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突防新戰略

樹倒猢猻散,各人顧各人。..雖然形勢還不是如此的嚴重,但滿清強盜集團分崩離析的跡象卻是越來越明顯。

而明清集結重兵於河間一線,似乎目的都很明確,都是盯着京師這個重地。但隨着形勢以及軍事力量的變化,明軍卻在改變着策略,攻佔京師已經不是首要任務。

這並不是朝令夕改,也不是隨心所欲、變化無常,而是實際情況出現了改變,明軍完全可能在滿清還未準備好大撤退時,給予其致命一擊。

首先是各部兵馬都已到位,不僅僅是從鎮朔軍調來的騎兵,殄朔軍調來的步兵,還有幾乎全部的、龐大水師。在渤海灣,有大小船隻兩千餘艘,不但有近萬的陸戰隊可以參戰,也能保障明軍在沿海陸地進攻所需的輜重物資。

其次是火炮的大量集結,無論是在數量,還是在質量上,正面戰場已經具有壓倒性優勢,突破清軍防線是很有把握的。這還不包括已經囤積了近萬枝火箭的火箭炮部隊,首次用於戰場,會給清軍造成什麼樣的震懾,也是可以預期的事情。

而用於戰場的還有一個不是靠威力和殺傷力的新裝備——熱氣球。在封建迷信還十分盛行,在清軍軍心已亂的情形下,形似天外神仙般的飛行物,飄飄灑灑落下的傳單應該比成千上萬枚炮彈還更有心理打擊力。

鑑於這種種變化,朱永興和總參謀部適時更改了計劃,總攻時間不變,但直取的目標已不是京師,戰略目的也不是擊潰清軍,而是儘量殲滅之。

武器裝備不具有。但戰術上具有。將歷史上有名的戰例,或者是有名的戰術,加以調整改變,將其用於實際,向來是朱永興的強項。這次,他準備用的是類似二戰“閃擊戰”的戰術。

沒有坦克。沒有飛機密切配合,這個改頭換面的戰術再稱之爲“閃擊戰”已經不確切,只不過是與以往突破後的佈署不同而已。

整個戰役的佈署分爲四個階段,其實也只是戰略方向上的改變,而軍隊的調動非常小,並不會因此而耗費太多的時間。

首先是突破:使用形成重點後所造成的壓倒性優勢武力,給予重點突破地域的敵人以沉重打擊,然後用決定性的衝擊力突穿敵人戰線。

其次是突穿:此階段是突破的延續。在完成突破之後,單獨編制的重拳——突進部隊會穿越打開的缺口。並進入敵人戰線開始向敵後深入。

然後是擊虛與鑽隙:突進部隊將擁有大量的馱馬車輛,擁有大編制的騎兵,擁用強有力的步兵,擁有靈活機動的火炮,是可以獨立作戰的集團。向前,向前,這支部隊的任務就是勇猛向前,遇城不攻。遇阻則破,做大縱深的突進。

這樣的戰術揚棄了突破後向兩翼席捲的傳統戰法。一旦通過突破口後,突進部隊則會盡量選擇適當、無敵方顧慮的路線前進。面對固守城池的敵人時,如無須做戰鬥時則儘量避免,選擇繞開,只有在沒有辦法的情況才實施戰鬥。至於繞過的敵人則由後續部隊趕上肅清之。這支突進的大軍將沿近海向北急進,由於水師的策應。他們並不需要太顧慮逐漸延長的暴露側翼。

戰役的最後階段便是席捲:突進部隊在成功抵達目標地區後,也就意味着成功地封堵住了敵人退路。在水師和後續部隊的支援下,他們可能會經歷比較激烈的戰鬥,由於推進速度並不如單獨的騎兵快速,也會有相當多的敵人在之前便已經逃出去。但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阻止滿清擄掠大量百姓退出關外,也會堵截住相當數量拖家帶口的滿人。

一個似是而非的“閃擊戰”,一個各兵種配合作戰的突穿、堵截、席捲相結合的大戰役。

當總參謀部的作戰計劃送到前線,當朱永興寫的長信送到魏王馬寶手中時,離預計的總攻時間已不足十五天。

“海興、東隅(現黃驊)、天津、寧河、永平(現唐山地區)、遷安、撫寧……”馬寶的手指在地圖上划動,沿着近海畫出了突進部隊的前進路線,然後用力在秦皇島的位置上用力點了點,“水師將集兵於此海面,牽制山海關清軍,或視情況,在陸軍掩護下登陸作戰。”說完,他掃視了一圈衆將,示意他們可以出聲發言了。

“依末將看,還是登陸作戰更具威力。”晉世子李嗣興思索着說道:“如果陸戰隊再加上陸軍一部能夠堵死敵軍從山海關撤退的道路,我軍便可以轉而攻擊遵化,再攻取薊門,將敵軍徹底封閉於京師。”

歷史上,皇太極數次入寇中原便走的從漠南蒙古、邊牆的路線,如果山海關這條路被斷,滿清多半也會再從這裡逃跑。通州、三河、薊州、遵化、喜峰口,這是最近便,也是最容易想到的。

李嗣興所提出的建議更激進,不給滿清留一條退路。但朱永興和總參謀部的計劃卻是圍三闕一,也是比較穩的取勝策略。相比於敵我兵力的比較,分兵搶奪各處關隘,固然有全殲敵人的可能,但軍隊過於深入,風險也增大了。

要知道突進兵團並不是孤軍,後面還有大部隊跟進,將攻取天津作爲物資補給點,然後纔是席捲作戰。說是席捲,其實也就是收編降敵,追上一些跑得慢的敵人,或者是拖家帶口、攜帶家財的滿人。但在倉惶逃跑之際,清軍也就沒有時間和膽子敢擄掠百姓,以及將所有資財都安然運出關外的可能了。

逼迫清軍從漠南撤退,應該是代價最小的勝利,而且面對敗退的滿清,察哈爾蒙古肯定會有動作,殘兵敗將逃回遼東,便再難興復而起了。

魏王馬寶沒有說話,朱永興的信中已經說得明白,只要堵住山海關逼得滿清由邊牆逃竄。便是大勝。同樣,馬寶也擔心突進兵團缺少掩護部隊,而不能達成戰役目的。所以,他準備在突進兵團後面,再派出一個軍的兵力,讓三個師擺出凹形。儘量護衛住突進兵團的側後翼。

而整個戰役的次重點是攻取天津,只要有這個港口,物資運輸便有保障,同時也打開了通向京師的水路。到時候,將有兩個軍的兵力向京師壓過去,這樣算的話,明軍的兵力並不算是過於充裕,或者說是不宜冒險分兵。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騎兵太少。步兵的速度不夠快,打亂編制撒丫子窮追的話,一旦被敵人的騎兵反噬,後果很嚴重。

“末將也認爲有陸戰隊助戰,勝券在握。”魏君重先是贊同了一下,但隨即又表示反對進攻遵化,“但末將覺得進攻遵化有懸師深入的風險,倒不如攻擊山海關。如果山海關一下。我軍便可以少量兵力駐守,騰出其餘軍隊的手腳。”

馬寶想了想。輕輕點頭,說道:“萬歲已授權予本王,可以調動東北戰區的兵馬參戰。他們亦有水師,亦有陸戰隊,亦能運來步兵。嗯,如果有必要。本王也只能下令讓他們暫停在遼東的軍事行動了。”

“末將認爲攻取山海關是萬全之策。”夏國相開口說道:“突進兵團約爲四萬,後冀兵團四萬,又有水師助戰,應該足矣。山海關被我軍控制,則關外之敵不足慮。關內之敵逃不出。如果我軍再激進一些的話,還可進兵出關,進入遼西,截擊由邊牆逃出的敵人。”

“截擊由邊牆逃出的敵人?”馬自德看着地圖,伸手點了點,“那要打到錦州吧?好象,好象也不是不行。”

“呵呵,那就打下山海關再視情況而定。”馬寶覺得這個佈置可以確定,剩下的便是具體的安排了。

突進兵團的組建並不費時,一個成建制的軍抽出些步兵,再由其他軍中補充車馬、騎兵、火炮等等,便可以完成了。從時間上看,是完全足夠的。只不過那個秘密武器,使清軍軍心大亂、兵無鬥志的——熱氣球,卻是要加緊佈置,畢竟誰也不能呼風喚雨,這風向卻是無法預料的。

幾名高級將領對突進兵團展開了短暫的爭奪,最後是魏王馬寶敲定了魏君重的剿朔軍,後衛軍由馬自德的破朔軍擔任;攻取京師的定爲晉世子李嗣興的徵朔軍和夏國相統領的蕩朔軍;而他將指揮滅朔軍大部和殄朔軍一部負責強攻突破清軍防線,然後在各軍之後押陣。

計劃已定,馬寶以前線指揮部的名義不斷下達命令,陸軍、水師都在緊鑼密鼓地開始準備,就等着這最後決戰的開始。

………….

一團團陰慘慘的冬天的烏雲,在天空中沉重地、徐徐移動,一小塊一小塊好象是在沉沉的冷冷晴空,不時從烏雲縫向下窺視。

火炮在轟然發射,巨響震耳,煙霧瀰漫,蓋州城的城牆在火光煙霧中顫慄,鬆垮,崩塌。

東北第一戰區在覺華島和耀州的戰略機動使清軍疲於奔命,被迫分兵。這使得旅順當面的清軍無力抵擋明軍的進攻,金州、復州(現瓦房店市)相繼被明軍攻取,清軍連續敗退,最後龜縮於蓋州死守。

蓋州一下,遼東半島便差不多全部落入明軍手中,離西北方的遼口(現營口)不過咫尺之遙,再過了遼河,便是錦州,直接威脅到遼西走廊;而再向東北方,海城、遼陽、盛京,只有三百多裡的路程。

所以,清軍集結了三千多人馬,死守蓋州,等待關內的援軍到來,以確保暫時能將明軍控制在遼東半島,不使其進入遼西或遼中。

相比於金州和復州,清軍顯然對守住蓋州更有信心。因爲城池比較堅固,天氣又日漸寒冷,明軍不可能長期頓于堅城之下。

但在另一方面,遼東清軍顯然也並不十分了解明軍目前的戰術打法。在鳳凰城,八旗騎兵在明軍步兵的火槍、火炮面前吃了大虧;在旅順,八旗騎兵又被明軍的騎兵牆所擊敗;在金州,壕溝、胸牆使清軍面對着明軍的新兵也損失不小,只能坐視旅順守軍的覆滅。

現在,龜縮於蓋州的清軍開始領教明軍的攻堅能力了。而且,一萬多明軍已經將蓋州城團團圍住,斷絕了清軍生還的希望。

地表凍了,但地下還沒有,而就算是再寒冷的溫度,凍土層的厚度也不是無限的。在一米以下的土層中,明軍工兵用兩天時間挖通了爆破坑道,在有力的炮火壓制下,坑道口距離城牆不過四百米。

蓋州的城門早已被火炮轟得粉碎,磚石木料胡亂填塞着,清軍也集中於城門兩側,重點防禦這似乎是明軍的主攻方向的區域。

於七、楊衍鋒在靜靜地觀察,他們在學習,學習這有些陌生的攻城之術。

“弓箭並沒有多大的威力啊!”於七感嘆了一聲,他自小習武,曾以騎術和射術驕傲,但現在,新的武器更加犀利,且不需要經年累月的苦練。

明軍架起佛朗機,和火槍兵一起在圍城的壕溝裡向上轟擊,與清軍的弓箭對射。城上少量的火炮早已被明軍摧毀,連城門樓都塌了半邊,而且弓箭對明軍的威脅也太小了。

“韃虜敗局已定啊!”楊衍鋒點了點頭。

他拜在於七門下,便是以爲練好武藝能夠保國禦敵,雖然這對自己的身體頗有好處,但戰爭的模式已經改變,一個經年累月練出來的高手,與一個只經過月旬訓練的平民火槍手,幾乎已經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並沒有太大的差距。從這樣的交換比看,滿清無論如何是招架不住明軍的人海戰術的。

遠處紅旗晃動,工兵已經埋好火藥,就等着一聲令下,便要點燃導火索,爆破城牆了。

於七長出了一口氣,一道道命令傳下去,爆破的工兵、攻城部隊、負責掩護的炮兵都整裝待發,靜等着那聲霹靂的爆發。

…….

第83章 水西之變第104章 報應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15章 正妃虛懸第5章 琉球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191章 新氣象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66章 無題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29章 再提議和第19章 景東會師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82章 燧發槍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84章 失敗之源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101章 夜談第185章 情動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81章 襲擾第68章 正戰穩進第48章 急轉直下第75章 恬然自樂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48章 急轉直下第47章 大戰(一)第93章 三馬來會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6章 無題第49章 烽火燎原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14章 真儒,自虐?第98章 我認得你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54章 再退第39章 兵臨大理第41章 自我否決第37章 緬局有變第28章 雙層爆破第67章 排除萬難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59章 無題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26章 初涉殺場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3章 絕死一擊第200章 佔優第31章 故國風情第87章 接戰(二)第21章 柔情蜜意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66章 無題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154章 赴廣東第133章 立威第75章 恬然自樂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86章 接戰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83章 水西之變
第83章 水西之變第104章 報應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15章 正妃虛懸第5章 琉球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191章 新氣象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66章 無題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29章 再提議和第19章 景東會師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82章 燧發槍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84章 失敗之源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101章 夜談第185章 情動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81章 襲擾第68章 正戰穩進第48章 急轉直下第75章 恬然自樂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48章 急轉直下第47章 大戰(一)第93章 三馬來會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6章 無題第49章 烽火燎原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14章 真儒,自虐?第98章 我認得你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54章 再退第39章 兵臨大理第41章 自我否決第37章 緬局有變第28章 雙層爆破第67章 排除萬難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59章 無題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26章 初涉殺場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3章 絕死一擊第200章 佔優第31章 故國風情第87章 接戰(二)第21章 柔情蜜意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66章 無題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154章 赴廣東第133章 立威第75章 恬然自樂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86章 接戰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83章 水西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