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

??????現在,明軍水師更盛,只要彈藥物資供應充足,便是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既可封鎖江面,使清軍難以渡江南攻,又可以登陸配合陸軍行軍,船上的火炮更可以爲陸軍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

舒服地向椅中一靠,朱永興愜意地長出了一口氣,戰爭打到這個程度,明軍已經完全掌握了戰略主動,清軍處處撲火,兵馬調來調去,卻已經難挽敗勢。而且,荊州固然重要,但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如果能夠善加利用的話……

“殿下。”段琬兒一身女官盛服,出現在臨時參謀部的門口,躬身施禮道:“縉紳諸生已聚文廟,不知殿下可有時間?”

朱永興無奈地搖了搖頭,起身向着參謀們交代了幾句,對段琬兒說道:“待孤更衣,然後便去謁文廟。”

“是,屬下侍奉殿下更衣。”段琬兒躬身再禮。

謁文廟,坐明倫堂,在當時是招攬士紳的不二法門。湖南經過三次反覆,社會上仍然瀰漫濃厚的反清風氣,這與湖廣士紳中遺民風氣盛及一時,抗拒心理依然嚴重有關。

洪承疇在長沙幕府時期,便以士紳爲突破口,進行了相當有效的招撫策略。很多士紳消極避世,不再參加抗清活動;也有很多人進入幕府,承擔各種戰略任務,不僅直接削弱、瓦解了抗清武裝的有機組成力量,還以他們身體力行作爲社會上普通民衆的觀瞻馬首,打擊了抗清武裝賴以生存的羣衆基礎。

朱永興做出姿態,在湘潭、長沙、嶽州拜謁文廟,便是在湖南重拾人心,使統治勢力能夠深入湖南。而且,湖南士紳中有不少人還與目前尚屬清軍的湖廣綠營兵將有關係。爭取到他們,也可以起到瓦解、分化、爭取湖廣綠營兵將的作用。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朱永興這樣做的效果是不錯的。在長沙,明軍的嚴整軍紀受到百姓廣泛歡迎,士大夫更以重睹漢官威儀爲盛事。後來史書有載:“王入長沙,謁文廟。坐明倫堂,博士諸生儒冠潔服,不期而會得數百人。薦紳執事,威儀稱盛。”

朱永興頭戴馬鬃瓦楞帽,身着純絹大袖袍,腰繫黃絲帶,衣着樸素而頗講究,被士紳交口稱讚“舉止有度”,“皇家風範”。而朱永興卻覺得還是那身金黃色的盔甲更醒目。更讓人心生敬畏。

馬車緩緩而行,朱永興正襟危坐,頗覺束縛。剛伸手要解帶子,段琬兒已經伸手溫言制止。

“殿下勿動,這樣才顯得英氣勃勃,不失皇家風度。”

“孤倒覺得一身戎裝纔是威風凜凜,雖然重了些,卻是不捨得脫。哪象這身。”朱永興無奈地擺正了姿勢。

“場合不同,謁文廟又不是檢閱兵將。”段琬兒抿嘴笑着。伸手將腰間的黃帶子鬆了鬆,“這樣感覺可好?”

“嗯,舒服些了。”朱永興拍了拍段琬兒的小手,說道:“你嘴上不說,孤也知道你惦記着兄弟。嗯,如無意外。在鬆滋應該能見到。”

段琬兒點了點頭,感激地看了朱永興一眼。她是個懂事兒的女人,心中惦念,卻從來不在朱永興面前說起。雖然她和朱永興的關係並不是上司與屬下那麼簡單,可她知道輕重。知道不能恃寵而驕,知道自己的本分,知道弟弟建功立業、要做大丈夫的心思。

“你也不要老是把智英看成小孩子,大男人嘛,在這樣風雲激盪的年代,正是施展的時候。”朱永興笑着調侃道:“你擔心惦記,他呢,在外面沒有了約束,不知有多快活呢?”

“是啊,翅膀硬了,還能不讓他飛?”段琬兒無奈地嘆了口氣,“可誰讓我是他姐呢!嗯,這次見着了,得催催他成親的事情。”

…………

陽光射散了籠罩在江面上的輕煙樣的薄霧,兩岸的山峰,也露出了本來的顏色江水在山峽的緊束中奔流而下,不時地現出一個個的小漩渦。

戰船微微一晃,又趨爲平穩,段智英在舵樓上卻是紋絲不動,舉着望遠鏡眺望着銅鑼峽的情況。

長江水師與夔東諸軍會合後,稍事休整便溯江而上,直指重慶。一場戰鬥下來,清軍的重慶水師大敗,殘餘艦隻逃入嘉陵江,從而使重慶清軍基本喪失了對夔東基地的威脅。

之後長江水師分爲兩部,一部繼續監視牽制重慶,一部則配合討朔軍作戰。而監視重慶的分艦隊便由段智英率領,在重慶至奉節的江面上來回巡弋警戒。

永曆十二年,順治十五年(1658年)七月,十二月,夔東十三家爲牽制清軍南下雲貴,曾兩次圍攻重慶。第一次因爲兵力不足,被率領主力回防重慶的吳三桂擊敗;第二次則因爲仁壽侯譚詣刺殺涪侯譚文,率部降清,導致戰役全局逆轉。

儘管夔東十三家兩次攻擊重慶失利,但重慶清軍並沒有太大的優勢,而清廷用兵的主攻方向始終被西南崛起的明軍所牽制,無論是在兵員,還是在物資上,都不可能給予重慶以支持。

而對清廷來說,走甘陝,經保寧,來保障對重慶的補給本身便是個沉重的負擔。如果重慶駐紮的軍隊不是現在的兩、三萬兵馬而是十萬大軍的話,那麼清廷的積蓄就會在這裡被大量地消耗,無法在其他戰線上與明軍作戰。

所以,重慶的清軍沒有多餘的糧餉,既不能對夔東十三家展開戰略進攻,也無法跨越荒蕪的地區,抵擋緩緩逼來的川中明軍。加上無法抵擋長江水師的大艦重炮,重慶清軍反倒要擔心被切斷嘉陵江水道,糧餉被徹底截斷。而吳軍於黔省反正後,重慶清軍又面臨着明軍由遵義、桐梓來攻的威脅,形勢進一步惡化。

明軍艦隊溯流而上,緩速而堅定地接近了重慶,四川巡撫高明瞻帶領文武官員登上城樓。緊張地望着開來的明軍艦隊。

“看敵軍的艦隊數量,肯定載兵不多——”高明瞻捻着鬍鬚,煞有介事地分析道:“這次又是前來威嚇,不是來進攻我們的……”

“巡撫大人高見。”

“大人一語中的,敵人只仗水上優勢,哪敢登陸進攻?”

一片奉承聲中。大家心中一塊石頭落地,面色也舒緩下來。自擊敗重慶水師後,明軍艦隊便經常來往巡航,估計是不想讓重慶再建水師,以便一直保持水上的優勢。

只是這一次,明軍船隻在金湯門城樓的視野範圍內落錨了,重慶諸官員立時噤聲。

重慶的城樓在明軍的長炮射程之內,但長江水師爲了節省彈藥,一直沒有進行這種無謂的轟擊。但這次——

火光一個個閃亮。騰起了團團白煙,明軍艦隊以一次威猛的齊射掀開了震懾重慶的帷幕。

“開炮了——”一個清軍將領瞪着江面,傻傻地嘀咕了一句。

站在城樓的重慶官將一時間也沒有反應過來,等聽到震耳欲聾的炮聲時,炮彈已經呼呼地砸了下來。

到處都是巨響,到處都是煙塵,城樓上磚瓦亂飛,周圍碎石迸飛。慘叫和哀嚎全都被淹沒其中。

炮火停止了,但混亂卻還在持續。城上城下,清兵驚慌地喊叫着,四處亂跑。侍衛親兵趕忙衝上城樓,在一片瓦礫中搶救着各位官將。

炮轟雖然威猛,可那個時代的準確率不敢恭維,幾十顆實心炮彈雖然都是瞄準着城樓。但只有四分之一命中目標,其餘的不是打在城牆上,便是飛進了城內。

城樓被炸得悽慘,但卻並未全部坍塌,這使得不少官將得以倖存。巡撫高明瞻便是其中之一。

這位重慶的最高長官被親兵搶救出來,官帽沒了,額頭上鮮血直流,身上滿是土塵,臉上更是沒有血色,目光呆滯,嘴脣哆嗦,連話都說不出來。

驀然間,江面上又是連聲的雷霆響起,重新裝填的火炮又是一輪轟擊。高明瞻身子一顫,嘴裡發出不知什麼意思的怪聲,拼命向前跑,可腿腳不聽使喚,差點摔倒。虧了有親兵扶持,趕忙連架帶攙,將高明瞻帶至安全地帶。

轟的一聲,城樓終於倒塌了下來,木料、磚瓦成了一堆廢墟,騰起了濃重的煙塵,將城門都籠罩起來,什麼也看不清楚。

“起錨,返航!”段智英放下了望遠鏡,經此震懾,應該可以放心東下,參加荊州戰役了。

明軍艦隊已經駛離了很長時間,重慶清軍才從混亂中恢復過來。高明瞻頭纏白布,失魂落魄地坐在椅中,聽着同樣大難不死的官員武將在訴苦哀求爭吵。

“大人,重慶守之無益,應上奏朝廷,退至保寧。”

“大人,應上奏朝廷,速派援兵。”

“派援兵,派多少援兵?這不是援兵的問題了,而取決於水師,大量的戰船,能與敵軍抗衡,同時還需要湖廣的全力配合。”

“言之有理啊,現在交戰的關鍵就是水師。當年魏國伐吳,就在重慶這裡打造的水師;宋朝進攻四川的時候,蜀主以爲蜀道難於上青天……”

“還指望湖廣?別做夢了。所以,這仗沒法打下去了!”

高明瞻不同於李國英,是一個狡猾兇狠的對手。他在夔東十三家第二次攻打重慶的時候,見敵軍勢大,便棄城而逃。要不是譚詣叛變,給了他一根救命稻草,他豈能還坐在巡撫這個位置?所以,李國英一死,重慶清軍便成了縮頭烏龜,而高明瞻更是陳述困難,上奏朝廷,希望朝廷能下令讓他退回保寧。但現在沒有這個命令,他也只能在此死撐。

這兩輪炮擊,炸死炸傷了十幾名官將,兵士則沒有統計。如果只算傷亡人數的話,還算不得什麼,但對高明瞻等人的心理打擊卻是沉重而巨大的。

“且散了吧!”高明瞻無力地擺了擺手,“諸般事宜,待明日再議。”他現在腦子裡一片混亂,驚悸恐懼,只覺得重慶便如一個墳墓,他待在這裡。不過是等死而已。

其實,高明瞻的預感沒有錯。重慶對於清廷來說是戰略要地,既能牽制夔東,又能抵擋川中明軍,預防明軍經四川進入陝西,威脅北京。但重慶兵不足。糧不豐,水師亦被不強大,只能守着這座城,並沒有實際的出擊能力。

但對明軍來說,拿下這顆釘子,便可渡江繼續向北,由保寧入漢中,威脅甘陝,從而開闢西面戰場。

此時。匡國公皮熊率五千明軍、兩萬水西土兵已經出遵義,過桐梓,向重慶逼近。而川中的明軍由晉王李定國率領,出宜賓,走瀘州,水陸並進,沿江而上,兵鋒也指向重慶。

戰爭的天平急劇傾斜。而清廷調兵遣將,尚求一逞。還沒有收縮示弱的表現。其結果便是戰略要點太多,兵力不敷使用,難以形成對明軍的優勢。而明軍則目的明確,或牽制,或佯攻,或威脅。或主攻,始終在局部的主攻方向上佔有明顯的兵力優勢。

更重要的是民心向背,這一點恰恰被清廷所忽視,或者說是視而不見。湖廣總督報告:“聞浦圻(湖北,今仍名)一帶山中百姓。俱行蓄髮,交通逆賊,今大兵進剿,前有賊營,後有逆民,殊爲不便。”又據兵部侍郎溫岱報告:“賊兵未到,而江西等省人民,反叛於建昌、饒州等地,抗敵滿洲官兵。”各省特別是明軍所到之處,都有大量的漢人百姓參加。

最後連清廷也不得不承認:“各省兵民,相率背叛”。這種情況,同當年清軍入關時如同在敵國中沒有什麼兩樣!顯見清政權統治二十年,並未深得人心。清廷諱莫如深,但卻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在越來越浩大的反清隊伍中,不乏被脅從之人,但從民心而言,反對清朝異民族統治和痛恨地方官府的貪污腐敗,是符合多數民衆願望的,就給這場戰爭蒙上了濃重的民族鬥爭的色彩。

清廷緊急調動分遣各地軍隊,意圖憑藉長江天險,以荊州爲中心,重點佈列在長江中游與下游地區,與長江南、山東、河南個別地區互有延伸交錯,形成一道頗爲嚴密的軍事攻守防線。

設想很好,但朱永興不是吳三桂,他不會頓兵不進,不會給清廷調兵遣將,重新佈防的時間。清廷要以荊州爲中心,他亦是針鋒相對,催動各部明軍,加緊行動,兵鋒直指荊州。

“賊勢甚熾,我兵力單”,“散佈僞札,煽惑人心,各省兵民,相率背叛”,“賊勢益猖獗,我軍未集,難以抵擋”,“據守頗堅,難以進取”“賊船上下江中,恐水陸齊犯荊州”………

當類似內容的告急奏章接連不斷地送到清廷,令輔政大臣焦頭爛額之時,朱永興指揮着十餘萬水陸大軍連戰連克,勢如破竹,橫掃湘西北、鄂西南,他大張王旗,親抵鬆滋督戰。其時,留守夔東的兩個獨立師並長江水師大部水陸並進,沿江東下,攻克宜昌後,也趕來會合。

此時,荊州清軍已達三萬,有從武昌趕來的綠營兵,還有都統覺羅朱滿、一等侍衛畢桑阿等率領的滿蒙增援部隊,而主將則由靖寇大將軍勒爾錦擔任,他手下亦有滿漢官兵數千。

從努爾哈赤建國,直到清入關後,都以皇帝的兄弟子侄作八旗旗主,掌兵權,漢官漢將只能作副職。現在,清廷仍遵傳統作法,選任各方面軍的統帥,都是皇室的人。這些皇室貴族對清廷的忠誠是不用說的,但他們養尊處優,缺乏作戰經驗,卻是清軍的一個致命弱點。

如勒爾錦、貝勒察尼(多鐸子)等,只知斂取地方督撫司道縣官財物,“希圖回家爲富足之計”;簡親王喇布自到江西,就呆在南昌,不敢出戰;信郡王董鄂膽小如鼠,聽聞明軍長江水師沿江西進,竟躲在江寧不出。

朱永興的王旗出現在對岸鬆滋,軍隊也源源而至,江上戰船雲集,立時嚇得勒爾錦等滿將閉門不出。急報頻送,哀求援兵趕來相助。

其實,朱永興帶來的只是嶽州抽調的殄朔軍一個師,以及從黔省一直擔任保駕護航的靖朔軍一個師,總兵力不足三萬。而他大張旗鼓的原因是爲徵朔軍作掩護,以便徵朔軍由下游城陵磯渡江,從東面包抄荊州,也切斷荊州與武昌的陸路聯繫。

依江作戰,水師最要,此時便顯露無遺。因爲有強大的水師威懾,沿江據點便無需重兵防守,清軍也不敢輕易渡江來攻。否則,即便能奪取明軍所佔據的南岸據點,只要被水師截斷退路,便只能是覆滅的下場。

這個時候便能看出歷史上吳三桂的愚蠢,或者說是鼠目寸光,全無氣魄了。佔領嶽州後,他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在嶽州城內外構築防禦工事:在城外陸路一面,挖通三道壕塹,築堡壘,設陷坑、鹿角、挨牌,以阻止清步騎兵攻城。在洞庭湖峽口處,攢立梢樁,以阻止清水軍船隻進入湖內,守備相當嚴密。(未完待續……)

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92章 舉棋不定第93章 戰馬論第56章 拒詔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26章 無題第154章 赴廣東第40章 兩奸計議第46章 火槍之威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74章 貪心不足第89章 進退兩難第21章 柔情蜜意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21章 登陸山東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69章 軟實力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11章 杭州,西湖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35章 阻擊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92章 僞造,詭道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38章 廣國公第47章 大戰(一)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83章 棄城之議第54章 再退第52章 血戰廝殺第112章 分派,緬使楔子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80章 教士保羅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32章 魚龍白服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200章 佔優第86章 復臺建議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2章 鬥熊救美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25章 山東攻略第87章 接戰(二)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106章 不負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10章 大勝第122章 水利部第68章 正戰穩進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272章 血戰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85章 情動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92章 舉棋不定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81章 書院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66章 無題第271章 阻擊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56章 拒詔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111章 結果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13章 窮追第4章 有女名夢珠
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92章 舉棋不定第93章 戰馬論第56章 拒詔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26章 無題第154章 赴廣東第40章 兩奸計議第46章 火槍之威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74章 貪心不足第89章 進退兩難第21章 柔情蜜意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21章 登陸山東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69章 軟實力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11章 杭州,西湖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35章 阻擊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92章 僞造,詭道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38章 廣國公第47章 大戰(一)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83章 棄城之議第54章 再退第52章 血戰廝殺第112章 分派,緬使楔子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80章 教士保羅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32章 魚龍白服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200章 佔優第86章 復臺建議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2章 鬥熊救美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25章 山東攻略第87章 接戰(二)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106章 不負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10章 大勝第122章 水利部第68章 正戰穩進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272章 血戰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85章 情動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92章 舉棋不定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81章 書院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66章 無題第271章 阻擊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56章 拒詔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111章 結果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13章 窮追第4章 有女名夢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