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逐燕

不到關鍵時刻不掉鏈子,一到關鍵時刻保準掉鏈子。

面對刺客荊軻,秦王嬴政居然拔不出來自己的寶劍了!這都是寶劍太長了,幸虧小內侍趙高提醒道,大王爲何不把劍背在後背上拔劍呢?

秦王嬴政趕緊照辦,有了這把八尺寶劍,秦王嬴政纔敢到荊軻身邊奮力一擊。

荊軻的左腿被砍斷,但是荊軻奮力拋出了手中匕首!

這匕首閃着寒光從秦王嬴政耳旁過去,沒入銅柱之中。秦王嬴政又用劍砍荊軻,荊軻用手接招,三根手指應聲而落。

結局一目瞭然,荊軻渾身是血,有八處傷口。他靠着銅柱坐着,大罵秦王嬴政,左右上前砍死了荊軻。

秦舞陽在殿下根本沒有上前的機會,也被秦軍斬殺。

荊軻失敗了,秦王嬴政坐在地下,目瞪口呆,半響纔回過神兒來。但是看着那荊軻雙目圓睜,怒氣衝衝,宛如生人。秦王嬴政又是一陣心悸,命令將荊軻、秦舞陽和樊於期的首級都焚燬在集市中,燕國的使者從人全部被梟首示衆。

第二天上朝,秦王嬴政論功行賞,用藥囊擊打荊軻的夏無且被賞賜黃金二百鎰,小內侍趙高被賞賜黃金一百鎰,其他大臣分別有賞賜。引薦荊軻的蒙嘉被凌遲處死,滅其家。而蒙驁由於早就病死,所以他的兒子蒙武被特赦。

這一場鬧劇,讓秦王嬴政心膽俱碎。

恐懼震怒之餘,秦王嬴政命令王賁率兵幫助王翦攻打燕國。世子丹率衆在易水河畔和秦軍作戰,毫無懸念的燕軍大敗。夏扶、宋意都在這場戰鬥中戰死,而世子丹逃到了薊城,鞠武被殺。

王翦命令秦軍包圍燕軍,十月份,城破。

燕王埋怨世子丹,這場災難都是你引來的!

世子丹怒道,那趙國和韓國的滅亡都是我導致的嗎?現在我們還有精兵二萬,遼東險阻,尚可一守。

燕王喜無奈只能聽從世子丹的建議。燕軍開東門,世子丹親自斷後,護送燕王喜退守遼東,以平壤爲都城。

王翦攻下了薊城,向秦王嬴政告捷。可是王翦積勞成疾,上表告老。秦王嬴政憐惜王翦年老,命令將軍李信追擊燕王,准許王翦告老。

燕王聽說李信領兵追擊自己的消息大爲恐慌,這還沒完沒了了!燕王寫信修築與代王,代王倒是說了實話,秦王嬴政之所以對燕國不依不饒,那都是由於世子丹的緣故。如果您殺了世子丹,秦王嬴政一定會就此罷手的。

誰都知道代王說的是實話,可是燕王猶豫不決。那可是親生兒子啊!世子丹知道這件事情,帶着門客躲到了桃花島上。李信屯兵首山,派人寫信給燕王,歷數世子丹的罪過。

這回燕王真害怕了,假稱招世子丹議事,卻命人用酒灌醉了世子丹,趁醉將世子丹勒死,砍下了世子丹的首級。

燕王大哭。

這時候正是五月份,可是天降大雪,深有二尺五寸,都傳說是世子丹的怨氣導致的。

燕王將世子丹的首級裝在匣子裡送給李信求和,李信第一時間派人送世子丹的首級到了咸陽,同時請求退兵。秦王嬴政問計於尉繚,尉繚說,燕國和趙國現在只剩下一些殘兵遊勇,大王不如一心對付魏國,然後輪到楚國。等到這兩個國家平定了,燕國和趙國自然不戰而降。

秦王嬴政覺得尉繚說的很對,於是一面招李信回國,一面派出大將王賁,率領十萬雄兵攻打魏國。

此時魏景湣王已經去世,世子假已經即位三年了。

魏王假是一個很有心計的人,從秦國攻打燕國的時候開始,他就命人修築大梁城池,內外都有深深的溝渠。這還不算,魏王假派人遊說齊王,魏國和齊國可是脣齒相依,如果魏國被攻下來了,下一個那肯定是齊國。所以還是要互相幫忙啊!

可惜齊國此時是君王后去世,她的弟弟爲齊國相國,此人早就爲秦國拿下,當然,秦王嬴政又破費了一些金子。明擺着秦國收伏了其他國家肯定不能讓齊國留着,但是這位慫恿齊王千萬不能和魏王聯合,說是秦王將來一定不會辜負我們齊國的。您要是和魏王聯合了,那不是觸怒秦王嗎?

齊王建聽從了相國的建議,逐出了魏國的使者。

秦軍這次作戰很是順利,沒多久,王賁率領的秦軍就包圍了大梁。此時天下大雨,王賁冒雨查看地勢,發現黃河就在大梁城的西北,而汴水也從城西流過,王賁心裡有主意了,要破大梁,就得從水上做文章!

王賁命令軍士開挖水渠,引黃河和汴河之水,築堤堵住下游。等到水渠修成的時候,大雨已經連下十天不止。王賁命人挖開溝渠,滾滾河水衝着大梁而去,什麼城牆都成了泡影了。

三日後,秦軍順着河水沖毀的城牆進入大梁。

魏王假正在起草投降秦國的國書,就在這時被捕了。所有的魏國貴人被押上囚車送往咸陽,魏王假死於途中。王賁將魏國吞併,設爲三川郡;野王地也被秦國收入囊中,衛王角被廢爲庶人。

韓趙魏三國以及燕國都成了秦國手下敗將,緊跟着的就是楚國了。秦王嬴政問李信,如果派你征服楚國,你需要多少人馬?

李信非常自信的回答,二十萬人足矣。

秦王嬴政用李信的答案諮詢老將王翦,王翦一聽連連搖頭,如果聽李信的,就用二十萬人馬攻打楚國,那是必敗無疑啊!要打楚國,還想贏,那非六十萬人馬不可。

秦王嬴政一想,李信也打過很多勝仗啊,看來還是王翦老了,膽怯了。於是秦王嬴政就用李信爲大將,蒙武爲副將,發兵二十萬攻打楚國。

李信志得意滿,自己攻打平輿,命令蒙武攻打寢邱。秦軍驍勇善戰,又是剛剛挫敗了燕國,士氣高漲,一鼓作氣拿下了平輿,李信又向西攻打下來申城。他派人送信給蒙武,在城父回合之後,一起攻打邾城。

楚國經歷了李園把持國政,當時被李園扶立的楚幽王捍已經去世,後來李園也去世了,楚國宗室於是立公子猶爲王,是爲楚哀王。說起來這楚哀王也真是悲哀,登基兩個月就被庶兄負芻擊殺。如今秦國襲擊楚國,正是這負芻登基三年之後。

面對秦軍的侵略,負芻拜項燕爲大將軍,率領二十萬人馬水陸並進阻擊秦軍。

項燕得知李信出兵申城的消息立馬親自率領大軍在西陵迎擊秦軍,卻讓副將屈定在魯台山設立七路伏兵。

李信一路凱歌高奏,根本沒把項燕放在眼裡。可就是屈定的七路伏兵,殺的李信潰不成軍。

兵敗如山倒,項燕跟隨秦軍之後奮力追擊,一追就是三天三夜。秦軍都尉七人被殺,軍士更是死傷無數。李信沿途也想和楚軍抗衡,無奈都被項燕擊破。這一場仗,項燕將秦軍一直打到了平輿之外,所有楚國被佔領的土地都被收復了。

蒙武還沒到城父就聽說了李信被大敗的消息,他也不敢和李信會和了,退入趙國,派人送信到咸陽。秦王嬴政大怒,怎麼能一敗如此?秦王嬴政將李信所有的官職、封邑全部削去,親自去頻陽見王翦。

秦王嬴政說,當時都是沒聽您的忠告啊,如今李信果然大敗。寡人也知道將軍多病,能否爲了國家再度領兵,征戰沙場呢?

王翦先是謙讓一番,見秦王嬴政心意已決,王翦說,老臣去打楚國可以,但是非得六十萬人馬不可。

秦王嬴政還是很驚訝,打楚國難道還需要這麼多人嗎?那五霸如此威武,人馬不過也就是一千乘,也不到十萬人,您非要用六十萬人,是不是誇張了點?

王翦說道,那古代打仗都是兩軍對陣,干戈中還有禮讓之義。所以帝王用兵,在精不在多,就是齊桓公的時候,也就是三萬精兵而已。現在列國紛爭,各國以戰場殺人爲能事,爭城掠地,無所不爲。就是圍城,動不動就是用年計算。所以國家打仗,都是傾國而出。楚國是東南一霸,倘若楚國振臂一呼,百萬衆隨時可得,臣說六十萬人馬,還是保守數字,怎麼能減少呢?

看來王翦也是經過深思熟慮才提出這個人數的。的確,您都要讓人家滅國了,人家還不傾巢出動?何況楚國到底曾經是大國,難說最後一擊楚國能有什麼行動。

秦王嬴政不由得歎服,這不是老將軍絕對不能有如此透徹的看法,那就一切聽從您的建議!

秦王嬴政請王翦爲大將,蒙武爲副將,發兵六十萬,再度討伐楚國。

臨走之前,王翦掏出一個冊子給秦王嬴政,秦王嬴政一看,都是田地美宅,秦王嬴政也不知道王翦到底是什麼意思?王翦說,臣現在是風燭殘年,請大王賞賜臣的子孫吧,我們會永遠感謝大王的!

秦王嬴政哈哈大笑,同意了王翦的請求。

大軍到了函谷關,王翦又派人跟秦王嬴政要一些田園美池,蒙武都要瘋了,蒙武對王翦說,大將軍,咱們還沒和楚軍見面呢,您這麼做是不是不太妥當呢?

第43章 國破山河在第6章 過不去的河第38章 誰的忠心第49章 無處不在的機會第26章 容人雅量楚昭王第43章 信陵君的污點第9章 人生得一知己第93章 軍令如山第9章 人生得一知己第22章 祖籍索馬里第47章 射中月亮的人第5章 合縱第一次第35章 謠言成真第57章 齊襄公之死第7章 郤芮的詭計第52章 魯國的障眼法第39章 借貸人品第11章 遷都辯論會第28章 旱海難尋第43章 信陵君的污點第19章 誰能制止秦國第64章 樹倒第41章 世子鄭的親友團第29章 冷血的理智第45章 驕傲產生的危機第45章 長平之戰第89章 被迫起義第55章 歸國路漫漫第52章 魯國的障眼法第16章 勝利以後第39章 聲勢驚人第11章 大戰龍門山第54章 齊襄公的道德觀第4章 最富魅力領導第11章 費無極的第二次轉彎第3章 階下囚的機遇第23章 沒那麼簡單第15章 馬陵第25章 連衡第45章 夾縫裡的鄭國第40章 挖坑,跳坑第3章 不成功的刺客第31章 魯難未已第30章 魯國發燒第49章 一分鐘親密戰友第9章 爲了管仲,我們在行動第25章 功成難以離去第15章 馬陵第37章 謠言是可怕的工具第20章 石碏的選擇第28章 重耳的春天第23章 叔可忍,嬸不可忍第48章 子楚歸來第46章 吳國的危機第16章 邯鄲城破第30章 孟嘗君到咸陽第20章 石碏的選擇第42章 趙氏孤兒第55章 隨心所欲第36章 自由第23章 亡國與救國第84章 喝酒引發的事故第2章 水災導演第13章 與神鬥第44章 嘗不到的新麥第45章 執着的復仇者第54章 秦國美女團第40章 未卜先知的小孩第59章 唱錯的歌第38章 三日之約第50章 富有想象力的鬥爭第42章 祭足的選擇第64章 樹倒第95章 藏起來的新娘第43章 信陵君的污點第21章 郢都第9章 秦國內亂第1章 餡餅爭奪戰第4章 天上掉餡餅:不接第33章 劫持犯華元第21章 共同的代價第34章 打出來的婚事第42章 誰敢給我挖坑第15章 戶外運動愛好者宋昭公第24章 變幻不定的盟友第36章 自由第21章 共同的代價第14章 領導去世帶來的一切第32章 君子固窮第86章 聲討狼外婆第28章 不能吃的蛋糕第22章 一臭十年第36章 自由第46章 春秋第一射手第57章 不服從命令的人第32章 頭須的智慧第12章 醫治狂躁病患第57章 齊襄公之死第26章 伏龍山上找螞蟻第21章 適得其反
第43章 國破山河在第6章 過不去的河第38章 誰的忠心第49章 無處不在的機會第26章 容人雅量楚昭王第43章 信陵君的污點第9章 人生得一知己第93章 軍令如山第9章 人生得一知己第22章 祖籍索馬里第47章 射中月亮的人第5章 合縱第一次第35章 謠言成真第57章 齊襄公之死第7章 郤芮的詭計第52章 魯國的障眼法第39章 借貸人品第11章 遷都辯論會第28章 旱海難尋第43章 信陵君的污點第19章 誰能制止秦國第64章 樹倒第41章 世子鄭的親友團第29章 冷血的理智第45章 驕傲產生的危機第45章 長平之戰第89章 被迫起義第55章 歸國路漫漫第52章 魯國的障眼法第16章 勝利以後第39章 聲勢驚人第11章 大戰龍門山第54章 齊襄公的道德觀第4章 最富魅力領導第11章 費無極的第二次轉彎第3章 階下囚的機遇第23章 沒那麼簡單第15章 馬陵第25章 連衡第45章 夾縫裡的鄭國第40章 挖坑,跳坑第3章 不成功的刺客第31章 魯難未已第30章 魯國發燒第49章 一分鐘親密戰友第9章 爲了管仲,我們在行動第25章 功成難以離去第15章 馬陵第37章 謠言是可怕的工具第20章 石碏的選擇第28章 重耳的春天第23章 叔可忍,嬸不可忍第48章 子楚歸來第46章 吳國的危機第16章 邯鄲城破第30章 孟嘗君到咸陽第20章 石碏的選擇第42章 趙氏孤兒第55章 隨心所欲第36章 自由第23章 亡國與救國第84章 喝酒引發的事故第2章 水災導演第13章 與神鬥第44章 嘗不到的新麥第45章 執着的復仇者第54章 秦國美女團第40章 未卜先知的小孩第59章 唱錯的歌第38章 三日之約第50章 富有想象力的鬥爭第42章 祭足的選擇第64章 樹倒第95章 藏起來的新娘第43章 信陵君的污點第21章 郢都第9章 秦國內亂第1章 餡餅爭奪戰第4章 天上掉餡餅:不接第33章 劫持犯華元第21章 共同的代價第34章 打出來的婚事第42章 誰敢給我挖坑第15章 戶外運動愛好者宋昭公第24章 變幻不定的盟友第36章 自由第21章 共同的代價第14章 領導去世帶來的一切第32章 君子固窮第86章 聲討狼外婆第28章 不能吃的蛋糕第22章 一臭十年第36章 自由第46章 春秋第一射手第57章 不服從命令的人第32章 頭須的智慧第12章 醫治狂躁病患第57章 齊襄公之死第26章 伏龍山上找螞蟻第21章 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