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移民屯邊

畢餘同身爲帝國總理大臣,自然是不甘心郭龍雲把全部風頭搶了去,甚至有和他相提並論的趨勢,這搞工業他是不在行,但是身爲一個傳統儒家出身的官僚,畢餘同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卻還是勉強可以的。

尤其是農業民生事務上,畢餘同還是很有發言權的!

帝國這兩年來一邊打仗一邊恢復已佔領地區的民生,這些都是細緻而繁瑣的工作,而畢餘同卻是一直主導着這些工作的進行。

玩工業他不在行,但是不代表他沒有其他過人之處,要不然的話他也不會一直被林哲放在內閣總理大臣這個位置上。

至少目前爲止,林哲都還無法找到一個可以代替畢餘同的人來擔任內閣總理。

要擔任這個內閣總理,首先一點得是林哲信任的人,而且是需要一個能夠忠實執行林哲各項政策的人,然後爲人處事還得圓滑,可以協調內閣各部的衝突和矛盾,維持內閣的運轉,再然後這個人也得有足夠的資歷和威望。

至於所謂的才華其實倒是沒有那麼重要,因爲這個內閣總理就像是一個大管家,用不着他來做什麼詳細事務,他只需要管好內閣各部的人完成各項工作就足夠了。

當然了,儘管林哲對內閣總理大臣的人選沒有⌒,..多大的才華要求,但是既然能夠坐上內閣總理之位的人也不會差到那裡去,畢竟沒有能力的話他根本就無法積累到足夠的資歷以及威望,是沒有機會進入內閣的。

畢餘同有感於郭龍雲在工業經濟事務上已經把他摔在了身後。而他作爲一個內閣總理自然有他自己的驕傲。

剛開始幾天,他就是頻繁召開內閣工業經濟會議。並提出了一系列的施政措施,並且短時間內就是讓司法部那邊遞交了編修了將近兩年多的‘中華帝國民法’。

而民法對商法是具有指導作用的。比如帝國最早頒發的一部法律‘公司法’,嚴格算起來,公司法是屬於民法的一種特別法,之間是從屬關係。

現代法律體系大體上有憲法、刑法、民商法、行政法、社會保障法等等,當然了這些說的都是後世的成熟法律體系。

對於當代帝國來說自然是不可能那麼完善,過去的三年裡,中華帝國陸續頒佈了諸多法律,包括公司法、佃田法、稅法等法律,但這些法律都是屬於某個大框架下的細節法律。目前都是以行政條例來執行的,真正的刑法、民商法、行政法等成體系的法律卻是尚未頒佈。

只是畢餘同現在已經等不及了,他迫切的希望用一個大項目來提升自己在林哲心中的地位,而剛好司法部那邊的官員們歷盡兩年辛苦後,終於是在大清律例以及泰西諸國的法律體系裡編好了屬於中華帝國的民商法。

所以畢餘同就是迫不及待的拿了出來!

當把看着林哲在這份民商法上簽字自己的名字,該蓋上國璽的時候,他終於是覺得自己找回了自己的存在價值。

當然了,這部民商法的正式頒發還不夠,他還需要更多!

所以他轉頭又是向林哲提交了一份關於移民屯邊的方案!

“如今東北以及蒙古地區頻繁遭到俄羅斯人的侵擾。雖然我軍將士作戰勇猛,已經數次挫敗俄羅斯人的陰謀,但北部邊境人口稀少依舊是難以徹底控制北部邊境的主要困難。

而東北一地雖然苦寒,但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如果加以屯墾至少可以安置民衆千萬之多。

同時山東、直隸、河南、山西等省是人多地少,諸多民衆無地可種。食不果腹,如能把這些身份的無地農民牽往東北一帶屯墾。不僅僅可以解決當地人多地少的問題,而且也可以充實東北地區的人口。有效控制邊境地區!”

畢餘同自己在那裡說着的時候,林哲也是有些驚訝,這個畢餘同的腦子倒是活絡的很,竟然能夠想到開發東北這上頭來。

這倒是和林哲想到一塊去了!

林哲身爲後來者,自然是知道後世的東北乃是一座巨大的糧倉,同時還是具有重大戰略價值的重工業基地。

東北不僅僅有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地可以用來耕種,同時還有大量的煤炭、鐵礦以及其他金屬資源,這些資源也都是較爲容易開發的,所以該地毫無疑問是中國工業化的一個重要戰略基地。

不過受限於東北地區人口實在過少,不管是大規模的開發農業資源還是說進行礦產的開發都有相當難度,所以林哲過去一段時間裡一直也沒有具體去做。

而這些事他也沒有對畢餘同等臣子們說過,然而這個畢餘同卻是能夠和他想到一塊,並給他遞交了這份移民屯邊的方案。

這讓林哲有些驚喜了!

說實話,他對畢餘同的才華並沒有太大的奢望,他之所以這些年來一直用着畢餘同擔任內閣總理,並不是因爲他多麼有才華,而是因爲他能夠忠實的執行林哲的命令,很好的承上啓下的作用,能夠讓林哲對內閣各部的掌控更加輕鬆一些。

而過去畢餘同也是一直老老實實的當着他內閣大管家的角色!

然而這段時間被郭龍雲刺激到了以後,也是不甘於平淡,開始謀劃着各種計劃起來。

今天拿出移民屯邊這項方案就是非常明顯的例子。

林哲把手中的計劃書略微看了一遍後,擡頭看着畢餘同,發現這個妻舅還是有些本事的。

儘管他的移民屯邊和自己預料中的東北大開發有些區別,但某種程度上來說,畢餘同的移民屯變方案更加符合現狀。

因爲都是往東北移民,但是出發點卻是有所差別的,林哲自己構思的東北開發計劃,其出發點主要有二,一個是爲中國打造除了江南、湖廣外的第三個糧倉,第二個就是在東北建立一個重工業基地。

然而畢餘同的出發點卻不是這些,他的出發點第一個就是解決東北北部地區的人口稀少,從而造成對邊境控制不嚴,邊境部隊補給困難的問題,也就是囤邊。第二個則是解決北方直隸、山東、河南等省人多地少的情況。

當然了,儘管最初的出發點不同,但實際做起來之後都是有着同樣的效果。

搞東北開發的話,既能囤邊,又能解決關內人多地少的問題,同時還能夠爲中國打造第三個糧倉,還能建立一個重工業基地。

另外,畢餘同的這份移民屯邊計劃其實也不僅僅限於東北,其實東北只是計劃裡的一部分而已,除了東北外,同樣地廣人稀的蒙古草原、大西北地區,尤其是甘肅、新疆兩省同樣是移民屯邊的主要地區。

西北地區雖然農業環境差了些,也不可能和東北那樣可以開發出一個糧倉來,但是那邊本來就人口稀少,再怎麼樣也能夠安置一部分移民,而這些移民就能夠成爲帝國掌控邊地的重要支撐。

如果說林哲自己計劃的東北開發計劃是一份以經濟民生爲核心的方案,那麼畢餘同的提出的移民屯邊就是以國防爲核心的方案。

良久後林哲才道:“這個移民屯邊大體上還是不錯的,不過該計劃過於龐大,一些細節性的問題你們也要考慮到,另外計劃的前期宜規模過大,要搞前期試點,有了足夠的經驗後,在慢慢擴大規模!”

林哲可不希望畢餘同好大喜功,一下子就移民過去幾十萬幾百萬的,這樣大規模的移民一個搞不好就會出現餓死人的情況。

畢竟移民屯邊不能簡單把人送過去就可以了,你還得安置他們。

而安置可不容易,你得讓他們有簡單的住房,然而移民的前期剛開荒出來的土地還沒有出產,爲了避免這些移民餓死,你還得提供大量的糧食讓他們度過第一年的艱難時期。

同時還得給移民提供農具、種子甚至耕牛等。

而這些都是需要耗費大量資源的同時,也是需要官方相當強悍的組織能力。

而資源方面倒是勉強不算問題,如今帝國已經控制了大半個中國,除了四川、雲南、新疆、西藏少數幾個省份不在中央控制之內,其他地區都已經在中央控制之內。

同時帝國執行的現代稅收政策,對工商業的合理徵稅,大規模發展工商業,讓中華帝國的財政收入是遠遠超過了傳統封建王朝的收入。

歷史上的滿清王朝在沒有執行厘金政策的時候,一年的財政收入不過幾千萬兩而已,但是洋務運動以後,尤其是清末十年新政以後,滿清王朝在末年時期財政收入已經達到兩億多接近三億兩銀子,比現在帝國的財政收入還要多一倍。

由此可見,哪怕是封建王朝時期的中國,也是有着極大的潛力可挖的!

如今帝國對明年的財政預算收入也是達到了兩億圓,雖然暫時還比不上清末十年新政後的接近三億兩的數據,但是並不代表帝國的財政體系不如滿清,而是帝國新建立,剛接手的佔領地區都是飽受戰爭創傷的。(。)

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323章 聯軍增援抵達第67章 協防上海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75章 出兵松江第2章 土匪危機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289章 慘勝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84章 水師初成第636章 風波起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240章 國債和資本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98章 都是瘋子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1章 餘姚林家第60章 久則生變第54章 兵指青浦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658章 海軍上將科倫克級鐵甲艦第544章 女蝸號戰沉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274章 應對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527章 佔據珍珠港第153章 懼怕和驚慌第659章 敵人和朋友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32章 大戰前夕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526章 登陸進攻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643章 方家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274章 應對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149章 董離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7章 募兵買槍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592章 作秀第321章 風雲再起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103章 黑夜混亂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274章 應對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450章 工業基礎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577章 馬政雜談第19章 主動追擊第388章 北平大亂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487章 報童賣報
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323章 聯軍增援抵達第67章 協防上海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75章 出兵松江第2章 土匪危機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289章 慘勝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84章 水師初成第636章 風波起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240章 國債和資本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98章 都是瘋子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1章 餘姚林家第60章 久則生變第54章 兵指青浦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658章 海軍上將科倫克級鐵甲艦第544章 女蝸號戰沉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274章 應對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527章 佔據珍珠港第153章 懼怕和驚慌第659章 敵人和朋友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32章 大戰前夕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526章 登陸進攻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643章 方家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274章 應對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149章 董離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7章 募兵買槍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592章 作秀第321章 風雲再起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103章 黑夜混亂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274章 應對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450章 工業基礎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577章 馬政雜談第19章 主動追擊第388章 北平大亂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487章 報童賣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