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轟動(上)

艾弗遜網

?皇帝劉宏在南宮中德殿單獨召見青州刺史劉存的消息,不到天黑就傳遍整個洛陽城。

可除了皇帝和劉存、張敦以及兩位先帝留給劉宏的兩名年老近侍之外,沒人知道皇帝和劉宏談些什麼,更不知道最後皇太后帶着兩位年幼的皇子到來,鄭重地以皇家之禮,拜見劉存這位失散多年的皇叔,然後坐在一起交談近一個時辰。

直到夜幕降臨,劉存才獨自走出皇宮,坐上等候在外的馬車,直接前往東門內的黃琬府邸。

當晚,整個洛陽城中無數人度過了不眠之夜。

無論是被外界認爲最受皇帝寵信的十常侍,還是當今天下最具實權的大將軍何進,都對此反常現象無比重視,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世代官宦的崔氏家族等等聲震大漢的名門世族,同樣對此充滿疑問。

借住在黃琬府邸的劉存沒對黃琬說什麼,謙謙君子黃琬也沒問,當晚以拜見劉存爲名前去黃琬家的一**客人,都獲得黃琬和劉存的盛情款待,喝的是劉存帶來的琅琊美酒,吃的是洛陽城南兩個著名酒肆送來的佳餚,談的都是洛陽與青州趣事。

次日清晨,匯聚南宮崇德殿外等待朝會的文武百官見青州刺史劉存到來,紛紛上前見禮問候,不管是真心敬重,還是客套敷衍,都對劉存的威武儀態和謙沖平和讚不絕口,好看的:。

直到朝會開始前夕,朝臣們還在絡繹上前向劉存問候,劉存頻頻回禮致謝不迭,腦子卻在高速運轉。將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和一張張陌生的臉對上號,最後跟隨在文官隊伍中間魚貫而入,遵循嚴格的禮儀向皇帝劉宏跪拜山呼萬歲。

大臣們回到自己的位置整齊坐下,發現今天皇帝精神很好,原先總是斜靠在龍榻側邊的疲倦身軀。竟然坐得端正挺直,之前似乎總是睡不夠的眼睛裡,似乎有了絲絲生機,陪伴在皇帝兩側的近宦常侍多出好幾位,挺長時間沒露面的寵臣段珪和宋典也肅立在張讓身邊。

令文武百官頗爲失望的是,今天的朝會竟然沒有任何新意,好看的:。更沒有涉及朝臣們格外擔憂的青州新政,和數月來的大多數朝會一樣平靜簡單,先是太尉張溫按例通報兗州、豫州軍隊與十餘萬黃巾軍作戰的消息,三言兩語講完便退回去,接着武官之首的大將軍何進出班。稟奏西園軍與北軍的武器裝備已經安排妥當,新年元月就能如期請皇帝檢閱親軍。

只有少卿黃琬的奏報令滿堂精神一振,文武百官一邊傾聽黃琬宣讀此次青州貢獻的貢品名目和數量,一邊聯想價值連城的琅琊器物和享譽天下的青州織繡,對此次貢品的巨大數量和諸多新品深感震驚。

一雙雙神韻各異的眼睛不約而同望向文官陣列中的劉存,看到劉存挺腰端坐平靜如水的樣子,不少官員心中暗贊,腦子已經飛轉起來。

黃琬稟報完畢歸班就坐。滿堂文武紛紛望向劉存,心想下面該輪到皇帝對戰功赫赫又進獻鉅額貢品的劉存予以重獎了。

誰知足足等待半碗茶的功夫沒見動靜,龍榻上的皇帝一直笑眯眯地望向劉存。如同之前他一次次發賣官職成功交易後的樣子,卻沒有給予劉存任何褒獎的意思。

文武百官面面相覷,搞不懂皇帝在想些什麼,剛要轉頭相互探尋,皇帝那熟悉的聲音突然響起,說出番令滿堂文武啼笑皆非卻又倍感關注的話語:

“劉愛卿。你不是說在代朕牧守的青州,有幾個勤於政務屢立戰功的年輕俊傑。做夢都想見見朕長成啥樣嗎?估計你也把他們帶來了吧?哈哈!說起來,朕這幾年也拿了愛卿不少東西。眼下正好還有點空閒,就見見愛卿嘴裡的幾個年輕人吧。”

值領常侍趙忠立刻大聲轉達聖意,隨着由近而遠的宣召聲消失,青州別駕管寧、一直留在洛陽的治中國淵、從事王烈、趙立、武將太史慈、徐盛、張郃、魯佩、李勉等九人被內廷宦官引領而來,排成兩列進入大殿,一個個英姿勃發,精神抖數,舉止從容,氣度不凡,頓時贏得滿堂喝彩,就連素來挑剔的蔡邕,也大聲感嘆多年沒遇到這等才俊了。

龍榻上的劉宏逐一審視跪拜下方的九名俊傑,看得非常仔細,臉上的笑容越來越燦爛,他逐一詢問管寧等人的名字和如今的職務,之後哈哈一笑大聲說道:

“怪不得劉愛卿如此誇獎你們,果然都是難得一見的俊傑啊!管寧、國淵、王烈,你們都是我大漢名士,這幾年在青州乾得很不錯,看來朕是該提拔你們了,以對我大漢天下忠君勤懇的士子有所激勵。”

文武百官立刻睜大眼睛豎起耳朵,緊張地注視殿中央的管寧等人和龍榻上的皇帝。

劉宏喝下口蔘湯,再次擡起頭來:“管寧你去濟南國,給朕的皇兄劉當國相,他那人喜歡吟詩作賦,喜歡美酒女人,最愛熱鬧,你這樣的大名士到他身邊去,他肯定歡喜;王烈你去北海國,給朕的搗蛋侄子劉庚當國相,那小子年紀還小,不懂事,時不時鬧出讓朕頭疼的荒唐事,你精通典律,剛正不阿,正好替朕好好教導劉庚那小子。”

“國淵素有賢名,博學多才,精於政務,本想召你來太學任教,可劉愛卿捨不得,只好讓你繼續跟他回青州了,不過你得在朕的太學掛個五經博士的名份,將來還是要回來的。趙立,朕沒想到你這麼年輕就當上刺史府從事,以你們劉大人的眼光,相信你定有滿腹才華,朕就封你個尚書左丞的虛職以示嘉勉,你仍舊回青州去,繼續爲朝廷盡忠吧,。”

“謝聖上隆恩!”

管寧、國淵、王烈和趙立齊齊跪下叩謝,激動得微微發抖,如此巨大榮耀之前劉存竟然沒對他們透出半點風聲,怎不讓他們震驚喜悅,好看的:。

沒等震驚的滿堂文武回過味來,皇帝劉宏望向太史慈幾個:“好一個飛將軍太史慈,好一個猛將徐盛!你倆的功績與威名,朕早已如雷貫耳,本想把你們召到朕的親軍中爲將,可你們刺史大人捨不得,沒辦法,朕還要用他爲朕牧守青州,只好委屈你倆了,太史慈、徐盛——”

“微臣在!”太史慈再次跪下。

“朕封你倆爲驍騎將軍和揚武將軍,希望你們回去之後,儘快整頓兵馬,率領青州將士馳援兗州,剿滅青兗各地的盜匪賊寇,還我大漢天下安寧!”

劉宏的雙眼罕見地射出爍爍光芒,讓所有人都看到他對太史慈和徐盛寄予的厚望,感受到他對攪亂劉家天下的亂臣賊子是多麼的深惡痛絕。

“謝聖上隆恩!”

太史慈和徐盛大聲叩謝,心中如巨浪翻涌,激動得幾乎無法自己。

劉宏也沒讓叩謝的幾個人平身,目光炯炯地望向了張郃、魯佩和李勉:“魯佩,張郃,朕昨天才知道,你們在不聲不響之間,竟然爲朕的大漢天下幹了那麼多事情,立下那麼多軍功,你們乾得很好!魯佩,朕封你爲討虜將軍,張郃,朕封你爲討逆將軍,望你們不負朕的希望,爭取早日再傳捷報。”

張郃和魯佩當即叩謝:“謝聖上隆恩,末將定不負聖上期望!”

劉宏滿意地點點頭,凝望最後一位孤零零站着的李勉,大聲說出令滿堂動容的話語:“李勉啊李勉,你不聲不響替朕盤下了東面茫茫大海中的濟州大島,將五萬飽受旱災蝗災流離失所的大漢子民,送到那個不次於我大漢一個上等縣的大島上,短短兩年,爲朕開墾了百萬肥沃良田,還建起個養育數萬匹良馬耕牛的養馬場,如今又在更南面的夷洲大島北面,修了個大港口,將我大漢旗幟插到大海之東,如此開疆拓土的巨大功勞,朕就是想不重賞你都不行了,伏波將軍的稱號非你李勉莫屬,名至實歸啊!”

“謝聖上恩典,末將必將肝腦塗地,替聖上替我大漢開拓更多土地!”二十五歲的李勉已經熱淚盈眶,匍匐在地連磕五個響頭,這位生長在大海之濱的漁家子弟,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有這麼一天。

滿堂文武百官恍然大悟,接着大聲喝彩,明知道這是皇帝劉宏對青州刺史劉存的寵信,卻無法對劉存和他麾下文武的巨大功績生出嫉妒之心,劉存麾下文武確實太優秀了,而且皇帝的敕封沒有任何違制的地方,雖然恩典略顯過重,卻非常得體。

百官中哪怕再不舒服的人,此時也不得不歎服皇帝的精明。

敕封兩個相當於太守職務的國相,敕封國淵一個五經博士,對於譽滿天下士林的名士管寧、國淵和王烈一點也不過分;敕封年輕人趙立的尚書左丞,只是區區四百擔品秩的虛職,激勵的成分居多;敕封太史慈、徐盛、魯佩、張郃和李勉的,也就是五個雜號將軍的虛銜,更多的是一種褒獎,一種榮譽,沒有任何的實權。

封賞完畢,朝會就此散去,功勞最大貢獻最多的青州刺史劉存竟然沒有獲得皇帝的任何賞賜,衆人之前都猜測,青州刺史劉存這次不但會認祖歸宗,而且定然要變成青州牧了,可此事並沒有發生,而且劉存對此毫無怨言,反而替麾下文武感謝皇帝的恩典,一番感謝之言說得實實在在,令人聽了非常舒服。()

ps:謝謝znf4、真☆墮落騎士、金沐燦塵、憂鬱的修羅、drtelos大大的月票,謝謝j大大的賞!巨火繼續求訂閱、月票和全贊,感激不盡!

第105章 正奇相輔(下)第130章 搶佔先機(下)第119章 逆水行舟(上)第17章 出仕第245章 決戰前夕(上)第164章 利益交換(上)第146章 亂局(上)第105章 正奇相輔(下)第103章 陽謀(下)第159章 泰山之戰(下)第284章 歸心(上)第82章 整軍(下)第270章 安撫第81章 整軍(上)第191章 激戰(下)第73章 悄然佈局(上)第189章 誘敵(下)第80章 潛移默化(下)第289章 名正言順第200章 “徵發”密令(上)第139章 反制(上)第118章 羣英會(下)第204章 急報傳來第55章 承諾(上)第54章 踏雪訪子義(下)第256章 借道(下)第138章 謀算(下)第269章 羣雄震動(下)第44章 多事之秋(上)第207章 鷹視狼顧(上)第142章 雛鷹振翅(上)第11章 最大的糧倉第128章 管亥歸來(下)第242章 誘之以利(上)第257章 耐性第10章 命運的抉擇第223章 全線發動(下)第98章 冀州來使(上)第137章 謀算(上)第80章 潛移默化(下)第35章 東莞城(上)第206章 縱橫捭闔第104章 正奇相輔(上)第68章 環環相扣(下)第28章 進取第258章 陽謀(上)第17章 出仕第197章 嘉獎第22章 擴張(續)第143章 雛鷹振翅(下)第65章 鬥智鬥勇(上)第273章 引而不發第119章 逆水行舟(上)第180章 問鼎之基(上)第128章 管亥歸來(下)第31章 出其不意(上)第92章 橫刀立馬(上)第42章 琅琊水軍(下)第91章 殺機暗藏第206章 縱橫捭闔第228章 激怒(下)第271章 整合(上)第256章 借道(下)第81章 整軍(上)第219章 心腹大患(下)第24章 人心難測第198章 勢如破竹第109章 禍水西引(下)第132章 潛移默化(下)第133章 明爭暗搶(上)第66章 鬥智鬥勇(下)第284章 歸心(上)第27章 歲貢第60章 君君臣臣(下)第53章 踏雪訪子義(上)第262章 決斷(下)第2章 絕境第285章 歸心(下)第263章 雷霆之勢(上)第50章 招兵買馬(下)第213章 北上(下)第16章 餘波微瀾第262章 決斷(下)第7章 夏河城第61章 中流砥柱(上)第200章 “徵發”密令(上)第78章 待價而沽(下)第104章 正奇相輔(上)第225章 連鎖反應(上)第141章 反制(下)第148章 壓力重重(上)第109章 禍水西引(下)第286章 風雲匯聚第265章 將星隕落(上)第123章 蓄勢(上)第230章 天下大亂第19章 商機第36章 東莞城(下)第36章 東莞城(下)第7章 夏河城
第105章 正奇相輔(下)第130章 搶佔先機(下)第119章 逆水行舟(上)第17章 出仕第245章 決戰前夕(上)第164章 利益交換(上)第146章 亂局(上)第105章 正奇相輔(下)第103章 陽謀(下)第159章 泰山之戰(下)第284章 歸心(上)第82章 整軍(下)第270章 安撫第81章 整軍(上)第191章 激戰(下)第73章 悄然佈局(上)第189章 誘敵(下)第80章 潛移默化(下)第289章 名正言順第200章 “徵發”密令(上)第139章 反制(上)第118章 羣英會(下)第204章 急報傳來第55章 承諾(上)第54章 踏雪訪子義(下)第256章 借道(下)第138章 謀算(下)第269章 羣雄震動(下)第44章 多事之秋(上)第207章 鷹視狼顧(上)第142章 雛鷹振翅(上)第11章 最大的糧倉第128章 管亥歸來(下)第242章 誘之以利(上)第257章 耐性第10章 命運的抉擇第223章 全線發動(下)第98章 冀州來使(上)第137章 謀算(上)第80章 潛移默化(下)第35章 東莞城(上)第206章 縱橫捭闔第104章 正奇相輔(上)第68章 環環相扣(下)第28章 進取第258章 陽謀(上)第17章 出仕第197章 嘉獎第22章 擴張(續)第143章 雛鷹振翅(下)第65章 鬥智鬥勇(上)第273章 引而不發第119章 逆水行舟(上)第180章 問鼎之基(上)第128章 管亥歸來(下)第31章 出其不意(上)第92章 橫刀立馬(上)第42章 琅琊水軍(下)第91章 殺機暗藏第206章 縱橫捭闔第228章 激怒(下)第271章 整合(上)第256章 借道(下)第81章 整軍(上)第219章 心腹大患(下)第24章 人心難測第198章 勢如破竹第109章 禍水西引(下)第132章 潛移默化(下)第133章 明爭暗搶(上)第66章 鬥智鬥勇(下)第284章 歸心(上)第27章 歲貢第60章 君君臣臣(下)第53章 踏雪訪子義(上)第262章 決斷(下)第2章 絕境第285章 歸心(下)第263章 雷霆之勢(上)第50章 招兵買馬(下)第213章 北上(下)第16章 餘波微瀾第262章 決斷(下)第7章 夏河城第61章 中流砥柱(上)第200章 “徵發”密令(上)第78章 待價而沽(下)第104章 正奇相輔(上)第225章 連鎖反應(上)第141章 反制(下)第148章 壓力重重(上)第109章 禍水西引(下)第286章 風雲匯聚第265章 將星隕落(上)第123章 蓄勢(上)第230章 天下大亂第19章 商機第36章 東莞城(下)第36章 東莞城(下)第7章 夏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