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劍指秦律

大朝會後,諸卿散去,各去處理自己的政務。

蒙裕等人也陪着齊使田衝出宮。

趙佗卻沒有立刻離開,他上書求見大王后,便侍立在宮中等候。

不一會兒,便有宮中內侍前來。

“大王召見,還請少上造隨小人前去拜見大王。”

“多謝。”

趙佗笑着答謝,他注意到此人臉上沒有鬚眉,乃是胯下無物的宦者。

這宦者受寵若驚,忙道不敢,但臉上的笑容卻是掩飾不住,走在前方,指引趙佗往後方偏殿行去。

“這年頭宦者的地位雖然不及後世朝代那麼離譜,但身爲宮中近侍,還是不可輕易得罪。交好這些人物,給予些許善意,日後或許有意想不到的用處。”

趙佗心中暗道,這可是他閱覽數千年曆史後所得的經驗。這些閹人不可輕易交惡,他們不一定能助你成事,但若是心存惡意,就極有可能壞你大事。

據趙佗在宮中任中郎時的觀察,秦國的中央宿衛體系總共由四個部分構成。

最內層的就是這些無須眉、經過閹割的宦者。由少府屬下,秩祿六百石的宦者令統領。這些宦人隨侍在君王之側,出入後宮並無顧忌,執掌殿內的護衛。

昔日呂不韋進獻嫪毐入宮,便是要充作這類宦者,只是嫪毐只拔了鬚眉,下面卻沒有處理,最終弄出一場淫亂宮闈的戲碼。

宦者之外,是“宦皇帝者”。也就是由郎中令統率的“郎”部隊,什麼郎中、中郎之屬皆是此類,主要負責殿外宿衛。

再往外,就是衛尉所統率的衛士部隊,和中尉統領的負責內史安全的中尉軍。

四重護衛,足以保障君王的安全。

就在趙佗思索間,他們已走到一處偏殿外。

在外稟報,得到允許之後。

趙佗脫去鞋履,只着白色足襪走入殿中。

“臣趙佗,拜見大王。”

趙佗上前行禮,注意到趙高也侍立在側,見自己進來,他還微笑示意。

秦王政則坐在榻上批閱簡牘,聽到趙佗聲音,他才擡起頭,道:“坐下吧,你求見寡人,說有策略進獻,是和這些諸侯之人相關?”

趙佗坐到一旁,開口道:“稟大王,臣所獻策略,正與今日韓成之事有關。昔日臣自越地而回,一路經楚、魏、韓等地入關。所見這些諸侯故地的情況,皆與關中秦地大不相同。”

“吾關中秦地,經過上百年的秦法普及,百姓淳樸、官吏肅然、士大夫明通而公,朝廷聽決百事不留。故而秦法能通行於鄉里,大王命令下達,則能貫通里閭,萬民聽命,無奸罪可藏。”

見秦王政傾耳靜聽,趙佗話鋒一轉,說道:“諸侯故地則不然,以臣一路所見,我秦軍奮勇強悍,所過之處,五國社稷盡滅。但大軍撤離之後,雖有大王派遣的守、尉、御史來治理地方,然秦吏少而諸侯人衆,以少御衆,力有不足。”

“故各地郡縣的秦吏無法將律法貫徹到鄉里之間,需要依靠當地的豪強宗族方能進行管理。縣吏、鄉吏、裡吏皆用本土豪強,下方勾結,則上面的守、尉、御史必被矇蔽,這也是韓成、張良等賊寇可以橫行潁川、東郡之地,而守、尉不能擒的緣故。”

趙佗聲音清朗,將秦國所面對的一個問題擺了出來。

不僅是現在,這更是秦朝統一後都要面對的嚴峻問題。

爲什麼韓成、張良可以在新鄭發動暴亂後,還能一路跑到齊國,甚至可以再潛入東郡,進行刺殺之舉?

爲什麼在歷史上,張良博浪沙行刺後可以順利逃脫。劉邦放了服徭役的民夫後可以跑到芒碭之間逍遙法外。彭越、英布等人在各地組建大規模的盜賊團伙,而地方不能制。

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爲秦國雖然征服了山東六國,卻無法實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在秦昭襄王時代,秦國蠶食諸侯領土頗有節制,每佔領一城一邑便設置郡縣,派遣官吏管理,以秦法同化當地人,將諸侯之土緩緩化作秦人之土,消化的比較成功。

但如今,秦王政滅國的速度太快了,不到十年的時間,已經是滅掉了五國,佔領了數萬裡的廣袤國土。

這麼短的時間,秦國卻拿不出足夠數量的官吏去治理六國故土地,難免就陷入了消化不良的狀態。

比如這一次秦國覆滅荊楚,佔領了淮北淮南魯地江東,如此遼闊的土地上城池無數,每一個郡、每一個縣都要派遣秦吏去治理吧?

但秦國哪有那麼多的官吏可以派出去,之前的三晉和燕地就已經派了大批秦吏前去,依舊不敷使用。

對新徵服的楚地,最多一個縣派上幾人去擔任守、尉、御史就不錯了,剩下的縣中吏員還不都是當地豪強來做。

派出去的孤零零的幾個秦吏,真能指揮的動當地豪強宗族嗎?

而且這其中還可能會涉及到中央派出去的秦吏,被糖衣炮彈腐化侵蝕的問題。

隨着趙佗話音落下,一旁的趙高滿臉驚異。

秦王政的眉毛則皺成了一團。

他所知道的地方情況,都是由當地的郡守、郡尉以及監御史等稟報。

雖也有人提及官吏太少,請求派遣吏員的上書,但一直沒引起重視,因爲就連關中的秦吏也不太夠用。

如今聽趙佗這麼敞開了說,秦王政才意識到這是個可以動搖國本的大問題啊。

秦吏過少,讓秦國雖然能征服六國,卻無法徹底的統治六國之民。

這也是爲什麼韓成、張良等人,可以在潁川郡、東郡來去自如的核心原因。

秦王政手指輕輕叩擊着身前的木案,他盯着趙佗,開口詢問:“依伱趙佗之見,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趙佗開口道:“臣認爲這個問題便是因爲派出去的官吏太少,難以有效控制諸侯故地。其中一個解決辦法,便是我秦國增加文法吏數量,想辦法培養出數量足夠多的吏員。”

“增加文法吏的數量?”

秦王政眉毛皺的更厲害了。

秦國的官吏來源,除了軍功勳貴外,更多的還是出自學室。

大量從學室中培養出來的精通秦律的文法吏,是整個秦國官吏的核心和支柱。

但並非任何人都能進入學室,秦律有言“非史子也,毋敢學學室,犯令者有罪”。

只有令、史的子弟,也就是秦朝在職公務員的後代親屬方能進入學室學習。

這就限制了學室子弟的資格,故而能成爲秦吏的人數是有限的,不是想增加就能增加的。

而且從趙佗剛纔所說的問題來看,想要解決,所需要增加的文法吏數量絕對不少,不是特招一個兩個就能解決的。

秦王政低語道:“你之所言,該如何增加?”

趙佗昂首道:“臣認爲律法所限制只有令、史之子方能進入學室,成爲文法吏,已是不合時宜,大王或可增益律法,以符合如今的秦國情況。”

此話一出,殿中侍立的趙高臉色大變,一雙眼睛死死盯着趙佗。

此子竟膽大如斯!

他完全沒想到,這個還不到二十歲的趙佗,竟然有改變秦律之心,這膽子可真是大的。

相比於趙高的驚駭。

秦王政倒是沒有太大反應,對於他來說,只要能解決問題,修改律法又能算得了什麼。

“昔日商君變法時,面對杜摯所言:法古無過,循禮無邪。曾答曰: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禮、法以時而定,制、令各順其宜,兵甲器備各便其用。”

“你趙佗所言有些道理,若能解決秦吏不足的問題,寡人修改律法也不是不行。只是你認爲該如何增益纔是?”

趙佗心中一喜。

經過商鞅變法的秦國,果然和後世那些“祖宗之法不能變”的朝代不同。

雖然秦國在一些制度上顯得古板嚴苛,但好在秦人一切講求實際,只要能增強國力,解決國家所面對的實際問題,就沒有不可以改變的東西。要不然,也不會有昔日的商鞅變法。

哪怕是看上去威嚴神聖的秦律,亦可以應時而變。

秦王政,也並非那種法古守成之君。

趙佗深吸口氣,面對大王的詢問,他自然不會說出“科舉”之類不合時宜的東西。

他回道:“稟大王,如今我秦國佔領諸侯之地,文法吏的數量不足,然因立功而得爵者數量卻衆。國中令、史子弟不夠培養使用,臣昧死建言,或可增加得爵者子弟進入學室的資格。”

“不侷限於令、史職位。而是一定爵位的子弟都能獲得進入學室的資格,則我秦國學室子弟的來源便可大大增加,只需數年之後,便能培養出大量的文法吏,派往諸侯故地,幫助大王進行治理控制。”

“除此之外,得爵者子弟能夠進入學室,這也是一種爵位上的好處和榮譽,符合昔日商君所言‘明尊卑爵秩等級。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的原則,更能增加我秦國爵位的好處,想必日後士卒作戰能更加拼命,爲子弟得一個好前程!”

趙佗目光炯炯。

經過伐滅五國的戰爭,秦軍之中因功得爵者不知多少。

定下一個爵位的標準,讓擁有這個爵位的人的子弟親屬擁有進入學室的資格,不僅能增加學室子弟的來源。而且也不違背秦國“軍功爵”至上的原則,甚至還讓爵位的含金量變得更高了。

一些秦人爲了子弟能夠進入學室混個好前程,日後上了戰場,怕不是會更加拼命的去賺取爵位。

果然,聽到趙佗這個回答。

秦王政眼中閃過一道亮光。

不過他並沒有馬上下決定,而是對身側的趙高道:“趙佗此言記下,稍後發與廷尉,讓廷尉議論。”

“唯。”

趙高深深的看了一眼殿中的少年,才低頭開始進行記錄。

今日趙佗這番話,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除了沙場軍爭之外,趙佗也有治國之才乎?

趙佗見到秦王政下令趙高記錄,心中也是一喜,看樣子此事能成的概率很大。

這一次,他除了想爲秦國解決文法吏不足,難以控制諸侯故地的問題外,未嘗沒有藉着此事試探秦律的想法。

秦律是否能變?

若這次他能改變一條法律,那日後想要進行更大的動作,就並非不可能了。

就在趙佗心中暗喜時,秦王政開口了。

“趙佗,你剛纔所言‘其中一個解決辦法’,莫非除此外,還有助寡人控制諸侯故地的辦法?”

趙佗暗讚一聲秦王政的心細,忙道:“大王所言甚是。除去可以增加我秦國文法吏,派往各地增強大王對地方的控制外。還可削弱當地的豪強貴族的勢力。”

“臣以爲,今我秦國雖翦滅五國,然關東諸侯故地,五國之族尚在。加上當地豪強宗族,相互勾結,亂法橫行,甚至窩藏兇犯,難以治理。臣願大王徙楚昭、屈、景、項、以及燕、趙、韓、魏之後,及豪傑名家居於關中!”

第291章 義與不義第200章 左庶長第660章 朕與趙佗共長生第795章 二代第472章 臣欲死戰第1章 趙國餘孽第369章 楚國之殤第760章 羽弟第305章 久仰大名第173章 勵士第398章 二世人選第261章 泗水大戰第398章 二世人選第349章 奪爵升爵第27章 贖罪第782章 懷疑第586章 月渡大河第697章 考校第303章 趙佗墜馬第367章 城濮兵術第208章 李信伐楚第303章 趙佗墜馬第786章 執戟第98章 李將軍,可比武安君第760章 羽弟第799章 抉擇第526章 扶蘇來訪第835章 二世第176章 菑縣第32章 黃金第123章 農家第452章 古之軍禮第531章 關東大徵召第276章 公主贏了第702章 秦數第126章 握手第47章 踵軍第123章 農家第800章 說媒第194章 投壺第237章 東向第401章 李由南征第665章 刺客行蹤第530章 火燒西南第388章 獻捷咸陽第555章 獵捕翕侯第130章 韓王死第401章 李由南征第635章 武功無德第612章 趙佗封侯第597章 單于乞降第10章 我願意第667章 李由爲郎第593章 大秦卻月第253章 京觀第513章 不給儒家第394章 趙佗推磨第402章 齊使田衝第434章 燕王落馬第793章 平甌第52章 分功第476章 四方傳蕩第42章 訓練第735章 推辭第9章 你跟我來第90章 戰車第313章 笑那秦將無謀第404章 劍指秦律第528章 皇帝交心第334章 欲效田單第672章 叛亂之火第169章 戰績第371章 大王欽定第736章 策略第649章 秦皇封禪第692章 遼東第733章 噩耗第663章 趙佗真意第69章 高漸離第187章 救援第129章 范雎第752章 項不更第40章 巡營第545章 通敵叛國第708章 反對第826章 反擊第373章 趙佗渡江第771章 擒王第724章 盟友第720章 還都第810章 召見第373章 趙佗渡江第471章 王欲先降第724章 盟友第109章 隗狀 姚賈 尉繚第268章 咸陽之惑第58章 義兵論第793章 平甌第118章 救世之法第712章 覆韓
第291章 義與不義第200章 左庶長第660章 朕與趙佗共長生第795章 二代第472章 臣欲死戰第1章 趙國餘孽第369章 楚國之殤第760章 羽弟第305章 久仰大名第173章 勵士第398章 二世人選第261章 泗水大戰第398章 二世人選第349章 奪爵升爵第27章 贖罪第782章 懷疑第586章 月渡大河第697章 考校第303章 趙佗墜馬第367章 城濮兵術第208章 李信伐楚第303章 趙佗墜馬第786章 執戟第98章 李將軍,可比武安君第760章 羽弟第799章 抉擇第526章 扶蘇來訪第835章 二世第176章 菑縣第32章 黃金第123章 農家第452章 古之軍禮第531章 關東大徵召第276章 公主贏了第702章 秦數第126章 握手第47章 踵軍第123章 農家第800章 說媒第194章 投壺第237章 東向第401章 李由南征第665章 刺客行蹤第530章 火燒西南第388章 獻捷咸陽第555章 獵捕翕侯第130章 韓王死第401章 李由南征第635章 武功無德第612章 趙佗封侯第597章 單于乞降第10章 我願意第667章 李由爲郎第593章 大秦卻月第253章 京觀第513章 不給儒家第394章 趙佗推磨第402章 齊使田衝第434章 燕王落馬第793章 平甌第52章 分功第476章 四方傳蕩第42章 訓練第735章 推辭第9章 你跟我來第90章 戰車第313章 笑那秦將無謀第404章 劍指秦律第528章 皇帝交心第334章 欲效田單第672章 叛亂之火第169章 戰績第371章 大王欽定第736章 策略第649章 秦皇封禪第692章 遼東第733章 噩耗第663章 趙佗真意第69章 高漸離第187章 救援第129章 范雎第752章 項不更第40章 巡營第545章 通敵叛國第708章 反對第826章 反擊第373章 趙佗渡江第771章 擒王第724章 盟友第720章 還都第810章 召見第373章 趙佗渡江第471章 王欲先降第724章 盟友第109章 隗狀 姚賈 尉繚第268章 咸陽之惑第58章 義兵論第793章 平甌第118章 救世之法第712章 覆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