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朱明調進北京呢?
朝中羣臣議論紛紛,有人說要以高官厚祿引誘朱明進京,例如說要給他做兵部尚書或者乾脆封一個內閣學士。
此話一出,立即有人反對,說一介武夫豈能讓其竊據國家重器。
又有人出主意,不如干脆給朱明封侯封伯算了。
但又有人反對,封侯封伯就要來北京嗎?這沒有先例啊!且先不說這是不是真的要封侯封伯,那朱明肯相信嗎?
羣臣和崇禎商量來商量去,最後拿出一個自以爲是的主意:以國朝慣例爲由,向旅順軍派出監軍,監軍到了軍中後,可厚賞籠絡旅順軍中諸將,逐步離間朱明與旅順軍諸將,慢慢掌握這支強軍爲國朝所用。
派誰去做監軍呢?
這可是個非常要命的問題,去做監軍的人簡直就是深入狼羣虎穴,搞不好會一命嗚呼,而做不好回到北京也是沒好下場。
最後還是崇禎親自拍板,讓曾擔任關寧軍監軍的高起潛去旅順軍做監軍。
而滿清在北京的奸細活躍極了,他們聽說要明廷派監軍去旅順軍,便佯裝旅順軍的口氣,到處放出風聲,說什麼旅順軍是朱明的,誰也動不了,來一個監軍就殺一個,來兩個就殺一雙,來十個就殺十個。
此時,五個穿越人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瓊崖和連島,還來不及在北京佈置更多的力量,劉德化留在北京那些商人,只是用來賄賂高官貴人買官位控制瓊崖和連島之用,對於旅順軍消滅劉澤清所部惹下彌天大禍,引起朝廷非議,毫無辦法應付,而滿清奸細的行動,更是措手無策,只得任由其表現。
髙起潛對自己要去旅順軍做監軍。因旅順軍有大敗八萬滿清韃子大軍、一天兩夜就吃掉劉澤清九萬大軍的功績,一開始還有點竊喜,畢竟那是一支比關寧軍還要強悍的大軍,說不定自己能殺了朱明。奪取指揮權,帶着這支大軍掃平李自成、張獻忠,甚至掃平滿清韃子,再造一個新大明,但聽到滿清奸細冒充旅順軍明目張膽的說法,擺明了旅順軍是和朝廷不對頭的,嚇得髙起潛竟然憂懼成疾,一病不起,在崇禎親自過問下,耽誤了大半個月才磨磨蹭蹭地上路。
可是髙起潛還沒走到保定地界。便一命嗚呼了。
他是被暗殺而死的。
那是滿清派出的高手乾的,目的就是要離間旅順軍和明廷的關係,在暗殺現場故意留下了大量指向旅順軍的蜘絲馬跡。
但是滿清做得太過了,護衛的錦衣衛不敢向朝廷說髙起潛是被暗殺死的,一口咬定髙起潛是病死。因爲路途勞頓病死的。
髙起潛在出發前確實是病了一場,而沒走出北京幾天便病死了,崇禎對此半信半疑,但作爲大明的最高統治者,此時,他也不敢隨便和旅順軍翻臉,號稱“知兵”擅長軍事指揮的大太監髙起潛就這樣糊里糊塗地死了。崇禎只好再派另外一個大太監曹化淳去旅順軍中做監軍。
曹化淳也嚇得要死,沒病也裝起病來。
朝中大臣纔不願替他去死呢,只有太監才能當監軍的嘛,他不去誰去。
最後磨蹭了十來天,曹化淳不得不上路南下。
一路上,曹化淳小心翼翼的。但沿着運河到了山東德州時,還是出事了,曹化淳的座船竟然莫名其妙地着火下沉,船上的人死得七七八八的,而曹化淳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其實曹化淳是悄悄溜回北京去了。
明廷爲此事折騰不已。但很快,崇禎和大臣們不再有時間爲此事煩憂了,因爲有兩件大事令明廷亂了陣腳:一是北京和周邊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瘟疫,餓蜉遍地,到處都是死人,京師三大營的精壯士兵兩三個月就死掉一大半;二是李自成的大軍已開始進逼山西,矛頭直指北京了。
京師震動,而旅順軍卻靜悄悄的毫無造反的跡象,明廷只好暫時將旅順軍的事情放在一邊,而去應付越來越逼近北京的李闖大軍。
旅順軍此時在幹什麼?
按照旅順軍的實力,只要彈藥充足,此時直接殺上北京也已足夠了。
但是五個穿越人一致認爲他們現在有足夠的力量奪取北京,但卻並不代表就有足夠的力量控制整個華夏。
進一步說,你可以迅速佔領整個華夏大地,但就你能迅速好好的治理整個華夏?就能迅速讓整個華夏的幾千萬上億老百姓吃飽飯穿暖衣嗎?
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爲,現在連島就遇上了極大的危機。
幾個月前,連島的居民不過二十萬,但現在連島聚集了投奔而來的難民,人數超過兩百萬了,而且還在源源不斷地涌來。
不能怪這些難民盲流,是旅順軍爲了迅速聚集人氣,到處宣傳連島的好處,這些難民聽說連島能吃飽飯,結果不但壞事傳千里,好事也傳千里,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山東、河南、兩淮、甚至江南的難民都扶老攜幼前來,旅順軍總不能將難民拒之門外吧。
別看這兩百萬人在後世只是兩個農業縣的人口,沒有足夠的糧食,連耕地不夠,就算有耕地,也沒有足夠的鋤頭、犁耙、水車等農具,甚至連種子都不知在哪裡,如何養活這兩百萬人?
一個人的吃喝撒拉看上都很簡單,但變成兩百萬人後,一切都不簡單起來,一切都變成了天文數字:兩百萬張口每天每人要消耗兩斤食物,就是每天需要四百萬斤;兩百萬人需要住房……;兩百萬人需要穿衣服……;兩百萬人需要拉屎,每天拉下兩百萬坨屎,如果有足夠的廁所處理好了,那是難得的農家肥,如果處理不好,那將是可怕的瘟疫傳染源,連島還不具備檢疫防疫的能力,萬一爆發瘟疫,那就不戰自亂了,如果真的這樣,還打什麼韃子……朱明和夥伴們唯一的出路是快快收拾行裝逃難去吧。
出動海軍南下攻打鄭成功的事情只好先擱置在一邊。
治國平天下並不是說說就能做到的。
連兩百萬人的命都救不了,還說什麼挽救整個華夏幾千萬人的未來?
如何救兩百萬人,那是個大問題。
朱明和幾個夥伴商量了好幾天,總算拿出對策來。
下一步就是需要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