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命運的抉擇

劉存真的很累,回到家裡洗漱過後,一頭倒在榻上睡着了。

孫婉挺着微微隆起的肚子,點燃自制的一根驅蚊香,懂事的妞妞悄悄趴在母親身邊,看着輕輕鼾的父親捂嘴直樂。

後院銀杏樹下,二十多名被劉存收爲武學弟子的幸運少年整齊地席地而坐,專注地望向正前方的黑板,盯着大師兄劉振用粉筆寫在黑板上的十個個字,隨後提起細竹竿做成的筆,在各自面前的沙盤上跟着書寫。

距離此地百步之遙的寨子裡,此刻也沒有往日的喧鬧,王家寨資格最老的三十餘名男性原住民齊聚老王叔家正堂,一個個神色凝重忐忑不安,很長時間沒有人開口,屋子裡的氣氛非常沉悶,其他書友正在看:。

鬚髮灰白的三老之一的王四叔坐在老王叔右手邊,粗糙的大手捧着劉存送他的彎把陶杯,陶杯裡盛着如今已被所有人喜歡的野茶,他那雙似乎睡着的眼睛一直盯着杯中泛綠的茶水,和數十年來的習慣一樣,雙脣緊閉沉默無聲,不到關鍵時刻不會開口,哪怕開口,也只是用最少的言語,表達自己肯定或否定的態度。

看到長時間沒人說話,衆星捧月中的族長老王叔幽幽一嘆:“這段日子,你們大多數人都找過我訴苦,有的埋怨說,南面大山下的人越來越多了,修建的袖磚青瓦房子一排又一排,從南面山腳下的兩條小河上游一直排到下游的海邊,他們搶着開墾了越來越多的田地,還修建了一條條連通東西南北足足五丈寬的道路和石橋,每一戶人家懂事的孩子,都能進入新寨子中間那座寬大的蒙學讀書,所以,咱們寨子的不少人覺得劉存偏心,覺得他忘了當初咱們收留他一家的恩情,不再幫助咱們王家寨了。”

停頓片刻,臉色陰鬱的老王叔繼續說道:“還有人對我說,咱們村的日子越過越好,家家戶戶住進了新瓦房,田地比半年前多了十倍不止,五個陶窯每月能燒出五千件亮閃閃的黑陶,每戶每月都能從商隊得到五萬錢以上的分潤,有了婆娘,有了小妾,還有了牛馬和家奴,啥都不缺了,乾脆挑明單幹算了,和南面的新村劃定土地界限,再立上界石,商隊也要分出來,反正商隊裡的近半人是咱們王家寨人,這幾個月走遍了南北八個縣,買賣越做越大,已經熟門熟路了,。”

“也有人說,劉家哥哥寬厚仁義,沒有他就沒寨子的今天,他也絕不會不管咱們,要是誰心裡有不痛快,完全可以找劉家哥哥好好商量,大家都是一家人,不能分開,不管今後的日子是甜是苦,誰也不離開誰,只有這樣,咱們寨子所有的老老少少纔會過得安穩,往後日子纔有依靠。”

陳述了以上三種意見,老王叔停下環視一圈,然後端起面前矮几上的茶水緩緩喝幾口,似乎沒聽到堂中三三兩兩交頭接耳的議論聲,放下杯子側身與右手邊的王四叔耳語幾句,看到王四叔微微點頭,再轉向左手邊,細聲徵求村中最老的獵手王六叔的意見。

堂中交頭接耳的人慢慢安靜下來,不少人望向了坐在王六叔下首位由始至終沉默寡言的王杞,似乎在期待從沒有表明自己態度的王杞說出心中想法。

可王杞始終沒有半點反應,直挺挺地跪坐在草蓆上,紫袖色的臉膛沒有任何表情,半閉的雙眼視線朝下,如同道士坐一般,眼觀鼻,鼻觀心。

老王叔無奈之下,終於破沉默,這一次不是自說自話,而是望向側邊的王杞:“杞子,這兩個月你不是跟隨商隊外出,就是到南面新村查看,每次回來都心事重重的,然後悶在家裡誰也不見,我知道你有想法,各位村老和我一樣,想聽你的意思。”

王杞恭敬地向老王叔施禮,挺直腰板大聲通報一個涉及所有人利益的消息:“因爲進入咱們這片地方的人口越來越多,外面傳言縣衙正在商議,把南面大珠山直到北面小珠山以東的近百里地界所有村寨,合併爲一個鄉,由各村寨自行推舉薔夫、鄉佐、亭長和三老。”

滿堂一片驚呼,老王叔等村老更是吃驚不已。

人羣中一個四十多歲的精瘦漢子忽然跳起來,指着閉上嘴的王杞大聲質問:“杞子,姓劉的和你最親,這段日子他總是一個人騎馬出山進城,隔幾天就叫你去他家喝酒,是不是已經溝通縣衙,要把咱王家寨變成他姓劉的家業?唵?!”

衆人一片譁然,又有四個漢子站到了精瘦漢子身邊,對王杞怒目而視。

面對滿堂神色各異的目光,王杞痛苦不已,最後微微昂起頭,不緊不慢地說道:“如果我沒看錯,劉家哥哥絕沒有這樣的心思,因爲他很快要出仕了。”

所有聲音突然消失了,所有人臉上的表情僵硬了,就連雷不動的王四叔也張開了只剩四顆門牙的嘴,久久無法合攏上,。

王杞長嘆一聲:“諸位長輩,叔伯兄弟,聽王杞一言,劉家哥哥是條龍,他不會長久埋沒在這片小小的偏僻地方,早在一個月前,咱們各家各戶還在盤算買回多少家奴的時候,劉家哥哥已經將所有的賣身契約,還給了他買回來的每一個家奴,又讓所有安置下來的三千多流民自報來歷,繼承各自祖宗的姓氏,起了堂堂正正的名字,然後登記造冊送到縣衙,如今,那些流民和咱們一樣,都是有戶籍的平民了。我還聽說,劉家哥哥歸還所有人賣身契的當天,受其恩惠的所有人痛哭流涕,三天後,還有成百上千的人一邊幹活,一邊掉淚。我終於明白了劉家哥哥的一片苦心,看到了他廣如大海般的心胸,被他高尚的德操感動得惶惶恐恐,夜不能寐,也看到了他翱翔九天的志向!”

王杞突然站起來,來到三位村老面前緩緩跪下,匍匐於地連磕五個響頭,在所有人震驚的目光中直起腰板,說出番更爲震撼的話語:

“聖人云:道不同不相爲謀,!王杞無德無能,繼續留下只能給寨子增添內亂,王杞今天就走,日後不管身處何處,只要王家寨父老鄉親有所叮囑,王杞定會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王杞永世銘記王家寨父老鄉親八年前的接納之恩,子子孫孫都會永遠銘記王家寨王氏一族的恩德!”

王杞說完再磕三個頭,站起來頭也不迴轉身就走,等滿堂之人反應過來,王杞已經消失在院門之外。

迷迷糊糊中,劉存被妻子推醒,他睜開疲憊的眼,看到妻子滿臉的焦急,連忙坐起來:“怎麼了?”

孫婉拉着丈夫的手:“快出去看看,杞子哥哥一家揹着包袱來到正堂了,嫂子哭哭啼啼的,什麼也沒說。”

劉存大吃一驚,手忙腳亂爬起來,板鞋也不穿着赤腳跑出去,望着站在正堂中央一臉淡然的王杞,再看看他身邊滿臉淚痕的妻子和兩個驚惶不安的孩子,疑惑地問道:“怎麼回事?”

毫無徵兆間,王杞將手中的包袱扔到一邊,“咚”的一聲直直跪下,趴在地上大喊起來:“王杞如今已無家可歸,懇請主公收留!”

劉存只覺腦袋“嗡”的一聲巨響,望着匍匐不動的王杞目瞪口呆,直到王杞妻子和兩個孩子也隨着王杞跪下匍匐,劉存才感到五官發木,雙腿發軟,無法抑制地跌坐地上,面對緩緩擡起頭來的王杞,雙目呆滯一片茫然。

王杞心中驚愕,凝視失態的劉存好一會,用力嚥了咽乾涸的咽喉,再次匍匐到地面:“主公!”

“你胡說什麼啊——”劉存如同被火燒似的驚呼起來。

王杞大聲重複一遍:“王杞如今已無家可歸,懇請主公收留!”

劉存徹底清醒了,手忙腳亂地把王杞抱起來,忙不迭轉到仍然跪着的王杞妻子面前,剛伸出手又發現不合適,立刻轉到另一邊,一手一個拉起王杞的兩個兒子,沉下臉大聲呵斥起來:“混賬!你們兩個小兔崽子不在後院讀書,跑來這裡這幹什麼?滾!快滾……”

“啪啪”兩聲過後,王杞的兩個兒子捂住發燙的屁股飛一般逃向後院,惱羞成怒的劉存還不解氣,幾步走到後門出破口大罵,允許王家兄弟離開課堂的劉振被劉存罵得快哭了,這一幕讓從沒見過劉存失態的孫婉和王杞夫婦目瞪口呆。

發泄過後,劉存終於舒服了,他轉身回到王杞身邊,一把將王杞拖上矮榻,盤腿坐下低聲問道:“大哥,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王杞嘆了口氣:“我不願再像以前那樣昏昏浩浩地過日子,不想再逃避心中的弱懦,不願低賤卑微地虛度下半輩子,更不願天天晚上躺在榻上哀嘆上天的不公,我想和你一樣,踏踏實實地做事,默然無聲地奮起,重新找回我河內王氏一族往日的尊嚴!”

“河內王氏?你是從河內來的?”

劉存驚訝不已,他知道河內就是洛陽北面黃河以北那片地區,是大漢朝著名的糧倉和工商業聚集區,好看的:。

王杞重重點頭:“九年前,家父王璟爲河內郡都尉,處死了兩名借平亂之機劫掠民財**民女的軍候,兩名軍候一人是河內衛氏家族嫡系子弟,另一人是河內王氏正宗子弟,因而埋下了禍端。我王家只是河內王氏衆多族系中默默無聞的旁支,四代以來以武傳家,而王氏正宗和衛家大族都是秦漢以來代代承傳的豪門望族,富甲一方僕從如雲,族中子弟在朝中及各地爲官者多達數百人,所以在黨錮之禍初期,兩大家族非常輕鬆地以依附亂黨之罪,領來朝廷令諭,將我父親及一家三十餘口滿門抄斬,好看的:。”

王杞的聲音變得沙啞起來,虎目佈滿了血絲:“當時我在雁門任邊軍司馬,恰巧獲假返家省親,渾不知奉皇命捕殺我的人竟在半路擦肩而過,回到家裡只見滿目慘狀,心中悲憤欲絕,本想拼死報復,殺一個是一個,但看到獲得鄉鄰隱匿的妻子揹着兩歲的兒子,還挺着個大肚子,我忽然膽怯了,隱姓埋名攜妻帶子悄悄向東潛逃,幾經磨難一路輾轉,最後來到這人跡罕至的大海之濱,本以爲此生就這樣含恨老死,能留下我王家一門的血脈已是老天眷顧,直到遇見你,我才發現自己的心還沒死。”

劉存唏噓不已:“大哥,記得咱們燒第一窯陶器的那天嗎?”

“記得,此生無法忘懷。”王杞重重點頭。

劉存懇切地說道:“小弟喝下大哥遞上的那碗酸酒之後,再也沒把大哥當外人,小弟孤零零一個人活着,沒有朋友,也沒兄弟,每遇無法決斷之事,都找大哥商議,心底早已將大哥當成自己親人,大哥送到小弟身邊的兩個侄子,小弟同樣視爲自己孩子,該就,該罵就罵,小弟悄悄把無限希望,寄託在兩個侄子和義子劉振身上了,我想這些大哥應該感受得到。”

王杞的雙眼溼潤了,邊上的王杞妻子已經淚流滿面,伏在孫婉懷裡失聲哭泣起來。

劉存嘆了口氣:“不管今後怎麼樣,你王杞永遠是我大哥,哪怕你罪惡滔天千夫所指,也還是我劉存的親人,所以請大哥不要叫我什麼主公,我知道,這天底下永遠沒有平等,但我認爲不平等只是出身不同,財富不同,地位不同,所做的事情不同,而每個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每個人的尊嚴都是不能踐踏的,這也是我爲何不理會所有的反對,不聽任何人的勸阻,堅決把賣身契約還給流民的原因,我總是想,哪怕不能讓他們過上幸福安逸的日子,也要讓他們有尊嚴的活着,人有了尊嚴,纔會有希望。”

王杞徹底折服了,手腳並用急急後退,爬起來迅速整理皺巴巴的衣衫,神色鄭重地重新跪下,向劉存深深致禮:“請允許王杞追隨在你身邊!”

劉存這回沒有勸阻,拉過他的手示意他坐近點,詢問他夫妻倆帶着大包小包到自己家來怎麼回事?

王杞猶豫再三,還是把事情的經過如實相告。

劉存聽完眉頭緊皺,權衡片刻轉向擔憂不已的妻子:“婉兒,到後院去,吩咐振兒他們停止學習,所有人收拾自己的包袱,除簡牘和我書寫的東西之外,其他所有東西都留下,完了我們離開這,到南面的新村去,那邊數千父老鄉親早就盼着咱們過去了。”

半個時辰後,劉存和王杞兩家人帶着二十八個年輕弟子,隨身揹着大小包袱,牽着兩匹滿載簡牘的高大健馬,默默離開河畔庭院,不緊不慢順着山邊小道向南行進。

王家寨裡,還在激烈爭吵的村老和青壯們接到幾個孩子的報告,有的驚呼,有的皺眉,有的嘿嘿冷笑不爲所動。

老王叔和王四叔神色大變,相視一眼急忙跑出正堂,一口氣跑到院門外的高坎上,遙望三裡之外青山腳下逐漸遠去的劉存一行,心中五味陳雜,千迴百轉,最後只能徒勞地捶胸跺足,自怨自艾仰天長嘆。

喜歡就收藏和推薦吧!感激不盡!

第159章 泰山之戰(下)第283章 各方反應第60章 君君臣臣(下)第144章 朝貢(上)第46章 多事之秋(下)第190章 激戰(上)第101章 順勢而爲(下)第194章 決戰(下)第199章 除惡務盡第24章 人心難測第41章 琅琊水軍(上)第285章 歸心(下)第285章 歸心(下)第61章 中流砥柱(上)第118章 羣英會(下)第221章 蓄勢待發第135章 合縱連橫(上)第14章 衆志成城第228章 激怒(下)第86章 順勢而動(下)第270章 安撫第21章 擴張第64章 虛虛實實(下)第68章 環環相扣(下)第148章 壓力重重(上)第53章 踏雪訪子義(上)第175章 四方來投(下)第15章 決斷第146章 亂局(上)第196章 徐晃歸心(下)第32章 出其不意(下)第51章 求賢(上)第197章 嘉獎第278章 西征前夕第43章 名聲鵲起(上)第73章 悄然佈局(上)第270章 安撫第36章 東莞城(下)第191章 激戰(下)第223章 全線發動(下)第51章 求賢(上)第158章 泰山之戰(上)第172章 瞞天過海(上)第258章 陽謀(上)第7章 夏河城第216章 破城(下)第282章 無可阻擋(下)第89章 預取先舍(上)第242章 誘之以利(上)第98章 冀州來使(上)第211章 何去何從第284章 歸心(上)第87章 誓言(上)第177章 坐山觀虎(下)第130章 搶佔先機(下)第43章 名聲鵲起(上)第120章 逆水行舟(下)第288章 大勢所趨第89章 預取先舍(上)第117章 羣英會(上)第244章 迴天無力第189章 誘敵(下)第248章 四面楚歌(上)第142章 雛鷹振翅(上)第21章 擴張第253章 高調納妾(上)第104章 正奇相輔(上)第263章 雷霆之勢(上)第274章 今非昔比(上)第141章 反制(下)第138章 謀算(下)第24章 人心難測第57章 勤王(上)第70章 鏖戰(下)第96章 建衙(上)第42章 琅琊水軍(下)第225章 連鎖反應(上)第67章 環環相扣(上)第33章 攻其不備(上)第251章 無力迴天(下)第115章 轟動(上)第184章 圍城(上)第277章 密談(下)第43章 名聲鵲起(下)第79章 潛移默化(上)第34章 攻其不備(下)第54章 踏雪訪子義(下)第144章 朝貢(上)第67章 環環相扣(上)第51章 求賢(上)第66章 鬥智鬥勇(下)第135章 合縱連橫(上)第35章 東莞城(上)第193章 決戰(上)第269章 羣雄震動(下)第196章 徐晃歸心(下)第171章 是非對錯(下)第284章 歸心(上)第108章 禍水西引(上)
第159章 泰山之戰(下)第283章 各方反應第60章 君君臣臣(下)第144章 朝貢(上)第46章 多事之秋(下)第190章 激戰(上)第101章 順勢而爲(下)第194章 決戰(下)第199章 除惡務盡第24章 人心難測第41章 琅琊水軍(上)第285章 歸心(下)第285章 歸心(下)第61章 中流砥柱(上)第118章 羣英會(下)第221章 蓄勢待發第135章 合縱連橫(上)第14章 衆志成城第228章 激怒(下)第86章 順勢而動(下)第270章 安撫第21章 擴張第64章 虛虛實實(下)第68章 環環相扣(下)第148章 壓力重重(上)第53章 踏雪訪子義(上)第175章 四方來投(下)第15章 決斷第146章 亂局(上)第196章 徐晃歸心(下)第32章 出其不意(下)第51章 求賢(上)第197章 嘉獎第278章 西征前夕第43章 名聲鵲起(上)第73章 悄然佈局(上)第270章 安撫第36章 東莞城(下)第191章 激戰(下)第223章 全線發動(下)第51章 求賢(上)第158章 泰山之戰(上)第172章 瞞天過海(上)第258章 陽謀(上)第7章 夏河城第216章 破城(下)第282章 無可阻擋(下)第89章 預取先舍(上)第242章 誘之以利(上)第98章 冀州來使(上)第211章 何去何從第284章 歸心(上)第87章 誓言(上)第177章 坐山觀虎(下)第130章 搶佔先機(下)第43章 名聲鵲起(上)第120章 逆水行舟(下)第288章 大勢所趨第89章 預取先舍(上)第117章 羣英會(上)第244章 迴天無力第189章 誘敵(下)第248章 四面楚歌(上)第142章 雛鷹振翅(上)第21章 擴張第253章 高調納妾(上)第104章 正奇相輔(上)第263章 雷霆之勢(上)第274章 今非昔比(上)第141章 反制(下)第138章 謀算(下)第24章 人心難測第57章 勤王(上)第70章 鏖戰(下)第96章 建衙(上)第42章 琅琊水軍(下)第225章 連鎖反應(上)第67章 環環相扣(上)第33章 攻其不備(上)第251章 無力迴天(下)第115章 轟動(上)第184章 圍城(上)第277章 密談(下)第43章 名聲鵲起(下)第79章 潛移默化(上)第34章 攻其不備(下)第54章 踏雪訪子義(下)第144章 朝貢(上)第67章 環環相扣(上)第51章 求賢(上)第66章 鬥智鬥勇(下)第135章 合縱連橫(上)第35章 東莞城(上)第193章 決戰(上)第269章 羣雄震動(下)第196章 徐晃歸心(下)第171章 是非對錯(下)第284章 歸心(上)第108章 禍水西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