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東林陷入頹勢(二)

二十艘大福船以及船上大量的貨款被抄了個底兒掉,即便是徐家這種大富貴之家,也感到了傷筋動骨的劇痛。

可是劇痛完了還拿對方沒有辦法:沒有船引,被本國官方水師當做走私緝拿,這是拿到哪裡都沒法爭辯的事實。徐家平時出再多的錢,把東林書院以及其麾下的御史們喂得再飽,這個時候都沒有任何人敢站出來替他們說話。

所以,這事兒只能是打落牙齒和血吞了。即便說這個事情要報復,那也只能是在此之後,讓徐家餵養的御史們在其他方面找茬兒收拾崇明沙所的這羣臭大頭兵了。

不過,在瞭解清楚了事情的整個過程後,徐家卻是一點都沒有想報復的念頭。

首先是報復不了:崇明沙所的水師明面上是衛所兵,但實際就是太孫的私軍。這支軍隊的後勤、裝備全都是太孫出錢供養,想通過兵部卡這支軍隊的脖子,是無效的。

你說通過兵部更換這支軍隊的將領什麼的?首先是太孫那裡通不過。即便越過南京兵部鬧到北京,皇上那裡也通不過。退一萬步說,就算是通過了,估計新任將領上任後,要麼被裹挾入夥,要麼暴斃身亡……

其次呢,徐家的家主通過這個事情反而發現了新的機遇:既然東林書院是如此的靠不住,幹嘛不就此靠上太孫呢?不說完全的投靠,但是在兩邊騎牆總是可以的吧?

自徐階之後,由於數十年來徐家只出了一個進士,而且仕途還不算好。所以徐家上下都對自己的未來感到危機:家裡的土地、銀子、奴僕都太多了。如此龐大的財產卻又缺乏足夠的政治地位來加以保護。如此的危機意識,使得他們在面對顧憲成一再的贊助要求時,總是答應得很爽快。

現在,既然有了靠上太孫的機會,幹嘛不靠上去呢?成年人的世界裡記仇是什麼東西?不打不相識才是常態嘛。

所以,在家族內部迅速達成共識後,徐家現任家主徐元佐很是爽快的來到了崇明沙。

本來按照徐元佐的想法,徐家最好還是在太孫和東林之間騎牆就是。但是當他看到曹三喜遞交過來的協議草案後,一下子就把騎牆的想法拋到了九霄雲外。

因爲這份協議實在是太震撼了:

其一,徐家以後提供海貿渠道給方山,方山雜貨鋪的貨物加入徐家海貿。

其二,崇明沙所以後負責徐家海貿船隊的護衛,並根據徐家的要求,視具體情況打擊徐家的競爭對手。

其三,南京織造太監下轄江南織造局,其產出的產品,除了供應大內以外,也加入海貿。

其四,徐家不再自行組織織工進行絲綢生產。他們之後只負責出面收購地方蠶繭、生絲等,所獲原材料全部送入江南織造局統一生產。

其五,徐家在江南地區收購茶葉時,各地錦衣衛視情況予以幫助。

其六,江西景德鎮的產品,除上供大內的之外,由皇太孫調撥部分精品加入海貿。作爲瓷器裡的拳頭產品。

其七,雙方互換股權,朱由棟、李國助、遼東李家、曹三喜四家合辦的大明海貿拿出一成股份,置換徐家海貿三成股份。之後雙方互相派置賬房監督查賬。

其八,自簽訂協議之日起,徐家停止向東林書院提供任何物資上的幫助。

其九,徐家可以派出優秀子弟加入錦衣衛,皇太孫殿下保證該名子弟的前程。同時,在明年的應天鄉試中,保證徐家子弟有人中舉。

“曹掌櫃,這份協議可能當真?哦,在下的意思是,這是不是太孫殿下過目並首肯的?”

“徐老爺,我不過是白身的商人,得殿下信任給殿下打理私產而已。如此大事,如果沒有殿下首肯,我怎麼敢擅自做主。不過呢,這種事情,您也別想拿到殿下的親筆畫押。一切的一切,只能是口頭上的君子之約。”

“這是當然!這是當然!”驚喜的站起身來,對着曹三喜這個白身商人重重行禮後,徐元佐道:“殿下真是太厚待徐家了,如此協議,還有什麼考慮的?便是如此,便是如此!”

看着徐元佐在那裡一個勁的道謝,曹三喜除了捻鬚微笑外,其內心也是對太孫殿下佩服不已。

“三喜啊,你這次去崇明沙,對徐家如此如此……需知,我們不能和江南士紳整體爲敵,必須拉一批打一批。”

“殿下,分化敵人這個道理屬下是懂的,可是爲什麼我們要拉徐家而不是其他呢?”

“因爲徐家在江南士紳裡土地最多,錢最多,而進士呢,在徐元春去世後卻是沒有了。”

“呃……殿下,徐家雖然在官場上處於低迷期,但是到底家大業大啊,我們與其合作?”

“徐家家業再大大得過我們?再說了,我們就是要選大的合作。”

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此時明代的土地兼併和後漢三國時期不同。

明代中後期土地兼併確實很嚴重,但和後漢三國時期頂尖的那一百來個大家族擁有的土地“垮州連郡,閉門成市”的超巨規模比起來。明代的土地問題在於:超級大地主極少,中小地主太多。

舉例來說,按照《松江府志》記載,有明一代,擁有土地超過十萬畝的,有且只有徐家一家。排第二的是七萬畝。之後上萬畝的不過十七八家。擁有土地在3000-8000畝之間的中大型地主也不過百家。

注意,這裡說的是有明一代,也即是說,這些大地主、中大型地主並不是同時存在的。

那麼,如此多的土地,大地主只佔據了這麼點,剩下的去哪裡了呢?大量的擁有土地在300至1000畝的中小地主手裡。

萬曆年間,海瑞出任應天巡撫時就曾提到:黃冊混亂,要理清土地、戶口的變化極爲困難。而更困難的是,中小地主實在是太多,一旦一刀切下去,很容易引發全社會的動亂。

所以,在後漢三國時期要整頓土地戶籍,最好的方法便是團結一批二三等世家一起去搞那些超級世家,把這些超級世家搞垮了,國家拿到的土地和人口便足夠支撐政權了。

可是在明代,就得換一個方法:團結超級大地主,去搞那些中小地主。隨着社會的發展,將來可以把超級大地主催熟成財閥。而把中小地主的土地收歸爲國有……

在朱由棟把這一計劃向曹三喜托盤而出後,曹三喜對太孫殿下的信服毫無疑問又增加了不少。

總之,在曹三喜和徐元佐達成一致協議後。徐家迅速的斷掉了對東林書院的資金支持。

人呢,到了一定層面之後,其消息渠道自然會變得廣泛。這個曹徐密約到底是什麼內容,南京官場上的官員們倒不可能全部知曉。但是在接到曹家船隊被連鍋端的消息後,家裡有海商業務的,人人都感到菊花一緊。

便是東林書院背後最大的金主李三才,在接到這個消息後,也感到後背生涼。

誰都不傻,在看到徐家吃了這麼大一個虧後居然一聲不吭,都可以想到徐家肯定和太孫有了交易。具體交易內容雖然不知,但徐家如此老實,便可以想到太孫的手段是多麼的不簡單。

具體到李三才來說,他的財源主要是來自漕運,其背後站着的並不是江南士紳,而是淮揚商幫。而漕運,嚴格來說,操江提督是有權力來清查漕運的!

第四四一章 王在晉的決心(爲盟主逐日2005加更1/2)第六八九章 敵艦兵臨城下第三七一章 如何抓捕敵酋第六四五章 蘇伊士開通了第二五九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講紀律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六二九章 天啓御駕親征第一零七章 現在開始起航(二)第三三七章 破軍星的後手第三四九章 東海上的決戰(六)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應對第三零八章 萬曆四十五年(二)第二五七章 大阪的夏之陣(三)第七六四章 此乃億萬一心第五六六章 美洲的新局面第四一二章 燧發槍的對決第五零六章 適度扶持藩國第七六零章 朱由檢的狂怒第二二八章 暗流暗示涌動第七九七章 再次熟練甩鍋第七四零章 不能再爭國本第五四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六一零章 比哈爾邦出兵第五零一章 軍備協調會議第二九四章 許顯純論方略第一二八章 東林陷入頹勢(三)第四一九章 民族文明根性第四二九章 學生們的志向第一四五章 先定規後開營第四七一章 這是鴉片戰爭第三六七章 開陽御駕親征(二)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駐印軍第一五一章 興盛的寬甸堡第三九六章 悲催的朝鮮王第四十一章 打臉就要打痛(二)第六零三章 準備攻略印度第七八七章 戰鬥陷入混亂第二四八章 內官亦需縮編第五二四章 印第安女戰士第二五零章 新青年軍官團第八零一章 亞速爾的海戰第五章 大明其實很窮第八十七章 大明直轄木邦(二)第四十章 打臉就要打痛(一)第五六七章 大明由疆入藏第三四八章 東海上的決戰(五)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六三九章 事了準備回家第二一三章 法蘭西的應對第八十二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六八八章 大明的特種兵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九十四章 國家根基已朽(六)(收藏滿四千加更)第二四零章 大阪的冬之陣(一)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鉅貪第三零二章 暹羅氣勢洶洶第一六三章 山海關定方略(一)第二七七章 人生多不如意第四九五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四一八章 無煙火藥時代第二二八章 暗流暗示涌動第一七八章 宿命的薩爾滸(八)第五九八章 新增管理機構第三六八章 西貢港的洗地第二四二章 大阪的冬之陣(三)第六五八章 郵輪上的學習第七二一章 板鴨造艦計劃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勞動法第四五一章 菲利普的魔盒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薩爾滸(七)第五二九章 莫里斯再上線第二八七章 流水賬的三年第二十八章 原始資本積累(三)第六章 礦稅很有意義第七零五章 大西北的形勢第七七三章 海上的槍騎兵第八十七章 大明直轄木邦(二)第四八九章 雙方都要調整第八零零章 攻佔亞速羣島第五七九章 材料學者發威第一零五章 全面進行佈局第一二三章 殿下的新玩具(一)第七五九章 大明的內燃機第一六八章 所謂的七大恨第四七九章 西班牙的援軍第六八七章 請隨意做夢吧第二二七章 土著中的垃圾(三)第三八零章 爲何是分封制(一)第四二六章 國家工商總局第一六六章 煩惱的主帥們(一)第六零一章 極低概率事件第一九六章 天下重新透明(五)第四六三章 我該怎麼幫你第一六四章 山海關定方略(二)第一六二章 太孫殿下出徵(三)第五六八章 我真的忍不了第三五七章 唐王府的狗血第二四四章 大阪的冬之陣(五)第六三七章 分割南亞大陸
第四四一章 王在晉的決心(爲盟主逐日2005加更1/2)第六八九章 敵艦兵臨城下第三七一章 如何抓捕敵酋第六四五章 蘇伊士開通了第二五九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講紀律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六二九章 天啓御駕親征第一零七章 現在開始起航(二)第三三七章 破軍星的後手第三四九章 東海上的決戰(六)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應對第三零八章 萬曆四十五年(二)第二五七章 大阪的夏之陣(三)第七六四章 此乃億萬一心第五六六章 美洲的新局面第四一二章 燧發槍的對決第五零六章 適度扶持藩國第七六零章 朱由檢的狂怒第二二八章 暗流暗示涌動第七九七章 再次熟練甩鍋第七四零章 不能再爭國本第五四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六一零章 比哈爾邦出兵第五零一章 軍備協調會議第二九四章 許顯純論方略第一二八章 東林陷入頹勢(三)第四一九章 民族文明根性第四二九章 學生們的志向第一四五章 先定規後開營第四七一章 這是鴉片戰爭第三六七章 開陽御駕親征(二)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駐印軍第一五一章 興盛的寬甸堡第三九六章 悲催的朝鮮王第四十一章 打臉就要打痛(二)第六零三章 準備攻略印度第七八七章 戰鬥陷入混亂第二四八章 內官亦需縮編第五二四章 印第安女戰士第二五零章 新青年軍官團第八零一章 亞速爾的海戰第五章 大明其實很窮第八十七章 大明直轄木邦(二)第四十章 打臉就要打痛(一)第五六七章 大明由疆入藏第三四八章 東海上的決戰(五)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六三九章 事了準備回家第二一三章 法蘭西的應對第八十二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六八八章 大明的特種兵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九十四章 國家根基已朽(六)(收藏滿四千加更)第二四零章 大阪的冬之陣(一)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鉅貪第三零二章 暹羅氣勢洶洶第一六三章 山海關定方略(一)第二七七章 人生多不如意第四九五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四一八章 無煙火藥時代第二二八章 暗流暗示涌動第一七八章 宿命的薩爾滸(八)第五九八章 新增管理機構第三六八章 西貢港的洗地第二四二章 大阪的冬之陣(三)第六五八章 郵輪上的學習第七二一章 板鴨造艦計劃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勞動法第四五一章 菲利普的魔盒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薩爾滸(七)第五二九章 莫里斯再上線第二八七章 流水賬的三年第二十八章 原始資本積累(三)第六章 礦稅很有意義第七零五章 大西北的形勢第七七三章 海上的槍騎兵第八十七章 大明直轄木邦(二)第四八九章 雙方都要調整第八零零章 攻佔亞速羣島第五七九章 材料學者發威第一零五章 全面進行佈局第一二三章 殿下的新玩具(一)第七五九章 大明的內燃機第一六八章 所謂的七大恨第四七九章 西班牙的援軍第六八七章 請隨意做夢吧第二二七章 土著中的垃圾(三)第三八零章 爲何是分封制(一)第四二六章 國家工商總局第一六六章 煩惱的主帥們(一)第六零一章 極低概率事件第一九六章 天下重新透明(五)第四六三章 我該怎麼幫你第一六四章 山海關定方略(二)第一六二章 太孫殿下出徵(三)第五六八章 我真的忍不了第三五七章 唐王府的狗血第二四四章 大阪的冬之陣(五)第六三七章 分割南亞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