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利樂包裝
在看到了華豐和魯花的成功後,中糧表現地非常有誠意,一上來就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和惠農合作進軍乳業市場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在談具體合作方式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雙方各自闡述對乳業未來發展的規劃。
今天這場會是在京城的京信大廈開的,從1991年開始,中糧總部就在這裡辦公,所以是中糧的主場,那麼自然就要由中糧先闡述自己的規劃,這次就用不着高總親自講述了,一名文質彬彬戴金絲眼鏡,一看就滿是精英範的男子站起來,打開投影儀,開始講述中糧的方案,這是中糧的部門經理連軍。
連軍先從中國乳業發展現狀談起,“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牛奶產量僅爲20萬噸,人均奶類佔有量僅有約0.4千克而去年,全國牛奶總產量已經增加到576.4萬噸,人均奶類佔有量提高到4.76千克,根據我們的判斷,今後幾年時間,全國牛奶總產量每年都會增加五十萬噸以上!未來發展前景看好,中糧和惠農這時候入局正是時候!”
李耒聽了微微點頭,中糧的人還是有水平的,這個判斷基本正確,只是這個增長速度比他們預期的還要高,今後幾年除了1997年出現意外之外,其餘年份的增長額都在六十萬噸以上,到2000年的時候,全國牛奶總產量已經提高到近八百萬噸,幾年時間就漲了一半。
“目前,國內奶牛存欄量總計447萬頭,其中XJ、NMG、HLJ、河北、山東、陝西、山西就佔了四分之三,合計三百三十多萬頭;這七個省份同樣是牛奶主要產區,其中HLJ佔了百分之二十,NMG百分之十,XJ百分之九,河北百分之八,山東、陝西、山西都在百分之四到五之間!所以我們如果想進軍牛奶產業,就必須抓住這三個省份!”連軍指着HLJ、NMG和XJ說道。
“巧合的是,雀巢公司當初進入中國市場,首先看中的也是HLJ,他們在中國牛奶之鄉雙城成立了一家公司,但是雙城雖然奶牛存欄量高,但大多都是奶農散養,每家只有幾頭甚至一兩頭奶牛,他們成產的牛奶大多都賣給了國營企業,所以雀巢的發展並不順利!”
連軍繼續侃侃而談,“從企業上來說,目前國內最大的兩家乳業公司分別是上海的光明乳業和NMG的伊利乳業,光明原本是做奶粉的,從78年開始生產牛奶,依靠上海龐大的消費能力,長期佔據全國第一的寶座;伊利最早是隸屬於內蒙農墾系統旗下的奶牛場,後來在鄭俊懷的帶領下逐漸發展壯大,並於今年三月成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發展勢頭非常猛,我們既然要進軍乳業市場,一定要關注這兩個競爭對手!”
聽到光明兩個字,李耒下意識看了看他的眼鏡,而伊利鄭俊懷這個名字同樣耳熟,牛根生現在也在伊利,擔任鄭俊懷的副手,後來因爲和鄭俊懷產生矛盾而出走創辦蒙牛,從而在NMG形成了雙雄並立的局面;牛根生的出走並沒有延緩伊利成爲全國第一的步伐,但鄭俊懷卻在伊利登頂後不久就因爲挪用公款鋃鐺入獄,伊利換成了由潘剛執掌,這三個人的矛盾幾乎貫穿了整個中國乳業史。
“從產品上來看,現在市場上的牛奶製品多爲鮮奶、奶粉、煉乳、冰激凌和低溫奶,但常溫液體奶的銷售增長迅速,所以我們在進軍乳業市場之後,除了生產現有的產品之外,也要重點關注常溫液體奶生產技術.”
中糧的方案是以內蒙、HLJ兩地爲重點,XJ雖然擁有比較豐富的資源,但距離主消費區過遠,相關配套落後,暫時不適合進行大規模投資,現在可以重點關注,等條件合適的時候再進軍XJ。
而在奶源方面,他們更傾向於從奶農那裡收購牛奶,而不是自己承包草場進行大規模養殖,因爲這麼做成本較高,中糧現在還沒什麼錢。
至於產品方面,正如金絲眼鏡剛纔所說,他們非常看好常溫液體奶的發展,因爲現如今的低溫液體奶運輸、保存成本比較高,不利於大規模商業化推廣。
“嘩啦啦啦!”中糧的方案講述結束,現場響起了熱烈地掌聲,從整體而言這套方案還是不錯的,把現在乳業市場的情況分析地很透徹,對未來的判斷也比較準確,規劃比較合理。
“李董評點評點?”高總等人面帶笑容看着李耒,他們也覺得這份方案不錯,惠農恐怕很難提出什麼新鮮的看法。
“不着急,有些話現在說了待會兒彙報方案的時候還是要說,所以不如先來聽聽我們的方案,然後大家有什麼不同意見或者疑問再一起討論吧!”李耒拒絕了這一提議,然後示意趙朗上臺彙報。
趙朗是李耒當年花了大力氣從中原農學院挖來的學弟,大學學的是畜牧專業,等到了惠農之後先跟着李新旺養豬,然後又開始養奶牛,並在中原省建了幾座奶牛場,生產牛奶供應食品廠和周邊地區的老百姓;李耒很早就把他和其它幾人當成乳業事業部的負責人來培養,所以中間還把他們送去荷蘭、新西蘭等乳業發達國家考察學習,現在讓他登臺就是打算給中糧看看他的能力,好在將要成立的新公司擔任重要職務。
趙朗並沒有完全按照PPT講述,遇到連軍剛纔講過的就略過,有不同的地方再重點闡述,首先他就把未來公司佈局的重點從NMG、HLJ兩個省擴大到內蒙、HLJ、河北三個省,“.河北現在的奶牛存欄量雖然只有NMG的一半多點,但牛奶產量卻只比NMG少百分之二十,這說明河北的奶牛品種好、產奶量高,同時河北的保定、SJZ、承德、廊坊等地都有非常適合養殖奶牛的草場.”
“現在河北的三鹿乳業發展勢頭很猛,他們推廣的奶牛下鄉、牛奶進城城鄉聯合模式很有新意,這些年銷量提升的也非常快,這足以證明河北乳業的潛力.同時由於河北更靠近京城、津門等乳製品消費區域,所以將河北列入重點也有利於節省運費”
聽到這裡李耒暗暗嘆息,後世河北取代XJ成爲全國第三大奶源基地,而乳業大戰就是從河北掀起來的,而三鹿就是參與者之一,他們的城鄉聯合模式固然可以讓他們能夠以更低成本獲取奶源,但也帶來了質量控制的問題,奶農和奶站爲了利益放出了三聚氰胺這個惡魔,導致中國奶粉的名聲徹底崩壞。
除了重點區域的不同,在奶牛養殖方面,趙朗也提出了不同看法,“和奶農合作進行散養固然可以減少投資,但是也有弊端,比如牛奶質量控制、奶牛品種培育等等,根據我在荷蘭、新西蘭等乳業發達國家考察的結果,我更傾向於承包草場進行規模化養殖的方式,先引進國外優質奶牛品種,然後培育自己的奶牛品種,進行統一化管理、統一化養殖.”
他給中糧領導們展示了在荷蘭、新西蘭現代化奶牛場拍攝的照片,在這裡一座擁有上萬頭奶牛的大型養殖場也不需要太多工人,現代化的自動設備就可以幫助奶牛進行擠奶,然後把牛奶輸送到存儲設備裡面。
“這麼做一開始的投資確實很高,但只要投入使用,平均到每一瓶牛奶上的成本反而比散養更低,而且奶源質量相對一致,不用擔心奶農給牛奶裡面添加其它東西,也有利於保證產品的質量統一性。”趙朗用詳實的數據分析了散養和集中養殖兩種模式,集中飼養的優勢非常明顯。
只要他說的自動化擠奶設備,倒是沒有後世那麼先進,不過這項技術並非高不可攀,日後有一家叫長富科技創新的企業,就開發出了全自動擠奶設備,奶牛覺得漲乳了會自己走到擠奶出去擠奶,而不是每天上午統一擠,減少了人工的同時,產量在不影響奶水質量的情況下增加了30%以上,可惜那段時間蒙牛和伊利影響了政策,牛奶企業不允許同時經營奶牛養殖業,這家公司很快就沒落了。
現在李耒要是和中糧聯合起來搞這個,以這家公司的影響力,肯定不會出現長富科技那樣的悲劇,他們對政策的影響難道還能有中糧和惠農加起來大?
中糧幾位領導的臉色有些不太好看了,他們當然能看出這種模式的好處,然而投資太大了,中糧現在沒錢啊,如果採取這種模式,那麼在新成立的乳業公司裡,他們的股份肯定會被惠農壓過去,這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
趙朗繼續向下說,他也說到了常溫奶的問題,而且比連軍說的更加詳細,“要想生產常溫奶,有一個問題必須解決,那就是無菌包裝的問題,現在全球牛奶無菌包裝市場的百分之九十都被瑞典利樂公司所控制!幾乎所有牛奶企業都必須購買他們的產品,我們想要生產常溫奶,也必須從利樂那裡進口!”
“現如今利樂在國內採取的戰略是半賣半送,因爲中國現在的企業資金短缺和技術落後,按照市場價出售的話他們買不起,所以他們現在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市場,等將來這些企業有錢了再漲價,利樂提供低價的生產設備灌裝機,並且還願意幫伊利制定銷售策略,而廠商必須在合約期間購買足夠數量的包裝。”
“這麼做短時間內沒有問題,但是把眼光稍微放長遠一點就會發現,十年後就會變成所有乳業公司爲利樂打工的局面,乳業公司的利潤大部分都被利樂吃去了,利樂賺到的錢比乳業公司還多!這一情況是我們無法接受的,所以惠農旗下的包裝廠從很早就開始進行牛奶包裝技術的研發,現在已經初步取得成果!其實利樂的技術並非不可逾越,他們能佔據壟斷地位主要靠的是規模優勢,和他們同等質量的產品絕對沒有他們的便宜。”
“在這方面我們並非無法追趕利樂,中糧和惠農將要成立的乳業公司必然會是全國最大的,每年對牛奶外包裝的需求也會是個天文數字。”日後蒙牛每賣出一包牛奶,近七成的利潤都歸了利樂,蒙牛還毫無辦法,因爲他們和利樂已經深度捆死,但是現在,惠農還有機會,“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用自己的產品,短期內或許成本要稍微高一點兒,但只要再過幾年,我們的包裝成本會不斷降低,伊利等公司的卻會不斷提高,更重要的是,我們保持了自主性,不會受制於利樂!”
“除了牛奶包裝之外,利樂的灌裝技術同樣先進,而且利樂灌裝機只能識別自己的包裝,一旦發現客戶偷偷換別家包裝,利樂就會知道,然後直接終止灌裝線的零配件供應,逼迫客戶重新購買他們的包裝!這是利樂在許多國家都慣用的手段。”日後利樂因此遭受了多次反壟斷調查。
“所以在這方面我們也要努力,先儘量購買其它品牌的罐裝生產線,或者可以通過利樂急於進入國內市場的需求逼利樂讓步!然後研發出我們自己的生產線。”趙朗還有些話沒說,不過中糧的領導都明白了,日後中國可以利用市場拿到高鐵技術,現在也可以利用類似的方法獲取罐裝生產線技術。
趙朗的方案講述完畢,中糧的領導一時間都沉默了,因爲兩份方案一對比,明眼人都能看出那個更好,趙朗的方案毫無疑問更加細緻、更加深入,更符合中糧要做全國第一的雄心。
但是方案雖好,卻是要花錢的,按照這份方案成立的新公司,毫無疑問需要大量投資,他們只需要稍微算下,就知道這筆投資肯定超出了中糧的預期。
“李董,這一步會不會邁的太大了?”高總只好這麼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