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深遠的影響

大秦宮,蒹葭殿。

春帷半揭,飛絮沾畫角,東風拂珠簾,嫋嫋獸煙散。

美人如玉,宮裝如雲,眸光流盼,玉指纖纖輕抹巫山一段雲。

柳如是本就珠圓玉潤,人美如詩,她喜歡討論學問,秦牧問起科舉制度對經濟的影響,這些正是她喜歡的話題,因此整個人神采奕奕,和簾外的春景融在一起,愈發動人心腸。

“陛下,婢子細想來,科舉制度和經濟之間,實際上相互影響的。婢子記得陛下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句話婢子如今想來,可謂是至理。在隋唐之前,社會經濟基礎薄弱,普通百姓讀不起書。能讀得起書的,基本都是一些世家大族的人,在那個時候就算設立科舉制度,有資格參加的也只是一些世家大族的人,實際上很難打破原來的世族把持官位的局面。

到了隋唐,社會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民生富足,能讀的起書的人也就多,到了這個時候,設立科興制度的意義才能得到體現。

這就是陛下所說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反過來,上層建築又影響着經濟發展,這是必然的。

科舉制度無疑是一種上層建築,這種制度確立之後,把讀書、考試,做官融於一體,面對幾乎所有人開放均等的機會,這就鼓勵了大量的人積極地進入書院或私塾學習,促進了教育機構的發展,進而帶動了書館、印刷、造紙、制墨、制筆等行業的蓬勃發展。

有些地方,全縣制筆,便足以讓民生富足。又比如宋代的杭州地區,光是印刷作坊,就多達數千家,從業者多時達十多萬。可謂盛極一時,而這些還只是直接的影響。

還有許多間接的影響,比如,很多人是在爲學院、爲學生,爲書館,印刷,造紙、制墨、制筆等行業提供服務,學院要發展,就要做很多營生,學生爲了增長知識。要遊學,這帶動了很多人員的流動,促進了酒樓、客棧等行業的發展。

尤其是京城,到了禮部試的年份,數以萬計的讀書人涌入京城,這些人又帶着或多或少的隨從,而這些人一日三餐都是要消費的,常常出現京中酒樓客棧不夠住,民間租借小院。甚至寺院也出租禪房,若細算下來,三年一屆的科舉考試,對消費的拉動。對經濟的促進,是非常驚人的。

科舉制度甚至還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各個周邊國家甚至西方國家的人,不惜萬里迢迢來求學。人員的交往,知識的交流,加上各國間派出使團相互訪問。期間發生的運輸,交通和商品買賣,對國外貿易都有良好的帶動的作用。

比如歷朝與朝鮮、日本等國的貿易中,一項很重要的商品就是經典書籍,筆墨紙硯,名人書畫等,貿易量非常大,而且大有供不應求之勢,......”

柳如是一口氣說了很多,而且言之有物,毫無疑問,科舉考試被炒得這麼熱,它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

當然,這種影響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科舉制度對維護小農經濟的穩定和發展有利,這一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明確了士農工商的社會等級。其考試的主要內容是儒家經典,這使所有讀書人學習的內容也只能以這些儒家經典爲主,這相當於是在變相的統一思想,禁錮思想。

爲了金榜題名,多數讀書人一心沉迷於儒家經典之中,主動拒絕學習那些直接推動生產力發展的自然科學。造成了整個社會的知識結構單一化,專業技術和實用性人才少之又少。

一句話,科舉制度的設立,等於是儒家經典的地位無限的拔高,除此之外,其它學科幾乎都被斥爲“奇巧淫技”。

而且科舉制度不斷的加強“士農工商”的觀念,工商被視爲末流,導致商業發展處處受到限制和歧視,不光是讀書人看不起商人,就連商人自己也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多數商人有錢後,不是想着怎麼擴大生產規模,而是費盡心思轉變自己的身份,購置田產,由商變農,因爲只有變成農之後,纔有機會變成士。

因此,科舉制度對工商的發展,有着巨大的抑制作用。這種制度只能促進小農經濟的穩定和發展,對秦牧一心想要推動的資本經濟和工業革命,是一道緊緊的枷鎖。

之前,秦牧建理工學院,建各種科研機構,設立皇家科學獎,增加物理、化學、幾何、數學等課程,都是想扭轉“獨尊儒家”後導致的價值觀、知識體系等方面的嚴重扭曲現象。

但仔細想來,如果不改變科舉考試導致的整個社會意識形態的扭曲,之前的種種努力,恐怕都只是治標不治本。

真心願意學習其它科學知識的人仍然只是少數,多數讀書人依然會沉迷於故紙堆裡,皓首窮經,日復一日地背誦着儒家經典,所有的青春和精力都耗費在儒家經典上。

整個社會仍然會用“金榜題名”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功和失敗,衡量他的價值和地位。多數有可能識字讀書的青年男子,仍然會把人生的成敗榮辱全都抵押在科舉考試裡。

改革科舉制度,纔是解決自然科學發展緩慢,解決社會扭曲的價值觀的這些問題的根本所在啊。

但科舉制度從隋唐一步步走到今天,已經形成巨大的影響力,甚至是一種整體的社會心裡慣性。要改革談何容易?

秦牧喝着柳如是端上來的香茗,細細地思索着,柳如是之前說了很多,她自認很有道理,但並沒有看到皇帝因此露出喜悅的神色;

聰明的她立即意識到,皇帝問她這個問題,絕對不簡單,她敏感地意識到,很可能又有一項影響到每一個人,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制度變革正在皇帝的腦海中醞釀着......

秦牧想着事情,手上拿着筆,隨意的沾了沾墨,柳如是以爲他想到了什麼,連忙上去鋪開紙箋,用白玉鎮紙壓好紙邊。

秦牧不等她壓好紙邊,就隨手寫下幾行字:

十年溝隍待一身,

半年千里絕音塵。

鬢毛如雪心如死,

猶作長安下第人。

寫完了這首詩,一張白紙寫去了大半,秦牧也不計較,連墨也不沾,又隨手在下面用更小更潦草的字體寫下:

落第逢人慟哭初,

平生志業欲何如。

鬢毛灑盡一枝桂,

淚血滴來千里書。

寫完之後,秦牧將筆往荷花遊鯉硯裡一扔,硯內的朱墨濺出來,一點點地灑在詩裡行間,如同一個落第之人新滴下的血淚,猩紅刺目。

秦牧有些疲憊感,靠在御椅上閉着眼睛,輕揉着太陽穴。柳如是心中有些忐忑不安,連忙上去幫他按摩着太陽穴,“陛下,您.......”她欲言又止,秦牧曾三試不第,柳如是以爲他是想起了這些陳年舊事。當年他的心裡所承受的壓力,或許就和這兩首詩寫的如出一轍吧。

秦牧把頭順勢往她懷裡靠了靠,她酥胸綿軟,溫柔舒適,秦牧靠着不禁長舒了一口氣,然後隨口問道:“如是,你覺得寫下這兩首詩的人的心態正常嗎?”

“這.......落第之人,大致如斯吧.....”

“大致如斯?呵呵,你說的沒錯,但這種心態正常嗎?它真的正常嗎?平生志業欲何如?難道除了科舉,其他的事都再難以體現人生價值了嗎?難道不能金榜題名就會死嗎?什麼鬢毛如雪心如死,難道這個社會只需要官員,只需要政客嗎?這是一種被嚴重扭曲了的社會心態啊!”

ps:俺個人認爲,要想社會朝一個正確的方向發展下去,最重要的不是軍事擴張,而是思想的轉變,而要轉變整個的社會的思想,治本之策應該是改變科舉制度約束,不過這一點很難,寫到這,有種如履薄冰的感覺,寫得很慢。本來有一張存稿,以保證更新時間正常的,但現在,一張存稿也用完了,我會盡量保證依舊兩更,但是明天的更新時間可能不確定,在此先說一聲,同時,面對這樣一個專業學者也需要謹慎面對的大命題,俺要寫下去,需要死很多腦細胞,希望大家多鼓勵一下吧,月票,訂閱,打賞,你的每一樣支持,我都感激涕零,這也是我最大的動力,謝謝大家。

第316章 我寂寞,我冷.....第269章 背水一戰第965章 遇上奧斯曼第813章 橫渡瀚海第390章 顧含煙第587章 生擒多鐸第317章 長夜戰未休第305章 水師之戰第854章 修路計劃第423章 百戰沙場碎鐵衣第211章 以匪之名第134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第315章 脈脈雙含水蜜桃第743章 風暴在醞釀(五)第310章 蒙軻借東風第671章 燕子磯頭第512章 東海艦隊第696章 遇上就打第1118章 內鬼第97章 反,還是不反?第528章 慶功宴第1094章 印度風雲第529章 姚江春正好第380章 窮途末路第556章 漢官縮影第849章 抓真兇第634章 剪羊毛計劃第594章 我澤如春第1144章 伊斯法罕第636章 逢林莫入第628章 玄機子第156章 長沙會議第318章 大戰泗州第1092章 進入地中海第58章 一個香囊一封信第1026章 柳如是的建議第718章 眼界決定一切第876章 震撼第430章 孤城一片催戰雲第479章 逃離昆明第684章 全州血戰第758章 處處狼煙第907章 暹羅殘兵第239章 我要的不多第1034章 兩個故事第843章 登聞鼓響第978章 西南的變化第521章 東海大戰(二)第622章 修史的重要性第1028章 專業性第709章 心悸的T字橫頭第1013章 鬼船第647章 膾不厭細第255章 黑雲壓城第464章 先下手爲強第1073章 利益結合第341章 回金陵吃煎餅第861章 帝王之心第356章 殺人的理由第1139章 伏兵四起第115章 坐山觀虎鬥第827章 天威難測第743章 風暴在醞釀(五)第360章 面對現實第80章 煙迷九龍嶂第1161章 拉誰打誰第235章 暗箱操作第842章 賑災預案第709章 心悸的T字橫頭第1114章 帝有恙?第259章 遺落戰境第884章 佛道第299章 開科取士第472章 明亡帶給知識分子的反思第180章 學院起風波第1040章 牛首山出獵第367章 同仇敵愾第614章 螯拜來了第484章 工業革命之野望第957章 通訊第302章 風雨暗金陵第1082章 爭分奪秒第2章 家有悍妻第421章 紅顏之舞第32章 陣前邀戰第939章 威名中亞第655章 大秦回來了第261章 殺聲透漢陽第731章 進退之間第184章 水師問題第950章 戰爭藝術第494章 月光下的暗影第1140章 軍歌飛揚第507章 蘇州工業區第892章 天倫之樂第570章 夜襲九連城第730章 英國使者第297章 上國衣冠第965章 遇上奧斯曼第589章 風雨飄搖的大清
第316章 我寂寞,我冷.....第269章 背水一戰第965章 遇上奧斯曼第813章 橫渡瀚海第390章 顧含煙第587章 生擒多鐸第317章 長夜戰未休第305章 水師之戰第854章 修路計劃第423章 百戰沙場碎鐵衣第211章 以匪之名第134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第315章 脈脈雙含水蜜桃第743章 風暴在醞釀(五)第310章 蒙軻借東風第671章 燕子磯頭第512章 東海艦隊第696章 遇上就打第1118章 內鬼第97章 反,還是不反?第528章 慶功宴第1094章 印度風雲第529章 姚江春正好第380章 窮途末路第556章 漢官縮影第849章 抓真兇第634章 剪羊毛計劃第594章 我澤如春第1144章 伊斯法罕第636章 逢林莫入第628章 玄機子第156章 長沙會議第318章 大戰泗州第1092章 進入地中海第58章 一個香囊一封信第1026章 柳如是的建議第718章 眼界決定一切第876章 震撼第430章 孤城一片催戰雲第479章 逃離昆明第684章 全州血戰第758章 處處狼煙第907章 暹羅殘兵第239章 我要的不多第1034章 兩個故事第843章 登聞鼓響第978章 西南的變化第521章 東海大戰(二)第622章 修史的重要性第1028章 專業性第709章 心悸的T字橫頭第1013章 鬼船第647章 膾不厭細第255章 黑雲壓城第464章 先下手爲強第1073章 利益結合第341章 回金陵吃煎餅第861章 帝王之心第356章 殺人的理由第1139章 伏兵四起第115章 坐山觀虎鬥第827章 天威難測第743章 風暴在醞釀(五)第360章 面對現實第80章 煙迷九龍嶂第1161章 拉誰打誰第235章 暗箱操作第842章 賑災預案第709章 心悸的T字橫頭第1114章 帝有恙?第259章 遺落戰境第884章 佛道第299章 開科取士第472章 明亡帶給知識分子的反思第180章 學院起風波第1040章 牛首山出獵第367章 同仇敵愾第614章 螯拜來了第484章 工業革命之野望第957章 通訊第302章 風雨暗金陵第1082章 爭分奪秒第2章 家有悍妻第421章 紅顏之舞第32章 陣前邀戰第939章 威名中亞第655章 大秦回來了第261章 殺聲透漢陽第731章 進退之間第184章 水師問題第950章 戰爭藝術第494章 月光下的暗影第1140章 軍歌飛揚第507章 蘇州工業區第892章 天倫之樂第570章 夜襲九連城第730章 英國使者第297章 上國衣冠第965章 遇上奧斯曼第589章 風雨飄搖的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