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眼望去,只見此人年約四十開外,身形魁梧,鼻直口方,濃眉虎目;雖然身着一副元軍鎧甲,但頗爲周正的面目上卻儼然透出了一種中原漢子所特有的憨厚朴實之氣。‘好一個相貌堂堂的漢人元帥!’心念一起,揮出的棍勢不自覺地便旁移幾分,擊中在了馬腹上。甫一受痛,只見那戰馬一聲狂嘶發出;立時便揚起上身直接將背上的陳野先給生生甩飛了出去。
雖然僥倖躲過了迎頭一擊,但仍然心有餘悸的陳野先卻哪還敢返身再戰?一個縱腹起身後,顧不得照面;便招呼着一衆嘍囉逃之夭夭了。幾處營寨接連被挑的消息傳回軍中後,孛羅帖木兒雖然當時就組織了人馬趕去增援;可還沒等回報,便傳來了朱元璋已收攏大軍直接來襲大營的消息!‘眼下雞籠山已失,滁州通往和州的路徑已經打通;若是二者再由旁側來擊,或合兵一處;我軍自然難免腹背受敵,陷入處處被動挨打的境地......’聞報一番研判下來,又得知了滁州方面果然也已出兵後;顧不得與來勢洶洶的朱元璋各部交戰,孛羅帖木兒便率軍繞道而過徑直逃往了江邊而去。
見元軍紛紛隨之渡江,和州之圍已解,朱元璋遂當下便集合了所有人馬一同退入了城中歇息。正是經此一戰後,不但使朱元璋的威名很快傳遍了天下;而且還使得元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沒敢再次來犯。此時和州雖然已大致恢復了往日太平景象,但由於城內駐紮人馬太多;朱元璋卻也一刻未敢大意。此等情狀被李善長看在眼裡後,在其全力協助下;不但很快就協調統一了各部關係,既是城內軍民的日常生活也事無鉅細安置的妥妥當當!見李善長如此能幹,朱元璋索性便將城內之事由其獨自打理;自己則親自料理起了其他事務。
這一天,就在興之所至的朱元璋正待要 外出巡視一番之機;卻不料!剛剛走出城門,就被一條大漢攔住了去路。只見此人體形壯碩,鼻直口方,面目方正;身穿一領鸚哥綠絲戰袍,腰繫文武雙股鴉青絛,足蹬一雙鷹爪皮四縫幹黃靴;一身風塵僕僕的裝束雖然頗爲陳舊,但在其足足九尺有餘的身軀襯托下卻透出了一種久歷風霜的勇武難當之氣;尤其是傲意天成的雙目閉合之間的一絲睥睨天下之意,更是令人望而生畏幾乎不忍直視。‘好個威武雄壯的漢子!’朱元璋不由地一聲暗贊發出後,問過了此人來歷才知道。
原來:這大漢姓常,名遇春,字伯仁;原本是出身於懷遠鄉下的一個普通農家子弟。少年時由於不甘心終日老死於田間,所以便棄農從武拜在了一位拳師門下。其間雖然因拿不出學費幾度被迫離開,但好在身高力大又極爲勤快;十多年下來,還是練就了一身本事。此時雖已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但時值天下大亂;眼見到處都是義軍烽煙四起的情形,常遇春遂投在了當時懷遠一帶名聲頗大的劉聚帳下當差。初加入時,雖然每日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日子也使人快活了好一陣子;但由於這劉聚原本就是江洋大盜出身,也根本不會有長遠打算。時間一久,常遇春還是徹底厭倦了這種整日打家劫舍的坐地分金日子.....‘所以你便起意離開,轉來投奔與我?’言談中,雖然那常遇春始終恭敬有加;但朱元璋還是忍不住打斷道。‘這卻不是!......’看朱元璋神色,常遇春斷然否定了一聲後隨即便接着講了起來:不久脫離了劉聚後,雖然早有做小買賣的打算;想要過些安生日子。但昨日夢中神人的一番點化,還是使我改變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