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秋日

青雲聞言吃了一驚:“楚王世子妃的親舅舅?那就是跟楚王府的人是一夥的了?龔大人,您怎能這麼大意呢?應該避開的呀!”

龔知府鬱悶極了:“楚王平日結交的權貴極多,交好的官員也不少,爲世子定下定國公府這門婚事,又得了一大助力。定國公府本身的姻親就極多,門生趨附者衆。從前人人都以爲楚王這麼做都是爲了皇上,也沒人去攔着,如今卻是想防都防不來了。與他結交的勳貴官員裡頭,誰是忠於皇上的,誰是投向楚王的,壓根兒就沒法分辨清楚。若是將所有與他有關係的官員都避開了,這信也就沒法送進京城了。”因爲那樣的人可謂是遍佈全國各州府啊!

青雲想想也是,楚王世子妃是定國公世子的掌上明珠,她的母親自然也是大家子出身,有兄弟做官是很正常的。喬致和還是定國公的庶子呢,不也是皇上這邊的人嗎?不過他好象跟嫡支那邊素來有不和,立場也可能不大一致。

記得定國公夫人姓陳,就是皇帝元配陳氏的同族姐妹,從前是跟着倒過黴的,但在皇帝的努力下,陳家東山再起,她也重新奪回正室的權勢地位了。現在陳家連陳通判這種無能的傢伙都能穩穩當當地做着官,皇帝親信的龔知府居然還拿他沒辦法,想必陳家人不會糊塗地參與到奪位之事中去——換了另一個皇帝,誰還能對他家這麼照顧?可偏偏這位定國公夫人陳氏的親孫女又嫁給了楚王世子爲正妃,一旦楚王世子做了皇儲,她孫女就是穩穩當當的東宮皇儲妃、未來的正宮皇后了。這似乎是個難以拒絕的誘惑。

所以說,定國公府及其姻親們,在皇帝與楚王這場權位角力中分別抱持着什麼樣的態度,還真是說不清楚呢!

青雲皺着眉頭問龔知府:“那現在該怎麼辦?那個萊城的地方官府既然要聽楚王世子妃的舅舅命令。不肯幫你們搜尋劫道之人,這件事恐怕就真沒法查出結果了。是不是再送一份報告進京去爲好?我擔心,楚王府拿到你的奏摺之後,會有針對性地將所有罪證抹去。再另想法子先下手爲自己洗白。到時候知府大人你再告他的狀,就沒用了。”

龔知府對此倒是有不同的想法:“楚王府派人來錦東,只是爲刺殺姑娘而來,若姑娘所言爲真。楚王並不曾與東秦勾結,意欲挑起兩國戰火,那劫道之人想必不會知道此事有多嚴重,也未必能馬上將消息報到楚王耳中。因爲那就得提及楚王妃的密令了。我一收到信,就立刻重寫了一份奏摺,命人快馬加鞭再送入京中。這回會特意避開萊城。只是有一點……”他頓了頓。有些爲難地道:“所有可以證明姑娘身份的證物,全都被人劫走了,即使下官稟告給皇上,只怕也……”

原來如此。青雲輕輕地嘆了口氣:“算了,其實我原本也沒打算做什麼宗室女,現在看來恐怕天意也是如此。我就繼續過我的小日子吧,就是怕楚王妃拿到東西后。沒了後顧之憂,又派人來追殺我了。”

龔知府十分嚴肅地道:“姑娘放心,下官定會護得您周全。而且,下官也會將此事如實稟告皇上的。物證雖已全失,但姑娘本人就是證據,只要再搜索當年知情之人,哪怕沒有那些物證,也能爲姑娘正名!”

青雲衝他笑了笑:“龔大人,你不必在這種小事上費心,我現在也過得挺好的。當務之急,是把正事辦好了,一方面,要告訴皇上的緊急軍情不能耽誤,另一方面,給老兵們蓋的房子,似乎出了點紕漏,你已經有多長時間沒去關注過那邊的事了?”

龔知府怔住了:“怎麼?出紕漏了?”

劉謝總算有插話的機會了,連忙將青雲發現的幾個不當之處一一說了出來,最後道:“當初周通判與下官在清河時,曾爲流民們劃出幾塊荒地,由得他們自行蓋房,因行事倉促了些,又沒管他們如何建屋,結果事後便時不時出點紕漏,使得周通判與下官常常疲於應付。兩年下來,倒是讓我們得了不少經驗,知道這種建莊立村之事需得注意些什麼。周通判與下官在出發前往荒原前,也曾將所知心得一一寫成摺子,送給陳通判參詳,只不知爲何,陳大人似乎沒有將我們的提醒放在心上。”

龔知府沉下臉:“這是我的疏忽,我應當好生敦促他的,若非我這些日子只顧着忙別的事,也不至於讓他在我眼皮子底下犯這等錯!”

他命隨身小廝從書房拿了老兵社區的簡易地圖出來,就攤在客廳的圓桌上,對着圖紙問了青雲與劉謝許多問題,心裡也就有數了,微笑道:“幸好發現得早,再作補救也來得及。明兒我就讓人去加建火炕,本地工匠都精於此道,費不了多少工夫;道路太窄,只需要把每戶人家的院牆線往裡縮三尺就好,橫豎院子也夠大了,陳通判爲了趕工,沒有爲這些院子建牆,反倒是件好事了;至於排水溝,怕是要等過些日子工程完結,才能撥出人手開挖了,所幸錦東一帶少雨,一時半會兒還用不着這東西;防火之事,就每隔幾戶人家備兩個大水缸,不必專門運水了,等到冬季下了雪,就有現成的水可用;倒是糞池麻煩些……”他皺起眉頭苦想。

劉謝大着膽子提了個建議:“如今房子都建好了,無論在哪裡開挖糞池,怕是住在附近的人都不會樂意的,不妨在本地的貧民裡頭尋幾個老實有力氣的,讓他們專門負責每日清早到家家戶戶後門去拉糞,再集中運到一個地方?這地方最好建在下風處,纔不至於臭了住在附近的人,不過若能離田地近些,方便衆人取糞肥地,那就再好不過了。幹這行的人若是能多幾個,那些沒處找營生的窮人也可以賺幾個錢,養活一家老小。”

龔知府聽得連連點頭:“這法子不錯。是老成之言。”他將地圖重新收起,笑道:“好了,明兒我親自帶着懂行的人過去瞧一瞧,看還有什麼疏漏之處。一併尋出來改了,也省得老兵們都來了以後纔出漏子。劉經歷不妨隨我一道來吧?我會連周通判也叫上。”

劉謝連忙答應下來,眉眼間透着喜氣。剛剛完成了量地的任務,這麼快又被委以重任。看來他在錦東府已經算是站穩腳跟了。

青雲又向龔知府提出一個問題:“您說這錦東府少雨,那麼新開墾的那些地要怎麼灌溉?就荒原上那幾條小河,分佈得又散,用起水來很不方便吧?老兵們住的地方如此集中。固然有利於統一管理,但水源也是個大問題啊!”

對此龔知府倒是早有想法:“荒原上的河流,水源都來自於北面雪山融化的積雪。每年暮春初夏開始。水流就會增多,河流變寬,甚至會在一些河牀淺的地方形成小湖泊,入秋後水流減少,河流又變窄了,甚至會縮小成溪流,入冬後則直接凝結成冰了。如今已是初秋時節。那些河流的水量早已降低,因此姑娘纔會覺得水少,事實上,若只作農田灌溉,那水是足夠的。我預備秋後僱些人到荒原上,把那幾條小河挖寬、挖深些,等明年春夏時節多蓄些水,大家用起來也方便。”

青雲忙道:“要是人手夠的話,不如多挖幾條小支流出來,讓水能夠流到原本缺少水源的地方?不然這麼寬廣的土地,那些老兵們要是爲爭水源鬧起來,府衙也會很煩惱吧?”

龔知府想了想,遲疑地點點頭:“聽起來似乎是可行的,我會派人去察看地形,看能否如此行事。”

劉謝在旁笑道:“這法子以前我們在清河也用過,清河縣緊挨着百里河,夏季裡雨水多了,水位上漲,差一點兒就淹過河堤了!青姐兒給我們想了個法子,在河兩岸挖了幾條水溝,將水引至內陸農田附近,既分流了河水,也方便了農戶灌溉。水溝口安個水閘,等秋冬時節河水減少時,把水閘關上就行了。因水溝裡的地比別處溼潤,有農戶就趁機種了水蘿蔔。第二年開閘的時候,縣衙費了不少事才把那些水蘿蔔清理乾淨呢。”

龔知府有些詫異地望向青雲:“是姑娘提的建議?”

青雲笑道:“我就是隨口一說,是周大人和乾爹請了積年的老農去視察過地形,確認可行才做的,並不是我的功勞。”

龔知府沉吟片刻,試探性地問:“明兒我等去察看給老兵們修的房屋,姑娘可要一同去瞧瞧?姑娘心細,興許能發現一些我們看不出來的紕漏?”

青雲想了想,還是推拒了。明天同行的應該還有府衙內的其他官員,她的身份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沒必要出這個風頭。有周康與劉謝在,應該不會出什麼簍子。她還沒有自負到那個地步,覺得自己不在場,別人就幹不好活了。

第二日,龔知府與周康等人到老兵社區處逛了一圈,周康與劉謝都提出了不少整改意見,另外還有關通判等人,也就牲口棚的分佈與建設等問題提了不少看法,龔知府採納了許多有用的意見與建議,對老兵社區的工程進行了調整。對此陳通判自然是很不高興的,因爲進度再次被拖慢了,不過這回龔知府倒是十分硬氣,強令他必須照辦,還要辦好,否則這差事就交給其他人好了,省得再出簍子。陳通判無奈地接受了,至於他心裡要如何罵娘,就無人知道了。

轉眼時間就進入了八月。天氣已經轉冷了,寒風凜凜,還下了兩場雨。一早一晚,氣溫格外涼,一不小心就容易傷風感冒。周楠就中了招,幸好她身體底子不算差,吃了兩日藥,也就好了,誰知鍾淮的妻子鐘太太又病了,通判宅裡成天瀰漫着藥味,周楠索性逃到青雲這邊來躲避。

最近錦東府十分熱鬧,老兵們陸陸續續抵達了,已經有四千多人,再過幾日,第一批五千人就能到齊。加上同行的家屬,已經超過了兩萬人口。這麼多人要安置好,可不是件輕鬆的活計,錦東府衙上下忙碌不停,周康、劉謝已經有幾日不曾吃好睡好了。

給老兵們建的房子總算勉強趕工完成了,配套的排水溝、牲口棚等等也都先後建好,防火的大水缸已經到位,拉糞工也找好了,眼下府衙的人正忙着從附近錦城府那裡拉冬天取暖要用的煤炭過來,還要安排所有人秋冬時節要吃的糧食,用的布匹。雖說老兵們自己也有準備,但官府也要負擔一部分,以免引起他們的不滿。但老兵們千里迢迢從異地遷來,雖然房子田地都到手了,生活卻一時半會兒還適應不了,心中的不滿多着呢。如今每日裡爲了誰家嫌自己的地不如旁人的好,自己的屋子不如旁人的舒適,老兵們總要到府衙裡鬧幾場,鬧得衆人頭都疼了。

還有老兵們之間,或是他們的家屬之間,有口角、衝突、打鬧乃至械鬥等事,也都是府衙負責調解。龔知府深覺自己工作負擔重,開始考慮起周康給他提的建議:將這五千戶人家當成是一般的百姓般,照裡甲制度統一管理,編造黃冊,再從老兵當中挑選武職較高、較有威信之人充當里長、甲首,以後有什麼鄰里糾紛、小偷小摸的雞毛蒜皮事,就讓他們自行解決了。

不過,老兵們聽說北邊百多裡外有蠻人王族的殘餘勢力作怪,都有些蠢蠢欲動。他們跟蠻人打了十來年仗,本來還以爲再也不會遇上了,結果如今正閒得發毛的時候,老對頭們竟離他們這般近,立時就有不少人提起自己慣用的兵器,出門牽了馬就要往北邊衝。這可不是里長、甲首們能壓得住的,搞不好他們自己就是帶頭人,龔知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將他們勸住,還是有不少人偷偷去,藉口去看自家田地,其實是往北邊五十里外的地方跑,石統領帶兵巡視荒原,每日都能押不少人回來。

錦東城忽然增加了這麼多的人口,又都是兜裡有點銀子的,附近的小商小販都出動了,紛紛從四面八方趕過來,向老兵和他們的家屬兜售各種小物件,錦東城忽然間熱鬧繁華起來,還有一些商人從外地過來租買了鋪面,預備開門做生意。

另外還有東秦人,雖然尚未得到皇帝和朝廷的明令允許,但從前又不曾有過禁令,因此不少人都越過國界,跑來幫本地地主種田,或是到城裡尋零工。其間曾有過本地貧民與東秦打工者之間的爭鬥,後來龔知府爲防有蠻人細作藉機生事,就把東秦人全都組織起來,統一負責挖溝渠等工作,每日統一在一處工作,一處吃飯,晚上也在一個地方睡覺,不讓東秦人有落單亂走的機會。至於那些零工什麼的,就由本地貧民分擔去了,雙方關係很快緩和了起來。

外地人多了,龔知府與石統領他們都十分警惕,擔心會有不懷好意之人潛入生事,但對青雲與周楠這樣的女孩兒來說,市面變得熱鬧,卻是件讓人欣喜的事。

第60章 爭奪第96章 挑撥第26章 三方第78章 反目第17章 調查第85章 傳話第37章 珠兒第43章 欺瞞第5章 乾爹第67章 躲藏第59章 計劃第47章 出動第60章 心冷第10章 制服第70章 暗涌第4章 嬤嬤第87章 冷箭第60章 爭奪第12章 分析第65章 藥渣第62章 騙局第10章 制服第6章 探聽第2章 擇妻第37章 鬧劇第70章 新芽第46章 團圓第9章 訓子第64章 許諾第101章 私心第60章 混亂第68章 賞賜第58章 舊事第87章 冷箭第102章 流言第20章 趙三第67章 躲藏第7章 執念第19章 對策第28章 丈量第77章 跟蹤第69章 八卦第80章 發覺第102章 流言第51章 推斷第82章 密道第93章 攤牌第43章 鼓動第24章 隨筆第3章 心思第31章 風起第47章 宿怨第92章 密會第43章 脫逃第26章 差事第67章 盤算楔子第61章 進宮第25章 有孕第41章 苦肉計第77章 跟蹤第83章 攀親第31章 風起第38章 秋日第59章 計劃第63章 決斷第53章 驚聞第91章 利誘第69章 回家第6章 升職第34章 淮紙第9章 身世第54章 送行第2章 商議第74章 放手第56章 照面第64章 坦言第84章 大皇子第83章 繞道第91章 利誘第35章 請託第24章 隨筆第65章 臨行第46章 預備第6章 羅漢第64章 坦言第28章 懸案第29章 挽回第32章 圍觀第12章 清晨第62章 騙局第46章 預備第12章 清晨第22章 鄙夷第15章 方案第17章 盤算第39章 賬冊第28章 丈量第62章 招認第68章 勸服
第60章 爭奪第96章 挑撥第26章 三方第78章 反目第17章 調查第85章 傳話第37章 珠兒第43章 欺瞞第5章 乾爹第67章 躲藏第59章 計劃第47章 出動第60章 心冷第10章 制服第70章 暗涌第4章 嬤嬤第87章 冷箭第60章 爭奪第12章 分析第65章 藥渣第62章 騙局第10章 制服第6章 探聽第2章 擇妻第37章 鬧劇第70章 新芽第46章 團圓第9章 訓子第64章 許諾第101章 私心第60章 混亂第68章 賞賜第58章 舊事第87章 冷箭第102章 流言第20章 趙三第67章 躲藏第7章 執念第19章 對策第28章 丈量第77章 跟蹤第69章 八卦第80章 發覺第102章 流言第51章 推斷第82章 密道第93章 攤牌第43章 鼓動第24章 隨筆第3章 心思第31章 風起第47章 宿怨第92章 密會第43章 脫逃第26章 差事第67章 盤算楔子第61章 進宮第25章 有孕第41章 苦肉計第77章 跟蹤第83章 攀親第31章 風起第38章 秋日第59章 計劃第63章 決斷第53章 驚聞第91章 利誘第69章 回家第6章 升職第34章 淮紙第9章 身世第54章 送行第2章 商議第74章 放手第56章 照面第64章 坦言第84章 大皇子第83章 繞道第91章 利誘第35章 請託第24章 隨筆第65章 臨行第46章 預備第6章 羅漢第64章 坦言第28章 懸案第29章 挽回第32章 圍觀第12章 清晨第62章 騙局第46章 預備第12章 清晨第22章 鄙夷第15章 方案第17章 盤算第39章 賬冊第28章 丈量第62章 招認第68章 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