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之戰,從正月間開始,到如今已經打了四個多月的時間。
自從多鐸攻寨受挫退回汝州後,雙方便進入了對持階段,都等着對方,漏出破綻。
高義歡畢竟人少地少,物資和錢糧都有限,而清軍人力物力則要遠勝於他。
多鐸對於繼續對持並不着急,他判斷這一戰,只會有兩種情況,一種結局。
第一種情況是高義歡糧食將盡,急於一戰,且洛陽被圍多日,糧食也已經告急,高義歡撐不下去,於是領兵過來,尋他決戰,而他則變攻爲守,消磨高義歡,最後一戰破敵。
戰場上的情勢就是這麼奇妙,瞬息萬變,他發大軍過來,高義歡堅守營壘,他硬功死傷慘重,戰場是高義歡掌握主動權。
現在他退至汝州,憑藉大清地大物博的優勢,同高義歡對持,高義歡耗不起,便只能來尋他決戰,他便掌握了主動權。
這一退一進之間,攻守的位置立變,局勢也完全逆轉。
當然,高義歡除了尋他決戰之外,還有一種可能,便是不管洛陽的死活,在糧食耗盡之前,便倉皇逃回老巢。
不過這個高義歡做了那麼多壞事,多鐸豈會讓他退走?
兩軍之間相距只有五六十里,多鐸早已命斥候,嚴密監視高義歡的大營,一旦高義歡糧盡而退,他便大軍壓上,咬住他,不讓他撤退,等他糧草耗完,便大軍掩殺,同樣能殺他個大敗。
因此,在多鐸看來,這場戰事對持下去,高義歡要麼前來與他決戰,要麼不救洛陽,選擇撤退,不過無論他做何種選擇,結果都必然是失敗。
想明白這些,多鐸便耐心駐紮於汝州,同高義歡拼消耗,看誰先頂不住。
然而他這一等,就是近四個月。
汝州,魏軍霍山大營外的一座山頭,幾名清軍斥候,躲在山頂的樹林中,監視着霍山大營,魏軍的一舉一動,都盡收他們的眼底。
“今天還沒有過來麼?”一個清軍頭目,從山的背面爬上來,趴在一個清軍斥候旁邊,低聲問道。
“還沒有,都已經三天時間沒見糧車入營了!”清軍斥候小聲回道。
這就這時,旁邊一人卻指着遠處,“來了!”
清軍領催立刻擡頭看去,便見遠處的道路上,一隊糧車在士卒的護衛下,慢悠悠的向營地走來。
“只有三十輛,糧車又少了一半!”領催點了點車輛,臉上露出一絲冷笑,他忽然站起身來,對幾人道:“你們繼續監視,我去通知豫王爺!”
汝州城,多鐸的臨時節堂內,一封旨意擺在他的案前。
多鐸看完後,臉色陰沉的負手站在一副地圖前,目光陰鷙的盯着關中的地界。
這時一名斥候卻進得堂來,手連拍馬蹄袖,給多鐸行了個滿禮,大聲稟報,“啓稟王爺,卑職奉命監視賊營,發現賊兵送入營內的糧草,又少了一半。”
多鐸聞語,不禁精神一振,目光移開地圖,轉身盯着斥候,“哦,這是第幾次減少呢?”
斥候回道:“回稟王爺,進入四月以來,這已經是第五減少。”
多鐸聞語臉上不禁冷笑一聲,“這次運來多少糧食?”
“剛好三十車糧食!”
“才三十車,幾萬人馬能吃幾餐?”多鐸面露喜色,“高蠻子硬挺四個月,終於要糧盡了吧!哈哈~”
窮不與富鬥,這點道理高蠻子也不懂,本王便做一做他的老師,給他好好上一課。
汝州,魏軍霍山大營,高義歡一身黑色鐵甲,騎馬主立在營地外。
大隊的魏軍士卒,排成隊列,從營盤中走了出來。
高義歡與衆將立於高坡上,放眼下望,道路上一片人頭攢動,魏軍就像一條黑蛇穿行於山丘之間,蔓延數裡,往東南郟縣移動。
在隊伍中,魏軍各部旌旗半卷,滾滾而動,卻沒有發出什麼聲響,大軍偃旗息鼓而行。
這時太陽東昇,高義歡站在半坡上,望見東面的山巒,被朝陽鍍了一層金邊,景色蔚爲壯觀,讓他的心情也豪邁起來。
“李際遇、趙明衝你二人聽令。”高義歡一手按刀,一手插腰,威風凜凜,忽然大聲喝令。
“末將在!”兩人齊齊抱拳,因爲動作太大,身上甲片嘩嘩直響。
高義歡看着兩人道:“你二人帶半月軍糧,留守斷後,多鐸如果來攻,你們只需阻擊一日,待本帥退至郟縣,便可向兩翼山林撤退。若是多鐸大軍去追本帥,你二人便要從側翼,騷擾多鐸糧道!本帥的話,你們聽明白沒有?”
“末將知曉!”兩人肅然領命。
高義歡一揮手,“好,你二人去準備吧!”
兩人領命去準備,高義歡遂即又大聲喚道:“金聲桓、徐黑虎、虎大威聽令!”
“末將在!”三人龍行虎步的走出來,大聲抱拳。
高義歡看向三人,沉聲道:“你們率領龍騎、選虎兩營兵,可趁着本帥吸引多鐸的機會,向東進至潁水,然後逆流而上,避開清軍主力,入少室山,經過大谷關,直驅洛陽城下。”
說着,高義歡臉色嚴肅起來:“你們要切記,不能戀戰,打開一道缺口,便立刻撤回。一定在多鐸回師之前,撤出來,否則退路被清軍堵住,本帥也救不了你們!”
三人互看了一眼,鄭重的抱拳,“大帥放心,我等必不辱使命!”
高義歡微微頷首,“你們先往郟縣方向去,等脫離了清軍的眼線,便轉道去洛陽。洛陽一事,就拜託你們了。”
此時高義歡與多鐸近距離對持,一舉一動,都在對方的眼中,他只有向後撤退,讓大軍脫離清軍斥候偵查的範圍,才能完成大軍的調動。
他的計劃是,示弱撤軍,將多鐸的注意力吸引住,然後派精兵偷襲洛陽,救李巖出城。
當然洛陽城外還有一萬多清軍,即便是打開了一道缺口,能逃出來的人,怕也只能看天命了。
這時高義歡環視衆人一眼,遂即一扯馬繮,大聲喝道:“其餘人馬,隨本將先退到郟縣,然後退往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