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節 捷報(1)

日本遭襲是在31號午時,這消息如同狂風過境,迅速的傳遍整個中國,接着席捲整個世界。這可是轟動性新聞啊,自從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可就再也沒有遭受過攻擊了。是中國人乾的嗎?

這個問題都想知道,可是很遺憾,沒有人出來宣稱爲此事負責,當然天津衛的小混混說是自己乾的也沒人信,他放了個屁日本三島就打顫,好本事。

31日,聯省出動三十艘航母,轟炸了日本的佐世保軍港之後,接連轟炸長崎、佐賀和熊本的軍事目標,首要目標是港口停靠的軍艦,第二目標是軍工廠,夜幕前又轟炸了鹿兒島的軍事設施。

一天時間日本遭受慘重創傷,但是還沒有反應過來,內閣亂糟糟一片,天皇和內閣元老莫名驚詫連夜開會,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竟然都還沒有調查清楚,日本顯得毫無還手之力,卻對對手是誰都沒有摸清楚。

天皇震怒,陸軍大臣跟海軍大臣吵作一團,陸軍大臣表示海軍全體都應該切腹謝罪,海軍表示是因爲陸軍拿走了太多軍事經費,導致海軍實力不足纔給敵人以可乘之機,表示作爲一個海島國家日本根本就不需要常設陸軍。

天皇要求調查清楚事情,海軍大臣表示只清楚敵人是從海上攻擊,是用飛機攻擊,其他一概不清楚。海軍大臣猜測攻擊來自中國。天皇奇怪飛機可以從中國一直飛到日本?海軍大臣表示對方是從船上,也就是航母上起飛的。應該是中國海軍所爲。天皇詢問對策,海軍大臣表示已經調遣駐紮東京地區的海軍艦隊趕往事發地點。保證消滅來犯敵人。

外相報告中國方面目前並沒有承認攻擊行爲,已經跟中國外交部聯繫要求中國人給出解釋,否則就意味着戰爭。

天皇懷疑不是中國人做的。是蘇聯嗎。外相回答,蘇聯正在搞五年工業計劃,錢都花在了建工廠上沒有餘力搞海軍。是美國嗎。外相說,美國現在搞孤立主義,對外界不感興趣不聞不問。那還是中國人。外相表示如果證實是中國人做的,那就要對中國宣戰。天皇鬱悶道。如果是中國人做的,戰爭就已經爆發了。

海軍大臣保證如果是中國人海軍一定會報復中國。陸軍大臣表示,如果是中國,陸軍立刻就能對中國發動攻擊。天皇說如果真是中國做的,就該考慮抗華了,媽的都被人悄無聲息的打到本土了,整個西日本的主力艦隊覆滅。軍事設施遭到毀滅性打擊,還進攻個屁啊。

日本民間更是一片哀嚎,消息是堵不住的,但是軍方封鎖了官方消息,卻導致小道消息肆意傳播。有人盛傳是紅色蘇聯打過來了。有人說是遭到了大海獸襲擊。還有人說又地震了,這次日本列島真的要沉沒了。各處都有暴亂。生活艱辛的工人衝擊工廠砸毀機器,小市民衝擊米鋪搶米儲備。軍警到處鎮壓。

而受創最嚴重的長崎等地反而秩序最高,遭受攻擊的這些城市第一時間就戒嚴了。當地老百姓親眼目睹了悲劇的發生,他們纔是最知道真相的羣體,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飛機飛臨。如同末日降臨一般,善於誇張的日本目擊者對外描述。飛機飛過馬達的轟鳴聲震得日本大地都在顫抖,房子都要倒塌了。

但是此時長崎等地的民衆,還能抱着輕鬆獵奇的心態描述和打聽這些事情,因爲這些地方的實際損失並不大,除了軍事設施也就是造船廠遭受了轟炸,其他民用設施都很安全,包括政府大樓都沒有飛機光顧,讓日本民衆好生惋惜。

而在中國,官方始終保持沉默,民間反而歡聲如雷。

但是民衆也不知道是誰做的。有的說多行不義必自斃,日本從甲午戰爭開始就欺負中國最惡,這是報應。有的說肯定是中國飛機轟炸了日本,中國飛機可是很厲害的,在長江就轟炸過英國的軍艦,聯省人則強調說那是俺們聯省的飛機。但也有人表示不信,說報紙上報道的肯定都是假消息,數據地還貼出世界上各種飛機的參數,表示飛機根本就沒有能力飛到日本去,然後這些人被罵做漢奸。也有人說,可能是其他國家做的,也許是蘇聯,也許是美國,可是蘇聯和美國因爲什麼原因,要去轟炸日本,卻沒人說的上來。

記者們都要把南京國民政府的門堵上了,他們是最迫切的想知道真相的羣體。除了利益因素,職業習慣和操守因素,當然他們本人也是極其渴望知道真相的。而且從內心中,記者們跟老百姓一樣,都傾向於希望這事情真是中國做的,至於做了的後果,管他奶奶呢。大不了打一仗拉雞巴倒,想想轟炸日本是中國做的,就夠熱血了,老子都想棄筆從戎了。

可是孫科政府的人也迷茫呢,難道真是老天開眼了,讓日本遭受到攻擊。但是真是中國做的嗎,要是,肯定也是聯省軍,只有聯省軍纔有規模最龐大,戰鬥力最強的空軍。可是孫科此時根本就找不到趙澤勇,其他聯省官員根本也不明所以。

趙澤勇在哪裡呢,在欽州,在聽取戰報。

海軍參謀部的軍官此時都要樂瘋了,他們完成世界戰爭史上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奇蹟。以三十艘改裝航母偷襲日本,轟炸五個日本城市,完成了對港口軍艦的徹底消滅,並且將大量軍事設施進行了定點轟炸,而自己的損失只有三架轟炸機和六名飛行員。基本上一戰消滅西日本艦隊,打掉了整個日本海軍力量至少三分之一,這簡直如同做夢。

趙澤勇也沒想到海軍完成任務完成的這麼好,不過對戰果他可比這些海軍軍官要有免疫的多了,根據戰報現實,此次基本將日本在港口的軍艦炸沉,也是日本人運氣不好,此時他們的大部分軍艦竟然都停靠在港口,等於是扎堆挨炸,不死纔怪。但是這戰果也正常,二戰中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的時候,基本上也是這種結果,當時日本人也是樂瘋了,因爲沒想到,也想不到。

而趙澤勇是想到了的,而且根本就是抱着這種態度等結果的。但是趙澤勇也沒想到會這麼順利,不得不感慨現在這批海軍士兵的精銳,看來這幾年的憋屈,讓海軍玩命的訓練自己是有成效的,要知道派到西日本的海軍並不是最精銳的。但是結果並不出趙澤勇預料。儘管並不是主力艦隊,所有的航母都是民船經過緊急改裝的,但是上面的飛機卻是足夠先進的。裝備的是達索設計生產的最新一代飛機,單翼,雙發引擎,結果讓載彈量達到了一噸重,爲了能在航母甲板上順利起飛,甚至通身採用了木質結構。

而最重要的革新是炸彈。由於載彈量增加,同時吸收了兩次跟英國軍艦作戰的教訓,可以使用更大重量的炸彈,作爲主要攻擊的炸彈全都是五十公斤以上的重磅炸彈,而且第一波次攻擊日本大型軍艦的飛機上,每架飛機都還裝備了兩顆三百公斤重的超級炸彈。可以想象被這樣的大傢伙從高空砸下來,結果會是什麼樣子的。上次英國軍艦之所以能夠從長江上逃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爲當時聯省航空兵的飛機載彈量小,航空炸彈重量也輕的緣故。

偷襲艦隊的戰果讓趙澤勇有些小驚喜,但是偷襲艦隊並不是真正精銳的海軍艦隊,真正精銳的海軍在哪裡,在去東京的路上。從欽州出發前往東京,同樣是僞裝成集裝箱船隊的艦隊,而這隻艦隊中,包括了聯省全部八艘正規航母中的六艘。

第210節 軍閥戰爭第33節 首戰第14節 三蹦子第87節 意氣風發的蔣價石第209節 對日準備第51節 胡萬的乾兒子第74節 立憲第62節 我怕吃苦第58節 技術大剽竊第9節 四大龍頭第137節 整合軍工第155節 大胃口第18節 張澈辭職第43節 起伏第10節 朱老總第4節 種子公司第157節 坦克兵前進第18節 張澈辭職第136節 應對措施第127節 抗英準備第87節 意氣風發的蔣價石第75節 選舉出官科舉出吏第85節 危機翛至第226節 捷報(1)第25節 刺殺案第40節 張澈的實驗第198節 大力支持第10節 金融戰第146節 就是要蠻幹第232節 突圍第28節 去做特使第53節 中國式的中國兵第221節 孫科投降第72節 我愛中國第205節 蔣價石下野第210節 軍閥戰爭第19節 錢臣謀局第41節 剿匪第161節 近衛狙擊手第27節 組建工人聯合會第36節 一份探勘報告第159節 總攻準備第5節 入川請願第147節 全面進攻第43節 起伏第80節 海軍班底第99節 廣西龍頭第83節 明暗兩第221節 孫科投降第226節 捷報(1)第197節 緬甸變局第63節 把精英教育進行到底第21節 阿比朵兒傳奇第225節 偷襲日本(2)第113節 萬縣慘案第107節 湘西問題第49節 第二次粵桂戰爭第198節 大力支持第99節 用腳的閃電戰第5節 入川請願第35節 徐聞戰事第12節 練兵第59節 紡織業先行第56節 鐵路超預算第83節 明暗兩第37節 再見王崇陽第81節 北伐路線第70節 胡萬整軍第97節 崇陽出馬第230節 二次轟炸第72節 我愛中國第22節 影響第81節 跋扈的英國人第68節 很多個‘中’字公司第88節 他又跑了第46節 摩托工廠第73節 襲營第200節 五個月第62節 我怕吃苦第88節 他又跑了第205節 蔣價石下野第84節 這不是賭第165節 意大利救援軍第235節 登高必跌重第36節 一份探勘報告第72節 我愛中國第113節 萬縣慘案第14節 借槍第18節 護法戰爭結束第112節 武漢大戰第51節 胡萬的乾兒子第2節 衝突第139節 新式飛機第32節 桂林師第160節 巴雷特第89節 貴州請願第120節 獵殺英艦(2)第13節 錢臣第73節 襲營第13節 錢臣
第210節 軍閥戰爭第33節 首戰第14節 三蹦子第87節 意氣風發的蔣價石第209節 對日準備第51節 胡萬的乾兒子第74節 立憲第62節 我怕吃苦第58節 技術大剽竊第9節 四大龍頭第137節 整合軍工第155節 大胃口第18節 張澈辭職第43節 起伏第10節 朱老總第4節 種子公司第157節 坦克兵前進第18節 張澈辭職第136節 應對措施第127節 抗英準備第87節 意氣風發的蔣價石第75節 選舉出官科舉出吏第85節 危機翛至第226節 捷報(1)第25節 刺殺案第40節 張澈的實驗第198節 大力支持第10節 金融戰第146節 就是要蠻幹第232節 突圍第28節 去做特使第53節 中國式的中國兵第221節 孫科投降第72節 我愛中國第205節 蔣價石下野第210節 軍閥戰爭第19節 錢臣謀局第41節 剿匪第161節 近衛狙擊手第27節 組建工人聯合會第36節 一份探勘報告第159節 總攻準備第5節 入川請願第147節 全面進攻第43節 起伏第80節 海軍班底第99節 廣西龍頭第83節 明暗兩第221節 孫科投降第226節 捷報(1)第197節 緬甸變局第63節 把精英教育進行到底第21節 阿比朵兒傳奇第225節 偷襲日本(2)第113節 萬縣慘案第107節 湘西問題第49節 第二次粵桂戰爭第198節 大力支持第99節 用腳的閃電戰第5節 入川請願第35節 徐聞戰事第12節 練兵第59節 紡織業先行第56節 鐵路超預算第83節 明暗兩第37節 再見王崇陽第81節 北伐路線第70節 胡萬整軍第97節 崇陽出馬第230節 二次轟炸第72節 我愛中國第22節 影響第81節 跋扈的英國人第68節 很多個‘中’字公司第88節 他又跑了第46節 摩托工廠第73節 襲營第200節 五個月第62節 我怕吃苦第88節 他又跑了第205節 蔣價石下野第84節 這不是賭第165節 意大利救援軍第235節 登高必跌重第36節 一份探勘報告第72節 我愛中國第113節 萬縣慘案第14節 借槍第18節 護法戰爭結束第112節 武漢大戰第51節 胡萬的乾兒子第2節 衝突第139節 新式飛機第32節 桂林師第160節 巴雷特第89節 貴州請願第120節 獵殺英艦(2)第13節 錢臣第73節 襲營第13節 錢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