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血染長空

庫頁島與日本的北海道之間僅僅相隔一個宗谷海峽,就算是從庫頁島中部或者北部的機場起飛,一般的飛機花上半個到一個小時足以飛抵日本的北海道,去日本的本州也不過是再加上半個小時的航程。正因爲這種地理上的距離是如此之短,日本政府纔會想法設法阻止德國進佔庫頁島。

換個角度說,爲了能夠在軍事衝突或戰爭爆發時佔據戰略上的主動權,德國對庫頁島、海參威的佔領如同對美作戰時攻佔紐芬蘭島一樣意義重大。於是,當德日之間的戰爭最終來臨之時,德國得以從這兩處基地尤其是庫頁島派遣大量戰機進入日本領空,這種戰略優勢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戰爭遠離德國本土的不利影響。

“想當年啊,我們必須從瓜德羅普起飛,瓜德羅普啊!那距離美國本土可有兩千多公里的距離,一個來回就要花上將近一天的時間,吃喝拉撒睡都在機艙裡!結果,那個時候我們遭遇的最大麻煩不是美國人的防空炮,而是長時間飛行給發動機帶來的沉重負擔,飛上一個來回,一兩臺發動機停轉那是再平常不過的了!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遠程轟炸機部隊的出勤率是兩天一次,第一天飛美國本土,第二天飛行員休息機勤人員就修理飛機,漸漸的飛機各部件磨損越來越厲害,一天的修理時間不夠了,轟炸就得延誤,出勤率也就變成三天飛一次、四天飛一次。還好,部署到前線的轟炸機數量越來越多,後來又攻佔紐芬蘭島,纔沒有因爲這些原因而拖了戰爭的後腿!”

一頭金髮的領航員看起來不過二十八、九歲,在給飛機在的後生們講過去的故事時卻顯得頗爲滄桑。對於這些從庫頁島起飛的德國轟炸機以及上面的飛行員來說,這次執行轟炸任務所飛行的距離是前所未有地短,想起轟炸美國時那長好、9個小時的飛行時間,經歷過那場戰爭的老飛行員們難怪會唏噓不已。

“現在來回最多兩個小時吧!”一臉青春痘的無線電報員很欣慰的說到,從機艙的狀態來看。此時飛機仍在攀升,機頭是向上昂起的,所以他們這些坐在駕駛艙後面的人必須用安全帶將自己固定在座位上。

老領航員肯定地回答道:“嗯,如果不是要爬升到萬米高空返航的時候又重新下降,而是在兩三千米的高度飛行,恐怕來回一個半小時就結束了!”

“那一天不是可以飛4、5個來回?”鬍鬚颳得非常乾淨的機械師問。

老領航員笑着搖搖頭,“等奪取了制空權,戰鬥機和輕型轟炸機每天多飛幾個來回還差不多。像我們這種重轟炸機,能夠保持每天一次的出勤率就很不錯了!”

“那日本飛機也會來轟炸我們的機場吧!”電報員有些好奇又有些擔憂的問。

“當然了!”年紀稍大他一兩歲的機械師搶着說到,“不過不要緊,我們的戰鬥機和高射炮就等着他們呢!”

領航員在一旁嘀咕着:“但願這一次和打美國人、打俄國人一樣順利!”

“一定會的!狗日地莫非比美國佬還強?”副駕駛員突然從駕駛艙那邊探出個頭來。

機艙裡頓時一陣爽朗地笑聲。

飛機在不久之後進入平飛狀態,不用機長提醒,機組成員們很快安靜下來並各司其職,儘管遭遇日本戰機攔截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機槍手們還是全神貫注的注視着機艙外面。此時,起飛時300多架道尼爾III型組成地龐大機羣已經拆散成三個擁有百餘架飛機的大編隊。當這個編隊還在繼續向西南方向飛行的時候,負責轟炸北海道目標的那個機羣已經開始投彈了。他們幾乎沒有遭遇任何抵抗就將近500噸高爆炸彈和燃燒彈投向札幌、旭川、函館三座大城市。雖然夜間轟炸根本無法使用目視觀測,但德國空軍還是一如既往的採用在敵方城市附近安排無線電信標發射器的策略,這一招至少到目前爲止還是屢試不爽的。轟炸機羣固然無法做到精確轟炸,但摧毀敵方的重要城市、重創敵人士氣足矣!

“接收到第一個無線電標指示!”一臉痘痘的無線電報員大聲喊到,出於技術上的限制,目前無線電信標發射器地有效距離還十分有限,而且潛伏在日本各地的情報人員所使用的都是手提箱式的小型無線電信標發射器,想要正確指引轟炸機羣飛到一個目標上空的話,沿途通常要佈設兩個以上的信標,而從庫頁島飛往東京的話,德國情報部門爲自己的機羣準備了足足5個信標發射點!

根據無線電信標的指示,領航員打開小燈。迅速在地圖上進行測算。

“航向偏左5度,距離東京市區還有50公里!”

“哇喔……”機械師和副駕駛員異口同聲地喊道,兩人看起來興奮極了。這樣的技術的確能夠引導轟炸機準確的飛到目標上空,但是要知道地面上的情報人員可是冒着巨大的風險。據統計,德美戰爭爆發時德國情報部門一共在美國各目標區域隱藏了3千多名諜報人員和325臺無線電信標發射器,戰爭初期他們發揮了難以估量的作用,但隨着美軍覺察到本土的無線電異常,搜捕與反搜捕開始了,等到戰爭結束的時候。諜報人員和無線電信標發射器的數量已經減少了一半,所幸的是那時美軍已經喪失了制空權,德國空軍的轟炸機羣常常在晝間飛行和轟炸。

才過了半分鐘,機組成員們的耳機裡傳來了雷達操作員那低沉的聲音,“前方約10公里處發現飛行物體,有十幾個!”

“報告目標的高度和速度!”耳機中隨即傳來機長的聲音。

十來秒之後,雷達操作員又說話了:“高度大約5500米、速度接近0,機長,不出意外的話那應該是日本人的飛艇!”

機長沉默了兩三秒,這才說到:“不管它們,按照原定計劃飛行!”——很快,無線電報員報告到:“接收到第二個無線電信標指示!”

領航員很快在地圖上找到了對應點,“保持航向。前方40公里,東京!”

不一會兒,雷達員又報告到:“我們正從日本飛艇頭頂飛過!”

投彈手眼睛緊緊盯着他的投彈瞄準器,但什麼也沒有看見,於是報告到:

“它們似乎沒有開燈!”

龐大的德國轟炸機羣毫不在意的繼續朝目標飛行,不過才一分鐘不到,機艙前方突然出現了類似於閃電但顏色是卻又是淡黃色的光,駕駛員們看到地。是禮花般的場面,而僅僅幾秒之後,陣陣驚雷聲傳來了。

“是日本人的防空炮!”

副駕駛員的語氣中並沒有絲毫的驚慌,既然要入侵日本人的政治與經濟中心,遭遇日軍抵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戰場上是不能依賴於幸運女神眷顧的。

事實上,日本人不僅擁有一支實力雄厚地海上艦隊,他們的空中艦隊同樣是規模龐大的。當年,他們和美國人一起耗費巨大財力去仿照德國建立一支可怕的空中戰列艦隊,然而德美戰爭的空戰教訓了這些認爲飛艇會成爲空中主宰者的傢伙。裝着氫氣的巨大飛艇在優秀戰鬥機和白磷子彈面前根本不堪一擊!儘管如此。日本軍方並未將自己辛苦建立起來的飛艇部隊全盤否定,它們大都被改造成了空中偵察、運輸和預警工具,還有一些參加了入侵大洋洲以及中國的行動。在對付這些軍事弱國的時候還取得了不少戰績。

天黑之後,四十餘艘飛艇被派往東京周邊空域警戒,在缺乏雷達技術地情況下,這些關閉發動機在5、6千米高空停留地飛艇成爲最好的對空警戒哨,加上聽音器那超過6公里的警戒距離,這樣日軍便利用飛艇形成了一條有效地外圍防空警戒線。當警戒飛艇發現德國機羣之後,便迅速通過無線電將這一情報發送給地面的防空部隊,德國轟炸機此前的偵察活動有利的一面是摸清了日軍航空部隊的實力還有目標區域的地形,不利的一面是讓日本人有所防範,從11月底到12月初。日軍部署在東京周邊的防空部隊增加了兩倍之多!

副駕駛員拿起望遠鏡,果然隱約在前方的地面上看到無數星星點點的微小火光,那便是日軍地炮兵陣地了!在這個時候,即便前方是槍林彈雨、刀山火海,德軍飛行員們也只能勇往直前衝,高空轟炸對付城市這樣巨大的目標還好,想要幹掉對方高炮陣地卻如同步槍打蚊子般困難了,當成批成批的高射炮彈襲來的時候,轟炸機飛行員們只有兩種選擇。要麼迅速改變高度,要麼默默祈禱。

很快,領航的轟炸機發出信號,繼續保持目前的高度和速度飛行。

漸漸的,轟炸機的機體在氣流的衝擊下開始震動,對於飛行員們來說,這種顛簸地感覺每加強一分,他們距離危險就近了一分。在長達100多天的對美空襲中,被美軍炮火擊落的道尼爾II型遠程轟炸機有數百架之多,雖然這些飛機上的大部分飛行員都倖存下來,但在萬米高空被擊落絕對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好在幾個月之前的德俄戰爭已經檢驗了這種道尼爾III型超遠程轟炸機的性能——皮糙肉厚、佈局合理,俄國人前前後後才擊落了不到100架德國轟炸機,其中只有少部分是道尼爾III。

“第三個信標點!”無線電報員努力喊到。

其他人默不作聲,唯有領航員報出數據:“東京,正前方30公里!”

爆炸聲越來越響,那證明高射炮彈的距離越來越近,而且能夠飛到這個高度的,絕不是威力較小的20、37毫米高射炮的炮彈所能做到的。

根據戰前德國情報部門的詳細調查,日本陸軍現役的防空炮主要有20毫米、57毫米、40毫米、75毫米、105毫米、120毫米六種口徑。雖說日本週邊國家均沒有值得一提的航空力量,但是德國空軍的不斷壯大以及在歷次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可怕實力讓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國感到恐懼,未雨綢繆之下,日軍陸續開發了多種高射機槍、高射機關炮和高射炮,在侵略弱國的時候,這些武器在對付地面目標是亦能發揮重要作用。在德國發動入侵俄國的戰事之後,日本高層更加擔心自己會成爲德國的下一個目標,而作爲守衛本土的重要武器之一,大量的防空炮被緊急生產出來,日軍還大肆徵集預備役和民兵組成數百個本土高炮連。

“上帝啊!”副駕駛員突然失聲叫了起來,原來在他右手邊不遠處,一架道尼爾III在被炮火擊中後左邊第一臺發動機燃起大火。原本一臺發動機失去作用並不能夠成爲致命傷,但那架轟炸機的左邊機翼竟然也應聲折斷了,這下子整架飛機如同一隻失去生命的鳥兒一般無助的向地面墜去。

“該死的!那一定是大口徑防空炮彈乾的!”駕駛員憤憤然的說到,的確,在日軍的各種高射炮裡,不論是八六式37毫米高射炮還是八五式甲型20毫米高射機關炮、八五式乙型雙聯裝20毫米高射機關炮還是老舊的大正十一年式75毫米高炮都無法威脅萬米高空的德國轟炸機,日軍高層對此也有清楚的認識。此時在猛烈對空開火的,都是大正十四年式105毫米高炮、八八式75毫米高炮和少量八七式120毫米高炮這些射程遠、威力大的傢伙,其中八八式75毫米高炮既是日本陸軍目前重點裝備的高射炮,也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高射炮之一,不過剛剛擊落那架德國轟炸機的,卻是射速緩慢但威力巨大的八七式120毫米高炮。

第106章 語不驚人第39章 凱旋的驚喜第32章 戰鬥的號角第31章 先禮後兵第12章 巨人第24章 好日子第3章 月夜惡魔第37章 徹底的革命第11章 計劃,變化第39章 海神之吻第91章 獵火雞節第40章 日本海大演習第18章 忠誠的代價第103章 轟炸第13章 芹菜第45章 回敬第4章 霞飛的賭局第15章 答案第53章 小成本大製作第40章 最後通牒第31章 誰在懲罰誰第100章 判斷第3章 馬蜂窩第45章 回敬第2章 我猜我猜第8章 厲害角色第29章 鬥毆事件第8章 影子皇帝第50章 鷹降英倫第32章 防線第23章 誰的特拉法爾加第41章 皇家野獸軍團第22章 蝙蝠與刺鳥第25章 超級蛙跳第23章 海軍會議第41章 死亡反撲第17章 甲級戰犯第47章 異動第16章 死神的風笛第43章 螳螂捕蟬第33章 邱吉爾對希佩爾第36章 衝向戰場第23章 弱肉強食第4章 霞飛的賭局第47章 忍者pk第32章 以彼之道第14章 征服博內茅斯第84章 航跡第8章 停戰談判第10章 收穫第38章 內閣的難題第74章 拒絕仁川第21章 奔騰年代第41章 重返柏林第98章 支點第12章 法國投降了第20章 最後的黑暗第71章 大海軍競賽第21章 宣戰第34章 散財童子第117章 受傷第3章 倔強第9章 各懷鬼胎第21章 橋(4)第13章 直擊要害第25章 忙碌的一天第52章 殺敵一千第43章 太陽與星星第9章 難題第52章 暗戰第19章 浴血直布羅陀山(6)第41章 風雨欲來第39章 虎狼之鬥第41章 重返柏林第37章 晚安,丘吉爾第16章 吃了還想吃第6章 不可思議的和談第35章 德意志刺刀第74章 王牌第137章 人造英雄(下)第6章 左腳弧線第36章 戰爭落幕第51章 美洲巴爾幹第64章 解放第3章 出招第36章 藍色憂鬱第1章 法國人的微笑第22章 葬禮第50章 幸運中的不幸第11章 敗家子第3章 血戰皇宮第94章 世紀海戰之序幕第14章 浴血直布羅陀山(1)第7章 邊境摩擦第10章 築路行動第98章 火星撞地球第23章 最後的馬賽曲第45章 航程第24章 好日子第34章 魚雷的力量
第106章 語不驚人第39章 凱旋的驚喜第32章 戰鬥的號角第31章 先禮後兵第12章 巨人第24章 好日子第3章 月夜惡魔第37章 徹底的革命第11章 計劃,變化第39章 海神之吻第91章 獵火雞節第40章 日本海大演習第18章 忠誠的代價第103章 轟炸第13章 芹菜第45章 回敬第4章 霞飛的賭局第15章 答案第53章 小成本大製作第40章 最後通牒第31章 誰在懲罰誰第100章 判斷第3章 馬蜂窩第45章 回敬第2章 我猜我猜第8章 厲害角色第29章 鬥毆事件第8章 影子皇帝第50章 鷹降英倫第32章 防線第23章 誰的特拉法爾加第41章 皇家野獸軍團第22章 蝙蝠與刺鳥第25章 超級蛙跳第23章 海軍會議第41章 死亡反撲第17章 甲級戰犯第47章 異動第16章 死神的風笛第43章 螳螂捕蟬第33章 邱吉爾對希佩爾第36章 衝向戰場第23章 弱肉強食第4章 霞飛的賭局第47章 忍者pk第32章 以彼之道第14章 征服博內茅斯第84章 航跡第8章 停戰談判第10章 收穫第38章 內閣的難題第74章 拒絕仁川第21章 奔騰年代第41章 重返柏林第98章 支點第12章 法國投降了第20章 最後的黑暗第71章 大海軍競賽第21章 宣戰第34章 散財童子第117章 受傷第3章 倔強第9章 各懷鬼胎第21章 橋(4)第13章 直擊要害第25章 忙碌的一天第52章 殺敵一千第43章 太陽與星星第9章 難題第52章 暗戰第19章 浴血直布羅陀山(6)第41章 風雨欲來第39章 虎狼之鬥第41章 重返柏林第37章 晚安,丘吉爾第16章 吃了還想吃第6章 不可思議的和談第35章 德意志刺刀第74章 王牌第137章 人造英雄(下)第6章 左腳弧線第36章 戰爭落幕第51章 美洲巴爾幹第64章 解放第3章 出招第36章 藍色憂鬱第1章 法國人的微笑第22章 葬禮第50章 幸運中的不幸第11章 敗家子第3章 血戰皇宮第94章 世紀海戰之序幕第14章 浴血直布羅陀山(1)第7章 邊境摩擦第10章 築路行動第98章 火星撞地球第23章 最後的馬賽曲第45章 航程第24章 好日子第34章 魚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