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九章 太孫賑災方案(二)

“棟兒,招全國藩王進京是什麼意思呢?”

“皇爺爺,這個大明乃是太祖皇帝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打下來的,所謂歷代得國之正,數我朝太祖爲第一。當此國家面臨大災之時,各地藩王難道不該踊躍捐獻錢糧,幫助朝廷共度難關麼?”

朱由棟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萬曆神情一陣恍惚,然後傻了一般看着他。

天可憐見!大明由於財政吃緊,已經有一百多年沒有足額發放親王以及各級宗室的俸祿了。以前影響力大的宗室還可以通過鹽引來補貼一部分,但是現在你太孫殿下除了個別大型鹽礦以外,把所有的鹽礦都賣給了私人。宗室們這一塊的收入也沒有了!

最近戶部超級有錢,宗室們都在嚷嚷着要朝廷一次把以前的欠款給補齊。結果你皇太孫充耳不聞不說,居然還想着藉着這次大災朝他們身上割肉?

這怎麼可能呢?這些宗室可都是滾刀肉啊!你真把他們逼急了,信不信他們成千上萬人集體跑到南京的孝陵哭墳?到時候你怎麼辦?派出軍隊鎮壓?

可是在朱由棟看來,宗室裡的那些將軍、中尉啥的其爵位在不斷的降等,確實沒多少錢。但是親王、郡王是世襲的啊。而且這些王爺由於政權、仕途全都無望,所以一門心思全在摟錢。一般來說,只要經營得好,幾百年積累下來,至少開國就封並且延綿至今的那些親王,就沒有哪個王爺的身價沒超過一千萬銀元的!

當然,這會兒大明要面對的是災荒。所以至少今年,朱由棟不要他們的錢。但是說到糧食,哪個藩王沒有數萬畝乃至更多的良田?大明皇家銀行是把國家政權各個部門的倉庫收攏到一起了,但是藩王的倉庫可管不了啊。別的不說,就說號稱藩王裡面最富有的蜀王吧,據稱他家的良田遍佈全川,糧倉也遍佈全川。

總之,在朱由棟看來,這麼一羣富豪,還拿什麼薪俸?不割點肉出來給國家,像話麼?

“棟兒啊,讓全國藩王進京,你見見他們,讓他們早些明白監國的威儀,這個是可以的。但是,讓他們出錢出糧?爺爺只怕到時候叫苦的聲音更多吧?”

“這是肯定的,但是孫兒有辦法讓他們心甘情願的掏糧食出來!”

“哦?”雖說已經退居幕後多年,但是喜歡錢的萬曆一聽可以從藩王口袋裡掏東西,一下子就起了興趣:“計將安出?”

“皇爺爺,這次賑災呢,籌備到足夠的糧食後,孫兒不準備簡單的搞什麼施粥啊,分發糧食什麼的。而是準備搞華北大規模的以工代賑!”

“以工代賑?嗯,這個爺爺明白,以前那些先賢也做過類似的東西。可是,這次蝗災,聽衆臣說起來,可是覆蓋整個北方五省的大災啊。你有什麼大工程可以同時動用兩千萬甚至更多的勞工?”

“皇爺爺,雖然受災人口可能超過兩千萬,但真正的壯勞力有三四百萬就不錯了。”

“那也太多了啊,你有,咦?這是什麼?”

“皇爺爺,孫兒的方山實驗室早在六年前就已經研發出了水泥,並且在寬甸六堡進行了實際應用,效果很不錯。孫兒本來計劃的是待得蒸汽機研發徹底定型和火藥爆破威力進一步提升後纔拿出來廣泛推廣。不過現在既然碰到如此大災,難得有這麼多的廉價勞力,不趁此機會加以利用,那才真是蠢死了。”

“蒸汽機?”

“此事孫兒稍後陪皇爺爺去方山實驗室現場觀看。皇爺爺,孫兒的想法,趁着今年有大量的免費勞力使用,我大明可以用糧食作爲工錢,僱傭數百萬勞工,用水泥在華北和關中修路!大規模的修路!”

“嗯......”如此宏大的計劃,以及一連串的新名詞,明顯的把萬曆給鎮住了。他反覆思考、詢問了許久後,才總算搞清楚了朱由棟的想法。

然後他扶了扶自己的肚子:“棟兒啊,我大明的南方水網縱橫,人財物往來還算便捷。這北方的官道,確實年久失修,好好整頓一下也可以。但是這水泥路,聽你剛纔解釋,寬近三丈(6米),厚也有六寸五(20釐米)。而且這水泥一旦硬化,無論晴日還是暴雨,都能基本保持硬度和完整......棟兒啊,咱們大明雖說經過你的整治,這財政是好了很多。但可架不住這麼折騰啊,這路,修得太奢華了!”

奢華嗎?我這可是按照20世紀國內最低等級水泥路制定的標準啊。

“皇爺爺,孫兒是這麼想的。其一,我大明北方的官道確實該好好修一修,此舉,有利於政令通達,軍事調度更快捷,商貿往來更方便......總之,修路利於國家。

其二,這路修好之後,孫兒準備推行四輪馬車。呃,皇爺爺,這四輪馬車是這樣的......

其三,我大明現在很多臣民都在私下裡說孫兒行事操切,對大明的沉珂頑疾治理起來過急過猛。可是在孫兒看來,這些年的監國,孫兒不過是在我大明真正的沉珂頑疾的周邊試探了幾次罷了。皇爺爺,我大明真正的問題,在於收不起來商稅啊!皇爺爺,孫兒麾下的諸多公司,每年的流水加起來已經超過一億元了,若是能按一成五的比例收取商稅,光是大明海貿、木邦翡翠、方山雜貨、大明藥業、紅河實業五家,就能給國家繳納一千多萬元的商稅。這都趕上全國的鹽稅了!若是能在全國有效徵收商稅,孫兒估計每年我大明戶部的收入至少增加八千萬至一億!”

“嘶~~那修路就能收起來商稅?”

“不能直接收,但是可以以道路通行費、養路費的名義收。商家要賺錢,無非低買高賣,而要實現這一點,就必須讓物資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待得孫兒的水泥路修好後,商家是寧願繳納少許費用使用安全、快捷、載貨量大的水泥路呢還是純粹靠人力去翻山越嶺走荒無人煙的小路呢?如此,變相的就收了商稅了。而這個口子一開,以後孫兒要名正言順的收取商稅就容易多了。”

“原來如此,你說讓藩王們心甘情願的出錢出糧,就是給他們某一段路的收費權吧?”

“正是如此!皇爺爺,戶籍是一國之根本,孫兒花了那麼多時間那麼多心血,總算是在重整戶籍方面開了個好頭。萬萬不能因爲這場大災而前功盡棄。所以,雖說時機還未完全成熟,孫兒覺得,還是值得一試。”

“嗯。”招招手,示意朱由棟扶自己起身後,萬曆踱了幾步:“棟兒啊,此事爺爺覺得可行,儘管放心去做吧。各地藩王入京後,爺爺親自去跟他們打招呼。”

“是,孫兒多謝皇爺爺!”

第八十章 劉大刀的奮迅(四)第四九二章 易普拉欣的信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襲第六零二章 奧朗則布代位開個單章,說說最近的事第五五八章 進化論的萌芽第二三八章 選妃並不簡單(三)第八零三章 聯盟迅速瓦解第五一八章 奧斯曼的應對第二五二章 山西的掌控者第四三九章 權利義務對等第七八五章 這是毒丸情報第六十七章 東北號角連營(二)第一四七章 暹羅國的消息第二六二章 大阪的夏之陣(終)第七三零章 波哥大會戰始第四一八章 無煙火藥時代第三六八章 西貢港的洗地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圍成第五九一章 兵役局的肥差第四四五章 衍聖公不祿了第三五四章 宗教戰爭開始第五二五章 各有各的想法第四一零章 決戰地點敲定第三十五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第四八五章 海外亦有漢民第一九一章 行百者半九十(二)第一六六章 煩惱的主帥們(一)第四一六章 平成廢宅跑了第五一一章 魯道夫在美洲第四五七章 廉貞初顯威力第二六六章 後續成套方案第七五七章 唯有科技制勝第七零一章 美洲即將爆發第九十一章 國家根基已朽(三)第七九一章 朱由棟教太子第六零四章 大明朝的家底第五一二章 破軍陷入絕境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遊記第四三七章 追擊其實不難第七三四章 曹變蛟的夜襲第六八八章 大明的特種兵第七九二章 索科特拉伏擊第一九三章 天下重新透明(二)第六九一章 燃燒的馬六甲第八零零章 攻佔亞速羣島第五十七章 慈慶宮的墮落第五零七章 科舉制度將變第四八七章 你也是文抄公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萬口豬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經濟第一五八章 這絕不是挑釁第一九一章 行百者半九十(二)第一四二章 厲害的二當家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級密探第四八五章 海外亦有漢民第一六一章 太孫殿下出徵(二)第三八九章 海外的新制度(一)第四一零章 決戰地點敲定第二八四章 易普拉欣崛起(一)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應對第七六九章 士氣和命中率第九十一章 國家根基已朽(三)第二八四章 易普拉欣崛起(一)第七七一章 雷擊艦隊登場第二五六章 大阪的夏之陣(二)第二七五章 孫慎行的選擇第四六八章 新時代的改變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兒戲第六六零章 天才們的表字第四二七章 三萬裡的返航第六八七章 請隨意做夢吧第二九六章 擴軍勢在必行第六三五章 冷熱混雜戰鬥第六二八章 明軍轉入防守第六一三章 敵人有了反應第一一零章 金陵日報創刊第八零一章 亞速爾的海戰第七一二章 西班牙的漁網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機已現(三)第六二六章 局面似有反轉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條第三三零章 大明準備反擊(一)第一五二章 熊廷弼的手段第六九三章 還有廿六小時第六十九章 東北號角連營(四)第六五一章 美洲禮儀教導第五六二章 此刻需要謹慎第六十四章 西南戰鼓擂動(一)第二零六章 科研後繼有人第六六三章 科技尚未落伍第五六五章 聖地亞哥海戰第九十七章 槍桿子出政權第六一九章 穿越喜馬拉雅第七四七章 穿越者的成就第六二六章 局面似有反轉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一五九章 大金今日豎旗第五四三章 五千噸鐵甲艦第二七零章 萬曆四十四年
第八十章 劉大刀的奮迅(四)第四九二章 易普拉欣的信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襲第六零二章 奧朗則布代位開個單章,說說最近的事第五五八章 進化論的萌芽第二三八章 選妃並不簡單(三)第八零三章 聯盟迅速瓦解第五一八章 奧斯曼的應對第二五二章 山西的掌控者第四三九章 權利義務對等第七八五章 這是毒丸情報第六十七章 東北號角連營(二)第一四七章 暹羅國的消息第二六二章 大阪的夏之陣(終)第七三零章 波哥大會戰始第四一八章 無煙火藥時代第三六八章 西貢港的洗地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圍成第五九一章 兵役局的肥差第四四五章 衍聖公不祿了第三五四章 宗教戰爭開始第五二五章 各有各的想法第四一零章 決戰地點敲定第三十五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第四八五章 海外亦有漢民第一九一章 行百者半九十(二)第一六六章 煩惱的主帥們(一)第四一六章 平成廢宅跑了第五一一章 魯道夫在美洲第四五七章 廉貞初顯威力第二六六章 後續成套方案第七五七章 唯有科技制勝第七零一章 美洲即將爆發第九十一章 國家根基已朽(三)第七九一章 朱由棟教太子第六零四章 大明朝的家底第五一二章 破軍陷入絕境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遊記第四三七章 追擊其實不難第七三四章 曹變蛟的夜襲第六八八章 大明的特種兵第七九二章 索科特拉伏擊第一九三章 天下重新透明(二)第六九一章 燃燒的馬六甲第八零零章 攻佔亞速羣島第五十七章 慈慶宮的墮落第五零七章 科舉制度將變第四八七章 你也是文抄公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萬口豬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經濟第一五八章 這絕不是挑釁第一九一章 行百者半九十(二)第一四二章 厲害的二當家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級密探第四八五章 海外亦有漢民第一六一章 太孫殿下出徵(二)第三八九章 海外的新制度(一)第四一零章 決戰地點敲定第二八四章 易普拉欣崛起(一)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應對第七六九章 士氣和命中率第九十一章 國家根基已朽(三)第二八四章 易普拉欣崛起(一)第七七一章 雷擊艦隊登場第二五六章 大阪的夏之陣(二)第二七五章 孫慎行的選擇第四六八章 新時代的改變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兒戲第六六零章 天才們的表字第四二七章 三萬裡的返航第六八七章 請隨意做夢吧第二九六章 擴軍勢在必行第六三五章 冷熱混雜戰鬥第六二八章 明軍轉入防守第六一三章 敵人有了反應第一一零章 金陵日報創刊第八零一章 亞速爾的海戰第七一二章 西班牙的漁網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機已現(三)第六二六章 局面似有反轉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條第三三零章 大明準備反擊(一)第一五二章 熊廷弼的手段第六九三章 還有廿六小時第六十九章 東北號角連營(四)第六五一章 美洲禮儀教導第五六二章 此刻需要謹慎第六十四章 西南戰鼓擂動(一)第二零六章 科研後繼有人第六六三章 科技尚未落伍第五六五章 聖地亞哥海戰第九十七章 槍桿子出政權第六一九章 穿越喜馬拉雅第七四七章 穿越者的成就第六二六章 局面似有反轉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一五九章 大金今日豎旗第五四三章 五千噸鐵甲艦第二七零章 萬曆四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