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零三章 內府新的財政來源

但是直接讓皇后娘娘這內府實際上的領袖直接去幹預外廷各部事宜,哪怕只是聽一聽,外廷都會覺得受到了冒犯,必然會表達不滿。

所以也只能委屈樂昌在馬車上等着。

樂昌倒是樂得於此。

她本來就不是那種對於權力有很大喜好的人,支撐她坐在皇后這個位置上的最大動力,實際上還是身爲李藎忱唯一明媒正娶之大婦的心態。

明明我是家裡老大,憑什麼做小?

連帶着,樂昌必須要承擔起來皇后的責任。

不過實際上李藎忱的後宮規模本來就不大,而且也沒有多少需要皇后做的。李藎忱也清楚樂昌的性格,一開始並沒有讓樂昌負責內府的諸多事宜。

樂昌對此當然有意見,她對於內府的權力實際上不感興趣,但是她在意的是,李藎忱需要人的時候竟然把她放在一邊。所以最終還是樂昌出面主持內府的工作。

這自然也讓皇后娘娘頭疼不已,不過咬着牙也得幹。

好在內府內部的工作,已經在李藎忱的幫助下劃分的條理清晰,樂昌居中,更多的是起到監督、調解和分配的作用。尤其是調解,後宮之中的妃嬪之間因爲出身、地域等等原因,自然而然也是抱團的,每個小山頭之間也多有攻訐和不滿。

因此這中間自然就需要有一個能夠服衆、不偏不倚的人調節。

樂昌顯然是最適合充當這個角色的。

和陛下認識的最早、性情溫和、之前的身份地位又最高,無論是蕭湘還是尉遲熾繁,資格都不夠。

所以自從內府正式組建起來並且隨着大漢的北伐逐漸向外擴張之後,樂昌也是忙得團團轉。

像是現在這樣能夠偷懶看看書什麼的日子,屬實是太少了。

“去內府。”李藎忱徑直說道。

這也是帶着樂昌前來的另一個原因。

陛下視察內府,內府的老大總歸是要跟着的。

樂昌也坐了起來,整理了一下有些亂的衣襟。

這裡所說的內府,並不是緊挨着皇宮的那個內府,不然的話樂昌在宮中等着就是了。那個內府更像是一個駐京的衙門,主要負責的就是將下面的信息簡單整理之後轉入宮中,由皇后娘娘定奪,有些類似於大漢的秘書監或者之前的門下省。

真正的內府辦公衙門坐落在洛陽城西南的新城中,佔地數百畝。

現在內府的事業之中,包括書院、醫院、慈善堂、茶樓、酒樓、客棧、寺院道觀等等,甚至就連青樓楚館,也都在內府的麾下,由朝廷派遣的女官統一管理。

雖然書院和醫院已經劃撥出內府,自成一體,但是內府依然有一半的管轄權,自然這兩個機構在內府都有辦事衙門。

至於大漢的青樓楚館,也已經取締了原本的強買強賣,從業人員也得是自願的,並且有朝廷頒發的上崗證明纔可以,不然的話,當地內府管理機構就有資格直接取締之。

這也是女子地位提升的一種變相體現。畢竟李藎忱也沒有打算一步到位,把這些都取締掉,而且······從廣大男同胞的角度考慮,有一些合法的機構放在這裡還是有必要的,大概可以避免一些惡性事件的發生。

茶樓、戲臺、酒樓和客棧等等,無論是公私經營,最終都歸內府統一管理,行業的制度和政策等等由內府制定。

這些都是朝廷六部之前估顧及不到的邊邊角角。

換在前朝,這其實也不算什麼,畢竟普天之下絕大多數的還都是勤勞種地的老百姓,這些城市中才有的消費場所並不是非常多。而且亂世之中,大多數人也沒有這個消費能力。

而有消費能力的那一羣人,往往自家就已經有不少娛樂設施,不需要再出去享受了。

所以只要地方州府管一管就好了。

可是這也意味着這些酒樓啊、客棧啊之類的發展的很是無序,各自有各自的規矩,甚至於就連稅收也都是走走過場。

隨着大漢經濟的騰飛,一座座嶄新的城鎮如雨後春筍一樣出現,一支支商隊穿行在神州大地上,天下各處的交流已經遠比之前密集,這些酒樓之類的自然也就越來越多,朝廷也不可能在和之前那樣,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所謂行有行規,必須有一個管理機構出來負責調節矛盾、分配資源以及制定行業內的規章制度,讓一切都變得有序化。

商業經營方面有商部、稅收方面有戶部、律法方面有刑部,而這些行業的管理方面,則有內府。

朝廷把這些事情按照各自的職權劃分爲不同的部門,自然避免了一家獨大,也避免了上下勾連。

什麼?你想行賄?

那看看朝廷各個部門多少都和你有關係,你要麼都送一圈,要麼就一個不送,不然的話送了這個,另外一個就沒有意見麼?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意圖行賄的人也就放棄了。

只要不是什麼天大的事,沒必要把家底都掏空。

在李藎忱看來,內府所扮演的角色,實際上有點類似於後世的行會和工會,解決的是日常的一些問題,一些沒有必要鬧到地方州府甚至刑部衙門上的事。

而爲了支撐這些機構運轉,這些酒樓、青樓之類的,上交的稅款之中有一部分是要劃撥給內府的,這也算內府一個新的財政來源。

對此,戶部倒是沒有太大的意見。

畢竟內府是真的在維繫這些城市中重要組成部分的日常運轉,有一部分給內府也是應該的。

更何況沒有內府監督管理,這些地方偷稅漏稅還不知道有多少,保不齊戶部拿到的比現在還少。

李藎忱並沒有從前門進入,因爲內府的前門外有很多人在排隊辦理經營許可證之類的,這也是開辦商鋪之類必須要有的,甚至還有商標之類的,內府也已經聯合商部在推動。

這些事畢竟涉及到商貿,商部也同樣有責任,現在在內府之中負責許可證之類辦理的就有不少商部的吏員,畢竟這些許可證的批准等等都需要商部,但是之後的監督之類的需要內府。

這也是樂昌刻意營造的內府和外廷之間的合作中的一部分。

第二百五十章 答話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後悔第一四四零章 後生可畏第九百九十三章 巷戰第二零四八章 胸有成竹第二二八四章 西寧第三百一十九章 子云槍第一九三五章 這就是朕的底氣所在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想隔岸觀火第一一一八章 一份子第九百九十章 激戰湘州城第一千三十五章 馮小憐和張麗華第一二六三章 豬隊友第二一九一章 校尉老孫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城第二二二七章 陛下的雄心第五百一十九章 鏖戰急第二十章 殺機第二一九七章 守土有責第一三七三章 皆大歡喜第七百八十九章 淳于家的抉擇第四十六章 夙願第三十七章 心思第一四零零章 震天雷第一九三零章 陛下對皇后有猜忌?第九百四十一章 加班不一定有成效第六百一十六章 世家興亡第一一九七章 楚囚第一六三六章 戰爭的前奏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一九三九章 醫療發展的好處第六十章 不求第一六九六章 轉進,時間不等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起第一三四四章 大漢虎將第七百四十九章 天下更大第一六九八章 王軌很羨慕第一三二六章 白鹿原上第一七六四章 王謙的準備第一二四七章 父業子承第一九三八章 泰山書院第二百六十五章 會師第二二五四章 收復四門第一千零九章 靈前第三百八十五章 多多益善第二一七七章 驚天一爆第二三六二章 親眼所見方爲真第五百三十一章 憑險而守第七百九十八章 與其慢慢凋零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發展第一四九五章 皆是大漢天下第一千八十七章 誰要去?第一千八十七章 誰要去?第一千二十三章 兩路進軍第六百七十三章 不滿第一二二五章 修仙黨第一千八十九章 共同的敵人第一七四二章 不同的百姓第六百六十二章 風捲衣袍第一九九八章 白袍在幽州的發展第一六九七章 命中註定的對決第一千六十二章 南北人口第八百二十九章 持平第一四九四章 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第二百五十六章 起狂瀾第八百一十九章 與此處何干?第一五六六章 預算和預案第二二八零章 吐谷渾的價值第三百一十五章 火第二百三十八章 隱約雷鳴第五百二十六章 總有一天第二零七九章 立足遼東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九百八十一章 尷尬的顧覺第五百一十五章 這纔是弱點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歸流第七百六十六章 誓死進攻第八百零三章 主動撤退?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氣運,佑我華夏第七百四十五章 長安夜色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三百八十三章 投靠第三百二十八章 信與不信第二一七九章 與此城共存亡第一二六五章 釜中游魚第二二二九章 漢土第一八六八章 大軍渡河第七百三十九章 離開的時候第一六八九章 有結束,有開始第五百三十五章 蜀郡捷報第五百零七章 驚人的消息第一四九九章 我看誰敢!第一五二九章 戰盧容,火槍對大象第四百一十八章 還算有良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李藎忱的兵第一五九九章 調皮的陳宣華第一三二四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三百七十九章 竟全功第五百四十二章 星火第一三八三章 宇文忻的建議
第二百五十章 答話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後悔第一四四零章 後生可畏第九百九十三章 巷戰第二零四八章 胸有成竹第二二八四章 西寧第三百一十九章 子云槍第一九三五章 這就是朕的底氣所在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想隔岸觀火第一一一八章 一份子第九百九十章 激戰湘州城第一千三十五章 馮小憐和張麗華第一二六三章 豬隊友第二一九一章 校尉老孫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城第二二二七章 陛下的雄心第五百一十九章 鏖戰急第二十章 殺機第二一九七章 守土有責第一三七三章 皆大歡喜第七百八十九章 淳于家的抉擇第四十六章 夙願第三十七章 心思第一四零零章 震天雷第一九三零章 陛下對皇后有猜忌?第九百四十一章 加班不一定有成效第六百一十六章 世家興亡第一一九七章 楚囚第一六三六章 戰爭的前奏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一九三九章 醫療發展的好處第六十章 不求第一六九六章 轉進,時間不等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起第一三四四章 大漢虎將第七百四十九章 天下更大第一六九八章 王軌很羨慕第一三二六章 白鹿原上第一七六四章 王謙的準備第一二四七章 父業子承第一九三八章 泰山書院第二百六十五章 會師第二二五四章 收復四門第一千零九章 靈前第三百八十五章 多多益善第二一七七章 驚天一爆第二三六二章 親眼所見方爲真第五百三十一章 憑險而守第七百九十八章 與其慢慢凋零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發展第一四九五章 皆是大漢天下第一千八十七章 誰要去?第一千八十七章 誰要去?第一千二十三章 兩路進軍第六百七十三章 不滿第一二二五章 修仙黨第一千八十九章 共同的敵人第一七四二章 不同的百姓第六百六十二章 風捲衣袍第一九九八章 白袍在幽州的發展第一六九七章 命中註定的對決第一千六十二章 南北人口第八百二十九章 持平第一四九四章 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第二百五十六章 起狂瀾第八百一十九章 與此處何干?第一五六六章 預算和預案第二二八零章 吐谷渾的價值第三百一十五章 火第二百三十八章 隱約雷鳴第五百二十六章 總有一天第二零七九章 立足遼東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九百八十一章 尷尬的顧覺第五百一十五章 這纔是弱點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歸流第七百六十六章 誓死進攻第八百零三章 主動撤退?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氣運,佑我華夏第七百四十五章 長安夜色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三百八十三章 投靠第三百二十八章 信與不信第二一七九章 與此城共存亡第一二六五章 釜中游魚第二二二九章 漢土第一八六八章 大軍渡河第七百三十九章 離開的時候第一六八九章 有結束,有開始第五百三十五章 蜀郡捷報第五百零七章 驚人的消息第一四九九章 我看誰敢!第一五二九章 戰盧容,火槍對大象第四百一十八章 還算有良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李藎忱的兵第一五九九章 調皮的陳宣華第一三二四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三百七十九章 竟全功第五百四十二章 星火第一三八三章 宇文忻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