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進化(一)

黃修遠的方案,就是採用過渡生物體,爲人類提供進化的正確選擇。

所謂的“過渡生物體”,就是一種人類的克隆體,除了沒有思想之外,其他功能和人類本身基本相同。

看起來這和直接進行人體實驗,好像並沒有什麼兩樣。

但經過黃修遠的解釋後,衆人才知道其內在的技術路線。

過渡體並不在實驗室內,而是要半永久性的依附在人體身上,類似於納米改造後,那些被植入人體的納米仿生體。

這就是過渡體的第一個特點。

即:半永久性依附於人體本身。

而過渡體要依附於人體,特別是長期依附於人體,那隻能是人類本身的克隆體,纔可以將過渡體與人體之間的排異反應,壓制到最低程度。

這就是過渡體的第二個特點。

即:過渡體必須是以宿主的基因爲根本的克隆體。

那麼過渡體有什麼用途呢?

答案是進化。

黃修遠的目的,就是要利用過渡體,促進人類快速進化。

過渡體存在的意義,就是作爲一個長期附屬人體的生化實驗室,各種突變基因,和在過渡體體內進行初步篩選、測試、評估,當突變基因被確定爲良性突變時,則允許該基因融入人體的基因序列中。

如果確定該突變基因,爲惡性突變基因,自然不會被融入人類的基因庫之中。

而過渡體又要如何確定,突變的基因是好是壞?

這就是黃修遠爲什麼要讓過渡體附着於人體的根本原因,只有附着在人體身上,時刻和人體共同生存,過渡體纔可能分析出“需要的基因”。

之所以不說良性突變基因,而稱爲“需要的基因”,這是因爲基因的好壞,並不是一個絕對的事件。

假設,現在過渡體突變出一種基因,讓人類獲得類似於魚鰓的器官,那這個突變基因是好是壞?

當人類在陸地上的時候,這個突變基因衍生出來的器官,自然是沒有用處的多餘器官。

但如果人類進入水體之中呢?

情況又截然不同了,此時這個突變基因衍生出來的魚鰓器官,又變得非常有用。

因此基因的好壞,並不是一個絕對的事件,而是一個相對的事件。

這個概念非常重要,因爲人類要成爲真正的宇宙物種,就必須採用這個概念來評估基因。

單單是太陽系中,藍星、月球、火星的環境,就存在非常明顯的差異。

這些差異之中,有可以人爲克服的,例如空氣成分、光照強度、溼度溫度之類。

也有難以改變的差異,例如星球引力強度,這個差異,黃修遠估計未來50年內,都不可能從根本上克服。

哪怕是採用旋轉式太空城,利用離心力代替引力,或者利用液壓力代替引力,都很難百分百模擬引力。

至於人工引力技術,那就別癡心妄想了,這個技術不是當前人類的科技水平,可以攻克的技術。

引力對於人類異常重要,看起來現在聯邦已經在近地軌道建設了大型空間站,又在月球建立了廣寒宮市等基地。

但事實上,聯邦仍然沒有辦法完全脫離藍星的限制,這其中的關鍵性門檻,就是聯邦無法百分百模擬藍星的引力。

就是這個問題,限制了聯邦進軍宇宙的腳步。

如果聯邦攻克了引力的限制問題,憑藉聯邦此時的生產力,別說開拓月球了,哪怕是開拓火星、木星衛星,都綽綽有餘。

“黃院士,我雖然看好這個方案的未來,但是過渡體該如何研發呢?”3069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員石超民詢問道。

“是啊!”

“製造克隆體倒是不難,難的是如何改造和控制克隆體。”

“另外就是如何隔離兩者。”

一衆研究員各抒己見,顯然他們已經理解其中的技術難度,目前聯邦的克隆技術還可以,克隆一個靈長類生物,成本和時間都相對可控。

但是這其中的道德倫理問題、失控問題、感染問題,都非常棘手。

道德倫理問題還可以通過一些限制,加上只是將克隆體用在自己身上,估計很多人可以接受得了。

但失控問題、感染問題,就非常麻煩了。

畢竟過渡體相當於一個隨身生化實驗室,被病毒細菌感染後,如果過渡體也無法扛住,那宿主又如何保證不被殃及池魚。

這其中的巨大風險,讓不少研究員都心存疑慮。

“我知道大家的擔心,但技術在進步,我相信納米技術和生物技術,可以解決這兩個問題。”黃修遠信心十足的說道。

衆人面面相覷,雖然黃修遠是聯邦學界的頂峰之一,研發了非常多核心技術。

但權威不代表真理,這句話可是黃修遠自己經常說的。如果沒有合理的說法,其他科研人員可不一定會信服。

北方轉基因研究所的馬士庭研究員問道:“黃院士,您是納米技術的權威,我想知道,現在聯邦的納米技術,可以達到哪個程度?”

黃修遠解釋道:“我們頂尖的納米技術,在結合半導體、軟件方面的技術,可以製造出直徑120納米的多功能納米機器人。”

“120納米?”

他接着補充道:“是的,120納米是當前最小尺寸的納米機器人,這種納米機器人可以做一些高難度的操作,其中不少操作的精度,可以達到原子級。”

說完,又調出一部分技術簡報,發送給在場衆人。

“如果達到這個程度,未來10年內,納米機器人應該可以應用到過渡體中。”

另一個老院士下意識的擡了擡眼鏡,才發現自己處於虛擬狀態,他仔細翻了一遍納米技術的簡報後:

“修遠,納米機器人植入人體的技術,預計10年內可以成熟嗎?”

“差不多,其實現在納米機器人,已經可以初步植入人體內部了,就是功能相對單一,控制也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但按照我們的發展速度,10年內進入實用階段,我多少還是有把握的。”

黃修遠胸有成竹的回答,讓不少人放心了不少。

其實他們對於黃修遠,還是非常有信心的,聯邦有今天的成就,和黃修遠這些年來的高瞻遠矚,有直接的關係。

如果不是事關重大,他們不會如此苛刻。

虛擬會議繼續着。

衆人圍繞着如何實現過渡體的全部功能,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納米機器人技術,結合克隆技術、轉基因技術、人造器官技術之類,這其中有很多細節,需要他們進行完善。

虛擬會議討論了三個多小時,衆人還意猶未盡,不過考慮到不少研究員,年齡偏大一些,黃修遠還是宣佈休息一天,明天再繼續討論。

第六百七十六章 鋪設光纖第五十二章 倒逼第五百三十四章 漸變第三百九十五章 上市第七十章 意外的發現第二十三章 佈局第五百七十五章 北上第六百七十六章 鋪設光纖第七百七十九章 試航第四百四十一章 海上都市第七百八十一章 開拓木星第一百八十一章 德州發電廠第二百八十一章 利刃第二百五十五章 NLED第二百二十六章 極限壓迫第二百二十三章 讓子彈飛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四起第一百六十六章 電與熱第一百三十九章 磨刀霍霍第五百三十九章 重要性第三百章 隱藏的殺機第十章 春節期間第二百六十一章 遙望北地第二百七十九章 開場第一百一十七章 支付第一百九十章 東窗事發第三百九十八章 物流與安全第十八章 達成共識第六百一十三章 東遊記(六)第七百三十八章 應對第五百九十四章 月球(五)第十七章 購地洽談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四起第五百零三章 難題第一百章 陰差陽錯第五百五十五章 活化第二百八十章 殺瘋了第三百七十章 上市計劃第二百二十八章 意料之中第六百三十八章 疑雲第一百三十三章 應對和淡定第一百六十六章 電與熱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作與專利第六百四十九章 蟄伏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與邀請第三百零七章 種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風口第一百一十六章 體系第三百二十七章 影響(二)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與邀請第六百六十四章 應對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宮第三百三十章 推廣第三百八十八章 猝不及防第四百三十七章 合併和博覽會第三百四十二章 卡位第二百二十九章 淘金者第一百三十一章 性價比第五百八十二章 新農村(三)第三十九章 自證清白第三百二十章 雲防禦第七百二十一章 各方情況第一百七十章 崛起(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整合兼併第二百一十四章 思路和着陸第六百二十七章 貿易第六百一十六章 工業化第二十章 金融巨鱷第三百八十章 巨大潛力第五百七十章 日出東方第四百七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一百一十五章 降價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五百五十九章 競爭激烈第六百三十四章 有限的愛第三百七十二章 財產糾紛第六百二十二章 前沿第四百九十六章 窮途末路第一百六十三章 東方芯片第四百九十一章 壓力素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七百七十六章 意外和意外第九十四章 旱情(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暗中積累第七十四章 期權激勵第二百一十一章 單級入軌第二十三章 佈局第三百一十八章 利器第五百五十章 兩次着陸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作用力第七百二十三章 冬宮第四百三十六章 金烏第五百二十八章 衛星通信第五百二十章 雙管齊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博覽會第二百九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三百四十七章 遠東冬雷第七百三十六章 造物(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當頭一棒第七百四十六章 異常
第六百七十六章 鋪設光纖第五十二章 倒逼第五百三十四章 漸變第三百九十五章 上市第七十章 意外的發現第二十三章 佈局第五百七十五章 北上第六百七十六章 鋪設光纖第七百七十九章 試航第四百四十一章 海上都市第七百八十一章 開拓木星第一百八十一章 德州發電廠第二百八十一章 利刃第二百五十五章 NLED第二百二十六章 極限壓迫第二百二十三章 讓子彈飛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四起第一百六十六章 電與熱第一百三十九章 磨刀霍霍第五百三十九章 重要性第三百章 隱藏的殺機第十章 春節期間第二百六十一章 遙望北地第二百七十九章 開場第一百一十七章 支付第一百九十章 東窗事發第三百九十八章 物流與安全第十八章 達成共識第六百一十三章 東遊記(六)第七百三十八章 應對第五百九十四章 月球(五)第十七章 購地洽談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四起第五百零三章 難題第一百章 陰差陽錯第五百五十五章 活化第二百八十章 殺瘋了第三百七十章 上市計劃第二百二十八章 意料之中第六百三十八章 疑雲第一百三十三章 應對和淡定第一百六十六章 電與熱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作與專利第六百四十九章 蟄伏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與邀請第三百零七章 種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風口第一百一十六章 體系第三百二十七章 影響(二)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與邀請第六百六十四章 應對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宮第三百三十章 推廣第三百八十八章 猝不及防第四百三十七章 合併和博覽會第三百四十二章 卡位第二百二十九章 淘金者第一百三十一章 性價比第五百八十二章 新農村(三)第三十九章 自證清白第三百二十章 雲防禦第七百二十一章 各方情況第一百七十章 崛起(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整合兼併第二百一十四章 思路和着陸第六百二十七章 貿易第六百一十六章 工業化第二十章 金融巨鱷第三百八十章 巨大潛力第五百七十章 日出東方第四百七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一百一十五章 降價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五百五十九章 競爭激烈第六百三十四章 有限的愛第三百七十二章 財產糾紛第六百二十二章 前沿第四百九十六章 窮途末路第一百六十三章 東方芯片第四百九十一章 壓力素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七百七十六章 意外和意外第九十四章 旱情(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暗中積累第七十四章 期權激勵第二百一十一章 單級入軌第二十三章 佈局第三百一十八章 利器第五百五十章 兩次着陸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作用力第七百二十三章 冬宮第四百三十六章 金烏第五百二十八章 衛星通信第五百二十章 雙管齊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博覽會第二百九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三百四十七章 遠東冬雷第七百三十六章 造物(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當頭一棒第七百四十六章 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