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節 美洲征服史(二)

移民屬於國家行爲,首先,作爲美洲的第一批的新移民,好處不少。轉 載自 我 看 書_齭

根據帝國的《宅地法》規定,移民可得到六百畝的土地,如今皇帝開恩:翻倍。

除了能得到一千二百畝土地,(因功)加恩的額外土地照計不誤。

豐厚的土地紅利令到老百姓們眼紅,嘿,您還別說,吸引了好些新移民,第二年的新移民就過三萬了。

每一個移民坐船來是免費的,出行時必買保險,由國家補貼。

發給安家費,到來後做生意和進行土地開發,貸款和稅收均十分優惠,此外,該得的福利,如醫療和教育保證。

子民們無不交口稱讚皇帝的恩澤,大臣們則是心知肚明,皇帝是佔據高點,省得日後有人以自己獨立開發,不關國家的事來搞鬼搞怪。

如果移民很有錢,認爲自己不需要國家的恩惠,且慢!誰都脫離不了國家軍隊的保護,而軍隊是屬於皇帝的!

北美洲好哇!未開放過的處女地,那兒有廣袤蒼涼的原野,連綿不斷的山脈和鬱鬱蔥蔥的森林,這一片新天地,任由新移民作主,由新移民來書寫未來的篇章!

官府的噓頭搞得不錯,介紹移民的文章登在報紙頭版頭條,寫到:“新的開始,新的希望!”

文章寫道:“如果您的生活過得不如意,如果您已經厭煩了一成不變的生活,那麼,到新大陸來,您將開始新的生活,有新的希望,新的追求和全新不同的人生!”

僅僅在十年後。北美洲地新移民有三十萬,其中百分之九十五帶有華族血緣。

帝國的移民路線圖是先沿海再內陸,沿海靠火船,內陸則依託內河(也是行火船)和火車。

在美洲開拓史上,道路建設和航道的開通這些公益**務,大部分工作歸由非洲和印第安奴隸進行。人工省了足足一半!

奴隸主驅使奴隸工作,使盡了殘酷手段,據說,在北美鐵路的每一條道軌都有一個冤死的奴隸在號叫。

往內陸的鐵路幾乎是平行空間米國地太平洋/大西洋鐵路線的翻版,從金山出發,到達大鹽湖,再直線到了芝加哥。那已經是五大連湖的範圍,然後到克利夫蘭,匹茲堡最後到達華盛頓,總修建長度達四千五百公里。

另一條鐵路則是從洛出發,斜線向上,經過亞利桑那行省。到道奇城、堪薩斯城、辛辛那提,最後到華盛頓。

之所以斜線向上,是因爲直線走的話,水網密集,不利築路。

二條道路由皇家屬下的大陸鐵路公司承建,在帝國,國營企業已經沒有了,象一些公益性的工程,實際是皇家屬下企業負責的。\\\\\\儘可能做到自負盈虧。不夠則由皇家幫補,但即使以前虧本,基本上日後都能還本。

耗資巨大地雙軌鐵路線建成,經濟效益相當差,畢竟那時人流和物流還是不足,但在軍事上和政治上及給子民們帶來的便利上還是被皇家認爲“值!”

依託鐵道,帝國騎兵在五百公里範圍內天下無敵!

後勤,還是後勤!

沒有鐵道。我 看&想出兵四千五百公里。難以想象,難以做到。日後更難以實際佔領。

其實,說什麼中原漢族是羊,北方遊牧民族是狼,盡是狗了去,草原在哭泣,氈房在燃燒,草原和森林兒女在死亡!

打敗中原王朝的內因是它的政治腐朽性,外因就是他面對外族的地理位置。

如果那些化外之地不是依靠他們地地理位置先來狗延殘喘,日後再圖發展,大家面對面pk,基本上都是中原王朝佔優。==

但一時的優勢,很大程度上因爲後勤的原因導致了失敗。

在漢朝時期,漢族軍隊一直打到蒙古的杭愛山脈,要是能夠實際佔領,日後哪還有鐵木真的崛起,搞到“涯山之後無漢祀”的事兒?

中國太大了!比方說舊時(明朝)一個官員在北京接受了任命到海南、貴州和廣西這些地方做官,他如果沒有什麼錢的話(這樣的事情很多,比方說寒門子弟金榜題名做了進士去當官,初上任還是蠻可愛的不敢接受太多地賄賂,或官員倒了勢被抄家然後發配邊疆),那麼他地行程將會有大半年以上才能貫穿南北,說不定死在半路都有可能,官沒做成就到地府上任,不知道閻羅老爺認不認人間吏部的任命?

寄信的事兒,上網只要一按鼠標,郵件發出,片刻即到。

可在舊時,老百姓想常寄封信的話想都別想,最多託人帶信,而有了鐵路就簡單了,隨車掛個郵件車廂,包裹信件任發,只要通了鐵路,都好發放。

要是中國將蒙古之地也納入版圖,實際佔領,那裡沒有順便的河流,土地又經常結冰、霜凍,荒無人煙,再能幹的戶部官員和兵部官員都得撓頭。

許多人數典忘祖,咒罵祖宗說他們不進取,換作他們來在交通沒突破的情況下來試試看!實在話,封建制對於維繫一個巨大版圖的國家統一已經做得很好了。

穿越地小強們開疆拓土是件好事,如果沒有研製出蒸汽機,那麼就想想好了,真要硬做,先跟阿三們學學。

學什麼?學吹牛皮!

有了鐵道,子民地生活就有了保證,日常商品不匱乏,安全受到帝**隊的保護。==

有了鐵道,軍隊地機動力大增,戰馬坐火車,迅速奔赴可能的出事地點,省時省力!

如果靠人口的自然增長而將疆域慢慢拓展,那不知是猴年馬月的事。

但有了鐵路。鐵路開到哪裡,哪裡就有新移民跑來,因爲他們知道,交通的便利能使天涯變坦程,縮短彼此間距離。

官員們也樂意赴任新大陸,辛苦五年。任內有豐厚地“支邊費”,回來後政治本錢上升,優先提拔,何樂而不爲?

早期北美大鐵路民用列車生意很淡,一星期才發一班車,穿越東西,差不多用了十年。總算做到了一天發一班。

貨運是積夠一班車即發。

特殊事件則是隨到隨發,比方說重要官員的赴任,軍隊的調動,有一次在中部的奧哈馬城,一位新移民遭熊襲,傷勢嚴重。十分悽慘,當地醫院條件不足,火車被充當了出租車,專運了這個傷員及隨行的三名醫護人員一直開到金山的海軍總醫院救治,十分成功。

新移民在新大陸,首先他們遇到地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

有人寫道:……這裡的野火雞漫山遍野,連它們的棲息的樹枝都壓斷了,小溪裡河狸、水獺成羣,魚兒又肥又大。多不勝數。森林裡到處都是多角鹿,峪谷中遍地是野牛!

按照官府的土地授予書,開發者對土地上的生物持有生殺大權(但對河流管得嚴一些,畢竟大家公用,並且官府劃出了大片地保護區,那兒不準宅地的),新移民往往在自己的宅地上贏得第一桶金----野生動物送給他們的,還有森林的原木。

新移民進行土地開發。普遍種起莊稼和放牧。如果幸運的話,土地上有礦藏那麼就中大獎了。

草原上張棚在牧場圍欄上地刺鐵絲和提供動力抽取地下水的風車之景比比皆是。加速了北美大草原的開發。

由於道路和內河交通,貨物運得進來,也運得出去。

人吃糧食終歸有限,我們得追求更高的標準!讓糧食耕種轉型爲動物飼料吧,鼓勵食肉,從軍隊做起,美洲的駐軍食譜裡肉類成份比起其它洲的兄弟們高出了二十個巴仙,結果他們的噸位也相當的可疑,比其他兄弟重上二十個巴仙?!

由於人手匱乏,許多新移民還加入官府和福利機構兼職,有的還充當教師和做蒙古大夫,還有民兵組織每年地農閒都要集中起來訓練,即使是大家認爲不需要,但皇帝地意願必須得到貫徹。

且慢,不是說有奴隸嗎?爲什麼新移民還是很辛苦?

皇帝的敕令從沒有過更改,即除了白人和波斯人能做奴隸主之外,這些奴隸主須經官府備案,以“公司”的形式進行組織,任何子民都無權擁有男奴。\\\\\\

因此華族新移民的家中沒有奴隸,新移民需要時,必須從奴隸主的公司裡僱用,而且,奴隸主必須優先保證官府的公益工程。

有一個優先,收成時期,所有的力量都得動用,雙搶三搶,把莊稼作物和水果儘快入庫或者運出,落袋平安。

奴隸們從來沒有成爲生產的主力,雖然奴隸在新移民地生活中並不佔據重要地位,但對於新移民不無補益。

新移民們辛苦勞作,種出糧食作物和養出牲畜賣掉,帝國擴張性地人口政策和消費型社會,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新移民的利益。

吸引新移民地政策措施不少,除了土地紅利,重要的一個就是“淘金潮”。

皇帝說加利福利亞多金,他說得肯定不錯,美洲總督們曾幼稚地投入了一萬兵力去掘金,結果一無所獲,灰溜溜地夾起尾巴去打印第安人,畢竟“肉金”來得又快又多。(販賣奴隸的收入由軍隊來分,算是皇帝給他們的“外快”)

黃金可遇不可求,在新移民到達後的第三年,終於在野外大溪地發現了金子。

消息迅速傳開,在中華的報紙上長篇累犢登出來,這次有個新措施,那就是黃金私有!

是帝國人都知道,黃金之地在南非,可是南非的黃金開發屬於特許經營,其公司的所有人是皇帝,弄出來的黃金,唯一一個買主也是皇帝。

皇帝將黃金私有化,除了皇室享用,重要的一個使用方式是皇室的黃金實際上充當了貨幣的保證金,皇家內庫和國庫通用,是封建皇朝的慣例,子民們無可厚非,本朝皇帝從來沒有從國庫裡搬錢反倒是從內庫裡放錢到國庫,是子民們的福氣,大家都明白,真要是國家財政困難,皇帝不會吝惜自己的錢的。

在新大陸,如果私人找到黃金,那麼黃金的所有者即是私人所有,只要不作交易,就不用交稅!

於是,新移民開往新大陸者日衆,奔向加利福尼亞,或徒步或騎馬乘船,到盛產黃金的礦藏去,隨着好消息的增加,三年後,淘金熱達到了沸點。

一夜之間出現了許多城鎮,在發現黃金的第四年,加利福尼亞有了足夠的人口,可以作爲一個行省加入帝國了,就結束軍管,改爲官民共管,比預想的早了一年。

整個行省無論是山上,還是溪畔地邊,成千上萬的人在尋找金子,他們帶着食物和毯子,還牽着騾子,趕着狗,後來發現豬也不錯,訓練過的豬能把黃金拱出來!扛着錢鍬,拿着淘盤,睜大雙眼,提防留神腳下有沒有黃燦燦的金子。

官府很明智,他首先派出了探測隊,發現黃金之後,此地禁止宅地,以防有人一口氣發得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然後劃分出一塊塊的地皮,讓人先來先得,一個子民只能佔一塊淘金地,不許多佔,不得圈地,官府來保證公平。

往往是溪地和山地不許宅,要宅的話到平原去。

有的人找到了含金豐富的礦脈,發了財,也有的人一無所獲,反而是賣工具的人賺了。

如果有的人宅地時,湊巧本地是礦脈,官府是不會回收土地,算是中大獎了。

一些人在山溝小溪裡淘金,他們是在撿漏,即撿取水從山下衝下來的金塊。

淘洗是唯一可行的辦法,人們把泥土放在掏盤裡,況上水,然後晃動淘盤,用水沖走泥土,再把泥土慢慢地從盤子裡倒出來,假如運氣不錯,盤底下就留下了粒粒黃金。

有的傢伙大概拜趙公明元帥十分虔誠,在三天里居然淘到了價值三千兩白銀之巨的黃金,在黃金礦區,人們甚至不用紙幣,一小袋一小袋的金子直接當錢使用,人們用手掂袋子的重量,來估計它的價值。

那可真是一個流金的時代。58

第10節 鬼城豐都第28節 算舊帳(三)第80節 那布里之行第18節 龍噬人心第51節 貴霜僵局第3章 番外話第3節 佛祖困青龍第16節 風暴過後第47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藍鑽第25節 結業證書第9節 龍遊大江第82節 衙內惹事(一)第61節 欣聞大耳之訊(一)第53節 紛爭、潛流(一)第94節 索福倫妮雅之野望第3節 頭上無毛,身帶陰謀第9節 第一天當太守第64節 釣魚島事件第51節 朕來溝(一)第47節 皇帝雪夜入高句麗第33節 馬家遊江南(四)第10節 大盤點第18節 龍噬人心第8節 致命絞索第45節 天津會議第25節 雷霆猛女第52節 收尾,人踩我尾第22節 美人計(二)第59節 羅馬假日(二)第26節 三聖至上第63節 兵臨城下第8節 秋交會第8節 秋交會第63節 兵臨城下第34節 文具的用一種用法第20節 大舉進攻(二)第36節 屠光北極熊祖宗(二)第9節 抽水機大破巴姆堡第6節 吞併日耳曼(二)第25節 周泰發瘋第62節 東方美女來兮第20節 巾幗不讓鬚眉第80節 那布里之行第81節 進謁皇后第19節 隔海互聯第56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入教第52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厄運星第14節 艱鉅的談判第20節 大同鎮第63節 殺豬記、有海盜!第6節 一個士兵JB的命運(二)第4章 20節地形第63節 殺豬記、有海盜!第2節 輕取華雄第25節 印第安之王(三)第13節 吞併日耳曼(九)第56節 張老師的典型戰例(二)第30節 馬家遊江南(一)第19節 和平比戰爭好第17節 老將出馬?第41節 經營西域第39節 偉大的事業第26節 算舊帳(一)第10節 紅得發紫第34節 什麼禮物?第61節 愛琴海,愛之海第61節 愛琴海,愛之海第4節 貴霜風雲(一)第45節 愛麗芙娜達帝國的聚寶盆三第31節 昆杜斯和阿蘭的報告(一)第26節 印第安之王(四)第92節 途中打一炮第23節 皇帝當強盜(四)第36節 元老院內外第18節 初期的活動第45節 愛麗芙娜達第6節 呆在豬圈裡的步百里第17節 繼續向前----登陸第1節 波斯山陵崩第1節 青龍盛世第34節 什麼禮物?第16節 駛入陽光燦爛的大海第27節 夢斷樓蘭(一)第47節 南洋公猴子絕種第37節 再幹一票(三)第13節 吞併日耳曼(九)第56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入教第60節 羅馬新生活(三)第3節 佛祖困青龍第22節 巷戰滾一邊第2節 輕取華雄第32節 馬家遊江南(三)第5節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2節 初戰曹軍第49節 三國英雄奧運會(五)第38節 呆在建業第46節 木頭猴樓蘭公主第11節 吞併日耳曼(七)
第10節 鬼城豐都第28節 算舊帳(三)第80節 那布里之行第18節 龍噬人心第51節 貴霜僵局第3章 番外話第3節 佛祖困青龍第16節 風暴過後第47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藍鑽第25節 結業證書第9節 龍遊大江第82節 衙內惹事(一)第61節 欣聞大耳之訊(一)第53節 紛爭、潛流(一)第94節 索福倫妮雅之野望第3節 頭上無毛,身帶陰謀第9節 第一天當太守第64節 釣魚島事件第51節 朕來溝(一)第47節 皇帝雪夜入高句麗第33節 馬家遊江南(四)第10節 大盤點第18節 龍噬人心第8節 致命絞索第45節 天津會議第25節 雷霆猛女第52節 收尾,人踩我尾第22節 美人計(二)第59節 羅馬假日(二)第26節 三聖至上第63節 兵臨城下第8節 秋交會第8節 秋交會第63節 兵臨城下第34節 文具的用一種用法第20節 大舉進攻(二)第36節 屠光北極熊祖宗(二)第9節 抽水機大破巴姆堡第6節 吞併日耳曼(二)第25節 周泰發瘋第62節 東方美女來兮第20節 巾幗不讓鬚眉第80節 那布里之行第81節 進謁皇后第19節 隔海互聯第56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入教第52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厄運星第14節 艱鉅的談判第20節 大同鎮第63節 殺豬記、有海盜!第6節 一個士兵JB的命運(二)第4章 20節地形第63節 殺豬記、有海盜!第2節 輕取華雄第25節 印第安之王(三)第13節 吞併日耳曼(九)第56節 張老師的典型戰例(二)第30節 馬家遊江南(一)第19節 和平比戰爭好第17節 老將出馬?第41節 經營西域第39節 偉大的事業第26節 算舊帳(一)第10節 紅得發紫第34節 什麼禮物?第61節 愛琴海,愛之海第61節 愛琴海,愛之海第4節 貴霜風雲(一)第45節 愛麗芙娜達帝國的聚寶盆三第31節 昆杜斯和阿蘭的報告(一)第26節 印第安之王(四)第92節 途中打一炮第23節 皇帝當強盜(四)第36節 元老院內外第18節 初期的活動第45節 愛麗芙娜達第6節 呆在豬圈裡的步百里第17節 繼續向前----登陸第1節 波斯山陵崩第1節 青龍盛世第34節 什麼禮物?第16節 駛入陽光燦爛的大海第27節 夢斷樓蘭(一)第47節 南洋公猴子絕種第37節 再幹一票(三)第13節 吞併日耳曼(九)第56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入教第60節 羅馬新生活(三)第3節 佛祖困青龍第22節 巷戰滾一邊第2節 輕取華雄第32節 馬家遊江南(三)第5節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2節 初戰曹軍第49節 三國英雄奧運會(五)第38節 呆在建業第46節 木頭猴樓蘭公主第11節 吞併日耳曼(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