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王越趙子桐卻是絲毫不以爲忤,周秦川當時還有些奇怪,這等事情事涉宮闈,又與廠衛相干,趙子桐一介秀才也還罷了,王越怎能如此毫不在意呢。
旁敲側擊地聊過一番,這才知道,兩人不僅在書畫一道上臭味相投,就是對於這些年的朝堂政局,也是看法相近。
特別是太上皇朱祁鎮,王、趙二人都認爲此人喪師辱國,差點造成了又一個靖康之恥,實在不配爲君,能呆在南宮了此殘生,已算是便宜他了。
話說這數年來,當今天子也沒有虧待這位兄長,要不然,他能生了一個又一個的女兒和兒子?
這等廢物,居然還想復辟稱帝,完全不能容忍,是以王越、趙子桐在得知他們的所作所爲是爲了對付朱祁鎮及其黨羽後,一點怨言都沒有。
同廠衛合作一事,兩人看得也挺開,矯枉必須過正,嚴刑峻法是需要爪牙來保障的,而廠衛,自然就是最得心應手的爪牙。
只要能於國有利,同什麼人合作是無妨的。
真實歷史上的王越其實也是秉承此等想法的,要不然不會在成化年間,同新建的西廠第一任廠督汪直打得火熱,也正是有了汪直的支持,王越才得以順利收復河套。
不過其後也受汪直所累,被成化帝罷過官。
如今歷史儼然在周秦川的扇動下有了變動,王越卻又同第一任西廠廠督馬慶有了交集,冥冥中似乎也有天意,讓王越與西廠糾葛不清。
當晚,蘇幼蓉使出渾身本事,弄了一大桌好菜,尤其是應天府的四大名菜,松鼠魚、蛋燒賣、美人肝、鳳尾蝦,吃得衆人口滑不已。
門達適逢其會,感嘆不虛此行,至於盧忠和馬慶,兩人忙得腳不沾地,數日來連人影都見不到。
秦博買了罈好酒,邊吃邊喝間,興致高漲,說話的遮攔也越來越少了。
“趙兄王兄,你二人滿腹經綸,王兄更有一身好武藝,端是難得,可惜爲奸人所阻,實在可嘆可惜。”
喝着喝着,秦博將酒碗一頓,大發感慨:
“可惜我身爲外蕃,即便此次立下大功,也不便爲你說項,馬公公雖則位高權重,亦不便替你出頭,唉,可惜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不信他徐某人能一直這麼把持言官,我等得起。”王越大着舌頭地說道:
“對了,秦兄,聽說關西大亂,亦力把裡蠢蠢欲動,陛下恐怕有意讓你等西去,充實西疆實力,不知你怎麼看?”
“怎麼看?若朝廷有命,豈能不遵,我等自當爲陛下效命,爲朝廷平亂,爲國家開疆。”
秦博邊說話,邊同周秦川交換了個眼神。
在金刀案被平定之後,當今天子恢復上朝的那天,特木爾之前遣出京師的數十個手下,就以哈密衛信使的身份入了京。
這批人隨即通過會同館和錦衣衛,向朝廷上報了亦力把裡大舉進攻哈密的消息,並言其餘六衛忙於內鬥,無暇西顧,哈密衛獨木難支,已是岌岌可危。
儘管金刀一案尚未了結,但此事還是在朝堂上再次引發了震動。
一旦哈密城破,整個關西無險可守,亦力把裡可長驅直入,嘉峪關以西將盡喪敵手。
但若調遣大軍西征,卻又路途漫長,耗時耗糧耗力不說,出了嘉峪關後,地形複雜,戈壁沙漠星羅棋佈,還未見到敵人,就要減員不少,實在不划算。
等到了哈密,還能有多少可戰之兵,誰都說不清。
如此勞師遠征,卻全無必勝之機,從朝廷的角度來看,實在需要好好斟酌一番。
但若置之不理,任由關西淪陷,煌煌大明臉面何存,且以嘉峪關獨抗亦力把裡,陝甘一帶不但要應對草原侵襲,還受到來自關西的威脅,壓力大增,大明西疆危如累卵。
進退維谷之際,南下歸義的秦博這隻人馬,就進入了大明的眼中。
如今曹吉祥託庇於孫太后,將秦博人馬打散的聲音瞬間小了許多。
想到秦博想要獨立成營,劃地遊牧的意願,局勢混亂,嚴重受到威脅的關西一帶,自然成了安置這隻人馬的首選。
塞北不是不可以考慮,但眼下草原由東到西,勢力已然一分爲三,對北疆威脅大減。
再將秦博人馬安置於此,與邊軍守望互助,共御蒙敵,不論在河套,抑或遼東,都顯得有些多餘。
關西則不同,以其當下混亂加受脅的情勢,正合適讓其前去攪局。
秦博人馬雖然不多,但實際上關西七衛也好不到哪兒去。
最強的哈密衛,可戰之兵不超兩萬,守衛哈密城,監視西邊的亦力把裡,至少需要萬餘人馬,能自由使喚的兵馬,也不過數千而已。
其餘六衛與其說是衛所,不如說是部落,可戰之兵也就在數千左右浮動,秦博的實力至少不是吊尾,不至於一到關西,就被人吞併。
關西局面若繼續糜爛下去,一旦哈密城失陷,多一隻人馬,想來也能多抵擋亦力把裡一會兒。
有了多出來的這點工夫,朝廷也多了一點騰挪餘地。
秦博此人,不但願意出面證實此次白蓮逆亂一事,更以其所部出力捉拿逆匪,對大明看來是有忠心的,委其以平亂關西,抵抗亦力把裡的皇命,關西七衛怎麼都會有些忌憚,說不定能就此出現奇蹟,讓關西之亂大定。
數日來,有不少大臣上奏,給的都是這般建議,就等着天子表態了。
“好!”王越把酒碗朝桌上一頓,大聲讚道:
“秦兄真乃豪傑是也,以你的才能,掃平西域小丑,不在話下。”
一番話說完,興致仍然不減,乾脆起身,大聲吟唱道: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周秦川與秦博再度交換了下眼色,然後由周秦川開口:
“聽王大哥口氣,是有投身軍旅的志向咯?”
“那是自然,熱血男兒,功名當馬上取。
讀聖賢書,所爲何事,教化萬民一也,殺敵報國二也。
可恨如今遍地腐儒,只會誇誇其談,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當真是丟了孔孟先聖的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