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零章 最後的一堂課

“臣李嘉拜見皇長子殿下。”

“李先生不必多禮。先生今天來的很早啊,用過朝食沒有?學生讓下面的人給先生重新準備一份?”

“臣已經吃過了。呃,殿下,臣這次來,是向殿下辭行的。”

“辭行?先生是要離開學生嗎?敢問學生哪裡做得不好,讓先生要離我而去?”

“不敢,臣能夠有殿下這樣的學生,實屬三生有幸,乃是皇上那邊有了新的差遣。”

看着對面這個只有十來歲,但完美遺傳了其母親,那位來自山西軍戶的遊貴妃英氣勃勃的容貌、矯健身材的皇子。李嘉在內心深深的嘆了一口氣。

這位皇長子殿下,長得帥,心腸好,腦袋也聰明,學習也很用功。簡直就是完美的學生,不,在李嘉看來,簡直就是完美的儲君人選。

可惜,禮法大過天,在皇后已經有了兩個兒子的情況下,這位繼承大統的可能性已經幾乎不存在了。

他在那裡神遊天外,那邊朱慈燚已經將他遞過去的滿桂奏章的復件看完了。當十歲的皇長子再次擡起頭的時候,滿臉寫滿了不忍:“這,簡直是慘絕人寰啊!沒想到世上還有這樣的地方,先生,父皇是要讓您去解救此地的百萬農奴麼?”

“殿下,這種功德無量的事情,臣一個人可做不到,臣是去那裡盡一份綿薄之力的。”

“先生......”十歲的少年扭捏了一會,臉都快憋紅了,終於還是開了口:“要不,學生去向父皇請旨,跟您一起進藏吧?”

“殿下萬萬不能有這樣的念頭,雪區都是高原,空氣稀薄,氣候寒冷,光照又極強烈,你現在這個年紀上去了,說不得會有生命危險。”

“再說了。”看着皇長子殿下仍然有想進藏的念頭,李嘉趕緊繼續道:“殿下跟着皇上一路行來,天下間的慘事,難道還看少了麼?”

“嗯。”聽自己的先生這麼說,朱慈燚面色凝重的點了點頭:“以前在宮裡的時候,聽母妃,身邊的宮女宦官講父皇的種種事蹟,如何撥亂反正,如何振興國家,還以爲我大明已經民富國強,再無隱憂了呢。誰知道出來這麼走了一圈,看到了太多的不忍言之事。”

他向前踏出一步,聲音也變得低沉起來:“在兩淮,每年汛期仍有大量災民,賣兒賣女的事情也有發生。在南直隸,工廠裡的工人拿着微薄的薪資,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若是一不小心受了工傷,就被僱主棄之不顧。在福建,山多地少,颱風海侵無一年不至,百姓辛苦耕作一年,仍然難得溫飽,不得不冒險出海經商。在湖廣乃至整個長江流域,無數百姓備受血吸蟲之苦,年紀輕輕便肝脾腫大,肚有腹水。在湘西川東的武陵山區域,絲蟲病、大脖子病仍然氾濫。在兩廣、雲貴,瘧疾依舊肆虐......據聞我大明的民生,南方遠勝北方,這南方都是如此了,真不知道北方是一副什麼模樣。”

“臣最喜歡殿下的,就是殿下仁愛百姓之心。皇上這次巡視天下,殿下一路上最重視的便是民生,這是臣最欣慰的。”誇獎了一句,李嘉正色道:“所以殿下啊,便是我大明的中原地區,民生也是非常艱苦的。我中原地區的百姓,被當地的土豪劣紳也欺負得不少。那些因爲疾病、天災而破產,不得不賣身爲奴的人,若是碰上一個心腸好的主人還算可以苟活,若是碰上黑心腸的,只怕也是難逃一死。”

“先生說的極是,不過,我大明自太祖開國之日起就廢除了奴籍,雖說前些年朝綱失之於寬,使得蓄奴之風在我大明中原地區再次興起。但父皇自擔任監國之日起,通過清查黃冊,重整戶籍,已經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蓄奴的泛濫,現如今,我漢人爲奴的現象,已經不多了。再說了,我漢人再怎麼苛待奴僕,了不起就是打死,無論如何,都沒有整個階層虐殺奴僕的集體行爲。”

“殿下說得極是。”看着這孩子還沒有打消上高原的念頭,李嘉心裡也有點急了:這要是真讓這孩子去找皇上說了上高原的話,皇上還不得打死我?不行,一定要讓他打消這個念頭。

“所以啊,殿下,這受苦的百姓到處都是。雖說雪區的百姓苦難深重了一點,但頂天不過一兩百萬人。而我大明的中原百姓,可是上億啊。”

“嗯......先生的話學生懂了。學生才疏學淺,就先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最好幫助的人幫起。待得將來學生在中原做出了成績,若是那時候先生還在雪區,學生一定前來與先生共同努力,消滅農奴制。”

哎?好吧,只要你不再堅持馬上進藏就好。

“好了,閒話說到這裡就夠了,殿下,接下來,臣爲殿下上最後一課。”

“是,請先生賜教。”

“今天我們不講書本上的知識,殿下,這是臣昨天從皇上的通政司隨員那裡拿到的最新奏章抄本,你且先看看,然後分析一下里面有什麼門道。”

“是。”

李嘉拿給朱慈燚的,是一堆奏章,不過這堆奏章,雖然上奏的人不同,文采差異也很大。但就內容來說,卻是基本一致的:淮河兩岸的官員、士紳,一致衆口交贊大明信王殿下,淮安御史朱由檢,工作認真負責,辦事雷厲風行。出任淮安御史三年間,挖出貪官污吏九十八人,涉案差役無數,查沒髒銀兩百餘萬元。

“殿下,如何,可有什麼想法?”

“六叔好厲害啊!先生,六叔可能是最近幾年,我大明風頭最盛的御史了吧?”

“哈哈,以親王之尊擔任御史,查起案子來百無禁忌,信王殿下當然是最近幾年風頭最盛的御史了。嗯,除了這一點,殿下還想到了什麼?”

“呃......”苦苦思索一陣後,朱慈燚輕聲道:“莫非,淮河兩岸的貪官污吏還有很多?而且和當地士紳勾連得極深。他們如此稱讚六叔,其實是想讓六叔升職,然後調走?”

“哈哈哈,殿下真是聰慧過人,不錯,這便是這羣官吏、士紳的本意。”

“可是,先生。如此淺顯的門道,連學生都看得出來,那父皇會看不出來?”

“皇上當然是看得出來的,但皇上也能從裡面看到當地官僚士紳的第二層意思。”

“第二層?這個,請恕學生愚鈍,看不出來。”

“這第二層意思,就是當地士紳豪商們在向皇上示威。信王殿下搞到這個程度,已經是他們能夠忍受的極限了。現在讓信王走,那大家面上都好看。若是還不讓信王走,那他們就要採取進一步措施了。”

“好膽!”輕輕拍了一下桌子後,朱慈燚又轉爲擔心:“他們不會對六叔不利吧?”

“難說。”李嘉深吸了一口氣:“當年臣還是新加坡知州的時候,苦於新加坡漢人數量太少,想要從內地吸納百姓到新加坡定居。當時皇上剛剛定下廢漕運轉海運的國策,百萬漕工眼看就要生活沒有着落。臣想着,如此一來,我帶你們去新加坡應該沒有阻力了吧?結果臣去了那裡招募百姓,差點就被漕幫給淹死。”

“殿下,你要記住,任何時候,動了既得利益者的東西,那對方一定會非常不滿的。若是你本身足夠強大,那他會表面隱忍,暗地裡使壞。若是你本身並不夠強大,那對方就會直接操刀子捅你!臣當年不過是想招募一兩萬百姓去新加坡而已,這點人數,對於百萬漕工來說簡直微不足道。就是這樣,還讓漕幫下了黑手。現在信王殿下都把兩淮的官場給鬧翻天了,那些傢伙能夠忍到現在,已經是因爲皇室這些年威嚴日盛,以至於他們不得不忍罷了。不過,這些奏章居然公開送上來了,那就說明,他們不想忍了。”

“哎呀,那六叔豈不是很危險?”說完這話,朱慈燚又很是喪氣的說道:“可是父皇若是把六叔調開,那豈不是前功盡棄?”

“以臣對皇上的瞭解來看,皇上是不會受這樣的威脅的。而且以信王殿下嫉惡如仇的性子,就算這會兒皇上要調他走,他也會上書爭辯。所以,接下來,皇上肯定是加派人手,加強對信王殿下的保護。不過殿下,這些,不是爲師想教你的。”

“......先生,學生明白了。只是抓了幾個貪官,當地士紳就有了殺害國家親王的念頭。若是學生對太子之位有了心思,那對方的反擊就不是想殺人這麼簡單了。”

“......殿下能夠想到這一點,臣至此方纔放心了。殿下,臣入藏之後,就沒法在您身邊爲您抵擋各種明槍暗箭了。所謂天家無情,是因爲他涉及到了人世間最大的權力和利益,在這方面的爭奪,容不得半點私情。殿下是極好的,臣一直深信,殿下將來一定會取得極大的成就。但是要做到這一切,現在的殿下,必須要韜光隱晦。從你跟着皇上出巡開始,這近兩年的時間,你比皇次子殿下耀眼了實在太多......”

“是,學生明白了,謹受教。請先生放心,學生一定保護好自己。未來,要麼先生從雪區出來,學生請先生去我的封國出任首相。要麼,學生入藏,與先生共同消滅這萬惡的農奴制!”

第三十三章 原始資本積累(八)第七四九章 改國策備大戰第五一九章 易普拉欣佈陣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一一七章 東林也要辦報(六)第五九七章 宦官的危機感第四二七章 三萬裡的返航第四七七章 歐洲人的改變第一七五章 宿命的薩爾滸(五)第一九五章 天下重新透明(四)第六四七章 易普拉欣出兵第六八五章 大維齊親上陣第二零七章 唯有堅持不懈第六五九章 要有戰略眼光第五二七章 亞歷山大城下第二三五章 歷史未能重演(六)第一四七章 暹羅國的消息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四六四章 暴怒的朱由棟第五三二章 大明陸軍參戰(二)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艦計劃第六七五章 將帥們的調整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遊記第九十章 國家根基已朽(二)第五九五章 流通貨幣不足第五一九章 易普拉欣佈陣第三十九章 賺錢必須高尚第三十五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第五二三章 強力支援土雞第二九零章 復仇者黎塞留恢復更新可能時間第六六四章 準備發行紙幣第六七八章 駐印軍的瓦解第一零零章 我們的海賊王(二)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戰(七)第七零六章 白起作戰啓動第六零八章 大明兩路進軍第一八一章 大金國沒有了(三)第六七八章 駐印軍的瓦解第六十二章 母子促膝夜談(收藏上千加更)第七七八章 大明皇帝板載第三十三章 原始資本積累(八)第四四三章 孔府有了反應(爲盟主逐日2005加更2/2)第三三九章 工業革命發端(二)第三二六章 忠君愛國商人(一)第三五九章 臺灣島的開拓第六三六章 帝國開始崩潰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二五九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六六六章 世界大戰開幕第六七三章 印度洋的破交第六五三章 親王號戰列艦第三三六章 日本的新策略(二)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第四二九章 學生們的志向第二四四章 大阪的冬之陣(五)第六九九章 進入電力時代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五三零章 戰事陷入焦灼第三三九章 工業革命發端(二)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網之魚第七六七章 大海戰的序幕第七四零章 不能再爭國本第三九六章 悲催的朝鮮王第一零零章 我們的海賊王(二)第六一二章 盧象升的謀略第七一六章 某已等候多時第一六六章 煩惱的主帥們(一)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畢第五五七章 獨立軍上高速第六五九章 要有戰略眼光第二四一章 大阪的冬之陣(二)第一八一章 大金國沒有了(三)第一一五章 東林也要辦報(四)第三五二章 登基年號選擇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一八六章 吹皺一池春水(一)第二六二章 大阪的夏之陣(終)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國事第七九六章 槍口頂在腦門第六二八章 明軍轉入防守第四七五章 甘青遼湘建省第四五五章 許顯純在仰光第七九四章 軍艦是牧羊犬第一九七章 天下重新透明(六)第三四四章 東海上的決戰(一)第二三一章 歷史未能重演(二)第九十三章 國家根基已朽(五)第二六一章 大阪的夏之陣(七)第四十章 打臉就要打痛(一)第一五三章 蕭伯芝的表演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萬口豬第七零三章 朱由棟的險招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網之魚第五十八章 有礦就要守住第二八五章 易普拉欣崛起(二)第一五四章 繼續猥褻發育
第三十三章 原始資本積累(八)第七四九章 改國策備大戰第五一九章 易普拉欣佈陣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一一七章 東林也要辦報(六)第五九七章 宦官的危機感第四二七章 三萬裡的返航第四七七章 歐洲人的改變第一七五章 宿命的薩爾滸(五)第一九五章 天下重新透明(四)第六四七章 易普拉欣出兵第六八五章 大維齊親上陣第二零七章 唯有堅持不懈第六五九章 要有戰略眼光第五二七章 亞歷山大城下第二三五章 歷史未能重演(六)第一四七章 暹羅國的消息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四六四章 暴怒的朱由棟第五三二章 大明陸軍參戰(二)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艦計劃第六七五章 將帥們的調整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遊記第九十章 國家根基已朽(二)第五九五章 流通貨幣不足第五一九章 易普拉欣佈陣第三十九章 賺錢必須高尚第三十五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第五二三章 強力支援土雞第二九零章 復仇者黎塞留恢復更新可能時間第六六四章 準備發行紙幣第六七八章 駐印軍的瓦解第一零零章 我們的海賊王(二)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戰(七)第七零六章 白起作戰啓動第六零八章 大明兩路進軍第一八一章 大金國沒有了(三)第六七八章 駐印軍的瓦解第六十二章 母子促膝夜談(收藏上千加更)第七七八章 大明皇帝板載第三十三章 原始資本積累(八)第四四三章 孔府有了反應(爲盟主逐日2005加更2/2)第三三九章 工業革命發端(二)第三二六章 忠君愛國商人(一)第三五九章 臺灣島的開拓第六三六章 帝國開始崩潰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二五九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六六六章 世界大戰開幕第六七三章 印度洋的破交第六五三章 親王號戰列艦第三三六章 日本的新策略(二)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第四二九章 學生們的志向第二四四章 大阪的冬之陣(五)第六九九章 進入電力時代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五三零章 戰事陷入焦灼第三三九章 工業革命發端(二)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網之魚第七六七章 大海戰的序幕第七四零章 不能再爭國本第三九六章 悲催的朝鮮王第一零零章 我們的海賊王(二)第六一二章 盧象升的謀略第七一六章 某已等候多時第一六六章 煩惱的主帥們(一)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畢第五五七章 獨立軍上高速第六五九章 要有戰略眼光第二四一章 大阪的冬之陣(二)第一八一章 大金國沒有了(三)第一一五章 東林也要辦報(四)第三五二章 登基年號選擇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一八六章 吹皺一池春水(一)第二六二章 大阪的夏之陣(終)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國事第七九六章 槍口頂在腦門第六二八章 明軍轉入防守第四七五章 甘青遼湘建省第四五五章 許顯純在仰光第七九四章 軍艦是牧羊犬第一九七章 天下重新透明(六)第三四四章 東海上的決戰(一)第二三一章 歷史未能重演(二)第九十三章 國家根基已朽(五)第二六一章 大阪的夏之陣(七)第四十章 打臉就要打痛(一)第一五三章 蕭伯芝的表演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萬口豬第七零三章 朱由棟的險招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網之魚第五十八章 有礦就要守住第二八五章 易普拉欣崛起(二)第一五四章 繼續猥褻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