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天降福星

“花生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呢?明朝吧?花生好像是美洲大陸的產物,那就是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明末?清初?我的天……”

賀穆蘭已經被自己新收的小弟所取的名字雷的一夜都過不好了,偏偏她之前非常“仁厚”的告訴他,“名字就自己取吧,你取什麼我叫什麼……”

摔,這是自取其辱的另類解釋方法嗎?

還是她自己大驚小怪?

應該是因爲花生要傳入中國還早,所以這裡的人都不覺得“花生”這個名字很怪,素和君甚至誇獎小兒這個名字起的好,很有意境。

這裡的奴隸和主人姓非常正常,若不是主人信任的僕從,甚至都不能賜予同樣的姓氏。

就如同花家是賀賴氏家僕出身,可是爲了避諱主家,只敢用“花”,雖然花和賀在鮮卑語中發音幾乎一模一樣,可是旗號一打出來,誰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花生起了這個名字,得了素和君的誇獎,心中自然非常高興,看素和君的眼神都溫柔了許多。素和君和花生如今是睡在一起的,兩人感情好也有益於平日好好共事,這也算是唯一的樂事吧。

第二天一早,新出爐的“花生”捧着水盆進了副帳,在其他隨從或探究、或好奇的表情中伺候賀穆蘭淨面。

無奈他們兩個一個雖然是奴隸,還從來沒有做過高級奴隸的活兒,伺候不了人,一個雖然是親兵,但是新上任的,被伺候的也不習慣,更何況賀穆蘭自理慣了,立刻接過水盆,自己三兩下清理乾淨,又拿起一個水囊漱口後將水吐進盆裡,就當是已經洗過臉刷過牙了。

這裡的冬日風比刀子還狠,賀穆蘭在現代再不講究也是爽膚水日霜晚霜都用的,到了這裡,連搽臉的好臉油都沒有。

中年花木蘭的時候倒是有,到了青年花木蘭的時候,面脂是別想了,擦臉的油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擦了以後臉上更癢,根本就不能防止皸裂。

“那個……”

誰誰啊。

咳。

當外號還可以,當大名真叫不出口。

“以後不用伺候我這個,水端來就行了。”賀穆蘭看着花生僵硬的表情,解釋道:“我習慣自己洗臉穿衣,真的,你問素和君,我都沒有讓他伺候過。”

“主人……小人不應該犬花’姓嗎?”小兒,阿不,花生低垂着眼眸。“若是引起主人不快,我就叫‘小生’好了。”

“不!花生就很好,很好!”

賀穆蘭又被驚成了蛇精病,連忙擺手。

“就叫花生了!”

花生只不過是個吃的,叫小生是有多矯揉造作啊?

萬一以後她要讓素和君幫他個忙,難不成要說“幫小生提桶水”,“小生好累,你去忙一下吧?”

……

整個人都無法正常的眨眼了啊喂!

這是刀馬旦跑錯了劇院的節奏啊!

“我覺得叫小生也挺好的。”素和君笑着在一旁開口,“那以後大人喊你花生,我喊你小生好了。”

他拍了拍花生的肩膀,以示親暱。

後者微微動了動嘴角,想做出一個笑的舉動來,但大概是很少笑,所以做的倒是比哭還醜,引得賀穆蘭心中一陣心憐。

這孩子……怕是沒有過朋友吧?

素和君也是個好人啊,無論是對奴隸、家將、親兵還是將軍,幾乎都是一視同仁。雖說不知道爲了刺探什麼,都潛伏到她身邊做隨從了,但也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他確實是能伸能屈之輩,也毫無什麼面子(自尊心?)可言。

即使到了後世,成了白鷺官之首,看他手下那些白鷺,也都是些值得信任的漢子。

只是這種制度不是很好,大魏又沒有俸祿,不知道他後來是靠什麼維生……

她居然還有閒心想他們到底怎麼維生,兩世花木蘭,好像也沒什麼維生的本事,她更慘,還沒功成名就多出七十多張嘴來……

賀穆蘭心中嘀咕了一會兒,這纔想到正事,從衣箱裡翻出一個小袋子,仔細數了數,大約有三兩金子左右,這已經是她從軍半年多次出生入死攢下的全部金子了。

其他的她都託同鄉送去了懷朔給花克虎轉交,還有一部分在知道莫懷兒的事情後給了莫懷兒的家。

賀穆蘭剛剛穿成花木蘭的時候,雖說沒有揮金如土,可也算是出手闊綽,當初給張斌盤纏上京的時候,一出手就是一片金葉子,至少有三兩。後來逛青樓,一片金葉子也只夠和人家花魁喝杯茶,渡不了夜。

可到了這裡,數次出生入死,所有東西全部賣了,也不過就這三兩而已。

看起來三兩,也有150克了,擱現代一克金子300塊,這便是四萬五千塊人民幣啊,她大半年的工資了……

大魏朝廷什麼的,真是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我出生入死大半年,也就這麼點積蓄,竟都要給那些軍中蛀蟲拿去了……”

賀穆蘭肉疼的拿出一兩金子,將那二兩的布袋連同文書一起遞給了素和君。

“你去的時候,先探探口風,看能不能殺殺價……”

素和君露出一個“你開什麼玩笑我這種人還會殺價”的表情,這讓賀穆蘭突然想起來素和家也是大族,心中照實難過了一會兒,將金子又放回布袋裡,全部給他。

“全給你吧,多於三兩,我也沒有。”

素和君接布袋,不由得頓了頓。

他從小也算是衣食無缺的長大,後來去太子身邊做郎官,更是吃穿不愁,莫說三兩金子,便是三斤金子他也見過。

可如今這三兩金子,拿在手中卻有些燒手。

大魏原本就沒有俸祿,若不雁過拔毛,根本就無法生活。可被拔了毛的雁,也許原本就已經冷得要凍死了。

他握緊布袋,緩緩點了點頭:“大人放心,我一定將您這事辦好。”

素和君握着布袋出了帳,賀穆蘭嘆了口氣,吩咐花生今日把剩下的那七十六個奴隸帶去參軍帳,幫着盧參軍去高車人那,便也起身出了帳。

她是將軍身邊的親兵,也是需要貼身護衛的。今日正是她當班。

***

素和君這是第一次來軍功帳。

他來到軍中,自然不是隻爲了搜尋人才,更多的是因爲陛下的擔憂。

黑山大營是他還在太子時期就積極完善的邊關防線,可以說,陛下對它的重視甚至超過了如今還在征戰中的夏國都城統萬城。

拓跋延雖然並沒有傑出的征戰之能,但也算是一位老成持重的將領,而且善於練兵,他妻兒子女都在宮中變相爲質,皇帝對他也算放心。

但有時候,能夠讓人放心不代表就有能力。

無論是白鷺官、軍中的眼線、還是性格剛直的軍中將軍,都曾向陛下奏過軍中*太過、三軍軍心不齊、以及左軍和中軍聯手打壓右軍等等弊端。可一直以來,大魏都在和夏國、宋國周旋不休,戰事和各種摩擦接連不斷,此時若大肆追究黑山之事,後院就要着火。

眼看着討伐夏國之事已經漸漸落入尾聲,素和君和其他幾位同僚便被派往黑山城和黑山大營,親自探查軍中的情形。

他去見拓跋延,告訴他軍中的情況已經到了皇帝無法裝聾作啞的地步,這便是拓跋燾對拓跋延的“照顧”。

素和君相信拓跋延肯定會敲打一番手下,讓他們最近能收斂一點,可素和君篤定他還是能知道他想知道的。

正如他所料,當他進了軍功帳後,那羣抄謄軍功的功曹先是笑容可掬的迎上來,待知道他是花木蘭的隨從想要錄入軍功一事,就開始了各種刁難。

花木蘭有參軍帳中給出的文書,按照大魏的律條,只要有文書,有證明,有交割,功曹便要錄入軍籍中,以作他日晉升之證,可是若是一直要拖着,或者漏了哪條,對於大部分不識字的士卒們來說,簡直就是災難。

素和君伸手入懷去掏錢袋,他做出這個動作之時,旁邊的功曹們看待他的表情,在素和君的眼裡,就像是豺狼終於看到了強者口中落下的獵物而開始圍攻一般。

他知道這是錯的,也知道自己無力改變,更知道最該做的就是把懷裡的東西給他們,換取想要的結果纔是。

可不知爲何,這個已經做了一段時日白鷺官、應該已經看清各種“順理成章”而麻木之人,卻莫名的又把錢囊收回了懷裡。

看見他的動作,衆功曹齊齊變了臉色。

“你這小子,居然敢看不起我們!”

“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隨從……”

“我看腦子不清楚的是你們吧!”素和君冷笑了起來,“真可惜各位還都是大好出身,否則也做不了功曹之位,一個個卻蠢笨如豬,只知橫徵暴斂……”

“真是瘋了!”

“以下犯上!來人,把他給拖出去!”

素和君又把手伸進了懷裡,衆人以爲他終於識時務了,卻發現他掏出的絕非什麼金銀財寶,而是一面能讓人嚇到魂飛魄散的銅牌。

這是白鷺官的白鷺令,上面用漢字陽刻着“不避強御,百僚肅然”幾個字。白鷺令陰刻乃是普通的候官曹,陽刻乃是候官使,朱刻則是侯官令。來者正是候官使,再聯想到大將軍前段日子敲打他們的話,頓時人人都變了臉色。

“大人,您……”

他們驚駭莫名地準備爲自己辯解,素和君擺了擺手,把銅牌收了回去。

“我先前看你們在自尋死路,就想救你們一把,讓拓跋大將軍告誡你們一番。可這纔多久,你們又故態復萌。軍中等着做功曹參事的人有大把,也不是人人都似你們這般貪心的,希望各位能懂我這一番好意,不要太讓我難做纔是!”

他把文書拍在案几上,扭頭就走了。

只要那羣人不是傻子,就知道該怎麼做。

素和君離開了軍功帳,軍功帳裡一干功曹各個都是滿臉愁容。一個年輕的官員跺了跺腳,丟下一句“我要去和我阿兄商量商量”,掀開帳子就跑了。還有幾個老成點的,雖沒他那麼慌張,大抵也就跟偷情被人當場抓住那麼焦躁。

“你莫慌,都說法不責衆,我們一直以來就是這麼做的,雖然是對花木蘭是有些刁難……”

他有些說不下去了,猛地一錘案几!

“這廝,居然隱藏成這等身份!還維護花木蘭至此!”

“話說回來,你們不覺得這個花木蘭身份很可疑嗎?不但右軍護着她,夏鴻將軍這種老好人也不惜爲他拔劍。鷹揚將軍是何等身份,皇室宗親,有王帳護軍之人,居然也會爲他出面,將他收歸帳下以作庇護……”

這些鮮卑功曹臉色蒼白的看着說話的那人。只見他一點玩笑的意思都沒有,甚至連鼻尖都在冒汗。

“現在,連陛下身邊的白鷺使都在做他的隨從,你們想想……”

一羣人不由得開始胡思亂想,而且每個人心目中對花木蘭的身份猜測都有不同。有個功曹忍不住開始翻起花木蘭的軍籍,看他家在懷朔,父親曾是百夫長,家中行二,替父從軍云云,滿臉納悶地說:“這哪裡有問題?就是個普通軍戶啊?”

“你真蠢,素和君還是白鷺使呢,誰能想到他做了個隨從?他難道也用真身份入營不成?各地軍府又不聽軍中使喚,真僞造個身份持了哪個軍戶的帖子來,你能認出來?”一個功曹寒着臉:“不行,這已經不是小事了,我也要出去一下!”

“我也……”

“我……”

一時間,有身份有背景的功曹跑了個乾淨,各自去找自己背後的“高人”。只有那些沒權沒勢依附着帳內功曹參事的主簿們,面面相覷後不知該如何是好。

有個主簿拿起案几上被人遺忘的文書,左右相望。

“這個……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錄唄。人家是‘中獲’,參軍帳裡那麼多漢人看着,刁難歸刁難,事情難道就不辦了?”一個主簿認命的抱出卷宗。“神仙打架,小鬼遭殃,我們夾着尾巴好好辦事吧……”

其餘衆主簿唉聲嘆氣,乖乖開始錄入軍功。

話說素和君回了副帳,心中不免爲自己剛纔的魯莽有些後悔。他確實是以候官使的身份入的軍營,卻沒想過這麼快就公開自己的身份。他生性好玩,也沒有如何嫉惡如仇,陛下讓他去做白鷺官,他就去做了白鷺官,並且做的如魚得水,樂此不疲。

可軍中如今這般現狀,是他之前聞所未聞的。

功曹貪墨戰死者的遺物、錄入軍功得給“辛苦錢”、即使升了將近,也不能免俗,還得和這些人打好關係。這種事要放在京中,由吏部做了,怕是也不會讓人這般反感,畢竟吏部選士,選的大多都是高門士族,就算拿些辛苦錢,大家也都一笑而過。

可軍中之人的錢是怎麼來的?那都是拿命拼出來的。

花木蘭拿着那布袋不停猶豫,又希望他“殺殺價”的情形就在眼前。花木蘭的性子已經算是剛直的了,可也不得不在這種事上委曲求全,可見功曹勢力之大已經到了何等地步!

軍中設立各部功曹,原本是爲了論功行賞,讓將士們過上更好的生活,打起仗來無後顧之憂,誰曾料到如今卻變成了橫徵暴斂的罪魁禍首!

若是窮到沒有錢打點的士卒呢?是不是就此埋沒在案卷中,成了一文不值的“陣亡軍戶”,連句可以誇獎的話都沒有?

剛剛二十出頭,胸中熱血未涼的素和君只覺得一股憤怒油然而生,剛纔的後悔也都消失的乾乾淨淨。

他站起身,在其他副將驚訝的眼神裡站起身,徑直出了帳子,直奔拓跋延的大帳而去。

他是“不避強御,百僚肅然”的白鷺官,即使多愛看熱鬧,軍中生活多麼有意思,也不可忘了職責。

如今該看的也看到了,該知道的也知道了,也該不負“白鷺”之名了。

***

夏國。

拓跋燾看着面前的衆騎兵,忍不住心頭劇震,脫口而出:

“這怎麼可能!”

十月十一,他親率大軍出征夏國,魏軍騎士在嚴寒的天氣下加速行軍,十一月初終於到了君子津(今內蒙古準格爾旗東北黃河岸邊),只要過了此河,便可直撲統萬城,活捉夏國的國王赫連昌。

原本他準備繞河而行,因爲騎兵渡河十分困難,戰馬不欲上船,臨時搭建浮橋時間又來不及,只能繞河而過。

豈料就在不久前,太常崔浩推薦隨軍的那個道士,叫做寇謙之的,居然自告奮勇和拓跋燾稟報,說他能使黃河結冰,讓騎兵過河。

就在不久前,崔浩因爲極力在京中主張漢制治國,得罪了大量的鮮卑貴族和宗室,以至於拓跋燾不得已迫於衆議,讓他暫時去官回家,但大凡國事,依然也會召他詢問。

此次他親征統萬城,崔浩向他舉薦了一個道士,因爲有“占星”之才能,拓跋燾想要用他來判定天氣情況,就抱着“多一個也沒什麼”的想法帶出了京,一路上預報晴雨,從未出錯,所以人人都敬稱爲“寇道長”。

但即使能夠預報天氣,也不代表真的就通神。此人說他能使黃河結冰,豈不是妖言惑衆?

如今只是十一月初,又非寒冬臘月,若要讓黃河之水冰凍到可以跑馬的地步,按這天氣必須驟降到極低纔是。

拓跋燾並未把他的話放在心上,這道人也是有意思,皇帝不相信,他也不多辯解,當夜帶着兩個小道童,當着幾個將軍的面到了黃河邊,起了祭壇、做了法事,然後大大方方的回去睡了。

當夜就突然冷的讓人發抖,等一夜過去,河面上果然結了一層薄冰,待到第三日清早,拓跋燾再起來,這冰面上已經有將士開始大着膽子小心翼翼地在上面縱起馬來。

這讓他禁不住想起剛剛出徵時,這位寇謙之曾指着天空,對他說道:“如今金木水火土五星同時出現在東方天空,這預示着勝在東邊,陛下天命所歸,人心所向,則可不勝?”

當時他只當是一場阿諛奉承,如今一想,若這寇謙之真有幾分本事,那樣的星象就確實是大大的吉兆,這怎能讓他不精神一震?

拓跋燾震驚之下對這寇謙之頓時升起了好奇之心,命人召了這位天師道的天師寇謙之前來面聖。

寇謙之此時已經六十多歲了,他原本就身材頎長,再加上多年修道,一身仙風飄然的氣韻,見之便覺不俗。

拓跋燾見他雖然腳步輕快,卻面無得色,心中已經對他的氣度稍微肯定了幾分,再見衆騎士難掩心中的喜悅在冰面上跑動了起來,便指着那冰面讚道:

“老道長好仙術,竟能使河水冰封,讓騎兵奔策。”

寇謙之撫須一笑,緩緩地搖了搖頭。

“非也非也,並非老道真使了什麼仙術,而是天象如此。北方的寒氣沿着地氣南下,此地承接地氣,便結上了堅厚的封冰而已。”

拓跋燾原先以爲他會以黃河結冰之事邀功,卻沒想到寇謙之並未將一切歸於道法,反倒說是天象如此,便揚起鞭子,指着河面問他:

“那你求見我,說是能使河面上凍,又去河邊起了祭壇,是爲何故?”

若說這不是法術,又何必多此一舉?

他雖然沒管寇謙之做了什麼,但他是大可汗,那晚他當了那麼多將軍的面去了河邊,自然有人把寇謙之做了什麼告訴他。

“兩軍相抗,最重士氣,我大魏騎兵沿途而下,勢如破竹,到了河邊,卻被天險所拒,士氣不免受挫。老道乃是個道人,不是會鼓舞士氣的將軍,幫不上什麼大忙,不過起個祭壇爲大魏祈福卻是可以的。若說使河水冰封,老道雖忝爲天師道的道首,也沒那個本事……”

寇謙之笑的慈祥。

“可是老道祭壇一起,河面果真結冰,豈不是大大的鼓舞士氣?”

拓跋燾若有所思地看着寇謙之,就在剛剛這一刻,他才察覺到這個道士確實是個不可小看之人,難怪能以“寇”姓登上天師道的道首之位,改革道教,傳授道法。

這人要麼就是真的不懂仙術,只懂天文星象之學,怕牛皮吹大了以後下不來臺;要麼就是腹中有玲瓏心竅的奇人異事,知道如何投其所好,又不至於讓人厭惡反感,他一定是從哪兒看出來自己雖然決定繞河而下了,卻對不能穿河而過十分可惜,所以一察覺到天象有變,立刻便藉着天時地利人和謀劃了此事。

“天相之事飄渺不可多言,若你起了祭壇,或我應了你施法請神,結果河面沒有結冰,你就不怕我砍了你的腦袋嗎?”

拓跋燾輕笑一聲,聲音裡卻滿是嘲諷之意。

“老道雖不是神仙,但在嵩山得仙師傳授諸般道法三十餘年,若是連天象都看不好,砍了便也砍了,正好向仙師謝罪。”

寇謙之也跟着輕笑,話語中並無畏懼之意。

“你是個聰明人。”拓跋燾不明所以地讚了一句,翻身上馬,向左右傳令。“天佑我大魏,赫連夏必敗!命騎兵上馬,一千人爲一隊,分批過河!”

“天佑大魏!”

“大可汗威武!”

“倍當!倍當!(萬歲)”

拓跋燾騎着馬,慢慢悠悠地過着君子津,身邊跟着的,赫然就是那一身道袍的道首寇謙之。

拓跋燾騎着自己的愛馬“超光”,不停地詢問着寇謙之關於天象中各種不同的含義。寇謙之不卑不亢,一一作答。

待說到北方局勢時,寇謙之神秘一笑,並不多言。拓跋燾見他如此作態,心中反倒不喜,也不追問,徑直前行。

“老道在兩年前,其實曾經奉上過道書求見陛下……”

拓跋燾聽見他突然提起此事,回想了一會兒,卻一點印象也沒有。

每年各地的僧俗道人託書相奉之事也太多了,各個都自稱是有道之人,他對神佛之事並不熱衷,有時候見到確實有名的,就找個地方,用衣食把人家供起來,大多是佛寺或者道觀,既不熱衷,也不冷落。

他若說兩年前的事情,那一定是記不得了。

那時候他剛剛準備伐夏,正忙的焦頭爛額。

“陛下貴人事忙,應當是不記得了。”寇謙之見到他的神色便知道他忘了此事,便揭了過去,又問了一句:“那敢問陛下,如今可記住老道了?”

這話便問的有些放肆了。

拓跋燾的坐騎“超光”突然不再走了,馬背上的高大青年扭過頭去,淡然地對着身邊的寇謙之說道:

“你雖鼓舞士氣有功,卻是假借鬼神之事,不夠光明磊落。天要助我大魏,我恰逢其會,遇到黃河結冰,這便是天意,你雖夜觀天象有功,但若是居功自傲,便是不智……”

寇謙之連忙道“不敢”。

“無論道教、佛教、還是漢人儒家那一套……”拓跋燾看着寇謙之,“我都無偏見。只要能爲我所用,那都是好東西。若是以後你還能這般想法子‘鼓舞士氣’,我便是稍稍擡一擡你們道門也沒什麼。”

“所以,你也不必再出言試探了。”

寇謙之沒想到這個年輕的鮮卑君主說話這麼直接,微微一愣後做出一副敬佩的樣子,讚歎道:“大魏有您這樣不拘一格的英主,乃是大魏的福氣啊。”

這種話拓跋燾聽到不想再聽了,也沒當回事。待他的馬被左右牽着離開了最難通過之處,已經過河的騎兵立刻在河邊整軍待發,靜待全軍集合。

十一月初三,拓跋燾率兩萬輕騎兵越過黃河,直撲統萬城。

十一月初七,夏國國王赫連昌對魏軍已達統萬城下毫無察覺,直到兵臨城下,方纔率軍親自迎戰魏軍。

兩方一經交戰,赫連昌得知是拓跋燾親來,頓時驚慌失措,大敗而逃,丟下幾千人馬,回統萬城堅守。

統萬城城高堅固,騎兵不可硬攻,城門和宮門又緊閉,拓跋燾不願浪費屬下性命,便分兵掠奪統萬城周邊百姓,擄獲了數萬人,奪取馬牛羊十餘萬頭,將統萬城變成了一座孤城。

魏國人口稀少,最缺百姓,這數萬人被立刻送回魏國境內,安排在平城四周居住,開墾田地、織布做衣。

而拓跋燾率軍繼續南下,一路勢如破竹,又得了不少人口和物資。

眼見着就要到正月,拓跋燾雖然是鮮卑人,卻重視朝中漢臣,所以命令部下大將繼續駐守,率領宿衛軍回到平城,準備過年。

此番討伐夏國可謂是連連獲勝,統萬城被攻下也就是時間的事,又帶回了大量的戰利品,拓跋燾心中高興,便欲在新年之時封賞一番,以獎勵朝中軍中將士朝臣一年的辛苦。

拓跋燾班師回朝,一進城,便收到了竇太后派人傳訊,說是賀夫人要生了,他茹素已久,少做殺孽,連攻打統萬城都沒有多傷人命,正是爲了這個孩子能夠不像他的其他兄弟那般胎死腹中,或命中早夭,此時見果然奏效,孩子平安生產,連衣甲都沒換,風塵僕僕就衝進了後宮。

拓跋燾一直從半夜守到拂曉時分,賀夫人的孩子呱呱落地,哭聲洪亮、頭髮茂密,一見便是個健壯的小子。拓跋燾大喜過望,親自看着他擦洗換衣,待他睡熟後又去沐浴更衣,抱着自己這個兒子一直睡到下午,方纔戀戀不捨地回去處理軍政大事。

到第二日上朝,正遇西征夏國的大軍傳來捷報,長安城已被攻下,又有涼國國王得知夏國大敗的消息,畏懼魏國的強大,派出使節到了平城,向大魏表示臣服。

皇子出生,太陽升起,這本就是吉兆。

第二日,在漢人心目中有重要地位、甚至這地位還要高於統萬城的長安城被拿下,朝中漢臣無不欣喜萬分。

一個長安,一個洛陽,幾乎就是“正朔”的標誌。他們沒有南下,在北朝鮮卑人的朝廷中做官,最希望得到的就是“正統”的證明。爲了重新奪回“洛陽”和“長安”兩座王都,整個朝中的漢臣們幾乎是不遺餘力,魏國國力能夠在幾十年內強盛到這種地步,大半是他們的苦心經營、權衡各方勢力之功。

而涼國的臣服,則表示數年之內,黃河流域再無敵國可以撼動魏國的地位,這更是喜上加喜。

繼而連三的喜訊都在這個孩子生下來後送到平城,拓跋燾覺得這個新生下來的孩子是個有福之人,賜名爲“晃”,意欲“陽光明亮”,是個極好的漢名。

原本拓跋燾已經準備直接將拓跋晃立爲太子了,不過得知消息進宮道喜的崔浩卻勸諫說:

“太子之位極爲尊貴,待皇子再長大一點,身體強健到可承受這般福氣,再立不遲。”

拓跋燾此前死了三四個孩子,聽了崔浩的話雖然將信將疑,但爲了孩子的安全,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之下,便打消了這個主意,準備等他滿週歲之後,若身體一直這般結實,再立其太子。

可憐宮中剛剛誕下皇子的賀夫人,聽到心腹說起拓跋燾沒有立自己的兒子爲太子,也不知道是該感激崔浩好,還是恨崔浩好,一會兒喜一會兒笑,狀若瘋癲,嚇得左右侍從立刻去請賀夫人的母親賀蘭夫人進宮。

崔浩如此諫言一出,倒是給他添了無數好處。

如今夏國未滅,大魏後宮裡還是鮮卑貴女們一支獨大,賀夫人的兒子若是立了太子,也沒有這些鮮卑貴族傢什麼事兒了,至少在太子死了之前,儲君的位置是不要想了。

這麼多年後宮妃子不是無子、就是生子早夭活不到滿月,後宮妃子們已經各個視懷孕爲洪水猛獸,眼見着賀夫人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的生下孩子,大部分鮮卑夫人都認爲災厄已經離開後宮,再有子嗣只是時間的問題,於是紛紛私下裡祝禱一番,感謝老天的恩德。

在這種情況下做出勸誡的崔浩一出宮回府,各家之前和他幾乎要成仇敵的鮮卑貴族紛紛派出家人,送去“年禮”,祝賀新年。

這讓崔浩更是對寇謙之的料事如神敬佩萬分。

雖然他覺得拓跋晃看起來不像是會早夭的樣子,但寇謙之此言也不是毫無道理,崔浩這一勸,自詡不是爲了替自己謀利,而是替小皇子考慮,所以也就理直氣壯,並無任何心虛之意。

崔浩大大方方的接了禮物,也派了家人還禮,對方主動示好,崔浩表示感謝,可謂是兩方和諧,雖然沒有真的走動起來,但也算是冰釋前嫌了。

崔浩被衆多鮮卑貴族逼到去官回家,自然已經知道此時鮮卑貴族們在朝堂中的厲害,漢臣均以清河崔氏、范陽盧氏爲領袖,崔浩身爲崔氏和盧氏之後都被打壓,朝中漢臣很是沉寂了一陣。

如今衆漢臣知道了這些鮮卑人也不是都是腦子裡長肌肉的傻子,改革漢制之事就只好徐徐圖之,靜待時機。

崔浩畢竟是高門名士,博覽經史,玄象陰陽,百家之言,無不涉及,精研經義,時人沒有趕得上他的,雖然在政治上有歧義,但鮮卑人大多都願意和他交好。

如今夏國已經半入大魏之手,夏國被滅後,大片國土又要經營,加之夏國的人口大量涌入魏國,鮮卑的朝臣們都忙的是焦頭爛額。

鮮卑人並不擅長治國,要是按鮮卑貴族的想法,那麼多人直接都化成奴隸,圈了去做工種田最好,可衣食住行樣樣都要考慮,這並非他們的長處,也只好跑去向漢臣們請教、尋求幫助。

只是漢臣們去年欲興復“魏晉漢制”,卻被鮮卑貴族們逼得差點全體辭官,這件事讓他們耿耿於懷,於是漢臣們有意消極怠工,拓跋燾也刻意放縱,最後只能逼得鮮卑人不得不退讓一步,一找到這個機會,立刻迎上去對崔浩遞上臺階,率先示好。

如今漢臣得了面子,又有拓跋燾徵夏而帶來的大量新的職位給他們的子侄親眷,這些漢臣都甚爲滿意。而鮮卑人得了裡子,得了軍功,兩方皆歡喜,又好的蜜裡調油起來,想來,來年崔浩重回朝堂,不過也是找個時機的事情。

就在京中一片火熱,政治上的嚴寒終於漸漸退去的時候,正月初七,京中又接到喜報。

被柔然欺凌已久的高車部族千里迢迢率族人南下,投奔大魏,如今已經被潁川王拓跋提迎接到大魏境內,正在黑山大營駐紮。

接二連三傳出喜訊,就連京中都開始風傳“拓跋晃”是上天眷顧之人。

加之拓跋晃一生下來就乖巧無比,更得拓跋燾的喜愛,這個工作狂人竟是一天連去四五次後宮,就爲了看看這個兒子。

隨着高車人歸附的喜訊入宮的,還有白鷺官等人送軍快馬入京的信函。

原本已經不準備去黑山大營觀看三軍大比的拓跋燾,在看完了素和君的信函後面如沉水,在和竇太后商議一夜後,點了崔浩和鴻臚寺等人入宮覲見。

涼國剛附,高車又歸,崔浩立刻知道他等待着的機會已經送到了面前。

拓跋燾欲趁着三軍大比之際,親自率軍去高車接見高車部族的族長,以示對降臣歸族的重視。

而崔浩精通鮮卑語、漢語、匈奴語、吐火羅語等各種胡族語言,端的是天生奇才,拓跋燾將他官復原職,以太常之身御點爲“高車使”,率領着京中鴻臚寺諸官先行一步,前去黑山大營接受高車部族的附庸,寇謙之也隨之前往。

這一番拓跋燾剛剛班師回朝,又要帶着宿衛軍和羽林軍出京,京中一個好好的年過的是兵荒馬亂,許多知道夏國一滅下一步就是要徵柔然的人家,立刻想盡辦法把子侄送入羽林軍或宿衛軍中,想要藉此在來年北征之中分得一杯羹去。

在他們眼裡,柔然比夏國要好打的多,不過是一羣未開化且腦袋愚笨的蠕蠕,莫說皇帝一定會率精銳親征,便是黑山大營六萬人馬,踩也把他們踩沒了。

可憐拓跋晃剛剛得了沒多久的寵愛,連滿月都沒等到,拓跋燾就率着大軍又出京去了。

拓跋燾出京,下了恩旨讓賀夫人親自撫養皇子不可擅離,由竇太后暫時管着後宮。

竇太后知道拓跋燾是爲了拓跋晃的安全,於是乾脆把賀夫人和小皇子都安排進了自己的宮中,羨煞後宮一干夫人。

**

黑山大營

“咦?素和君走了?去哪兒了?”

賀穆蘭聽到侍從官的話,心中詫異萬分。

“軍帳親自把他召回去的。你現在只有軍奴沒有隨從,我本來要給你安排一個,不過將軍說馬上就要大比了,讓我不必替你安排,所以我特地來和你招呼一聲,並非我有意刁難。”

紅衣侍從官還是那副高嶺之花的樣子,傳完話後,舉步就走。

只留下面面相覷的賀穆蘭和花生。

第100章 我很堵第122章 能者多勞第四個夥伴(二)第263章 素和君的猜測第270章 幕後之人第232章 身不由己第436章 兩軍會師+補償番外第290章 歡喜冤家第35章 帥“崩”了第20章 單方面被揍第271章 本來面目第457章 狗急跳牆第448章 三個辦法第35章 帥“崩”了第372章 豎子敢爾第65章 結交勇士第435章 鄭宗如願第252章 三觀不合第358章 博弈之間第21章 敗軍之將第142章 夜襲敵營第105章 生生不息第141章 大牌下人第219章 解決隱患第170章 新年賀歲番外冷麪殺人狂第317章 藝高人膽大第400章 鷸蚌相爭第224章 狄葉飛的野心第284章 又見故人第196章 鬼方第424章 同袍同袍第154章 天降福星第268章 她的陛下第19章 倒黴崔琳第110章 番外她是花木蘭(中)第293章 對賭彩頭第204章 梅開二度第23章 初升之朝陽第406章 我可續命第316章 狹路相逢第11章 冷酷木蘭第206章 我是夏帝第10章 當年木蘭第281章 帝王的傷痛第34章 不如不問第151章 見山是山第22章 慈悲木蘭第336章 怒火中燒第97章 不能人道第19章 倒黴崔琳第388章 自相矛盾第20章 單方面被揍第134章 男性女性第275章 繼續勾搭第101章 我有罪第113章 命運之輪第78章 浮屠“探險”第279章 給我鬧第256章 錯付芳心第208章 糖衣炮彈第424章 同袍同袍第358章 博弈之間第284章 又見故人第6章 問心木蘭第9章 磨刀小弟第98章 投懷送抱第233章 歷史的分水嶺第267章 臨死之言(霧)第159章 恍若初見第104章 前車之鑑第368章 我要改變第162章 自掘城牆第248章 爲何而戰第275章 繼續勾搭第300章 國士無雙第468章 兩全其美第427章 穆蘭歷險記(中)第332章 他她不分第176章 狄小將軍第37章 來如此第126章 人盡其用第5章 問案木蘭第132章 奈何爲賊第274章 有使來朝第398章 深宮舊事第467章 娶妻生子第297章 拉近距離第127章 救人一命第58章 下落何處第147章 泥垢了第二個火伴(一)第122章 能者多勞第369章 虛弱王子第92章 掃榻相迎第165章 假貨對假貨第63章 狄袁第一次交鋒第33章 人生大事第474章 同火參上第364章 選秀之初第233章 歷史的分水嶺
第100章 我很堵第122章 能者多勞第四個夥伴(二)第263章 素和君的猜測第270章 幕後之人第232章 身不由己第436章 兩軍會師+補償番外第290章 歡喜冤家第35章 帥“崩”了第20章 單方面被揍第271章 本來面目第457章 狗急跳牆第448章 三個辦法第35章 帥“崩”了第372章 豎子敢爾第65章 結交勇士第435章 鄭宗如願第252章 三觀不合第358章 博弈之間第21章 敗軍之將第142章 夜襲敵營第105章 生生不息第141章 大牌下人第219章 解決隱患第170章 新年賀歲番外冷麪殺人狂第317章 藝高人膽大第400章 鷸蚌相爭第224章 狄葉飛的野心第284章 又見故人第196章 鬼方第424章 同袍同袍第154章 天降福星第268章 她的陛下第19章 倒黴崔琳第110章 番外她是花木蘭(中)第293章 對賭彩頭第204章 梅開二度第23章 初升之朝陽第406章 我可續命第316章 狹路相逢第11章 冷酷木蘭第206章 我是夏帝第10章 當年木蘭第281章 帝王的傷痛第34章 不如不問第151章 見山是山第22章 慈悲木蘭第336章 怒火中燒第97章 不能人道第19章 倒黴崔琳第388章 自相矛盾第20章 單方面被揍第134章 男性女性第275章 繼續勾搭第101章 我有罪第113章 命運之輪第78章 浮屠“探險”第279章 給我鬧第256章 錯付芳心第208章 糖衣炮彈第424章 同袍同袍第358章 博弈之間第284章 又見故人第6章 問心木蘭第9章 磨刀小弟第98章 投懷送抱第233章 歷史的分水嶺第267章 臨死之言(霧)第159章 恍若初見第104章 前車之鑑第368章 我要改變第162章 自掘城牆第248章 爲何而戰第275章 繼續勾搭第300章 國士無雙第468章 兩全其美第427章 穆蘭歷險記(中)第332章 他她不分第176章 狄小將軍第37章 來如此第126章 人盡其用第5章 問案木蘭第132章 奈何爲賊第274章 有使來朝第398章 深宮舊事第467章 娶妻生子第297章 拉近距離第127章 救人一命第58章 下落何處第147章 泥垢了第二個火伴(一)第122章 能者多勞第369章 虛弱王子第92章 掃榻相迎第165章 假貨對假貨第63章 狄袁第一次交鋒第33章 人生大事第474章 同火參上第364章 選秀之初第233章 歷史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