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節 五個月

三個月的時間會發生很多事情,有的事情無關緊要,有的事情至關重要,但絕大多數事情則是處在無關緊要和至關重要之間,屬於多了不多,少了不少的事情。可是這樣的事情積攢的多了,也就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了,量變引起質變,還是會讓人大吃一驚的。

三個月中,趙澤勇批准了出售給緬甸十萬只英國步槍,這不是大事;趙澤勇派遣了精銳的工兵部隊幫助巖英加固臘戌城防,修建鋼筋混凝土大炮要塞暗堡;趙澤勇允許專業的軍官幫助巖英布置構築新的機槍火力點;趙澤勇派遣專家幫臘戌打造陸基防空體系。

所有這些每一項分開來,都不是什麼至關緊要的事情,可是加在一起可就發生了質變,這讓英軍不能夠在肆意轟炸臘戌這個巖英控制的唯一城市,不能在用炮兵對這座城市進行破壞,也不再敢幾百上千軍隊就敢來試探性攻擊了。

一連串的可有可無的措施,讓臘戌變成了一座堅城,比原來英軍在的時候更加易守難攻。臘戌變成了一座堡壘,有幾十座鋼筋混凝土暗堡做成的連鎖堡壘,反擊力量比原先更強,即便是英國重炮部隊,也不敢跟這座城市打一場炮戰了,像聯省那樣依靠重炮打破這座城市的可能性再也沒有了;臘戌變成了一個死亡之地,任何敢於接近這裡的敵人,都無法逃脫密集不透風的火力封鎖;臘戌變成了一個禁飛區,飛鳥飛過也能被防空火力網打下來。

可是也只有三個月。聯省能拖延談判三個月就已經是極限了,再拖延下去。估計談判就真的要談崩了。不怕英國人打來,只是已經沒有必要在拖延下去了,保緬甸也有個盡頭,該到了他們自己證明自己的時候了。

聯省跟英軍簽訂了協議,不過這次英國人真的付錢了,不是作爲戰爭賠償,只是作爲贖金。爲俘虜支付贖金,這是西方的傳統。不過只是針對貴族有效,中世紀的貴族打敗了仗,從來不擔憂自己的生命,他們會很有風度的走進敵人的軍官帳篷裡,跟敵人指揮官瀟灑的喝茶聊天直到戰爭結束,然後自有自己的家臣送來黃金將自己換走,回家後繼續當自己的領主。可是這種傳統已經消逝。社會越來越進入一個平民社會,貴族的特權慢慢消失,貴族稱號僅僅是一種榮譽罷了。所以一戰中,就沒有了軍官被贖出的情況發生了。

當然聯省也沒有能力讓西方社會這種傳統迴歸,但是可以逼迫他們接受一個特例,按照傳統實施的一次特例。

一開始聯省堅決要求有戰爭賠償。英國人打死也不肯支付這種賠償,哪怕是一個英鎊也不肯給,這事關榮譽,就向日本和俄國誰都不肯支付對方賠償一樣,不是因爲窮。而是因爲丟不起那個人,只有被打的沒有反抗之力了。簽訂城下之盟纔會支付戰爭賠償,支付賠償的屈辱也僅次於無條件投降了。

接着聯省宣佈,沒有錢決不放人。英國人則表態,絕不付一毛錢。

看似談判陷入了僵局,沒有辦法破解了,接下來就是雙方談判破裂,繼續兵戎相向。打陸戰估計不可能了,但是英國人繼續封鎖聯省海岸倒是沒壓力的。

但是任何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的,就看你想不想了。英國人不敢支付錢的原因,不外乎是怕丟人,怕民衆不肯接受恥辱,把恥辱都推給政府,然後推翻政府。如果民衆接受了付錢贖人呢,政府就沒有任何顧慮了,不付錢反而要民怨沸騰。如何讓民衆承受恥辱去支持付錢呢,有辦法,辦法就是讓他們覺得不付錢要承受更大的恥辱。

讓趙澤勇想辦法他是絕對想不出來的,但是王崇陽可以,因爲很多東西,趙澤勇根本就不會往那方面想,而王崇陽卻首先就想到那個方面,這不是誰聰明誰愚笨的原因,而是思維方式的原因,所以趙澤勇只能踏踏實實種田壯大,而孫中山可以打着革命的旗號大起大落非常刺激,蔣價石只想着抓住軍隊穩固權力,王崇陽總是認爲奇謀能制勝。

王崇陽的方法很陰損,但也可謂絕妙,似乎是破解問題的唯一方法。他先是向外透露了,只要拿到錢就放人,一個人一千英鎊,膽大心黑。但是有人接招啊,被聯省俘虜的那一個旅的孟加拉士兵,他們不是普通的孟加拉士兵,大多數是有信仰的,信仰的是真主。信仰真主的人是有組織的,這組織跟過去的教廷一樣嚴密,一樣權力很大,號召力更大。

先是有孟加拉商人跟王崇陽接觸,希望提供一筆錢,換取釋放幾個俘虜。真主的宗教有這方面的傳統,當某些富人無法按照教義行駛某些宗教儀式,比如齋戒等,可以通過給予窮人施捨免除他們的罪惡。這些孟加拉富商或許正是出於這種考慮,這些富商願意出錢,贖出幾個戰士。

王崇陽很高興的答應了,真的釋放了幾個孟加拉士兵,並且通過媒體將這些消息透露了出去。中外媒體的大肆報道給了英國人壓力。更大的壓力還在後面,真主教出手了,他們號召信徒捐款解救被俘的兄弟,很快就收集了大量資金,然後交到了聯省的手裡。

真主教付出的代價真的很低,因爲被俘的孟加拉旅只有三千士兵,其中信徒也不過兩千出頭,一個人一千英鎊也不過一百萬而已,而且王崇陽還給他們打了一個折,只收了一百萬英鎊,就將所有的孟加拉人,包括那一千其他信仰的士兵釋放了。

當然大肆報道是避免不了的。

英國人一聽,什麼?殖民地的士兵都被釋放了?咱大英帝國的將士竟然還被關押着,每天處於恐懼之中。還要進行繁重的苦役,政府是幹什麼吃的?罷工。必須的,遊行,也是必須的。報紙的報道,有對這種情緒和行爲推波助瀾,更是鬧得沸沸揚揚,如果再讓英國士兵繼續當苦役,英國人也太沒面子了,全世界都看着呢。

最高潮出現在英國教會出面。見到真主教都號召信徒捐款了,他們也號召教徒捐款。教會是出於宗教之間的較量,別的宗教都出手了,自己不出手豈不是說基督教不行嗎,沒有號召力嗎。教會的出面,更加把英國政府逼上了梁山,因爲教會代表着西方道德。他們都願意出錢解救士兵,政府還猶豫什麼呢。

民衆是沒有理性的,尤其是羣體思想支配下的民衆,那時候幾乎跟土匪沒什麼區別,打砸搶燒什麼事都乾的出來,英國人的政府機構。尤其是外交部,竟然都受到了衝擊,幾乎被摧毀了。當然中國的大使館也遭災了,被英國民衆拆成了廢墟,這可是緋聞啊。英國人足夠重視,派兵將大使保護了起來。總算是沒有讓中國外交官喪命,給大英帝國保留了最後的臉面。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不出面不成了,於是宣佈撥出特別費,用以贖出所有被俘英軍。

可是民主是一種怪物,那就是你不可能滿足每一個人,每一個羣體,總會得罪一部分人。英國政府放任自己的戰士繼續做苦役要捱罵,當他們宣佈贖人的時候,還是要捱罵。有不少人都覺得,政府付了錢太軟弱了,這還是恥辱。你是做也悲劇,不做也悲劇,這就是民主。

在民主制度下,正是因爲每個人,每個利益羣體,都要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相互爭奪相互妥協,然後才能達成共識,所以纔會造成效率的下降,也正是因此,三個月間英國政府幾乎沒能採取任何措施,沒能組建新的部隊進入緬甸,沒能籌集到新的軍事撥款,只忙碌於平息於各種民怨之中。

現在好了,反正已經決定解救出自己的戰俘了,儘管還有一小部分極端民族主義者不滿意,但是總好過那些平時每週上教堂,過着傳統英式生活的絕大多數人的不滿意吧。小部分人的不滿也更容易滿足,因爲付出的代價和精力要小得多。

對於如何應付部分認爲英國政府軟弱的極端民族主義者,英國政府的打算是就勢利導,這些人不滿英國政府對中國的妥協,但是更不滿意英國人在緬甸遭到的屠殺,但是在打中國已經不可能了,十萬人派去被殲滅了,還能派幾個十萬人呢,加上緬甸鬧的沸沸揚揚民族獨立的趨勢越來越強,必須進行打壓了。對於中國的利益重要,還是自己的殖民地體系重要,英國人不需要太多思考就能清楚怎麼取捨。

於是政府幹脆大力宣傳緬甸問題,表示了非常強硬的態度,宣稱,絕對不會允許緬甸獨立出去,並且要對緬甸土人制造的臘戌屠殺進行徹底的清算。這種強硬的態度,暫時的轉移了民族主義分子的注意力,他們也認爲,被緬甸土人殺害大量英國士兵和平民,要比給中國人錢來贖人更加傷民族感情。於是開始從反政府,到給政府施壓,要他們堅決的鎮壓緬甸的暴動,徹底消滅所有的反殖民,鬧獨立的武裝,甚至提出要滅絕緬甸民族,這就有些二了。

這下爽了,英國人戰俘將近六萬,沒人一千英鎊,總數就接近六千萬,給英國人打個折,一些印度兵半賣半送,意思意思收五千萬吧,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啊。英國人不給還不行,不給別說聯省了,就是他們國家都不肯答應。五千萬不是個小數目,不過對英國人來說也不是付不起,更何況又不是全由政府買單,還有教會呢,在發出了號召之後,信徒的力量是無窮的,上千萬英國清教徒,甚至是美國清教徒都慷慨解囊,教會出於宣傳的目的,竟然只允許一個教徒只捐獻一個英鎊,可也收到了兩千多萬英鎊,大大彰顯了清教的力量,小小的露了一把臉。

也就是說英國政府只需要支付一半就能讓聯省釋放俘虜了,但是他們的國會已經同意了五千萬的撥款,這些錢當然是不能退的,直接轉撥到戰爭經費中,省的籌錢打仗了,轉撥很容易就得到國會的統一,因爲此時的民意,不管是穩健派還是激進派的英國人都是支持政府立刻介入緬甸事件,不管是鎮壓緬甸人的起義,還是制裁臘戌屠殺,一件事都是沒有任何異議的,那就是出兵。

英國政府因勢利導將民衆的目光都轉移到了緬甸。

然後政府機器開始真正的圍繞着緬甸運轉起來,募兵順利,大批義憤填膺的英國青年入伍,這次他們不再指望印度兵了,在中國的表現讓他們覺得太不靠譜,別還沒打呢,就投降了。在經費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各種戰爭撥款都順利通過。

不到一個月,就完成徵兵工作,然後進入緊急的訓練狀態,再有一個月,英國援軍將出現在緬甸的土地上。

嗯,聯省通過談判,其實已經拖延了英國人五個月。

算是給緬甸人爭取了五個月的緩衝時間,當然了,這之後,緬甸人將面對更加嚴酷的局面,他們將面臨着英國人所有的委屈,在中國人受到的委屈,所有的憤怒,被中國人陰了一把的憤怒和緬甸人屠殺的憤怒,但是緬甸人只能自求多福了。

聯省做的夠仗義了,已經盡一切努力給他們提供幫助了,即幫他們修建防禦工事,又賣武器裝備給他們,還幫他們訓練士兵,之後只能看他們自己的了,畢竟想要獨立,不付出血的代價,是不可能的。

不管英國人和緬甸人最後打成什麼樣,但是聯省毫無疑問是最大的贏家。

收回了英國人在聯省的幾乎所有特權,尤其是收回了關稅自主,拜託了阻礙聯省工業發展的最後一個緊箍咒,一切都值了。接着緬甸和英國人的戰爭,會牢牢的纏住英國,即便英國人之後再怎麼不甘,再怎麼不滿,也沒有能力和時間,在重返中國了。

這五個月,聯省不僅是在幫助緬甸,其實也是在爲自己的利益而戰鬥,這場戰鬥值了。

第85節 改組訓練營第44節 雙料諾獎的麻煩第11節 暴發戶造大屋第9節 四大龍頭第119節 獵殺英艦(1)第166節 李宗仁北上第60節 王鴻圖的計劃第158節 衝鋒,全面突擊第97節 崇陽出馬第215節 武裝直升機第80節 海軍班底第70節 爭地第197節 緬甸變局第29節 欽州軍港第1節 穿梭門第86節 充實軍備第17節 新軍第82節 湖南伢子第221節 孫科投降第36節 打造中國瑞士第29節 欽州軍港第128節 擴軍計劃第126節 半壁第215節 武裝直升機第89節 貴州請願第203節 蔣價石是個忍者第147節 全面進攻第150節 遭遇戰第62節 我怕吃苦第51節 編練滇軍第145節 主動出擊纔是王道第76節 撣邦暴動第77節 要發戰爭財第136節 應對措施第79節 欽州港通車第1節 十年積聚第146節 就是要蠻幹第90節 運輸壓力第154節 英國人的反擊第94節 張富提親第220節 激烈的發佈會(2)第122節 獵殺英艦(4)第107節 森林產業第13節 代理縣政第220節 激烈的發佈會(2)第216節 火箭炮第100節 年輪第36節 打造中國瑞士第63節 女人問題第78節 航母消息第20節 遇刺第34節 聯合艦隊第72節 我愛中國第81節 跋扈的英國人第50節 進佔廣西第30節 倒唐第144節 目標顯露第2節 民國蒙自第79節 三大軍閥第206節 海軍情況第15節 署理蒙自第159節 總攻準備第127節 抗英準備第44節 雙料諾獎的麻煩第52節 福爾貝克第46節 摩托工廠第164節 意大利跳出來了第47節 聲望號慘案第87節 意氣風發的蔣價石第15節 署理蒙自第59節 廣西自治第233節 山東戰役第227節 捷報(2)第55節 我們都是混蛋第109節 汀泗橋戰役第210節 軍閥戰爭第229節 山本五十六(上)第31節 火炮登場第33節 首戰第136節 應對措施第23節 事情大發了第59節 紡織業先行第140節 回家第193節 四聲嘆息第16節 聯省大議會第116節 並非衝動第57節 福特拯救者第95節 內訌第82節 湖南伢子第38節 平復第16節 聯省大議會第193節 四聲嘆息第150節 遭遇戰第17節 蒙自道尹第1節 穿梭門第63節 女人問題第53節 中國式的中國兵第20節 遇刺第7節 給我也來一套
第85節 改組訓練營第44節 雙料諾獎的麻煩第11節 暴發戶造大屋第9節 四大龍頭第119節 獵殺英艦(1)第166節 李宗仁北上第60節 王鴻圖的計劃第158節 衝鋒,全面突擊第97節 崇陽出馬第215節 武裝直升機第80節 海軍班底第70節 爭地第197節 緬甸變局第29節 欽州軍港第1節 穿梭門第86節 充實軍備第17節 新軍第82節 湖南伢子第221節 孫科投降第36節 打造中國瑞士第29節 欽州軍港第128節 擴軍計劃第126節 半壁第215節 武裝直升機第89節 貴州請願第203節 蔣價石是個忍者第147節 全面進攻第150節 遭遇戰第62節 我怕吃苦第51節 編練滇軍第145節 主動出擊纔是王道第76節 撣邦暴動第77節 要發戰爭財第136節 應對措施第79節 欽州港通車第1節 十年積聚第146節 就是要蠻幹第90節 運輸壓力第154節 英國人的反擊第94節 張富提親第220節 激烈的發佈會(2)第122節 獵殺英艦(4)第107節 森林產業第13節 代理縣政第220節 激烈的發佈會(2)第216節 火箭炮第100節 年輪第36節 打造中國瑞士第63節 女人問題第78節 航母消息第20節 遇刺第34節 聯合艦隊第72節 我愛中國第81節 跋扈的英國人第50節 進佔廣西第30節 倒唐第144節 目標顯露第2節 民國蒙自第79節 三大軍閥第206節 海軍情況第15節 署理蒙自第159節 總攻準備第127節 抗英準備第44節 雙料諾獎的麻煩第52節 福爾貝克第46節 摩托工廠第164節 意大利跳出來了第47節 聲望號慘案第87節 意氣風發的蔣價石第15節 署理蒙自第59節 廣西自治第233節 山東戰役第227節 捷報(2)第55節 我們都是混蛋第109節 汀泗橋戰役第210節 軍閥戰爭第229節 山本五十六(上)第31節 火炮登場第33節 首戰第136節 應對措施第23節 事情大發了第59節 紡織業先行第140節 回家第193節 四聲嘆息第16節 聯省大議會第116節 並非衝動第57節 福特拯救者第95節 內訌第82節 湖南伢子第38節 平復第16節 聯省大議會第193節 四聲嘆息第150節 遭遇戰第17節 蒙自道尹第1節 穿梭門第63節 女人問題第53節 中國式的中國兵第20節 遇刺第7節 給我也來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