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楚王出降

淮陽大戰後,面對四處潰逃的楚軍,以及偌大的楚國地域,王翦將數十萬大軍各自分派出去。

一路以馮無擇爲首,兩位裨將軍爲輔,從苦邑出發,率兵東進,會同從睢陽南下的偏師。掃蕩北至魯地、方與、南至淮水的廣大地域,其中就包括下相、下邳等楚國的重要城邑。

另一路則是數萬南路軍,被派遣去清掃潁水以西,淮水以北,包括新蔡等城邑在內的區域。

至於王翦則親率中軍主力,與副將楊端和率領的兵力匯合,以羌瘣爲先鋒,一路攻城破邑,從胡邑渡過潁水,兵臨下蔡,從彼處渡淮而來,意欲劍指壽春,一舉立下滅國虜王的大功。

此時,王翦從戰船上走下來,一眼就看到岸邊上正站了個頭戴鶡冠的少年武將,正目光炯炯的望着他。

“上將軍!”

“趙佗!”

一老一少,兩人竟同時出聲相呼。

趙佗忙上前行禮道:“末將趙佗,見過上將軍。”

王翦拍了拍趙佗的肩膀,笑道:“你個趙佗小子,倒是做了好大一番事蹟,讓老夫都驚訝到了。”

……

“平靜的笑……哈哈哈!”

到了第二日,楚宮城門打開。

秦國,自秦孝公以來,惠文王,武王,昭襄王……

他連臉皮都不要,連續三次向趙佗請降。除了一開始是想談條件外,剩下的兩次都是想要給趙佗下個絆子,最好能毀掉此人日後的前程。

楚王負芻怔了怔,忙問道:“左徒,王翦說這話時是何表情?”

“吾爲祝融後裔,生爲楚人,寧死於此,不去秦地爲鬼矣!”

壽春楚宮中,當聽聞王翦大軍已經在城外安營紮寨的時候,楚王負芻滿臉絕望。

兩方商議已定,再無拖延。

王翦淡淡開口,聲音平靜,讓人聽不出他是什麼意思。

正題來了。

好在王翦很快牽着趙佗向前走去。

除去韓國的國力實在太弱之外,其他幾國盡是因君主昏庸而亡國啊。

壽春城外。

“上將軍在此,他趙佗區區一個裨將軍,有何資格接受一國君主的投降,這不可能!”

楚王負芻心中大快,他暗自得意道:“想來王翦只是礙於趙佗的功勞和不穀的請求,才勉強答應此事。其實他心裡已經是記恨上了趙佗。”

“王翦來了,那不穀就派人當着王翦的面,說只願向你趙佗投降。我倒要看看那王翦會如何看你!”

一望無盡的秦軍大營,代表着數十萬秦軍主將的羽葆龍旗下。

趙佗跟着王翦一起站在寬闊的指揮車上,他稍稍位於王翦後方,一起看向不遠處的雄偉楚都。

大王怎麼說到投降,竟然滿面開心?

……

他與趙佗早有嫌隙,雖然不至於到生死相向的地步,但也是那種看見就很不爽的關係。甚至在前來壽春的路上,他還不時將其拿來取笑。

趙佗嚥了口唾沫,見王翦正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他也不知王翦是不是譏諷之語。

他看着遠處正在走近的楚王負芻,腦海裡冒出一個念頭。

“那王翦王賁父子皆是秦國重臣,只要他們對你心生怨恨,日後有你趙佗受的,這樣一來也不枉不穀遭受這般屈辱。”

……

趙佗點頭贊同。

“趙佗,莫非你的心腸就如金石一般冷硬嗎?”

秦奮六世之餘烈,花費百年歲月方能兼併天下,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

“嗯,抓住時機以鬼神攻楚人之心,你的行事已可稱作兵法上佳。”

孫常很納悶,他完全不明白大王爲什麼會問這些。

王翦淡淡一笑,也不管臉色通紅的羌瘣,只看着帳中諸將。

他欣賞趙佗的用兵才能,但更欣賞此子的做人之法。

“王翦答應趙佗與他同車受降?”

“趙佗攻破壽春,立下大功,受降亦是應當。更別說還有楚人之願,此番便讓他隨我一起同車受降吧。爾等認爲如何?”

但只有會做人,方能將這位置坐的更久,也能活的更久。

羌瘣眨了眨眼,涉及到鬼神之事,他反倒不敢多說什麼,只能悲憤轉頭,望向王翦道:“上將軍,這趙佗與吾等同職,安能讓他去受楚王之降,這不合理啊!”

這是個人情啊。

孫常皺眉回憶:“好像是在笑。”

楚王負芻肉袒面縛,裸身而出,他的左手牽着羊,右手則握着茅,從宮城中走出,在壽春城無數楚人的目光中,緩緩向城外的秦軍大營走去。

聽到楚王負芻那充滿得意的笑聲,孫常更是驚住了。

楚國使臣左徒孫常抹着額頭的汗水,他深吸口氣,走了進去。

“是啊,庸主亡國。就如昔日若非趙殺李牧,我想要滅趙還不知耗時幾年,若非燕人從後方攻趙,趙國如果能全力迎戰我秦國,又不知將要耗費我秦人多少力量。還有那齊王,若是他能援助五國,亦不至於讓諸國相繼淪亡啊。”

甚至有之前背叛的楚國貴族在這般場景下,看的熱血上頭,在陣陣哭聲中橫劍自刎,以贖其罪。

原本因爲算計趙佗成功,在他心中出現的喜意消散無蹤,剩下的只有陣陣悲哀。

哪知道這趙佗年紀雖小,做事卻穩如大山,不管是滅國的功勞,還是珍貴的名劍珠玉,都無法打動他的心。

“王翦來了。”

聽到這話,王翦大笑起來,他側身指着剛跟下船的幾個年輕軍吏,嘴裡笑道:“你個趙佗倒會說話,若是你那大破十萬齊軍的戰績被稱作螢火,這些後生又算什麼呢?”

王翦讚了一聲,緊接着話鋒一轉:“那你爲何不趁勢攻下宮城,獨得滅國虜王的大功?”

趙佗也不說虛言,如實道:“楚王祈神未果,讓城中民心大散。我便假託鬼神之事,迷惑楚人,沒想到效果非凡,一戰而下壽春外城。”

一個出身王族的年輕人受不了這般場景,慨然長呼後,竟當場拔劍自刎。

帳中其他將軍滿臉驚訝,目光紛紛落到坐在王翦下手的那個少年將軍身上。

這楚王,怎麼還賴定他了。

楚王負芻喃喃自語,緊接着一張臉再次變得扭曲起來。

趙佗心有所動,低語道:“君無道,則國必亡。”

“不穀已爲那趙佗樹敵無數!”

但如今,這楚國使臣說的是什麼話。

趙佗靦腆一笑,道:“趙佗區區小功,何足掛齒。與上將軍滅燕破趙之功相比,趙佗不過是皓月之前的螢火罷了。”

有不少楚人當場哭出了聲。

像趙佗這種有能力又會做人的將軍,還深受大王寵愛,他們交好都來不及,又哪會在這種時候去和對方結怨。

這讓趙佗很是無語。

楚王負芻喃喃着:“楚國亡了。”

歷史上最後一位秦王繫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等候着劉季的受降。

而且不只是這一代君主昏庸的問題,更多的還是因爲六國代代庸主,終至國力衰弱,盡數淪亡。

十萬秦軍,擺開戰陣。

諸將一怔,他們此番都受了趙佗恩惠,如今更有上將軍開口,哪會反對,紛紛附和道:“趙將軍此番功勳卓著,與上將軍一同受降,確是應當。”

說到此處,楚王負芻再也忍耐不住,跟着那無數楚人一起嚎啕大哭起來。

哪知道一到淮南之地,就聽說趙佗攻下了壽春外城,對比他在路上說的話,這完全是打了他羌瘣的臉,讓其越發心懷不滿。

想到此處,趙佗突然冒出一身冷汗。

“算你趙佗聰明,你若獨吞下這滅國大功,幾十萬大軍裡,不知將有多少人怨你啊。”

這一日,壽春城中,哀哭震天。

“自我先君熊繹,受封於南方,居於丹陽,建國曰荊楚,一路篳路藍縷走來,至今已有八百年。八百年啊,歷四十二君,國祚何等綿長,沒想到今日竟會亡在我的手中!”

滿帳附和聲中,羌瘣神色迷茫。

王翦哈哈一笑,眼中盡是讚許之色。

“滅楚者趙佗?神靈?魚腹帛書?”

趙佗,竟如此得人心?

……

“你攻下了壽春外郭?”

這時,面對羌瘣的暴怒喝問,楚國使臣滿頭冒汗,但還是強撐着解釋道:“此乃吾王夜夢神靈,神靈諭示滅楚者趙佗也,更有昔日楚人從魚腹中掏出帛書,帛上亦書此語。此乃天命所示,故而吾王欲順天命,還請各位將軍理解。”

片刻後,大帳中,響起秦將的怒吼聲。

熱血飛濺,更激起無數人哀聲痛哭。

楚王負芻追問道:“笑?是開心的笑嗎?”

這一刻,哪怕壽春城中的那些楚人早已投降了秦國,但當他們真的看到自家大王肉袒牽羊,要向城外的秦軍投降的時候。

故而他們看着趙佗的目光只有好奇之意。

“吾計成矣!”

代代明君,世世英主,故而才能成就今日鯨吞天下之霸業。

對方也聽到王翦這話,面無表情的望過來,這場面更讓趙佗感覺尷尬,只能禮貌性的向蒙恬點了點頭。

楚王負芻嘴脣已被咬出血來,他就算豁出一切,也要賴上那趙佗。

“趙佗,看到此景有何感觸?”

楚王負芻愣住了,他怔怔的看着一個個楚國義士殉國而亡。

那裡,壽春城門大開,肉袒牽羊的楚王負芻正帶着楚國的貴人們緩緩走來。

楚王只願意向趙佗投降,這合理嗎?

羌瘣憤怒咆哮。

“老夫來了,自是少不了你的功勞。”

“看上去好像很平靜。”

他是羌人,有不爽的事情,一向都會吼出來。

……

這也就罷了,好歹算那趙佗識相,沒有攻打楚宮,獨吞滅國大功,能讓羌瘣也分潤到一二,怨氣散了一些。

他們終於真正的意識到了,八百年荊楚社稷,今日亡矣!

他忙低頭道:“趙佗區區小將,安敢逾矩受降敵國君主,至於滅國大功,又怎敢獨吞,自當由上將軍來領。”

他們不像羌瘣一般嫉恨,大家現在都知道了趙佗攻破壽春後,放着楚宮不打,等着他們來分功的事情。

眼前的場景並非趙佗第一次看,就在去年的夏天,他曾在魏地的大梁城外,站在王賁的戰車後方。看着魏王假也和今日的楚王一般,肉袒牽羊,向着勝利者投降臣服。

魏王假,楚王負芻,包括趙王遷,燕王喜,韓王安,甚至是齊王建在內的六國君王。

“早知如此,我又何必弒君奪位,爭做這亡國之君,受盡這般屈辱啊!嗚嗚……”

趙佗也不明白楚王負芻爲什麼非要找他投降,莫非是因爲去年偷襲嚇了對方一跳,今年祈神的時候又給了他一個“驚喜”,故而讓這個楚王對他心生“好感”了嗎?

什麼被打之後愛上動手者的戲碼。

羌瘣當場勃然大怒,一張臉更是紅的發亮。

黑色旌旗遮天蔽日,士卒手中的劍戟戈矛更是閃爍着刺目的光,遠遠望去,如同一片金屬密林,森寒刺骨。

會做事的人,可以憑本事爬到高位。

想到此處,楚王負芻臉上充滿了笑容,對左徒道:“既然降約已定,就依王翦的要求,不穀明日就裸身牽羊出降,嘿嘿。”

這趙佗到底有什麼魅力,竟然能讓那楚王負芻放着王翦不顧,只願投降於他?

在衆人或是憤怒或是好奇的目光中,趙佗頭皮發麻。

趙佗神色一滯,特別是見到那些跟着下船的人中還有校尉蒙恬。

“什麼?楚王只願向趙佗投降?”

“更別說還有那個大聲反對此事的秦國將軍,有他帶頭,想來秦國那些將軍也會對趙佗心生不滿。王翦和這些秦國將軍,日後定會讓那趙佗受苦,爲不穀報仇的。”

蒙恬則是板着臉,視若無睹。

“豈有此理!”

王翦不由感嘆道:“幸我秦國世有明君,方能有今日虎踞天下之勢。”

那時候秦朝滅亡的場景,是否又和眼前一樣呢?

但想要毀滅這樣的國家,只需一代人就夠了。

雖說歷史上秦朝之亡,秦始皇脫不了關係,但那位秦二世,亦該承擔最主要的責任。

嗣君不賢,乃國家之難。

趙佗雙手微微顫抖。

若爲長遠計,他是否應多留意一下秦王政的那些孩子呢?

第283章 蝴蝶效應第828章 帝迎第63章 孤信第248章 路線問題第601章 守火待狼第725章 工農第155章 滎陽第591章 半渡而擊第219章 平輿第267章 兄弟第806章 刺樊第461章 甄城絕境第33章 購物第204章 劉季自刎第503章 臣有一策第600章 秦火燎原第700章 勾引第718章 三十年第663章 趙佗真意第544章 後繼有人第752章 項不更第662章 尋仙不如修仙第698章 太子第547章 獵手獵物第360章 捕蟬之勢第552章 大秦鐵騎第8章 李信第118章 救世之法第316章 四方之謀第98章 李將軍,可比武安君第551章 大風弩陣第464章 田氏兄弟第529章 騎兵至寶第371章 大王欽定第323章 焚舟破釜第473章 齊亡第493章 趙佗加冠第64章 宋意第153章 突襲戶牖第74章 熟人第749章 陽謀第266章 呂氏淑女第766章 血祭第142章 外黃第282章 將門第802章 勸諫第754章 定閩第45章 後發第175章 名利第388章 獻捷咸陽第398章 二世人選第363章 韓信傾慕第626章 收買民心第741章 離別第313章 笑那秦將無謀第225章 奇兵第478章 三王入朝第72章 短兵第124章 楚國使者第833章 事死第409章 李斯善意第71章 不更第249章 蘄邑第373章 趙佗渡江第102章 凱旋第723章 核心第644章 博浪沙第724章 盟友第460章 抄他後路第751章 穿雲箭第436章 代亡第768章 糧食第206章 秦楚宣戰第26章 賜爵第605章 戰爭斬獲第605章 戰爭斬獲第223章 潁水第570章 皈依之心第616章 拒絕皇帝第399章 何以家爲第691章 煉氣第396章 強國強軍第52章 分功第529章 騎兵至寶第676章 羣羊第689章 遷令第169章 戰績第37章 與子同袍第221章 選擇第427章 購買燕王第573章 秦宮決策第463章 君子之殤第499章 尚公主第734章 痛惜第320章 楚將染病第77章 散鬱第544章 後繼有人第81章 質疑第618章 捷報頻傳第46章 北上
第283章 蝴蝶效應第828章 帝迎第63章 孤信第248章 路線問題第601章 守火待狼第725章 工農第155章 滎陽第591章 半渡而擊第219章 平輿第267章 兄弟第806章 刺樊第461章 甄城絕境第33章 購物第204章 劉季自刎第503章 臣有一策第600章 秦火燎原第700章 勾引第718章 三十年第663章 趙佗真意第544章 後繼有人第752章 項不更第662章 尋仙不如修仙第698章 太子第547章 獵手獵物第360章 捕蟬之勢第552章 大秦鐵騎第8章 李信第118章 救世之法第316章 四方之謀第98章 李將軍,可比武安君第551章 大風弩陣第464章 田氏兄弟第529章 騎兵至寶第371章 大王欽定第323章 焚舟破釜第473章 齊亡第493章 趙佗加冠第64章 宋意第153章 突襲戶牖第74章 熟人第749章 陽謀第266章 呂氏淑女第766章 血祭第142章 外黃第282章 將門第802章 勸諫第754章 定閩第45章 後發第175章 名利第388章 獻捷咸陽第398章 二世人選第363章 韓信傾慕第626章 收買民心第741章 離別第313章 笑那秦將無謀第225章 奇兵第478章 三王入朝第72章 短兵第124章 楚國使者第833章 事死第409章 李斯善意第71章 不更第249章 蘄邑第373章 趙佗渡江第102章 凱旋第723章 核心第644章 博浪沙第724章 盟友第460章 抄他後路第751章 穿雲箭第436章 代亡第768章 糧食第206章 秦楚宣戰第26章 賜爵第605章 戰爭斬獲第605章 戰爭斬獲第223章 潁水第570章 皈依之心第616章 拒絕皇帝第399章 何以家爲第691章 煉氣第396章 強國強軍第52章 分功第529章 騎兵至寶第676章 羣羊第689章 遷令第169章 戰績第37章 與子同袍第221章 選擇第427章 購買燕王第573章 秦宮決策第463章 君子之殤第499章 尚公主第734章 痛惜第320章 楚將染病第77章 散鬱第544章 後繼有人第81章 質疑第618章 捷報頻傳第46章 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