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孫中山北上

這仗已經打得差不多了,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孫中山、段祺瑞和張作霖他們商議接下來的權利分配問題,張作霖之所以心急火燎的南下就是爲了和段祺瑞先拿出一個方案,怎麼應對孫中山。

孫中山13號就從廣州出發,臨行前一天還發表了北上宣言,宣言中宣稱:十三年來,軍閥本身有新陳代謝,而其性質作用,則自袁世凱以於至曹錕、吳佩孚,如出一轍。故北伐之目的,不僅在覆滅曹吳,尤在曹吳覆滅之後,永無同樣繼起之人。換言之,北伐之目的,不僅在推倒軍閥,尤在推倒軍閥所賴以生存之帝國主義。

此話一出簡直就是在赤裸裸的打張作霖等人的臉,張作霖十分不滿意。此前幾年孫中山從張作霖處借了幾十萬用於廣州政府的軍費,現在居然口口聲聲要打到軍閥。

他還主張以商會、教育會、工會、農會等團體的代表組織國民會議,這更加是張作霖等人所不能容忍的,孫中山畢竟名聲在外,更何況國民黨也是好蠱惑人心,軍閥的強項在於軍力而不是宣傳、鼓動人民。

張作霖對手下的一個參謀說,孫文此舉意欲以天下人的意願爲大旗,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張作霖和段祺瑞出來的時候張作霖面帶笑容,段祺瑞則有些悶悶不樂。看來張作霖賺了便宜,這也是必然的事情,段祺瑞現在有的僅僅是自己的名聲和一些威望,手下沒有一兵一卒,而張作霖手下30餘萬部隊,自然是說一是一說二是二。

宴會一直舉行到了將近10點鐘,喝了將近1斤酒的張安樂回到在霞飛路的住宅找到了臥室倒頭就睡。

這一覺睡到了第二天中午,張安樂才暈暈乎乎的起牀,洗了把臉,喝了點水之後清醒多了這才發現自己住的地方確實不錯。

整個臥室都是西洋風格,房間寬敞明亮,一張容納數人的大牀只佔了其中一個角落,天花板上有山水花鳥畫,一盞巨大的水晶燈懸掛在正中間。靠着東牆放着精緻典雅的梳妝檯,西牆邊則擺放着沙發。

正對着牀有一個陽臺,陽臺上有放着一張安樂椅。

張安樂出了臥室隨便溜達着看了看,下了木樓梯,就是一件很大的客廳,足以舉辦一個小型酒會,角落裡還有一個小酒吧,旁邊擺放着幾張沙發。

“司令你醒了。”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張安樂一看不是別人正是楊度。

“先生什麼時候來的天津。”一看是楊度,張安樂笑眯眯的問道。

“我昨天就到了,就是司令在段宅喝酒的時候,看來昨天晚上司令再段宅喝得不錯。”楊度笑道。

“對於這種事情我實在是沒有興趣。”張安樂一聽他說段府的宴會連忙苦笑道。

“司令看過今天的報紙了麼?”楊度揚了揚手裡的報紙問道。

“還不曾看報,報紙上有什麼有趣的事情麼?”張安樂說着和楊度一起坐到了沙發上,接過楊度遞過來的報紙看了起來。

《中山先生抵滬數萬民衆歡迎》

張安樂看了這個標題就知道文章的內容,果不其然文章在渲染孫中山多麼的受歡迎,受人民的擁戴。

看了這個文章張安樂還有些納悶,馮玉祥11號才通電邀請孫中山北上議事,沒想到他來的這麼快。要知道歷史上馮玉祥10月22日政變成功,11月1日,馮玉祥、段祺瑞、張作霖電請孫中山早日入京。4日,孫中山決定接受邀請,10日才發表北上宣言,13號抵達香港,17號抵達上海。

沒想到現在孫中山12日就發表了北上宣言,13號就動身,行動十分迅速。他不知道孫中山之所以這麼迅速,主要原因就是馮玉祥私下拍電報給他,事情慢慢的已經不在自己的控制範圍之內了。

孫中山早就聯繫馮玉祥要他發動京都革命,馮玉祥在二次直奉戰爭中出工不出力爲的就是伺機行動。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出了張安樂這個異數,居然以雷霆之勢殺入關內,還偷襲西直門車站,暗通孫嶽兵不血刃佔領了北京。他們一直處於被動的局面,當今之計只有早日抵京纔是最好的選擇。

因此現在他幾乎沒有是耽誤任何時間,13號動身15號下午就到了上海。原本按照他的計劃自己此次北上應該是聲勢浩大舉世矚目,造足了聲勢纔是,可是現在時間來不及他們準備,在GCD的幫助下上海2天的時間動員了幾萬人來歡迎,雖然這個數字已經不少,可是歷史上這個數字可是十幾萬。

“哈哈,我還以爲是什麼事情呢,孫文先生北上受到民衆的歡迎這是應該的嘛。”張安樂把報紙放到桌上笑道,緊接着看似擔憂的說道“不過場面搞得這麼大也是對孫先生的安全不負責任啊,萬一人羣中混雜一些不法之徒可如何是好啊。”

楊度也笑了笑附和道“是啊,孫先生進京的時候絕對不能這樣,孫先生的安全重要。”

“不提孫先生的事了,昨天見到大帥,果然不出先生所料大帥在衆人面前保證,我打下來的地盤都是我的。可以通知魏洪軍行動了。”張安樂說道。

當日蒙古軍分三路行動,魏洪軍和帖木新格分別佔領了歸綏和集寧.縣。按照張安樂的指示佔領了歸綏之後魏洪軍兵分兩路,一路向南進攻榆林道,另一路向西佔領整個綏遠。

當時的陝西督軍劉鎮華部分部隊調到了山海關參戰,陝西剩下一共不到五萬人,再加上以前都是些土匪和清末舊兵,戰鬥力十分低下。

魏洪軍的部隊是前奉天陸軍第三混成旅張學良的嫡系王牌部隊,自從跟了張安樂部隊換裝戰鬥力更強。

魏洪軍的兩個團僅僅用了幾天的時間就攻佔了榆林道,氣其敗壞的劉鎮華親率兩個師近3萬人北上要與魏洪軍決一死戰。

兩軍交戰於洛川.縣境內,洛川一戰劉鎮華部被打垮。魏洪軍的部隊一直向南打到渭河沿岸,劉鎮華僅帶着3000多殘兵逃回長安。一面依託長安城據守不出,一面向吳佩孚求援。這個時候吳佩孚的部隊正和張作霖部打的不可開交,根本顧不上他。

第57章 進展順利第38章 各懷鬼胎第49章 西北發展規劃第23章 武昌之戰(二)第31章 勝算幾何第70章 戰事又起第36章 郭鬆齡反奉第七十八 掌饞嘴引發的戰爭第74章 爲張學良立威第46章 角色轉變第30章 施從濱之死第49章 初次會談第34章 抵達天津第49章 西南有變(下)第七十八 掌饞嘴引發的戰爭第14章 孫傳芳求見第44章 巨流河戰役第37章 孫中山北上(二)第39章 戰爭爆發第2章 思維覺醒第59章 武功再高 也怕陰招第57章 李景林下野第67章 馬不停蹄十第24章 武昌之戰(三)第4章 調虎離山第35章 部署防務第46章 善後會議召開第36章 各有所需第40章 意料之外的開局第6章 各界代表第11章 你是親我爸爸第17章 戰鬥部署第53章 蘇聯的底線第24章 蒙古軍南下第53章 蘇聯的底線第17章 安撫軍進城第1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60章 各方反應第五十八 掌閻錫山的來信第2章 《哈爾濱條約》第34章 裝甲師的驚喜第48章 西南事起(中)第43章 一分錢都不捐第28章 倉皇北逃第7章 敲打顧維鈞第60章 國慶典禮第13章 入主鈴木(上)第76張 捉賊給賊第7章 敲打顧維鈞第70章 戰事又起第71章 國民軍投降第14章 高難度任務第42章 直奉聯合第50章 孫中山逝世第43章 最後的衝鋒第五十八 掌閻錫山的來信第33章 視察裝甲師第3章 張學良說媒第26章 新渤海艦隊第38章 各懷鬼胎第66章 一語成真第33章 實力大增第40章 意料之外的開局第6章 國民軍又投降了第60章 國慶典禮第72章 誓師北伐第5章 善後會議第12章 一觸即發第35章 金蠶脫殼第28章 又見任務第44章 巨流河戰役第44章 西北軍整編第39章 形勢比人強第68章 我們不服第68章 我們不服第1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1章 武力威脅第5章 善後會議第五十八 掌閻錫山的來信第30章 施從濱之死第23章 武昌之戰(二)第四十八 掌對四川下手第41章 李景林倒戈第61章 建立裝甲師第9章 各界代表會議第19章 兵諫第62章 不賣給日本人第63章 延長石油廠第9章 一切順利第24章 武昌之戰(三)第44章 全線突破第3章 聲東擊西第16章 到達蒙古第15章 蒙古督軍第71章 國民軍投降第34章 裝甲師的驚喜第41章 李景林倒戈第56章 英國想結盟第46章 角色轉變第13章 視察海軍基地
第57章 進展順利第38章 各懷鬼胎第49章 西北發展規劃第23章 武昌之戰(二)第31章 勝算幾何第70章 戰事又起第36章 郭鬆齡反奉第七十八 掌饞嘴引發的戰爭第74章 爲張學良立威第46章 角色轉變第30章 施從濱之死第49章 初次會談第34章 抵達天津第49章 西南有變(下)第七十八 掌饞嘴引發的戰爭第14章 孫傳芳求見第44章 巨流河戰役第37章 孫中山北上(二)第39章 戰爭爆發第2章 思維覺醒第59章 武功再高 也怕陰招第57章 李景林下野第67章 馬不停蹄十第24章 武昌之戰(三)第4章 調虎離山第35章 部署防務第46章 善後會議召開第36章 各有所需第40章 意料之外的開局第6章 各界代表第11章 你是親我爸爸第17章 戰鬥部署第53章 蘇聯的底線第24章 蒙古軍南下第53章 蘇聯的底線第17章 安撫軍進城第1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60章 各方反應第五十八 掌閻錫山的來信第2章 《哈爾濱條約》第34章 裝甲師的驚喜第48章 西南事起(中)第43章 一分錢都不捐第28章 倉皇北逃第7章 敲打顧維鈞第60章 國慶典禮第13章 入主鈴木(上)第76張 捉賊給賊第7章 敲打顧維鈞第70章 戰事又起第71章 國民軍投降第14章 高難度任務第42章 直奉聯合第50章 孫中山逝世第43章 最後的衝鋒第五十八 掌閻錫山的來信第33章 視察裝甲師第3章 張學良說媒第26章 新渤海艦隊第38章 各懷鬼胎第66章 一語成真第33章 實力大增第40章 意料之外的開局第6章 國民軍又投降了第60章 國慶典禮第72章 誓師北伐第5章 善後會議第12章 一觸即發第35章 金蠶脫殼第28章 又見任務第44章 巨流河戰役第44章 西北軍整編第39章 形勢比人強第68章 我們不服第68章 我們不服第1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1章 武力威脅第5章 善後會議第五十八 掌閻錫山的來信第30章 施從濱之死第23章 武昌之戰(二)第四十八 掌對四川下手第41章 李景林倒戈第61章 建立裝甲師第9章 各界代表會議第19章 兵諫第62章 不賣給日本人第63章 延長石油廠第9章 一切順利第24章 武昌之戰(三)第44章 全線突破第3章 聲東擊西第16章 到達蒙古第15章 蒙古督軍第71章 國民軍投降第34章 裝甲師的驚喜第41章 李景林倒戈第56章 英國想結盟第46章 角色轉變第13章 視察海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