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侍女,女官

雖然朱永興認爲形勢剛剛有起色,說扭轉都不妥當,但易成等人卻沒有他的這份謹慎小心。

在他們看來,雲南,四川,廣西,廣東,還有安南佔領區和湄河兩省,這已經是足以立基,足以與清廷抗衡的資本。就算是與大西軍最強盛的時候,如今西南明政府的地盤和實力,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永曆君臣在緬甸已經被控制,政府內部也被日漸掌控牢固,連晉王李定國也放棄了他曾經擁有的全部權利,接受了朱永興的領導。當然,從理論上來講,如果朱永興言而無信,出爾反爾地追究西營官兵的過去,那晉王還是會抵抗到底。但從目前情況來看,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小。

朱永興好象真的忘了大西軍的過去,他的以身作則,再加上文官體系的變化,更讓大西軍官兵少了很多歧視,那種言語上的不屑。待遇自不必說,戰有賞,傷有治,死有恤,退役之後有安置。原大西軍的將領正在放下心來,並讓他們的子弟積極融入。因爲明軍在不斷勝利,他們的子弟有更多的機會建功立業。

大西軍正成爲歷史,隨着朱永興的閃耀,永曆也正在人們心目中淡薄。原因很簡單,皇上呆在緬甸,似乎大家的日子更好過了。西營的大部分將領對大明和永曆並沒有多少感情,在朱永興的領導下加官晉爵,不斷獲得勝利,前景光明,誰還會念念不忘地要接回永曆?

有得志者,便有失意者,這是沒辦法改變的現實。散佈謠言、想逼迫朱永興入緬迎駕的那些人,對朱永興的忠實追隨者來說。總是個威脅。所以,不能給他們把柄,不能給他們再掀風浪的藉口。

朱永興英明睿智,生活簡樸,作風平和……優點很多,不必一一敘述。而有可能被人詬病的除了迎駕、改制外。便是正妃未定了。迎駕之事已經壓了下去,消息隔絕,還不是朱永興說什麼就是什麼;改制嘛,得到好處的是多數,那些失意者難以形成強有力的羣體;只是這正妃,如果不確定,籌劃好的篡位行動勢必有瑕疵。

攻掠江南已經時日不多,文風鼎盛、文人薈萃,同時也意味着尊奉正朔、重視傳統。朱永興面臨的壓力將驟然增加。無論是迎駕、改制、正妃等等,一切不合舊體制、舊思想的行爲和言論,都將遭到指責和批評。

而正妃似乎是最容易解決的,娶個漢家女,不管得不得寵,倒是絕了衆人之口。在易成等人看來,只要朱永興有意,簡直是易如反掌。但朱永興一直避諱着這件事情。身爲屬下,易成等人也不能絮絮不休。惹朱永興發怒。

而從人選上看,易成和鄭家顯然還沒有找到理想的對象。根據大明的傳統,以及自身的利益,朱永興的正妃應該是沒有顯赫身份背景的人家的女兒。如果岳家本來就很有勢力了,那就可以靠着女兒的尊貴來進一步壓制異己,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這一點。是多數大臣,以及鄭家所不願看到的。

相貌秀麗,知書答禮,還有天足,這是必要的條件。朱永興對小腳女人不感興趣。易成等人早就知道。溫婉賢淑,性情柔順,則是看到朱永興對夢珠的寵愛後,爲了避免日後打壓夢珠而招致朱永興的不滿,而特意強調的。

現在,朱永興並未帶家眷來廣州,在易成等人看來,確是個絕佳的機會。一來朱永興孤身,很容易對女人產生心思;二來則不會被夢珠所怨恨,畢竟,事情成與不成,易成也沒有多大把握。

“先挑些利索可靠的人手,把王府打掃收拾乾淨。”易成想了想,覺得還是讓鄭家出頭辦這事比較好,“要聰明機靈的,粗手笨腳的倒讓殿下心煩。再有一個月,便要過年了,偌大王府,一點喜慶氣氛也沒有。然後呢,便是往府中添置侍女。府中下人本就很少,這個理由也說得過去。若有殿下看得上眼的,便留下;若是殿下要打發安置,有我安排,便讓她們各回各家。”

鄭昭達無奈地苦笑,“若是殿下見都不見便回絕,嘿嘿,少不了又要訓斥一番。”

“殿下是口硬心軟,難道他不知這是鄭家的好意?”易成倒是挺不在乎,“訓斥幾句又怕什麼,若是事成,也是替殿下掃清了上位的一個障礙,殿下豈能不感念鄭家的忠心?”

鄭昭達點了點頭,猶豫了一下,開口說道:“先生,您看鄭家棄商從政如何?”

易成愣了一下,輕輕搖了搖頭,說道:“暫且不可。殿下讓鄭家主營商業,自是考慮到鄭家以商起家的原因,卻也是信任鄭家的表現。在各個地方,各個重要部門,都安排自己信得過的人手,說白了,這是殿下的手段。在沒有可替代的人員出現前,鄭家不可輕易言退。”

鄭昭達嘆了口氣,他未嘗不是這樣的想法,但商人的身份,還是讓他有些不甘心。

“書院不分出身,亦是以後取仕之處,可多安排自家子弟前去。”易成覺得自己這個辦法鄭家肯定已經在用,但還是再建議了一次。

“以後還會有科舉嗎?”鄭昭達疑惑地詢問道。

“既便有,也不會再以八股取仕。”易成很肯定地說道:“書院的制度會更加完善,對官員的監察會更嚴密。從日常的談話中,我能感覺到岷殿下是很厭惡貪官污吏,對光讀聖賢書也頗不以爲然。”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怕是要被岷殿下給推翻嘍!”鄭昭達很是感慨,說實話,作爲讀書人之外的商人,他對這樣的改變還是很歡迎的。

……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張維翰有些不以爲然地擺着頭,說道:“這話現在卻是不全對了,死讀書,讀死書,想直接出仕。難了。”

“族中子弟怕是少有這樣的毛病,在書院亦有不少人就讀,講武堂呢,也有報名學習的。”段琬兒若有所思地說道:“之前先生曾透露過,對緬用兵將是我族興起之機。不知,要等多久?”

“三、五年吧!”張維翰很篤定地說道:“看如今形勢。岷殿下光復江南,祭拜孝陵,怕是就這幾年的事情,然後便要回手處理在緬甸的君臣了。嗯,殿下極是重視水師,智英乾得很不錯,很有前程。”

段琬兒苦笑了一下,自己就這麼一個兄弟,戰陣廝殺是建功立業。可她老是放心不下。

“雛鷹展翅,早晚要翱翔天空,你還能老把他當小孩子,天天看在眼裡才放心?”張維翰頗爲了解段琬兒的心思,笑着點醒,“海軍在下龍,你便在下龍;海軍駐廣州,你便來廣州。若是海軍要遠征萬里。你又如何跟去?”

段琬兒臉色一紅,囁嚅道:“來廣州是建商鋪。銷售族中漆器,哪裡是爲那個臭小子。”

張維翰捋須一笑,不再談這事,“你來得正好,可曾想過進王府作女官?憑你的精明能幹,當無問題。而且。這是個好機會,白族說不定要因你而興盛再起呢!”

段琬兒愣怔着,回過味兒來後臉色更紅。張維翰的話中意有所指,她豈能聽不明白。一想到朱永興,她的心裡便浮起復雜的情緒。在大理。她倒是有獻身相投的心思,可朱永興召見過後便放過,顯是沒看中。這對於自恃美貌的她來說,事後未嘗沒有忿忿不平之感。

“殿下未遷家眷,府中下人也不多,更沒有幹練之人管理。”張維翰接着說道:“觀殿下所爲,顯是要行女官之制。你若進府,管理下人當無問題。若是合意,便呆在府中,爲殿下分憂;若是不合意,府中亦有規矩,年歲滿了可攜工錢自尋出路。”

一入侯門深似海,段琬兒確實有些擔心進了府後,既不爲朱永興所看中,又不能離開,只好蹉跎歲月。張維翰這麼一說,倒是打消了她的這個顧慮。說起來,段琬兒很精明,也有些心機,特別是對於自己的身份,一個已經早已滅亡的王朝公主,當她看到夢珠成了尊貴的王妃時,也不能不生出些野心。

什麼嘛,一個異族族長的女兒,也敢擡高身份稱公主。可就是沒人敢小看,而且身份是越來越尊貴,完全是朱永興水漲船高帶來的影響。世子妃,王妃,雖然不是正室,一個側妃卻是跑不了的,而且岷殿下寵愛非常,一直沒有再納妃,倒讓很多人猜想是不是會被扶正。

岷殿下嘛,已經做出很多驚世駭俗的事情,衝動之下扶正夢珠,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按照現在的形勢,朱永興即將不篡位爲皇,也可海外稱王。皇后,王后,一個異族女子怎麼就那麼命好?連帶着她的族人也受益匪淺,在明軍的幫助下攻城掠地,迅速壯大。

嗯,先不管夢珠能不能扶正,就算是側妃,地位也相當尊貴。段琬兒倒還真的沒有多少要踩下夢珠的念頭,她最希望的還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特別是同族人的。不要讓公主這個稱號還是個笑話,在別人提起時,讓自己總感到有那麼幾分取笑的味道。

還有啊,要是自己真的被岷殿下看中,那便可以吹吹枕頭風,讓智英這個傻弟弟不必再冒生命危險,不必再在槍林彈雨中打滾。

段琬兒的心思活了起來,臉上神情變幻不定,隨着思緒的起伏忽喜忽憂。

張維翰也不說話,慢慢呷着茶水,靜靜地等待着段琬兒做出決定。作爲白族智者,不爲本族考慮是不可能的。但白族被打壓了上百年,想一下子振作而起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而最關鍵的,族中缺乏一個領導核心,一個在地位上,或在威望上能令族人服膺,聽其號令的領袖。

而段琬兒的出身是合適的,段智英的奮鬥也很有成效。如果段琬兒真能被岷殿下所看中,那這姐弟倆的前途便會坦蕩光明。族中也便有了能夠凝聚人心,能夠壓服各個土官的領袖。

與易成等人的看法是相同的,張維翰也認爲現在朱永興獨自在廣州,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恰好段琬兒也來了,這豈不是天意使然?

“好吧,我去。”段琬兒說完輕咬住嘴脣,臉紅得象晚霞,但語氣卻很堅決。

“夢珠之前是女官,後來給了龍兒,若論兩人的能力,比公主您是差多了。”張維翰的稱呼一變,卻並沒有譏諷的味道,“不要心急,先管好府內下人,處理好府內雜務,這便是給殿下減輕了負擔,殿下肯定會覺察到。”

夢珠和龍兒都是在族人呵護下長大的,一個心地善良,一個涉世不深,當然更沒有什麼管理經驗。而且,府內下人基本上都是她倆的族人,管理也就說不上嚴格,這是朱永興所不願看到的。所以,儘管朱永興很牽就夢珠和龍兒,但真實的想法還是被張維翰看出來了。

“不要想着去壓下夢珠和龍兒,殿下心明眼亮,更不是見異思遷、薄情寡義的人。”張維翰繼續提醒着段琬兒。

段琬兒明白,不管自己能不能被岷殿下看中,千萬不要說這兩位的壞話。如果事情成了,也不要施計爭寵。

“多幹少說,殿下喜歡這樣的屬下;不用擔心自己的辛苦被他忽視,殿下精明得很;不要濃妝豔抹,殿下喜歡清雅自然……”

段琬兒凝思聽着,不斷地點頭,把朱永興的脾氣、性格、興趣、愛好等等認真記在心裡。她與朱永興有過幾次接觸,好奇多過愛慕,張維翰的講述提醒,更讓她產生了極大的好勝心。

論相貌,就算比不上夢珠,卻也相差不多;論管理能力,自己可是很有經驗;論見識,走南闖北自不必說,這讀的書怕也不比夢珠少吧?不斷地做着對比,段琬兒突然發現,自己還是蠻有信心,蠻有希望的。

……(未完待續。。)

第11章 祖上榮光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57章 接駕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8章 依城挫敵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91章 新氣象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35章 阻擊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39章 兵臨大理第89章 勝利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260章 追擊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89章 進退兩難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145章 大包圍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24章 授課第94章 相疑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20章 急躁,伏擊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191章 新氣象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106章 法陣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80章 特殊人才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31章 段氏遺族第7章 歡歌暢飲第3章 絕死一擊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34章 石屏擾襲第17章 元江宣慰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42章 會晉王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9章 蠱神之誓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188章 大調整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42章 北伐新策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24章 隨想第2章 鬥熊救美第112章 女考生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57章 接駕第6章 暹羅來使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35章 阻擊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230章 暗戰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90章 俘虜處置
第11章 祖上榮光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57章 接駕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8章 依城挫敵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91章 新氣象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35章 阻擊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39章 兵臨大理第89章 勝利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260章 追擊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89章 進退兩難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145章 大包圍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24章 授課第94章 相疑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20章 急躁,伏擊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191章 新氣象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106章 法陣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80章 特殊人才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31章 段氏遺族第7章 歡歌暢飲第3章 絕死一擊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34章 石屏擾襲第17章 元江宣慰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42章 會晉王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9章 蠱神之誓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188章 大調整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42章 北伐新策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24章 隨想第2章 鬥熊救美第112章 女考生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57章 接駕第6章 暹羅來使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35章 阻擊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230章 暗戰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90章 俘虜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