,官員往往能利用其自身的權勢,左右討論的公正性。

這道詔書同時被讀書人認爲是開風氣之先。更被看作是秦牧廣開言路,虛心納諫的體現。

甚至開始有人把秦牧與唐太宗相提並論。

因爲兩人有頗多相同之處,倆人都是前朝舊臣。都是起於亂世,都很年輕,唐太宗打天下時不到二十,即位時也不過二十來歲,和秦牧很相似,而且倆人都是文武雙全,上馬治軍,下馬治民,又都有虛心納諫的胸懷。

總之,你越作比較,越覺得相似。

事前秦牧根本沒有想到自己這道詔書會產生這樣的效果,他只是想把這場辯論引上理性的道路,不使自家後院失火,以免影響前方戰事。

他更沒有沒想到的是,這道詔書頒佈後,原來那些躲避戰亂,清居山野的大儒紛紛行動起來,或是撰文參與討論,或是動身親赴武昌,準備登壇辯論。

其中隱居的江西大儒艾南英、羅萬藻,以及當初因不滿吳學禮大軍禍害江西,勸阻無效後憤然隱入廬山的江西巡撫郭都賢,竟不畏戰火,結伴趕到安慶城下求見秦牧。

秦牧聽說之後,急急迎過江去,極盡禮遇。

見面之時,三人甚爲感動,郭都賢施以大禮,感慨地說道:“秦王日理萬機,爲我等幾個老朽趕過江來,我等如何敢當,如何敢當啊!”

“三位是世之大賢,小王敬慕久矣,只是年來俗務纏身,未能親往拜請,還望三位大賢莫怪,今日承蒙不棄,遠來教誨,小王豈能不親自恭迎。”秦牧一邊還禮一邊答話,態度極爲謙遜。

郭都賢、艾南英、羅萬藻三人萬萬沒想到,年紀輕輕的秦牧,竟是如此虛懷若谷,心中不禁感慨萬端。

艾南英與羅萬藻是同鄉,都是江西臨川人,與章世純、陳際泰一起被世人稱爲“江右四家”。他們都是寫八股文的高手;

其中陳際泰更是世人公認的八股文大家,他將經史古籍融會貫通,自闢門徑,借題發揮,馳聘才思,抒發己見,把八股文推向了極致。

然而他們對八股文所導致的文風衰弊,內容陳腐,科場制藝,形式僵化,卻是深惡痛絕。

幾人一直致力於八股改革,他們師從古文、戲曲大師湯顯祖,認爲只有取徑唐、宋纔是溯源秦、漢的正確道路。他們遵依北宋古文精神,推崇歐陽修的學說;

江右四家的影響力很大,跟陳子龍、張溥、張採、夏允彝等人的“復社”、“幾社”就文壇文風等問題展開論爭,分庭抗禮。認爲爲文要表現“時”與“境”,要講“義法”、“神氣”、“雅潔”。

還大力排抵王世貞、李攀龍等爲代表的前後七子及其崇拜者“文必秦漢”的擬古說,反對以鍾惺和譚元春爲首的“競陵派”因襲六朝儷彩、追求硬瘦艱澀、幽深孤峭的玄風。

正因爲這些人在學術界地位崇高,秦牧纔給予如此隆重的禮遇,他們就象是風向標,得到他們的擁護,就代表着會有大批讀書人會來投誠。

秦牧在安慶城下的大營中設宴款待,與三人促膝傾談了一夜之後,第二天又安排船隻,派兵護送艾南英與羅萬藻往武昌,並親自送出十里。

至於郭都賢,被秦牧直接留了下來,委以吏部右侍郎的重任。

此事很快傳開,秦王禮賢下士的美名更是傳得人盡之知,前來投奔的人更多了。

以前秦牧在武昌頒佈秦王詔,宣佈開恩科時,也有很多讀書人來武昌投奔,但那時來投奔的多數是普通的讀書人;

而現在隨着戰爭不斷取得勝利,加上他廣開言路,虛心納諫,革弊創新等一系列舉措的出現,前來投奔的人中,開始有象艾南英、羅萬藻這些在文人中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儒。

繼郭都賢三人之後,驚喜更是不斷涌現,最讓秦牧意外且驚喜萬分的無疑是路振飛的到來,而且還是從福建而來。

弘光政權瓦解之後,起初路振飛接受了隆武的官職,拜爲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但路振飛好不容易到了福州後,卻大失所望。

實際上不管隆武給他封多大的官,都只是個笑話,軍政大權實際上都掌握在鄭家手裡,隆武不過是鄭家的一個傀儡,而他這個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更成了傀儡手下的小鬼。

而且接觸久了,路振飛發現隆武是個好大喜功的人,常說臣子們不改因循舊習,必至敗亡。路振飛卻認爲隆武過於操切,難成中興之業;

隆武有愛民之心,卻未見愛民之政;所有的話都是停留在口頭上,說得很好,但什麼實事也沒做成。

而且隆武喜怒輕發,不知節制,朝令夕改,讓人無所適從。見羣臣庸碌而督責過於嚴厲,就連他這個吏部尚書也時常遭到詰難,卻不知深究羣臣無所作爲的原因。

路振飛心中一直作着痛苦掙扎,後來又有聽說鄭芝龍竟派人聯絡洪承疇,有降清的苗頭,而鄭芝龍將洪承疇的家人供養於府上,不讓隆武追問降清官員家屬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有鑑於此,路振飛決定不再做鄭家的小鬼,轉而投到大勢已成的秦國,加入驅除韃虜的大業中來。

如果說艾南英等人的投奔,代表着學界對秦國的認同,那麼路振飛的投奔,更是一種人心向背的最好例證,因爲他是隆武朝的吏部尚書,是從福建趕來投奔的,意義非同尋常,這足以向世人證明,隆武已人心盡失,而秦國是萬衆歸心。

秦牧得知路振飛到來之後,更是親自迎出二十里,當即授予路振飛文淵閣大學士銜,與司馬安等人一同入閣參議軍機。

這是實打實的內閣大學士,不打半點折扣,更不象隆武朝那樣有名無實。

ps:感謝華夏~黃帝和土豆維尼兩位朋友的打賞,謝謝二位。寫書幾年,訂閱少,打賞少,收入微薄,三本書加起來,一次打賞一萬點幣的屈指可數,咱和那些大神發第一章書就盟主滿天飛沒得比,有一萬點幣的打賞,已經是感激涕零了。

同時要感謝每一位給予支持的朋友,頓首,再拜!

.

第591章 一個響屁引發的叛亂第597章 王大當家的投名狀第841章 測量地球第180章 學院起風波第878章 賀蘭山下春風起第1014章 懦弱者的怒火第1132章 酬勞第385章 勝似東吳大小喬第1108章 提高福利第247章 舊恨新仇第42章 一個希望第852章 悄然變化第164章 晨戲第548章 何以應對第605章 滿清最後一位親王第993章 軟實力無處不在第712章 破城第431章 一派腥風捲怒濤第695章 西班牙之野望第525章 東海大戰(六)第70章 李香君的錦囊妙計第562章 萬騎奔襲走雷霆第373章 抄家第145章 縱觀九萬里河山第366章 紅娘子守清流關第70章 李香君的錦囊妙計第688章 白霧茫茫第940章 速度第70章 李香君的錦囊妙計第548章 何以應對第861章 帝王之心第1059章 風物長宜放眼量第1140章 軍歌飛揚第716章 喜報傳來第582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913章 倒戈第670章 南京郊野麗人同行第518章 風雲變幻第178章 雲巧兒的身世第294章 風起雲涌第270章 大別山會戰第1166章 談判第158章 國色天香董小宛第118章 南邊放出一頭狼第259章 遺落戰境第1111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第318章 三天兩夜第1025章 司法改革的大幕第243章 戰略調整第992章 你願嫁給我嗎第1100章 西苑裡的女天皇第146章 秦牧和紅娘子勾搭上了第573章 誰是叛徒第455章 西南策第240章 擴軍備戰第729章 飛剪式帆船第864章 埋伏第1037章 過猶不及第495章 羣情鼎沸第991章 寶貝第911章 祥瑞活寶第608章 對女真人的處置第237章 血戰荊門第953章 醫保第490章 元宵佳節第486章 含煙帶露蓮心顫第322章 金秀才第955章 五日一朝第495章 羣情鼎沸第475章 正旦大禮第533章 海洋戰略第926章 海如風要挺進印度第138章 碧血長歌將軍令第120章 要挾第927章 文明的衝突第996章 趣事第1133章 遠方的消息第438章 回馬槍第273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208章 李自成VS崇禎帝第585章 多鐸突圍第149章 重返瀏陽第59章 往死裡練第586章 城下血戰第758章 處處狼煙第565章 擒龍搏虎各出招第527章 東海大戰(八)第669章 午門外的悲喜劇第723章 碩果累累第82章 月佬來了第952章 試探第316章 我寂寞,我冷.....第104章 步步驚心(一)第1168章 盡收各部第952章 試探第934章 莫臥兒王朝第581章 神奇的夜襲第152章 紅娘子版《瀏陽河》
第591章 一個響屁引發的叛亂第597章 王大當家的投名狀第841章 測量地球第180章 學院起風波第878章 賀蘭山下春風起第1014章 懦弱者的怒火第1132章 酬勞第385章 勝似東吳大小喬第1108章 提高福利第247章 舊恨新仇第42章 一個希望第852章 悄然變化第164章 晨戲第548章 何以應對第605章 滿清最後一位親王第993章 軟實力無處不在第712章 破城第431章 一派腥風捲怒濤第695章 西班牙之野望第525章 東海大戰(六)第70章 李香君的錦囊妙計第562章 萬騎奔襲走雷霆第373章 抄家第145章 縱觀九萬里河山第366章 紅娘子守清流關第70章 李香君的錦囊妙計第688章 白霧茫茫第940章 速度第70章 李香君的錦囊妙計第548章 何以應對第861章 帝王之心第1059章 風物長宜放眼量第1140章 軍歌飛揚第716章 喜報傳來第582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913章 倒戈第670章 南京郊野麗人同行第518章 風雲變幻第178章 雲巧兒的身世第294章 風起雲涌第270章 大別山會戰第1166章 談判第158章 國色天香董小宛第118章 南邊放出一頭狼第259章 遺落戰境第1111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第318章 三天兩夜第1025章 司法改革的大幕第243章 戰略調整第992章 你願嫁給我嗎第1100章 西苑裡的女天皇第146章 秦牧和紅娘子勾搭上了第573章 誰是叛徒第455章 西南策第240章 擴軍備戰第729章 飛剪式帆船第864章 埋伏第1037章 過猶不及第495章 羣情鼎沸第991章 寶貝第911章 祥瑞活寶第608章 對女真人的處置第237章 血戰荊門第953章 醫保第490章 元宵佳節第486章 含煙帶露蓮心顫第322章 金秀才第955章 五日一朝第495章 羣情鼎沸第475章 正旦大禮第533章 海洋戰略第926章 海如風要挺進印度第138章 碧血長歌將軍令第120章 要挾第927章 文明的衝突第996章 趣事第1133章 遠方的消息第438章 回馬槍第273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208章 李自成VS崇禎帝第585章 多鐸突圍第149章 重返瀏陽第59章 往死裡練第586章 城下血戰第758章 處處狼煙第565章 擒龍搏虎各出招第527章 東海大戰(八)第669章 午門外的悲喜劇第723章 碩果累累第82章 月佬來了第952章 試探第316章 我寂寞,我冷.....第104章 步步驚心(一)第1168章 盡收各部第952章 試探第934章 莫臥兒王朝第581章 神奇的夜襲第152章 紅娘子版《瀏陽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