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布拉鎮

帝國北方烏臺省自從建省後,化爲爲六個府,大體上以原有的部落區域爲基準,有土謝府、東烏府、西烏府、烏樑府、科多府、扎克府。其中之土謝府,也就是滿清時代的土謝圖汗部。

該府的府治‘庫倫’同樣也是烏臺省的省治所在,而庫倫以北約三百公里外,有着一個名不經傳的小鎮‘布拉鎮’。

這個小鎮乃是在六十年代後期才建立起來的,只是這個小鎮和國內的其他城鎮有着截然的不同。

這個小鎮的居民除了少數從國內其他地方過來的冒險旅商外,其他的要麼是現役軍人,要麼就是屯墾部隊的人以及其家屬。

這個小鎮,乃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軍事據點。

如果說庫倫乃是帝國掌控烏臺省大片北方草原領土、乃是對抗整個西伯利亞地區俄軍的核心城市的話,那麼布拉鎮就是帝國和俄羅斯軍事對抗的最前沿。

嚴格上來說,按照前清時期和俄羅斯的領土邊界劃分,這地方實際上已經是超出了中國領土的範疇,乃是屬於俄羅斯的領土了。

要知道布拉鎮距離貝爾加湖只有區區的一百多公里多點啊。

這個小鎮因爲是對俄作戰的前沿城鎮,因此駐紮的兵力比較多,皇家陸軍在這裡駐紮有一個步兵營以及一個騎兵團以及部分炮兵等野戰兵力,總數約在兩千人。

除了這些皇家陸軍的一線野戰兵力外,此外還駐紮有烏臺省守備司令部所轄的兩個守備騎兵營約千人。

烏臺省作爲北方對俄作戰的前線,同時又因爲是地廣人稀、遊牧民族等特性,帝國是在烏臺省編成了大量守備部隊,而且多以騎兵部隊爲主,整個烏臺省人口就沒有多少,但是卻編成了至少兩萬人的守備部隊,而且百分九十以上都是騎兵部隊。

雖然戰鬥力是比不上皇家陸軍的正規騎兵部隊,但是因爲數量多,所以是廣泛參與北方和俄軍的作戰當中。

除了軍人外,布拉鎮的其他居民雖然說已經是脫離了軍籍的屯墾部隊的居民以及其家屬,但是這些人依舊是處於軍事管理之下,並以民兵的形勢協助作戰,必要的時候,可以動員三千人以上的民兵部隊參與戰鬥。

這樣的一個城鎮,乃是名副其實全民皆兵的軍事據點!

而現在這個鎮裡的中心位置,一棟門前掛着‘大中華帝國布拉鎮守備司令部’招牌的小樓裡。

十幾個穿着不同軍服的帝國軍官們正在彙集一堂,這些人裡頭,坐在上首位置的乃是一個四十來歲,留着短鬍鬚,身形略微矮小的中年將領,此人穿着將官常服,肩膀上的掛着的肩章和其他人的截然不同,肩章的四周繡有金絲牡丹紋,上別一枚金質五角星。

這乃是陸軍少將的肩章。

此人名爲蘇晉瑥,帝國陸軍少將,現任布拉鎮守備司令、同時兼任第三十五騎兵團團長,由於布拉鎮的特殊性,這裡駐紮的軍隊不說多,但是也不少,而且是有步兵和騎兵,有正規野戰部隊也有地方守備部隊,同時還有民兵,因此這個地方也需要一個有份量的人坐鎮才行

坐在他左右兩邊的乃是其他幾個軍官們,有第三十五步兵師第九步兵營的營長,還有第三十五騎兵團的幾個騎兵軍官,尚有穿着的軍服和野戰軍不同的守備軍的軍官們。

這些人就是駐紮在布拉鎮三千多名駐軍的主要軍官了。

蘇晉瑥此時正在道:“軍部那邊的命令已經是非常明確了,要讓我們北上試探俄羅斯的反應,如果有可能的話,就一路殺到貝爾加湖畔,直接切斷貝爾加湖東西兩面俄軍的聯繫。”

不過下面的一年輕少校卻是面帶疑惑道:“軍部讓我們先發起進攻?其他友軍呢,他們什麼時候來,師部的主力呢?”

“是啊,當面的俄軍雖然不多,我們兄弟幾個麾下的兄弟合力要拿下來不成問題,但是到時候俄軍定然是要增援反攻的,到時候沒有友軍支援的話,恐怕我們很難在貝爾加湖那邊堅持下來啊!”

“這一次可不能重演三年前的舊事啊,友軍跟不上的話,就憑我們布拉鎮這邊的兵力,打過去容易,但是守不住戰果也沒用啊!”

聽到下屬們的話,蘇晉瑥也是心中暗自嘆氣,三年前的事他自然清楚,但是的他就是第三十五騎兵團的團長了,不過負責戰事是另有他人,乃是前第三十五步兵師所屬的第七十步兵旅的旅長。

當年第七十步兵旅和第三十五騎兵團再加了若干炮兵和守備騎兵,組建了一個兵力超過七千人的臨時混成旅,在布拉鎮以北的數十公里寬度的戰線上的俄軍發動了大規模進攻,試圖突進到貝爾加湖畔,切斷貝爾加湖東西兩面的俄軍聯繫。

當年一開始打的非常順利,當面的俄軍只有區區兩三千人而已,第七十混成旅只用了幾天而已,其騎兵部隊就已經是殺到了貝爾加湖畔,但是後來俄軍反應過來後,從東西兩面發動反攻。

第七十混成旅因爲戰線過長、兵力過少,導致防線的漏洞太大,最後差點被包圍在貝爾加湖畔。

甚至爲了救援第七十混成旅,第三十五步兵師的師長,胡紹成陸軍中將是被迫放棄了另外一個方面的戰事,然後親自率軍從數十里外緊急馳援。

最後第七十混成旅雖然成功撤退了回來,但是此事卻是造成了不小的影響,隨後統帥部那邊以‘貪功冒進’的名義把當時的第七十旅旅長轉爲預備役。

就連胡紹成這個在統一戰爭時期就崛起的陸軍中將胡紹成也是受到了一定的牽連,去年皇上又一晉升三個陸軍上將,胡紹成原本也是在候選名單之上,但是不知道誰說了句貝爾加湖畔之戰,結果這個晉升就沒了下文。

當年第七十混成旅的兵力超過七千人,但是依舊沒能夠達成預定的戰略目標,最後是被迫狼狽撤退,讓軍方大佬丟了不少的臉面。

如今布拉鎮這邊可用之兵加起來也就三千人而已,至於說那些民兵,但那只是民兵,守城還行,但是你讓他們跟着部隊出征一百多公里,和上萬俄軍進行作戰,那就是太勉強了。

但是蘇晉瑥更知道,上頭既然給了他命令,肯定是有着全盤的考量的,而且和下屬的這些中層軍官消息不通不一樣,蘇晉瑥乃是陸軍少將,雖然無法接觸到太上層的消息,但是他卻也是知道,庫倫那邊的氣氛已經是有些緊張了。

第三十五師的主力部隊已經開始集結,而聽說軍部的其他部隊也是開始動員併發布了戰備*。

帝國在烏臺省的主力部隊乃是第十二軍,該軍轄有第三十四師、第三十五師以及第四騎兵旅、第五騎兵旅。

此外還有烏臺省守備司令部所屬的兩個步兵團以及十六個騎兵營。

這些兵力看起來不算少了,但實際上這些兵力是分部在將近上千公里的戰線上的,這數萬兵力分部在這麼寬闊的戰線上,實際上是遠遠不夠的。

在烏臺省戰區的兵力數量不多,這不是因爲帝國沒有更多的兵力可派遣,實際上以帝國陸軍的龐大規模,在一個方向上集結超過二十萬兵力興許很難,但是十來萬人還是可以辦到的。

但是受限於距離遙遠,補給線漫長,而且通往庫倫的鐵路還沒有完成,所以帝國是空有諸多兵力,但是也不可能一股腦的在烏臺省長期駐紮過多兵力的。

實際上,整個帝國北方地區的軍事重鎮並不是說烏臺,而是其大後方的蒙古省以及直隸省,這兩個省乃是整個帝國北方地區的戰略大後方,長期駐紮有超過三個軍的兵力,這些兵力乃是戰略機動兵力用以馳援東北方向或者是烏臺方向的。

烏臺省因爲補給困難,平常時候是不可能保持大量駐軍的,只有當了爆發大規模戰爭時期,纔會臨時入駐大量的兵力。

在北方方向,帝國的兵力駐紮地區和交通情況,尤其是鐵路交通是息息相關的,基本上鐵路開通到那裡,陸軍的就會在那裡駐紮重兵。

比如北方鐵路如今已經修通到了蒙古省首府歸綏,而歸綏就成爲了帝國在北方領土的重要駐軍地點。

在補給不便的情況下,帝國是很難在烏臺省這種邊遠省份,尤其是缺乏農業基礎和工業基礎的省份維持大量部隊的。

不過這種情況也不僅僅是存在帝國這邊,俄羅斯那邊同樣也不好受。

他們在西伯利亞方向的駐軍受到的影響甚至比帝國還要更大一些,這些年來,俄羅斯爲了抵禦帝國的進攻,穩固在西伯利亞地區的統治,也是花費了極大力氣的。

鼓勵移民、在少量適合種植的地區進行開墾,用以滿足當地的軍隊需求等等。

不過即便這樣,他們也難以在西伯利亞地區維持大規模的軍隊。

總之帝國和俄羅斯在西伯利亞地區的狀況就是大家誰都不好受,這短時間內打幾場問題不大,但是要想把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堅持幾個月以上,那基本就是瞎扯淡了,到時候軍糧的問題還好說,關鍵是炮彈和子彈都不夠用了。

補給困難,尤其是軍械物資補給困難,這也是帝國和俄羅斯兩國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騎兵作爲西伯利亞以及中亞地區的主力兵種。

雖然說戰馬吃的東西比人更多,但是機動力比較好,而且馬可以吃草呢,草原上別的不多,就是草多。

再者,當代的騎兵雖然說已經普及使用槍支甚至騎兵炮,但當代騎兵最強悍的並不是說使用熱武器,而是使用騎刀進行衝鋒砍殺。

當代騎兵揮舞着騎刀發起集團衝鋒的時候,依舊是當代最強悍的作戰力量!

這從布拉鎮的駐軍構成就可以看得出來,在這裡的正規步兵只有一個營而已,基本上都是用來防守作戰或者是維護補給線的,而主要的作戰兵力乃是騎兵,包括第三十五騎兵團和兩個守備騎兵營,騎兵總數達到了兩千騎,而且炮兵以騎兵炮爲主。

手握兩千騎兵,蘇晉瑥要繞過俄軍的幾個重要軍事據點,一路奔襲百里抵達貝爾加湖畔並不是多困難的事,但是蘇晉瑥卻是知道,就算一路奔襲到貝爾加湖畔,但是對整體的戰局也起不到決定性的影響。

因爲受限於俄羅斯和帝國邊境衝突的地區實在過於漫長,而且都是地廣人稀的地方,雙方的戰爭實際上並不侷限在一天推進多少公里,多少公里這種模式,而是侷限在一城一鎮的爭奪上。(。)

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535章 香港登陸戰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283章 大戰將起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3章 比爛的戰爭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27章 刺刀肉搏第699章 海軍軍備競賽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428章 林成庭入緬第335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73章 設卡收稅第347章 李鴻章面聖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622章 大陸軍政策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296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240章 國債和資本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2章 土匪危機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52章 上海亂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700章 戰爭,起!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161章 鎮江戰役第33章 炮彈下的盾牌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233章 中華門第17章 長興初戰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1章 餘姚林家第600章 開戰爭論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569章 他們的戰爭(二)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268章 冬季戰略調整第442章 女蝸號鐵甲艦第192章 選秀和國本第67章 協防上海第13章 見黃宗漢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388章 北平大亂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553章 爭鋒相對的談判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254章 一夜寒風起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61章 爆破攻城第321章 風雲再起第446章 龐大訂單
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535章 香港登陸戰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283章 大戰將起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3章 比爛的戰爭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27章 刺刀肉搏第699章 海軍軍備競賽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428章 林成庭入緬第335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73章 設卡收稅第347章 李鴻章面聖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622章 大陸軍政策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296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240章 國債和資本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2章 土匪危機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52章 上海亂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700章 戰爭,起!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161章 鎮江戰役第33章 炮彈下的盾牌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233章 中華門第17章 長興初戰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1章 餘姚林家第600章 開戰爭論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569章 他們的戰爭(二)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268章 冬季戰略調整第442章 女蝸號鐵甲艦第192章 選秀和國本第67章 協防上海第13章 見黃宗漢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388章 北平大亂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553章 爭鋒相對的談判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254章 一夜寒風起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61章 爆破攻城第321章 風雲再起第446章 龐大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