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爲大局復興黨定計求合作倭國使赴朝

保護政敵就是保護黨魁自己——黃宗羲細細地品味着這句話的含義。他很難想象陳邦彥會說出這樣的話。但仔細一想這話卻又十分貼切。復興黨內部從來就不缺乏名聲顯赫鴻儒。但除了女皇之外沒有一個人能成爲復興黨真正意義上的導師,這一點就算是陳子壯與陳邦彥也不例外。雙陳之所以能把持黨務這麼多年除他們與陛下密切關係外,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東林黨的存在。想到這裡黃宗羲終於明白了這些年雙陳在東林問題上一直保持的溫和態度。可這麼做豈不是在爲一己私利而妄顧原則嗎?

就在黃宗羲猶豫之時,看出其心思的陳邦彥微笑着作答道:“太沖,你或許覺得這麼做有違君子之道。但這也是在爲復興黨着想。你要明白一個黨魁代表的不是他個人而是整個政黨。在維持復興在朝野的地位同時,也要時刻注意黨內的團結。這就不得不做出一些有違情理的事,甚至還得拿自己人開刀。正如這次王夫之提議覈查文教部一樣。別忘了文教尚書朱舜水可是東林黨的元老。現在吾等除了在朝野貫徹復興黨的主張與精神外。與東林之流的反對黨對峙也是一項重要活動。如何既有效壓制東林,防止其威脅我復興的地位;又不將其壓得太死,以免引起陛下與天下百姓的猜疑,是任何一任黨魁都得面對的問題。太沖,你是而今復興黨青壯派中難得的俊才,這其中的道理相信你一定也明白。有時候太過遵循君子之道是很難在朝堂生存的。”

“大人教誨得是。學生這就回去攥文表示支持覈查。”黃宗羲一個拱手做出了最終的決定。

面對黃宗羲的這一態度,陳邦彥滿意地點了點頭道:“恩,老夫也會就此事與沈大人他們進行商議。覈查一事現在看來已成必行之勢。關鍵是如何應對之後可能出現的訴訟。”

聽陳邦彥這麼一說,黃宗羲的腦中立刻就顯現出了當年的劉富春案。不知從何時起訴訟成了弘武朝一大流行。但凡官府有些不妥之舉,報紙上必然會出現“訴訟”之類的字樣。雖然最後真正告官的人並不多。可被小民如此威脅對於大老爺們來說終究是件丟面子的事。卻見黃宗羲當即便關切地問道:“不錯,這確實像東林黨的作風。那這次文教部是否真的如外界傳聞的那樣有假公濟私之嫌?”

“就目前文教部彙報來看,被開除的夫子都有充足的理由與證據證明他們在教學期間宣傳巫蠱。富有爭議的大多是私立書院的開除決定。”陳邦彥想了一下回答道。

“如此甚好。若是那樣的話,我們就不怕東林黨訟之公堂了。”黃宗羲聽罷長長地舒了口氣道。

“但願吧。具體情況還得視進一步調查而定。”陳邦彥不置可否地說道。

“早知如此,之前就應該力勸陛下不要北行。如果有陛下坐鎮的話,量東林那幫人也不敢做出越軌之舉。”黃宗羲有些懊惱地說道。

“太沖,已成定局之事不必多議。陛下臨走之時既然將京師託付給了吾等,吾等就要讓陛下一個月後回到安定祥和的京師。”陳邦彥推心置腹地說道。

意識到此次文教部事件可能是一次對自己能力考驗的黃宗羲,立刻就明白了陳邦彥今日爲何要在此與自己談論如此話題。一瞬間他不由地就覺得自己的背上一陣發涼,暗自在心中責怪自己太過大意。若非有陳邦彥的這番提醒,自己恐怕直至女皇回京都還在那裡渾然不覺,甚至還可能釀出大禍來。不過現在既然已經知道背後的原委,黃宗羲的腦子一下子就清醒了過來。卻見他一邊在腦中飛快地盤算如何在接下來的日子給女皇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一邊則以萬分感激的口吻起身向陳邦彥深深地作了個揖道:“學生一定不辜負陛下與諸位大人的期望。”

當黃宗羲與陳邦彥在南京討論如何向女皇遞交答卷之時,另有一些居心叵測者也在密切關注着中原官方與民間時不時爆發的口舌之爭。隨着中華朝航運陸運的快速發展帝國報業的覆蓋面也越來越廣。通過報紙就算是身處千里之外的朝鮮半島亦能在最短的時間裡瞭解到帝都南京所發生的大小事件。受這些來自天朝的資迅的影響,一向風氣保守的朝鮮半島也逐漸有了商業傾向,甚至還有人提出要像天朝學習設立議會。但這一建議非但沒有被李朝所接受,反而受到了整個朝鮮儒林的一致攻擊。因爲在朝鮮士大夫們看來如果李朝學中華朝建立議會實行新政,那勢必意味着商賈將作爲一個新勢力與儒林爭奪其在朝野的統治地位。沒有經歷過戰火摧殘,又穩穩把持朝鮮政局民生二百年的朝鮮儒林當然不會輕易地交出自己的權杖。更主要的是朝鮮王李淏至始至終都站在儒林一邊,這才使得朝鮮士大夫們底氣十足。

當然朝鮮王李淏的支持並不是簡單地出於義理。作爲條件朝鮮儒林得爲其一手主持的“新政”吹喇叭擡轎子。李淏的新政說起來不外乎就是效仿中原發展商業與製造業,開發火器建造軍艦。稍稍有所區別的是,這一系列新政完全都由李朝官方一手經營的。凡是有利可圖的貿易項目幾乎都被官方死死地攥在了手裡。甚至在航海方面李朝還嚴格限制民間船隻裝備火炮,以防不法刁民對朝廷產生威脅。

相比之前幾任碌碌無爲又膽小怯懦的朝鮮王來,李淏繼位以來的政績確實讓他成爲了堪比世宗(李朝第四代君王,以注重武備著稱)的一代名君。然而自新政的實際效果卻並不算理想。李朝在稅收增加的同時,政局卻一再地動盪,各地的奴隸暴*時有發生。如果君王的決策無厚非,而朝中也沒有佞臣當道的話,那問題一定就出在外界。抱着這樣的想法李朝君臣很快就將矛頭一致指向了中華朝。認爲正是中原那“無父無君”、“惟利是圖”的歪風邪氣影響了朝鮮原本淳樸的民風。而中原的那些奸商更是無孔不入地吸食着朝鮮的民脂民膏,讓李朝辛苦發展起來的“新政”附之東流。

事實上有這種想法的並不只是李淏君臣。與他們同病相憐者大有人在。這其中關係最密切的則要首推倭國了。說起倭國與朝鮮的關係,那可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得清道得明的。總之地理上的特殊位置讓兩國結下了深仇大恨。然而現如今相同的窘境卻讓兩家世仇“冰釋前嫌”走到了一塊兒。

“在下島津恆忠受家父薩摩主之命特來覲見陛下。”朝鮮王宮深處的一處書房中,一個留着由兵衛髻的年輕男子恭敬地向朝鮮王行禮道。

“特使遠道邇來一路辛苦了。”端坐在前的朝鮮王神情倨傲的點頭道。在他看來薩摩不過是倭國的一個藩鎮來此覲見自己本就該採用君臣之禮。若非看在對方是薩摩藩主之子的份上,李淏甚至都不會親自來見他。

“家父一直以來都十分欽佩陛下的見識,稱陛下爲百年難遇的有道名君。今日得以親睹陛下聖容恆忠受寵若驚。”眼見對方神色冷淡,島津恆忠連忙再一次發揮了倭人卑躬屈膝的傳統。

給島津恆忠這麼一奉承,李淏的臉上立刻就露出了笑意。卻見他隨即頷首示意道:“薩摩藩的忠義勇猛是天下聞名。孤在朝鮮也已聽說令尊銳意創新是個有爲之主。不知貴藩主遣特使來我朝鮮所爲何事?”

“陛下您真是過獎了。家父這次派在下前來乃是爲了聯手抗華之事。其實相關事宜之前貴國的大院君已與薩摩、長州等藩特使有過多次商議。家父與長州的毛利世伯希望能就此事取得陛下明確的表態。”島津恆忠恭順地說道。

“有關抗華一事,大院君已經向孤做了詳細的彙報。孤本人也是考慮再三,覺得這事還得再端詳端詳。”李淏謹慎地說道。

“這麼說陛下您還在猶豫嗎!”一聽朝鮮王不肯表態,島津恆忠的語氣明顯變得強硬了起來。

“大膽!你知道自己在同誰說話嗎!竟然如此無禮!”一旁的一個朝鮮大臣連忙呵斥道。

然而島津恆忠卻並不爲所動。卻見他緊盯面前的朝鮮王大義凜然地說道:“如果在下有冒犯陛下的地方,請陛下儘管降罪。但恆忠身負各藩重任,不得出個明確答覆,恆忠只有切腹謝罪。”

面對島津恆忠的以死相挾,在場的朝鮮大臣們一片譁然。可正當衆人打算指責島津恆忠之時,李淏卻舉手示意衆臣安靜。只見他微微揚起下巴注視着底下的年輕人肅然問道:“這麼說令尊等已經決定起兵反抗天朝了?”

“回陛下,並不是我等要背叛天朝,而是他中華欺人太甚。就在去年我們島津氏世襲的封地九州被華人強行改做了秦津。面對如此蠻橫無理之舉,德川幕府非但沒有嚴詞拒絕,還幫着華人一起向薩摩藩施壓。不僅如此,這次中華朝還提出要天皇陛下更改封號爲倭王。數百年來中原各個王朝從來沒有提出過如此無理過分的要求。雖然目前德川幕府並沒有答應華人的要求。但以幕府一貫怯懦的個性,接受這一屈辱條件只是時間問題。”島津恆忠一臉憤然地說道。薩摩藩是倭國著名的強藩,素以民風彪悍著稱,全藩有三分之一的男子是武士。此次九州被強行改名的事被薩摩上下視做奇恥大辱。而天皇改封號一事則進一步刺激了倭國武士們敏感的神經。在武士道及“尊皇攘華”的召喚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倭國武士匯聚**呼聲強烈的薩摩、長州二藩。

“有關薩摩的遭遇,孤也是深表遺憾。而今的中華朝確實比不得前朝。但是中華朝終究是我等的宗主啊。”深有感觸的李淏長長地嘆了口氣道。

“陛下您真很在乎中華朝宗主的身份嗎?如果是那樣的話陛下您又爲何要瞞着中華朝留下那位特殊的客人呢?”島津恆忠一針見血地反問讓在場朝鮮君臣的臉色頓時就爲之一變。

原來,李朝在三年前迎來一羣行蹤詭秘的客人。其中一個男子向朝鮮方面宣稱自己是明朝桂王朱由榔。面對這位從天而降的明朝王爺,李朝上下一邊忙着封鎖消息,一邊則派人對其身份進行了嚴格的核查。然而相關的調查沒多久就被朝鮮王下令停止了,並奉若神明地將那位桂王爺被請入了深宮。由於事關重大朝鮮方面對這件事一直保持着緘默。直到此次與倭國人密謀時纔有所透露。卻不想竟會被倭人反倒一耙,用此事來威脅自己。

此時的李淏一面在心中暗自咒罵倭人無恥,一面則強裝鎮定不以爲意地回答道:“明朝待我朝鮮恩重如山。而今中原已改朝換代,孤見前朝王爺無處棲身,這纔出與道義將其收留。”

對於朝鮮人的虛僞島津恆忠充滿了鄙夷。在他看來這是一種怯懦的表現。真正的武士就應該愛憎分明,要拿出實際行動。而不是像這羣朝鮮人那樣整天只知道動嘴皮子。不過鄙視歸鄙視,對於倭國來說朝鮮現在仍是他們不可獲缺的重要盟友。島津恆忠明白朝鮮人並不是不恨中原的華人,他們只不過還缺少做個決斷的勇氣罷了。想到這裡,島津恆忠又換了一副嘴臉道:“只可惜陛下您的高尚並不能讓中華朝理解。對那個女主來說陛下您的這一舉動乃是不臣之舉。當然中華朝到目前爲止還不知道此事。可誰又能保證這件事能一直瞞下去呢。況且而今的中華比從前的滿州人更好戰。以陛下您的英明不會覺察不到這其中的危機。否則貴國又何須屯兵十萬於鴨綠江畔呢。”

“中華朝雖強,可我朝鮮也不會懾於其陰威。中原女主當政,禮崩樂壞,朝綱混亂是遲早的事。”一個朝鮮大臣忍不主跳起來嚷嚷道。

“哦,這麼說貴國是將希望寄託於中原自行大亂咯?”島津恆忠陰陽怪氣地問道。

“那是當然。君不見而今中華朝朝野紛爭不斷,報紙上對朝政的口誅筆伐更是數不甚數。”另一個朝鮮大臣得意地附和道。

“原來如此。”島津恆忠擺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樣點了點頭,隨即又悠然一笑道:“請恕在下直言,而今這世上最安定的國家莫過於中華朝了。”

【……190爲大局復興黨定計 求合作倭國使赴朝 文字更新最快……】@!!

()

第13節 楊紹清的心願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178 尋古籍中華繪世界受皇命完淳接重任第310節 憂股市兩士起爭執 見女皇將軍求幫助第377節 報父仇英王算舊帳 抗王權議會爭貸款 黑色柳丁第313節 聞變局華軍擬計劃 追敵艦奧軍急行軍第233節 忤聖意勞工法受挫 說聖上陳家明直言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第300節 襲亞丁海軍惹衆怒 議政廳彈劾遭否決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第36節 密談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6節 兵臨城下第257節 遊說客國會忙內外 西夷使帝都謀利益第1節 染血的臺階第22節 燕京騷亂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第38節 巨獸54 受盤查細作險被捕不甘心賭徒另闢徑第23節 君與臣(上)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169 蘇萊曼復辟新王朝陳家明巧舌說蘇丹88 公私別南北差異生塘沽口太沖慮新政第5節 風口浪尖(五)第314節 中奧軍卡奇灣決戰 牽敵軍施琅下伏筆第28節 影子戰場第314節 中奧軍卡奇灣決戰 牽敵軍施琅下伏筆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172 敦刻爾克約克失利法王親政春風得意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178 尋古籍中華繪世界受皇命完淳接重任203 爲解壓中華忙移民承夫志女皇設基金49 共和君主難斷優劣惡狼入室巴黎遭劫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319節 回京師夏完淳覆命 見女皇衆議員暢言第19節 再戰松山(下)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318節 窺會議瑞使生歹意 販軍火中華髮橫財第35節 仲夏之夜第12節 太后的決斷第239節 定戰術軍民互合作 爲埃及諸使匯開羅第十七節第21節 山海關第10節 大海我來啦!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311節 御書房女皇展計劃 將軍府馮貴遭拒絕第33節 交易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第32節 朝鮮使節第二十八節第17節 再戰松山(上)51 歷艱辛澳洲露面容面聖上船長獻寶物第43節 長路漫漫94 防隱患蕭尚書柬言爲愛婿楊國公面聖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38節 兩京風雲第1節 百萬民舉家闖關東 夏存古初踏遼東土第8節 盛宴(三)第13節 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131 投無路滿人附蒙古暗較勁土汗大斗法94 防隱患蕭尚書柬言爲愛婿楊國公面聖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第三十四節第三十二節86 刁民小報逼煞官爺法治人治女皇明志第309節 聞敗訊商會議對策 查實情書生仗直言第350節 查案情令史見女皇 收詩詞皇女生思緒第24節 登基第265節 聞讒言家明訓驕妻 議開戰女皇粗算帳第33節 芝蘭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第217節 納新術中西學互補 科學院女皇解衆疑第318節 窺會議瑞使生歹意 販軍火中華髮橫財第2節 藩王第249節 漸成勢陳家掌商界 御花園陳老講心得第352節 兩重臣當廷起爭執 弘武帝獻股組央行第17節 國會(一)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第20節 湯若望第28節 蜀中攻略(五)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第16節 前夜(上)第315節 武裝商船海峽立功 奧軍艦隊後撤求援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第17節 首相的大計第二十三節第9節 川藏道朝廷設茶行 滇藏道流寇課重稅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第15節 本相第339節 嘗新鮮君臣遊青天 揣聖意陳家明告罪
第13節 楊紹清的心願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178 尋古籍中華繪世界受皇命完淳接重任第310節 憂股市兩士起爭執 見女皇將軍求幫助第377節 報父仇英王算舊帳 抗王權議會爭貸款 黑色柳丁第313節 聞變局華軍擬計劃 追敵艦奧軍急行軍第233節 忤聖意勞工法受挫 說聖上陳家明直言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第300節 襲亞丁海軍惹衆怒 議政廳彈劾遭否決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第36節 密談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6節 兵臨城下第257節 遊說客國會忙內外 西夷使帝都謀利益第1節 染血的臺階第22節 燕京騷亂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第38節 巨獸54 受盤查細作險被捕不甘心賭徒另闢徑第23節 君與臣(上)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169 蘇萊曼復辟新王朝陳家明巧舌說蘇丹88 公私別南北差異生塘沽口太沖慮新政第5節 風口浪尖(五)第314節 中奧軍卡奇灣決戰 牽敵軍施琅下伏筆第28節 影子戰場第314節 中奧軍卡奇灣決戰 牽敵軍施琅下伏筆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172 敦刻爾克約克失利法王親政春風得意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178 尋古籍中華繪世界受皇命完淳接重任203 爲解壓中華忙移民承夫志女皇設基金49 共和君主難斷優劣惡狼入室巴黎遭劫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319節 回京師夏完淳覆命 見女皇衆議員暢言第19節 再戰松山(下)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318節 窺會議瑞使生歹意 販軍火中華髮橫財第35節 仲夏之夜第12節 太后的決斷第239節 定戰術軍民互合作 爲埃及諸使匯開羅第十七節第21節 山海關第10節 大海我來啦!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311節 御書房女皇展計劃 將軍府馮貴遭拒絕第33節 交易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第32節 朝鮮使節第二十八節第17節 再戰松山(上)51 歷艱辛澳洲露面容面聖上船長獻寶物第43節 長路漫漫94 防隱患蕭尚書柬言爲愛婿楊國公面聖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38節 兩京風雲第1節 百萬民舉家闖關東 夏存古初踏遼東土第8節 盛宴(三)第13節 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131 投無路滿人附蒙古暗較勁土汗大斗法94 防隱患蕭尚書柬言爲愛婿楊國公面聖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第三十四節第三十二節86 刁民小報逼煞官爺法治人治女皇明志第309節 聞敗訊商會議對策 查實情書生仗直言第350節 查案情令史見女皇 收詩詞皇女生思緒第24節 登基第265節 聞讒言家明訓驕妻 議開戰女皇粗算帳第33節 芝蘭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第217節 納新術中西學互補 科學院女皇解衆疑第318節 窺會議瑞使生歹意 販軍火中華髮橫財第2節 藩王第249節 漸成勢陳家掌商界 御花園陳老講心得第352節 兩重臣當廷起爭執 弘武帝獻股組央行第17節 國會(一)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第20節 湯若望第28節 蜀中攻略(五)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第16節 前夜(上)第315節 武裝商船海峽立功 奧軍艦隊後撤求援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第17節 首相的大計第二十三節第9節 川藏道朝廷設茶行 滇藏道流寇課重稅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第15節 本相第339節 嘗新鮮君臣遊青天 揣聖意陳家明告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