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推當家長輩行代議和爲貴可明讓議席

老人家,顧名思義就是老者,有輩分的人。一個纔剛剛興起不到十年的城市似乎不應該有這樣的人存在。但是城市可以是新設的,行會可以是新建的。運輸業、商業、服務業、礦業等等行業卻是古已有之。在一個正常的社會這些行業原本應該是光明正大的產業。不過在中國曆代君王們的眼中,任何可以謀利的產業都應該收歸國有。從最初的鹽、茶貿易,到後來的礦產漕運,幾乎每一項高產值的產業都被烙上了“官營”的印記。都說中國封建王朝不重視發展工商業。這句話可真是太“冤枉”中國的皇帝與大臣們了。事實上,中國的封建王朝對於政府官營的工商產業向來都是扶持有加的。封建帝王們重點打擊的一直都這些膽敢與官府搶生意的“民營行會”。爲了保證官營的“國企”屹立不倒,封建統治者不惜動用手中的行政權,設立各種法規,甚至採取暴力的手段來抑制民營行會的發展。

這其中最爲特殊的莫過於海外貿易領域。封建帝王們並不是傻子,海外貿易的巨大利潤,他們十分清楚。其實從唐朝起,中國的統治者們就開始試圖像控制陸上貿易一般,控制海上貿易。明永樂帝朱棣爲此還派自己的貼身太監鄭和七下西洋打探財路。可明朝的朱皇帝們很快就發現海外貿易十分複雜,根本不可能像在陸地上那樣用天朝的制度來掌控海上貿易。於是抱着“既然我不能獨賺,那大家都別賺”的醜惡心態,“海禁”便隨之被頒佈了。自此唐宋元三代積累的市舶條法,到明代只剩下一片空白。

當然面對海外貿易所帶來的鉅額財富,朱皇帝本身也不甘心就這麼結束。聰明的朱頭們又搬出了《朝貢貿易法》。允許周圍的藩屬國定期進貢以表達對中華上國的“仰慕之情”,順便趁這個機會由官府出頭搞搞互市。如此一來朝廷不就能獨吞海外貿易的利潤了嘛。正所謂“老天不許人太貪”,結果那些海外的蠻夷比朱頭們還要聰明。以“上貢”爲名,捧着大量草鞋竹蓆等“貢品”來中國,換回了天子賞賜的數倍於原價的白銀絲綢。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朱頭們怎麼都想不明白,爲什麼那些出海的刁民就能發財,而自己卻要賠銀子呢。於是,皇帝們一咬牙乾脆連朝貢也免除了。併發誓從今以後“片板不許下海”。

皇帝不許出海,並不代表就沒人敢出海。同樣的在封建統治們的一路打壓之下,像漕行之類的民營行會也不會就此繳械投降。相反在官府的強力限制下,中國行會發展出了一套嚴密的組織和成文的“幫規”,即所謂“江湖規矩”。由於中國封建王朝向來欠缺商業法律,可大量的貿易糾紛終究是要解決的。政府既然不願意介入,民營行會就自己設立了“刑堂”之類維持幫規的機構,用他們的“非法之法”來維持貿易秩序。

如今的中華帝國不僅不再抑制民營貿易,還陸續出臺了相應的法律來填補中華法系在民法上的空白。民營行會的江湖規矩正在逐漸被帝國的法律所替代。但行會的傳統組織結構還是被保留了下來。就算是在上海這樣的新興城市,行會之中依舊還是要排輩分的。

此刻端坐在漕行會館議事堂的十八位老者便是此地輩分最高的“老人家”。同帝國其他的行會一樣,漕行議事堂正南方位上照例供奉着兩個神龕。一座供奉的是傳統的關二爺。代表着行會所推崇的“忠義”精神。此外關公也是財神,同時也有祈求行會財源滾滾的意思。另一座供奉的則是本朝女皇陛下的長生牌位。帝國各個行會商業協會之所以會爲孫露立長生牌位,並不是在學那些儒生搞什麼“天地君師”牌位。而是出自於孫露之前的行會出身。雖然孫露開創的香江商業協會並不是傳統的行會。但在帝國所有行會商業協會的眼中孫露以一介商賈的身份登基稱帝,已然成爲了全國商人眼中的保護神。因而女皇陛下也就成爲了全國行會商業協會中輩分最高的當家人。需要當着關二爺和女皇陛下的面討論的事務,當然是行會中的大事件。正如先前,樓下幾個商賈所言,眼前這十八位老人家正是在商討上海漕行當家人選。

只見坐在首座了一個青衣老者正專心致志的沏着茶。與周圍正在激烈討論着的衆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雖然這位老者始終沒有開口,但並不表示他已置身事外。事實上,在場每一個人所說的每一句話都牢牢地記在了他的心裡。

卻聽一個滿頭白髮的老者撫着鬍鬚點頭道:“現在的當家人是船行的錢老闆。照理說這次也該輪也該輪到咱們貨行了。我看貨行裡頭杜掌櫃最合適。講義氣,對我們老人家也尊重。”

“爲什麼不是老鐵呢。他也是貨行的,手下的兄弟比老杜的多,地盤也比老杜的大。”另一個滿面紅光的老者緊跟着建議道。

可還沒等他說完,對座的一個老者當下就反對道:“老鐵不行,他的人太囂張了。現在整個公平碼頭就他一家獨做。別人想要在哪兒做生意,他手下就去搗亂。行會警告過老鐵許多次了。他做事不合規矩。”

“什麼規矩不規矩的。作生意嘛,總會有賺有賠。誰生意做得好,別人沒有什麼好眼紅的。誰生意做得差,也沒什麼好怨天尤人的。反正我選老鐵。”滿面紅光的老者滿不在乎的說罷,又回頭向身旁正在抽水煙的一個老者問道:“宋叔你說呢?”

被突然一問的宋叔當下就被水煙嗆了個夠嗆,卻見他連連咳嗽了一陣之後才擠出一句道:“杜掌櫃爲人好,鐵老大也不錯。”

“切,等於沒說。”滿面紅光的老者把手一揮,轉而又向另一個老者問道:“錢老大你看呢?”

“還在想…那就…就選老鐵吧。” 錢老大猶豫了一下說道。

“你看,我說的吧。還是老鐵人氣高。”滿面紅光的老者得意洋洋的繼續遊說道。

“杜掌櫃向來真心爲行會,這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費老,你究竟收了老鐵多少好處!今天怎麼處處爲老鐵說話。”先前提名杜掌櫃的白髮老者憤憤不平的怒斥道。

“萬員外,你這話是什麼意思?”費老不甘示弱的反問道。

“什麼意思你個兒心裡清楚。”萬員外冷哼一聲道。

眼看着兩人即將脣槍舌戰之際,那位端坐在首座的老者似乎也已經完成了他的作品。卻聽他頭一次開口向衆人邀請道:“請茶。請。”

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句“請茶”卻比任何話語都有威嚴。在場的衆人立刻就停止了爭論,起身分食起了茶水來。然而光靠一杯茶水是遠不能澆滅眼前的“火氣”。現場的氣氛轉而便陷入了一片沉寂之中。直到這時,那位首座的老者才緩緩地開口道:“咱們漕行不比其他會館。只要是在航道上討生活的人都可以算是漕行的人。所以漕行當家人的位置也就不可能像其他會館那般由老子傳給兒子。只有選出一個大家公認的當家人才能服衆。現在樓下的後生晚輩或許會想,這些老東西都已經一把年紀了,沒權沒勢,憑什麼由他們來選當家人啊。費老,你說咱們現在憑什麼能坐在這裡選當家人?”

剛纔一直上竄下跳的費老在眼前這位老者的面前一下子就安分了不少。卻見他恭敬的回答道:“回賈伯,是輩分。”

“是啊。是輩分,因爲咱們說的話大家都會尊重。所以才讓咱們這些老人家來推選當家人。如果誰錢多就給誰,不如干脆就拍賣吧。我們毫無公信可言,那還要我們選什麼。行會不能讓一個人獨大,行會需要的是平衡。我選杜可明。”賈伯說罷便鄭重其事的舉起了手。

眼見輩分最高的賈伯投了杜可明一票,其他幾個老人家也跟着舉起了手。面對十五票對三票的結果,費老等人只好坐在一旁默不作聲了。眼見當家人已然得出,賈伯欣然點頭宣佈道:“既然大家一致認可杜可明。那這一界的行會當家由杜可明接任。包括行會在縣裡的那個議員席位也由他出任。”

就在賈伯宣佈杜可明當選當家人的半柱香之後,遠在蘇州河畔庫房之中的鐵老大也得到了自己落選的消息。花了錢又落了選的結果顯然讓他不能接受。不甘失敗的他猛地就掀翻了桌子叫罵道:“**!這幫老不死的,敢在這個時候給我耍陰的。我鐵頭的錢是白拿的嗎!**,這當家人我鐵頭做定了!”

“老大,算了吧。這當家人選出來後,沒有反悔的事。這會壞規矩的。”一旁的師爺趕忙上前勸阻道。

可迎來的卻是鐵老大一記大嘴巴子。卻見他又歇斯底里的向着會館的方向吼道:“什麼狗屁規矩!一幫吃飽了撐的老傢伙,還敢來同我講規矩。現在講的是拳頭,誰實力大就聽誰的!明不明白啊!老傢伙!”

正當鐵老大連砸帶踹着發泄之時,一個小廝匆匆地跑了進來報告道:“老大,外面有人找你。”

“他**的,是那個不長眼睛的,老子現在沒空!叫弟兄們把他丟河裡去!”鐵老大又踹了自己師爺一腳後囑咐道。

“老大,來的是行會的杜掌櫃。”那小廝小心翼翼的回答道。他可不想像眼前的師爺一樣被老大打成豬頭。

鐵老大一聽來人是杜可明立刻便停止了自己的發泄。轉而湊上前問道:“什麼!杜老六來了。他帶了多少人?”

“沒帶人,就他一個。”

“就他一個?**,這個杜老六在搞什麼鬼。”這下連鐵老大也搞不清楚對方的意圖了。但杜可明的這一特殊舉動卻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只見他揮了揮手示意手下把滿臉是血的師爺擡下去後,繼而臉色一正吩咐道:“讓他進來吧。”

不到一會兒,孤身一人的杜可明便被帶到了鐵老大的面前。雖然周圍滿是對方手下,但那些充滿敵意的目光絲毫沒有影響到杜可明。卻見他帶着一如既往的笑容,向着鐵老大拱手招呼道:“鐵老哥最近過得怎樣啊?好多時日沒見你來行會了。”

“過得不好。打八圈剛輸了十五把,正在火頭上呢。”鐵老大不客氣的拱手道。

“噢,是嗎。那改天由小弟做東陪老哥玩幾把吧。保管你玩得盡興。”

“算了。想必杜掌櫃日後可是行會的大忙人了。哪兒有時間來見咱們這些閒人呢。”

“鐵老哥你這話怎麼說的。”

“你自個兒心裡清楚。怎麼杜大當家的來我這兒有什麼事嗎?”鐵老大滿臉不悅的反問道。

“杜某現在還不是行會當家的。不過杜某今天倒確實是爲了選當家人的事來找鐵老哥你的。”杜可明一臉誠懇的說道。

“選當家人的事?現在談還有什麼意思。那些老傢伙不是已經選了你杜可明嘛。難道你也發現自己實力不濟,決定退位讓賢了嗎。”鐵老大說到這兒連同周圍的手下一起放肆的大笑起來。

“很抱歉。鐵老哥你應該知道,依照規矩老人家決定的人選不能改變。所以我纔來找你談這事。”杜可明不卑不亢的回答道。

“那你還來談個屁啊!提前來我這裡擺當家人的譜嗎!”鐵老大把臉一唬喝道。

“鐵老哥你誤會了。杜某並沒有這個意思。實事上,杜某來此是想將行會的議員名額讓給老哥你的。”杜可明拱手解釋道。

杜可明這話一說出口,鐵老大和他的手下們也不由地爲之動容了。由於漕行是上海的大行會,因此在上海縣議會建立之初漕行就擁有了一個永久性的議員席位。歷來都是由行會的當家人出任縣議員,代表漕行參與市政管理。因此議員的身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行會當家人的一項重要職權。此時,杜可明主動將如此重要的身份轉讓給自己,這讓鐵老大不禁開始懷疑起對方的目的來。卻見他裝作滿不在乎的樣子試探道:“杜掌櫃說笑了吧。行會的議員席位歷來都是由當家人出任的。哪兒有轉給他人的說法。”

“鐵大哥,這事杜某是認真的。不瞞你說,漕鹽弄那裡也有一個議員的名額,那片居住的大多都是漕行自家的弟兄。杜某不才,得衆弟兄的厚愛,對那個名額算是志在必得。所以纔會借花獻佛,將行會的議員名額轉給老哥。大家都是爲漕行做事的,能多一個人參加議會,漕行在上海灘就多一份權威。這對漕行和弟兄們來說都是好事。”杜可明坦然的說道。

“那我若是不答應呢?”

“漕行的規矩不是上海一家定的。兩廣、兩江的漕行在關二爺面前都起過誓。鐵大哥入行比兄弟早。應該清楚壞了規矩的下場。”

【……27 推當家長輩行代議 和爲貴可明讓議席 文字更新最快……】@!!

()

第21節 山海關第30節 歐洲之行第2節 帝都風雲(二)第288節 內閣廳太沖議封建 御書房來賀獻民律第18節 羅馬交流雞同鴨講薩城參觀豔驚四座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37節 洛陽之戰(二)第47節 開封之戰(一)77 御花園二女論社稷石巢園東林議對策第6節 路(一)第21節 范文程第365節 聞易主衆移民憂心 抵弗州詹姆斯賣乖第二十二節第10節 大海我來啦!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129 開眼界男爵慕龍艦爲謀權達賴尊天朝115 賢首相暢談新五年弘武帝心繫弱勢省第12節 大魚吃小魚第三十四節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第260節 借修法儒道首爭鋒 關國事皇子收報紙第6節 兵臨城下第三十五節第32節 除夕笛聲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第12節 驚變(三)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第7節 盛宴(二)第25節 山西烽火(一)第15節 暗戰(一)第二十七節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8節 盛宴(三)第四十二節第41節 桑稻之爭(一)第二十四節163 遇強敵衆將領攜手覓獵物蒙古汗親征150 色楞格河畔硝煙起準葛爾汗圖喀爾喀第2節 我們不會死的!第219節 析局勢衆儒論國會 生歧異好友兩分道第十二節第5節 科舉第220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第11節 海盜第1節 姻親之盟第377節 報父仇英王算舊帳 抗王權議會爭貸款 黑色柳丁第26節 蜀中攻略(三)第39節 搏弈之間第16節 八旗眷屬101 擺鹿鳴女皇會才峻設鷹揚皇子首閱兵第374節 剿匪幫官軍平東北 升少將夏完淳面聖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第348節 聞捷報百姓憂物價 姚欽差喬裝探消息第26節 東林鉅子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8節 稅制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第7節 北越誼王隔岸觀火 南越君臣禍水北引第273節 宋時烈死牢探政敵 起爭執朝華做對比157 紅海畔蘇萊曼起事南京城弘武皇定策第353節 御書房君臣交心事 受皇命家明組新行第7節 路(二)第18節 朝鮮王的野心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第270節 對列強父子齊護國 設總督秦津忙漢化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第12節 北方使者第30節 隆武皇帝(下)第18節 羅馬交流雞同鴨講薩城參觀豔驚四座第15節 東暖閣衆勳釋兵權慶功宴女皇賜王銜第28節 返航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第266節 論私掠君臣談局勢 變結構中華求動力第4節 狗熊?英雄?109 御花園女皇撫學士科技宮陳王欲進言第12節 大魚吃小魚第48節 開封之戰(二)第四十一節第336節 會奧帥法使得答覆 奉皇命欽差下江南80 舉先例兩臣述隱患細分析首相護公社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55 仿武器英倫初成效識龍威護國忌黃禍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第6節 五月內閣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10節 大海我來啦!第4節 帝都風雲(四)第23節 休整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第十九節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7節 盛京之戰(一)
第21節 山海關第30節 歐洲之行第2節 帝都風雲(二)第288節 內閣廳太沖議封建 御書房來賀獻民律第18節 羅馬交流雞同鴨講薩城參觀豔驚四座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37節 洛陽之戰(二)第47節 開封之戰(一)77 御花園二女論社稷石巢園東林議對策第6節 路(一)第21節 范文程第365節 聞易主衆移民憂心 抵弗州詹姆斯賣乖第二十二節第10節 大海我來啦!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129 開眼界男爵慕龍艦爲謀權達賴尊天朝115 賢首相暢談新五年弘武帝心繫弱勢省第12節 大魚吃小魚第三十四節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第260節 借修法儒道首爭鋒 關國事皇子收報紙第6節 兵臨城下第三十五節第32節 除夕笛聲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第12節 驚變(三)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第7節 盛宴(二)第25節 山西烽火(一)第15節 暗戰(一)第二十七節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8節 盛宴(三)第四十二節第41節 桑稻之爭(一)第二十四節163 遇強敵衆將領攜手覓獵物蒙古汗親征150 色楞格河畔硝煙起準葛爾汗圖喀爾喀第2節 我們不會死的!第219節 析局勢衆儒論國會 生歧異好友兩分道第十二節第5節 科舉第220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第11節 海盜第1節 姻親之盟第377節 報父仇英王算舊帳 抗王權議會爭貸款 黑色柳丁第26節 蜀中攻略(三)第39節 搏弈之間第16節 八旗眷屬101 擺鹿鳴女皇會才峻設鷹揚皇子首閱兵第374節 剿匪幫官軍平東北 升少將夏完淳面聖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第348節 聞捷報百姓憂物價 姚欽差喬裝探消息第26節 東林鉅子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8節 稅制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第7節 北越誼王隔岸觀火 南越君臣禍水北引第273節 宋時烈死牢探政敵 起爭執朝華做對比157 紅海畔蘇萊曼起事南京城弘武皇定策第353節 御書房君臣交心事 受皇命家明組新行第7節 路(二)第18節 朝鮮王的野心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第270節 對列強父子齊護國 設總督秦津忙漢化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第12節 北方使者第30節 隆武皇帝(下)第18節 羅馬交流雞同鴨講薩城參觀豔驚四座第15節 東暖閣衆勳釋兵權慶功宴女皇賜王銜第28節 返航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第266節 論私掠君臣談局勢 變結構中華求動力第4節 狗熊?英雄?109 御花園女皇撫學士科技宮陳王欲進言第12節 大魚吃小魚第48節 開封之戰(二)第四十一節第336節 會奧帥法使得答覆 奉皇命欽差下江南80 舉先例兩臣述隱患細分析首相護公社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55 仿武器英倫初成效識龍威護國忌黃禍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第6節 五月內閣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10節 大海我來啦!第4節 帝都風雲(四)第23節 休整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第十九節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7節 盛京之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