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七章 廉貞初顯威力

“臣等拜見皇上。”

“衆卿免禮。”

天啓三年的正月,十六日,元宵節過後,大明帝國新一年的國務會議如期召開。

君臣問禮後,大家各自坐定,然後朱由棟清了清嗓子:“開始吧,因爲這是今年第一次會議,所以朕想先問一下戶部,去年的收支出來了麼?”

“皇上。”戶部尚書許弘綱起身:“戶部最近這些日子只放了兩天假,緊趕慢趕,大體數字是出來了。雖說時間有限,有些統計還不是很精準,但走展應當能控制在十萬元以內。”

“好,那就請大司徒給我們通報一下去年我們的收支吧。”

“遵旨。”許弘綱行了一禮後打開一本冊子:“天啓二年,國家收入的貨幣稅全部折算爲銀元后,合計爲六千四百三十五萬餘元。除現銀外,尚有徵收的米麥、薪碳、草料等大量實物稅。這其中,米麥等主食一共是三千七百餘萬石。”

許弘綱報出這麼一串數字後,參會衆臣各自都有了反應,有的欣喜,有的沉思,有的交頭接耳,一時之間,會場裡響起了各種嗡嗡之聲。

待得衆臣們稍稍思考、小聲交流了一陣後,朱由棟才道:“大司徒,萬曆四十六年(朱由棟在那一年的五月登基)結束後,那一年的收入是怎麼樣的呢?”

“是。”拱拱手,許弘綱翻開了手邊另一冊明顯看起來舊了許多的冊子:“萬曆四十六年,戶部的收入一共是各類糧食四千七百五十萬石,各類銀元2178.5萬元。”

“咦?”當許弘綱報出這個數字後,很多大臣都發出了驚訝的聲音:這,這才兩年啊,怎麼實物稅減少了這麼多,而貨幣稅卻又翻了三倍?

“朕記得,那一年的銀錢收入,鹽稅就佔了1200萬是吧?”

“是的,皇上。萬曆四十六年,戶部按照皇上的旨意,將以前皇室和戶部徵收的絲絹布麻棉花等實物稅,全部改爲了貨幣稅。當年折銀是453萬元。草料、馬匹等,也全部改爲貨幣稅,當年折銀下來是230萬元。從萬曆四十六年開始,徭役也可以繳納銀元替代。當年收到徭役折銀330萬元。剩下的纔是茶稅、冶稅、船鈔商稅等,呃,當年因爲暹羅、日本進犯我大明,海路斷絕,所以船鈔商稅爲隆慶開關後最低,只有13.5萬元。

而在去年,這六千多萬元的收入裡,鹽稅仍然是固定的1200萬元。絲絹、草料、馬匹、徭役等折銀穩中有降。主要的增長點,來自於商稅。去年一年,國內的商稅從萬曆四十六年的不足150萬元(含公路使用費),暴漲到3100餘萬元。這筆錢,除了海關收入和國家外貿入超有1200餘萬元,以及茶稅、海外五州繳納賦稅外,主要就是由皇上新成立的國家工商總局收取的各種國內的商稅。”

“嘶~”參會的大臣們在聽完許弘綱說完去年收入暴漲的細節後,個個都顯得更驚訝了。稍稍一愣神後,首輔方從哲才緩緩的站起身來:“皇上,這商稅一下子收了這麼多,也不知民間......”

“哈哈哈,首輔,今天工商總局的三位負責人也來參會了,不如讓他們回答你的問題。”

說完這話後,朱由棟的手指點了點,工商總局局長李國俊站了起來:“首輔,諸位上官,工商總局自天啓元年年末成立後,經過一年多的運作,已經可以在全國各省份的府治所在城市充分履職。去年,經過工商總局收取的商稅,一共只有1700餘萬元。按照我們的估算,全國的商稅大概仍然只有十稅一的水平,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而且,隨着蒸汽機的推廣和不斷改良,全國各地的廠房也越來越多,下官估計,在今年結束後,商稅應該能夠突破2500萬元。”

“這,這簡直就是......皇上,老臣佩服得五體投地。”

“哈哈哈,首輔着相了。首輔啊,衆卿,其實也該讓你們知道,這商稅可是一點都不好收啊。那個,王華欽,你的稅警團,去年一年打了多少仗?死了多少人?”

“皇上,臣慚愧。因爲去年是國家第一次用新辦法收取商稅,所以各地多有不理解、不接受的商家。更有較大的商團武裝抗稅。呃,去年一年,稅警團參與的百人規模以上的戰鬥一共是七十八次,千人以上的有一次。幾人、數十人規模的衝突,數不勝數。全年,稅警團犧牲稅警三百二十三人,更有七十多名稅警的家屬被黑惡商家報復性殺害,其中甚至還有襁褓中的嬰兒。總算是各地官府大體支持,各地駐軍響應也很及時,所以,這商稅基本還是收起來了。”

看着衆臣都面色凝重的點頭,朱由棟又點了王執:“你來通報一下收取商稅的其他情況。”

“遵旨。”工商總局第二副局長王執起身:“諸位上官,工商總局收取商稅的前提,是要廢除各地既往的過路費,以及各種關卡的吃拿卡要,還有便是各地官員的黑手,也要斬斷。萬曆四十六年,朝廷修建的公路,收取了過路費135萬。天啓二年,國家水泥公路的里程,是萬曆四十六年的兩倍,而過路費的收取爲零。可以說,至少在朝廷這個層面,是有效履約的。

但是,各地地方官府,仍有繼續設立關卡,向商人收稅的。甚至還有少數官員、小吏以及差役,向商人無端索取好處。天啓二年,工商總局總共接到各地商人投訴兩千七百五十三起,全部都是商人在依法依規繳納商稅後,還要被各地衙門盤剝的問題。截止到昨日,工商總局一共是完成了兩千六百八十七起投訴的處理,這其中,大部分地方官府收到我們工商總局的意見後,都對違法收取的稅金進行了退返。但也有部分官員、吏員乃至差役,執迷不悟,甚至態度惡劣。對這些人,我們只好進行制裁。

天啓二年,工商總局累計轉送都察院、刑部相關案件三百五十八起,截止到昨日,摘掉了兩百餘名官員的官帽,廢掉了七十餘名情節特別惡劣的官員的功名。另外還處理了九百餘名吏員和兩千多名差役。”

聽着王執的彙報,朱由棟心裡大感欣慰。

大明建國兩百多年來,就沒有正兒八經的收過什麼營業稅、所得稅、財產稅。但是商人們平日裡的負擔並不輕:因爲沒有明確的商稅收取法令,以至於地方官府在面對商人時可以隨意發揮。這就導致商人們在名義上少交甚至不交商稅的同時,卻要另外拿出大量的利潤來賄賂官員。由此導致官商深度結合,加速官場腐敗不說。還使得大明朝廷收不到錢的同時,普通百姓遭受的盤剝持續加重。

收取商稅,就是要把各地官府的灰色甚至黑色收入斬掉,一切都拿到明面上來。如此,吏治能夠得到改善,國家收入大增的同時,才更有力量去履行國家職責,進行軍隊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賑濟災民等工作。

朱由棟深知,要把各級官府以前的慣性收入斬掉,讓大家接受新的制度,是一件違背既得利益階層人性的事情。這做起來,其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這裡面的關鍵在於:商人們在依法繳納商稅後,是否可以不再被既往的‘規矩’繼續盤剝。只要能夠做到這一點,或者說被‘盤剝’的金額大幅度減少,以至於減少幅度超過正常繳納的商稅。商人們都會願意支持朝廷的新政。

所以,在這裡面,地方官府的表現纔是關鍵。

目前看來,在強力推動收取商稅的一年裡,各地官府雖然也有不少犯事的,但大多數都是習慣使然。真正喪心病狂頂風犯事的,有,但是少數。

要知道,大明現在的文官兩萬五千餘人,吏員近六萬,差役近二十萬。這麼龐大的基礎中,只有三千多人受到處理,這個比例已經很低了。

雖說肯定有相當部分商人繳了商稅還被繼續盤剝但是不敢開口舉報,雖說肯定有工商總局沒有處理到的地方。但這個比例之低,仍然讓朱由棟喜出望外——他本來都有心理準備,想要效仿朱元璋當年操刀把全國官吏殺個人頭滾滾的。沒想到真操作起來,犯事的官員的比例這麼低。

嗯,很好,看來廉貞的效力,真的開始發揮作用了。

第六三五章 冷熱混雜戰鬥第二七九章 太孫賑災方案(二)第一六八章 所謂的七大恨第七五八章 魚餌已經放下第二零二章 緊要無過人財第二九零章 復仇者黎塞留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七三六章 燃燒的波哥大第七九五章 天璣再次橫跳第四五六章 效仿魏武故技第二三三章 歷史未能重演(四)第七八九章 敵人這是要跑第二五一章 鹽稅應該很多第六四零章 國內總體穩定第二一四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二一四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二七二章 丙辰會試黑幕(一)第七一四章 只是雙眼流汗第四八四章 一塊都不能少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二八九章 基督正義聯盟(二)第二零四章 工作要有重點(一)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三一八章 海軍事海軍了(二)第一四九章 未雨當先籌謀第六十三章 奇葩後勤保障第九十三章 國家根基已朽(五)第五七一章 除惡必須務盡開個單章,說說最近的事第六一九章 穿越喜馬拉雅第六章 礦稅很有意義第一六六章 煩惱的主帥們(一)第八十四章 哈布斯堡家族(二)第三零八章 萬曆四十五年(二)第二八三章 東南兩路有警(二)第二零八章 金軍媒之佈局第八十章 劉大刀的奮迅(四)第一四六章 曹文詔的家信第二九六章 擴軍勢在必行第四零八章 朝鮮需要內附第四五零章 歐洲恢復和平第四六八章 新時代的改變第二十八章 原始資本積累(三)第八十八章 神烈山祭孝陵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鉅貪第四五五章 許顯純在仰光第二九三章 太孫焦頭爛額第四一七章 東亞霸主降臨第一九三章 天下重新透明(二)第四三六章 不改漢家衣冠第五八八章 帝師黨的共識第四五九章 當家真的不易(二)第一零一章 我們的海賊王(三)第一六七章 煩惱的主帥們(二)第二五一章 鹽稅應該很多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遠點第六六四章 準備發行紙幣第二六一章 大阪的夏之陣(七)第三六九章 西貢要塞被圍第五八九章 一環套着一環第一六零章 太孫殿下出徵(一)第七九二章 索科特拉伏擊第六零零章 大明準備出擊第二三六章 選妃並不簡單(一)第三十五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第四二九章 學生們的志向第七四五章 地方官的共性第二四九章 衍聖公是大敵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第二七零章 萬曆四十四年第二九五章 朱由棟的調整第六五三章 親王號戰列艦第七十八章 劉大刀的奮迅(二)(收藏滿三千加更)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第六二七章 知進退的少年第二四三章 大阪的冬之陣(四)第五二九章 莫里斯再上線第一六九章 忙碌的魏忠賢第九十七章 槍桿子出政權第七五二章 最大勝利保障第七七二章 老子要吃獨食第三九七章 看透的李三才第七三九章 美洲戰後安排第七二八章 共贏纔是王道第三十七章 東瀛島的變化(一)第九十六章 國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滿五千加更)第三六零章 三萬裡的遠征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鮮(三)第七零二章 宗藩體系危機第一三三章 國事就是家事第三二零章 朝鮮王的哀求第六四六章 西班牙的應對第一六三章 山海關定方略(一)第一八九章 英烈不容遺忘第五九六章 紙幣爲時過早第七十三章 搬遷勢在必行第二二三章 劃時代的差距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鉅貪第一一四章 東林也要辦報(三)第八十章 劉大刀的奮迅(四)
第六三五章 冷熱混雜戰鬥第二七九章 太孫賑災方案(二)第一六八章 所謂的七大恨第七五八章 魚餌已經放下第二零二章 緊要無過人財第二九零章 復仇者黎塞留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七三六章 燃燒的波哥大第七九五章 天璣再次橫跳第四五六章 效仿魏武故技第二三三章 歷史未能重演(四)第七八九章 敵人這是要跑第二五一章 鹽稅應該很多第六四零章 國內總體穩定第二一四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二一四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二七二章 丙辰會試黑幕(一)第七一四章 只是雙眼流汗第四八四章 一塊都不能少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二八九章 基督正義聯盟(二)第二零四章 工作要有重點(一)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三一八章 海軍事海軍了(二)第一四九章 未雨當先籌謀第六十三章 奇葩後勤保障第九十三章 國家根基已朽(五)第五七一章 除惡必須務盡開個單章,說說最近的事第六一九章 穿越喜馬拉雅第六章 礦稅很有意義第一六六章 煩惱的主帥們(一)第八十四章 哈布斯堡家族(二)第三零八章 萬曆四十五年(二)第二八三章 東南兩路有警(二)第二零八章 金軍媒之佈局第八十章 劉大刀的奮迅(四)第一四六章 曹文詔的家信第二九六章 擴軍勢在必行第四零八章 朝鮮需要內附第四五零章 歐洲恢復和平第四六八章 新時代的改變第二十八章 原始資本積累(三)第八十八章 神烈山祭孝陵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鉅貪第四五五章 許顯純在仰光第二九三章 太孫焦頭爛額第四一七章 東亞霸主降臨第一九三章 天下重新透明(二)第四三六章 不改漢家衣冠第五八八章 帝師黨的共識第四五九章 當家真的不易(二)第一零一章 我們的海賊王(三)第一六七章 煩惱的主帥們(二)第二五一章 鹽稅應該很多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遠點第六六四章 準備發行紙幣第二六一章 大阪的夏之陣(七)第三六九章 西貢要塞被圍第五八九章 一環套着一環第一六零章 太孫殿下出徵(一)第七九二章 索科特拉伏擊第六零零章 大明準備出擊第二三六章 選妃並不簡單(一)第三十五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第四二九章 學生們的志向第七四五章 地方官的共性第二四九章 衍聖公是大敵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第二七零章 萬曆四十四年第二九五章 朱由棟的調整第六五三章 親王號戰列艦第七十八章 劉大刀的奮迅(二)(收藏滿三千加更)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第六二七章 知進退的少年第二四三章 大阪的冬之陣(四)第五二九章 莫里斯再上線第一六九章 忙碌的魏忠賢第九十七章 槍桿子出政權第七五二章 最大勝利保障第七七二章 老子要吃獨食第三九七章 看透的李三才第七三九章 美洲戰後安排第七二八章 共贏纔是王道第三十七章 東瀛島的變化(一)第九十六章 國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滿五千加更)第三六零章 三萬裡的遠征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鮮(三)第七零二章 宗藩體系危機第一三三章 國事就是家事第三二零章 朝鮮王的哀求第六四六章 西班牙的應對第一六三章 山海關定方略(一)第一八九章 英烈不容遺忘第五九六章 紙幣爲時過早第七十三章 搬遷勢在必行第二二三章 劃時代的差距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鉅貪第一一四章 東林也要辦報(三)第八十章 劉大刀的奮迅(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