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襄江之戰(二)

一直以來,對元軍該用什麼戰法,元軍都在不斷探討着!

亦奇說得頭頭是道:

吾軍作戰,首重素質,要求以一對一,我軍能勝!

注重情報,善以奇兵出奇制勝!

以吾軍素質,作運動戰,調動敵軍,找出空隙,尋機殲敵!

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駐我攏,敵疲我打!

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

圍城打援!

不要在敵人選好的地方與敵人戰鬥!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配以良好裝備,在末交戰之前,大量殺傷敵軍等等,

總之,儘可能在大量殲敵的同時,減少我軍傷亡!

大家聽得一愣一愣地,以爲亦奇愛惜人命,哪知亦奇私下對心腹道:“開玩笑,要是士兵死得多,我豈不是要付出大筆的撫卹金?這年頭,掙錢容易!可花錢更容易!能省就省!要是死人不要我花錢的,那死上多少關我屁事!”賈詡聽着,深以之爲然!

現在,高順和黃忠就是執行了亦奇的戰法,先以化學弩逼使想打陣地戰的曹軍出動,在沒交戰之前,黃忠就帶着弓騎兵,以良好的機動性,對着曹軍隊伍放箭!同時,化學弩仍然不斷髮言着!

江東騎兵,停一下,放一排箭,再退一下,再放一排箭,如此操作,以空間換生命,曹軍傷亡不少!

張邰着令五千騎兵出發驅趕江東的騎兵,而江東的高順,立即發令,出動另一萬人隊,從另一方面對曹軍施以打擊!

同時,當曹軍步兵進入元軍弩手的射程之內時,立即招致來大量箭雨,傷亡慘重!

張邰見不是路,只得發令道:“全軍前進!”

他是沒有辦法,在高處駐紮不了,如以一隊隊去衝元軍,那是添油打法,更不可取!

五萬曹軍勉強維持隊列,向元軍衝擊,張邰鬱悶無比,居然被人逼着放棄良好地形,要首先進攻,不能以逸待勞!

元軍高順見曹軍逼近,曹軍的弩手夾在隊伍中間想矇混過關,他眼中厲芒一閃,道:“牀弩後撤入陣裡,擺好後,標定五百步,放!”

正好射在曹軍弓弩手的中間,自他們出動,就受到了江東牀弩的全程照顧!在元軍中,有參謀指揮牀弩,依照高順的將令,專門打擊曹軍弓弩手!

在猛烈地打擊下,曹軍的隊伍亂了!曹軍雖有一萬弓弩手,但元軍卻有二萬弓騎兵,二萬弓弩手,再加上百餘架牀弩!

更糟糕的是,元軍的弓手,全是新近裝備的長弓手,他們弓的弓骨,是以英國杉木(注)製作的,射程遠,威力大,又沒有弩的慢射速,一分鐘之內射出12-14箭,平均爲每個弓手能射13箭一分鐘!

僅僅十分鐘,元軍已經朝天怒射了一百萬枝箭!

其後果就是,曹軍倒下了一半人,活着的不少人,更是帶了傷!

在付出慘重的代價後,曹軍終於能和元軍面對面了,問題是:被臭得頭暈眼花,被薰得手軟筋鬆,被射得心驚膽戰的曹軍還能有多大的戰力?

當曹軍突破了前隊的江東輕步兵後,出現的就是全副重裝甲的重裝步兵。

陷陣營!

以前高順不過是指揮幾百人的陷陣營,就已經縱橫沙場,勢不可擋了!

現在他指揮的陷陣營,人更多,裝甲更厚,力氣更大,訓練得更精銳,衝擊力更強!

高順指揮的陷陣營,確實是把可怕的利刀,如同水龍衝泥牆,一下子就衝散了曹軍的中軍!

混戰中,曹軍中軍大旗倒下了,元軍趁機大喊道:“曹軍敗了,曹軍敗了!”

在被擊殺了五千餘人後,曹軍剩下的二萬人,終於崩潰了!

他們瘋狂地向後退去,可是!

在他們兩翼的二萬江東騎兵已經包圍上來,只留下最後的窄窄通路,那是曹軍的活命通道,也是他們的催命之道!

曹軍爲了跑出包圍,在外層的士兵與元軍相持着,在內層的士兵卻自相踏踐,自相殘殺,只想活命,更有從天而降的箭雨不時射來,其景象令人慘不忍睹!

他們蜂擁着,退到了江岸邊,但載人的小船少而小,人又多,人人爭着渡船,往往一條能載十多人的小船載了二十多人,甚至開出不到十多步,就沉了下江!

張邰好不容易上了一條船,卻駭然發現開出後被數十個跳入水中的士兵抓着船沿,小船欲傾!

這哪能行啊!打仗你們士兵先衝,逃跑我們將軍先跑!方是正理!

張邰即刻撥劍,疾斬抓住船沿的手指!

其它船上,也是這麼辦理,頓時慘叫之聲大起!

總算船隻恢復平衡,坐在船上的敗軍之將,如同驚弓之鳥,拿着木板,長兵器,甚至用手,拼命地划着,恨不得早早逃離險境!

沒坐上船的曹軍士兵絕望地投入江中,元軍衝到江邊,一排排往江中射箭,江水爲之而紅!

元軍也有喊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類的口號。

哦,說錯了,是“放下兵器,投降不殺!”

主要是元軍進到江岸邊才佔據了絕對優勢,而江岸至江邊,地勢低下,前面的即使想受降,也被後面的推動着,亂軍之中,身不由已,就算前面的放過曹軍,後面的元軍突見出現曹軍,也會反射性地給他們一刀!所以曹軍被俘地極少!

一路全是曹軍死屍,能逃過江的,不過千餘人罷了。

當黃忠和高順軍威風八面之時,在另一邊的元軍,卻陷入了苦戰!

第79節 中國式方式第49節 小人得志第51節 劉備的命運(二)第5節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24節 印第安之王(二)第43節 三跌臭水第6節 蕭山會戰第50節 三國英雄奧運會(六)第2節 納衆第81節 九九歸一:歸國第19節 凹陷部之戰第14節 海外騷亂第30節 隨軍記者(一)本書說明第14節 波斯血原第34節 建業瑣事(四完)第32節 日耳曼好時光(三)儒家時代是歷史必經的時期第20節 大同鎮第21節 美人計(一)第14節 關隘上空的錘第6節 阿非利加原住民倒黴的原因第48節 一場接一場第33節 建業瑣事(三)第57節 奧古斯妲(二)第15節 慶祝勝利第3節 先苦後甜巨強第33節 日耳曼好時光(四)第75節 呂宋平叛之採石場之戰第30節 夢斷樓蘭(四)第5節 襄江之戰(三)第11節 鏖兵克爾曼第3節 羅馬內戰(二)第7節 吞併日耳曼(三)第15節 在風暴中……第8節 致命絞索第10節 鬼城豐都第29節 豔后現世(二)第22節 巷戰滾一邊第1節 和尚來了第44節 魔王大變身第34節 建業瑣事(四完)第5節 天時到了第47節 張飛VS典韋第45節 終結者II----終結元老院第33節 建業瑣事(三)第37節 門神、封神第24節 雲州事務第15節 大戰略第30節 絞殺戰和反絞殺戰第44節 絕世毒婦(四)第1節 流金歲月第29節 變身爲亢金龍第14節 波斯血原第49節 炮製高句麗君臣(二)第12節 至強洗腦第16節 友情PK第9節 吞併日耳曼(五)第82節 衙內惹事(一)第19節 凹陷部之戰第34節 公雞跑進母雞窩(五)第61節 愛琴海,愛之海第41節 絕世毒婦(一)第33節 日耳曼好時光(四)第32節 日耳曼好時光(三)第11節 蔡琰勸夫第14節 兩軍議事第31節 馬家遊江南(二)第30節 三國英雄的黃昏(二)第58節 羅馬新生活(一)第58節 羅馬新生活(一)第19節 玻璃之夜第12節 正常說書第6節 破城第50節 豬豬威震羅馬(一)第66節 炮轟波斯第18節 龍噬人心第40節 再度血戰第30節 咁大個蛤姆隨街跳?!第20節 激戰共青城第39節 作戰計劃第79節 中國式方式第51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捕鯊記第5節 代號:統一方便麪今夜登陸第30節 馬家遊江南(一)第69節 那天我好累第26節 山中捉鹿第20節 上天朝聖第78節 進城會談第67節 激戰泰西封第30節 夢斷樓蘭(四)第55節 紛爭、潛流(三)第8節 吞併日耳曼(四)第27節 萬里煙海度若飛(一)第19節 凹陷部之戰第3章 說明第15節 在風暴中……第4節 茫茫雪路第39節 公主入宮(一)
第79節 中國式方式第49節 小人得志第51節 劉備的命運(二)第5節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24節 印第安之王(二)第43節 三跌臭水第6節 蕭山會戰第50節 三國英雄奧運會(六)第2節 納衆第81節 九九歸一:歸國第19節 凹陷部之戰第14節 海外騷亂第30節 隨軍記者(一)本書說明第14節 波斯血原第34節 建業瑣事(四完)第32節 日耳曼好時光(三)儒家時代是歷史必經的時期第20節 大同鎮第21節 美人計(一)第14節 關隘上空的錘第6節 阿非利加原住民倒黴的原因第48節 一場接一場第33節 建業瑣事(三)第57節 奧古斯妲(二)第15節 慶祝勝利第3節 先苦後甜巨強第33節 日耳曼好時光(四)第75節 呂宋平叛之採石場之戰第30節 夢斷樓蘭(四)第5節 襄江之戰(三)第11節 鏖兵克爾曼第3節 羅馬內戰(二)第7節 吞併日耳曼(三)第15節 在風暴中……第8節 致命絞索第10節 鬼城豐都第29節 豔后現世(二)第22節 巷戰滾一邊第1節 和尚來了第44節 魔王大變身第34節 建業瑣事(四完)第5節 天時到了第47節 張飛VS典韋第45節 終結者II----終結元老院第33節 建業瑣事(三)第37節 門神、封神第24節 雲州事務第15節 大戰略第30節 絞殺戰和反絞殺戰第44節 絕世毒婦(四)第1節 流金歲月第29節 變身爲亢金龍第14節 波斯血原第49節 炮製高句麗君臣(二)第12節 至強洗腦第16節 友情PK第9節 吞併日耳曼(五)第82節 衙內惹事(一)第19節 凹陷部之戰第34節 公雞跑進母雞窩(五)第61節 愛琴海,愛之海第41節 絕世毒婦(一)第33節 日耳曼好時光(四)第32節 日耳曼好時光(三)第11節 蔡琰勸夫第14節 兩軍議事第31節 馬家遊江南(二)第30節 三國英雄的黃昏(二)第58節 羅馬新生活(一)第58節 羅馬新生活(一)第19節 玻璃之夜第12節 正常說書第6節 破城第50節 豬豬威震羅馬(一)第66節 炮轟波斯第18節 龍噬人心第40節 再度血戰第30節 咁大個蛤姆隨街跳?!第20節 激戰共青城第39節 作戰計劃第79節 中國式方式第51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捕鯊記第5節 代號:統一方便麪今夜登陸第30節 馬家遊江南(一)第69節 那天我好累第26節 山中捉鹿第20節 上天朝聖第78節 進城會談第67節 激戰泰西封第30節 夢斷樓蘭(四)第55節 紛爭、潛流(三)第8節 吞併日耳曼(四)第27節 萬里煙海度若飛(一)第19節 凹陷部之戰第3章 說明第15節 在風暴中……第4節 茫茫雪路第39節 公主入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