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意外

bookmark

微博,7月7日熱搜置頂的詞條:

“林炬在太空的第一個晚上”

7月6日中午,林炬抵達了天宮空間站。

雖然已經多年未上太空,而且也從未有過對接經歷,但重複次數多到數不清的訓練是有效果的,李偉手動對接比自動還快,一次就穩穩地對上了接口。

在太空已經飄了兩個多小時的林炬已經適應了重力,跟在李偉後面進入了“天和”核心艙。

雲宮核心艙的0.9m對接口被神舟十一號和團結號佔用了,所以只能通過天和核心艙的節點艙進入。

系統工程師柯雲和鄧磊在雲宮空間站等他,等林炬通過那寬大的2.5米方形對接口時,一致喊道:

“歡迎老闆回家!”

沒什麼問題,XS-62製造方和歸屬權都是新遠公司,說是林炬的也沒錯。

也就是說……他在太空有一棟房產?

林炬雖然在地面上也不止一次進入過空間站內,但在太空中還實屬首次。

最讓他感到奇妙的就是方向感,尤其是圓形艙部分。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輕輕踩在艙壁上走了一圈,因爲沒有重力,所以竟然完全沒有顛倒的不適。

6.8米的圓形艙段實際生活着體驗極其巨大,以林炬一米八的身材,足足有三個半他那麼高呢!

以至於晚上再次直播的時候,林炬下意識地吐槽一句:

“早知道就做成隔間了,兩層都富裕。”

當時的網絡評論區刷過一片的“不愧是大資本家”“資本要進入太空了”等詞條,不過大家也真沒覺得有什麼問題,畢竟一般居民住宅樓層高度也就在2.8米到三米左右。

6.8米的高度說是別墅都不誇張,所以直到現在都不斷有人吐槽XS-62實在是過於豪華和奢侈,竟然沒有隔層。

但這些當時的新遠工程師們並非沒有想到,不過那個時候他們認爲圓型艙段這樣做佈置舒適度會有極大提升,而且給人的感覺會和宇宙飛船一樣。

實際上也確實如此,林炬在圓形艙段的感受就是一種完全的未來飛船的感覺,空間大氣,佈局優美,尤其是坐在觀景艙的時候,要是加上環形的操作檯,就好像坐在“千年隼”飛船的領航艙裡一樣,特別有感覺。

相反等他再回過頭去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參觀時,瞬間就有種進入了集裝箱的感覺,觀感被極度壓低。

他響起了第一批天宮空間站的4名航天員大隊乘員下來後,五院工程師在B級基地合作實驗艙製造時無意間的抱怨。

體驗過雲宮核心艙後的航天員強烈建議未來空間站的內部尺寸不要少於3X3米,最好能達到4X4米,因爲一旦體驗過寬敞的環境真的回不去了。

就算是以他們的適應能力,要想改過來也需要不短的時間,而且大艙段優勢真的很多。

所以第二批的“夢天”“問天”實驗艙五院還是按照新遠的“浪費”精神,留足了很多空間,沒有一股腦地瘋狂塞設備。

第一次實地體驗空間站,尤其是自家建造的空間站,林炬直到按空間站規定的時間表休息前一直竄來竄去,甚至摘了一株成熟的小白菜……

這裡面一部分被空間站的直播攝像機錄下來對外公佈,對於名人的空間站首次經歷,這些視頻的播放量非常高,吐槽也很多。

畢竟按照日常慣例,名人都應該像媒體說的那樣有一些特質,然而林炬的表現似乎也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見到失重狀態下的某些神奇現象一樣會驚訝,一樣會做出很多看起來很幼稚的動作來體驗失重的神奇。

而且這些動作還引起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傑夫·貝索斯在藍色起源內部宣佈要開發“新謝潑德-2”火箭,與“新謝潑德”不同,新謝潑德-2火箭將使用一臺BE4引擎,目標是能將減重後的太空艙發射進入近地軌道。

畢竟失重幾分鐘的體驗和軌道上的對比……嗯,顯然是後者的逼格更高。

老馬則是盯上了空間站,SpecaX對外公佈將於畢格羅宇航公司聯合開發充氣式艙段,利用獵鷹9火箭發射到ISS,對接後能充氣膨脹,成爲專職對外運營的旅遊艙段。

這個充氣艙段“起源”展開後的面積達到了115平方米,比XS-62小一些,但也小不了多少。

好處是體積和重量控制的比較不錯,畢格羅公司在十年前就接受了NACA的援助,技術上已經比較成熟,就是可靠性一直令人擔憂,不過現在他們決定再加一把力,讓充氣式艙段提前進入應用。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完成首次試驗飛行。 ”

7月8日,林炬還在天上飄的時候,新一代載人飛船完成了首次測試飛行。

發射火箭是長征三號乙,LEO運力11.2噸的大毒發。

重量21.6噸,長度8.6米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用長征三號乙發射當然到不了近地軌道,不過只是測試飛船的性能而已,只用飛到高亞軌道讓飛船被大氣層燒兩遍看看設計有沒有問題就成功了。

本來用新遠五號甲可以剛剛好打到近地軌道,但航天局覺得沒必要,而且長征二號、三號系列箭體庫存很多,沒事打一發。

不過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直徑達到了5米,而長征三號乙的最大直徑只有3.35米,未來打算用的可複用長征七號直徑也是3.35米。

超出一點直徑沒什麼問題,但因爲新一代載人飛船採用了無整流罩的設計,所以底部與火箭的連接處同樣沒有過渡。

這就導致飛船的頭部看起來就是……反正有點意味深長。

好在飛船本身的測試是非常成功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設計很完善,可複用指標也完全達到了,燒蝕造成的影響並不大,簡單收拾一下再發射沒有任何問題。

飛船採用的很多新技術也得到了驗證,包括柔性貨艙、着陸時的氣墊等等,都沒出什麼大問題,意味着昂貴的神舟時代即將過去,航天局也將迎來可複用廉價太空時代。

不過這個消息在航天口甚至科技圈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現在熱點是計算機:三進制計算機。

第362章 前夕第104章 無可奉告第72章 太空發佈會第236章 難道他真是天才?第358章 升職第170章 挑戰第164章 深空探測網第351章 原型機第48章 B級時代第142章 唯一目的第284章 冰第317章 無偵20第128章 買!第246章 機場第47章 三進制還是二進制?第41章 SuKa第92章 達瓦里希第145章 防務新觀察第333章 這裡有一個錯誤第304章 離港第352章 超重型助推器第227章 新方案第173章 狂想第375章 不明飛行物第92章 達瓦里希第44章 前事第84章 需要點鈈和鈾第106章 曙光計劃第316章 金星計劃第86章 險情第251章 亞洲之星第260章 電話第234章 包機第318章 火災第114章 霍華德·林炬第140章 奇蹟第73章 螢火第72章 太空發佈會第356章 GSLV MK3第209章 是他第294章 舞會第48章 B級時代第127章 WC9試飛第323章 鈞棒一號第43章 合作第82章 結算第152章 商業發射第190章 任性第147章 探索者第286章 構思第189章 激光第198章 意識第316章 金星計劃第271章 聯名第350章 啓明星第382章 巨浪第79章 線性代數第292章 號平原第59章 人才梯隊第290章 生命科學第206章 909工程第13章 發射第249章 構想第122章 32115第232章 合作第382章 巨浪第211章 調整第236章 難道他真是天才?第192章 引領第234章 包機第138章 虎山機場第29章 老馬:吾道不孤!第45章第115章 殊途同歸第351章 原型機第333章 這裡有一個錯誤第112章 神龍第24章 模擬第229章 誘惑第346章 會面第84章 需要點鈈和鈾第62章 啓運第165章 二器互拍第227章 新方案第362章 前夕第381章 血脈相連第97章 天宮一期第278章 緊隨其後第370章 喝茶第39章 表演第84章 需要點鈈和鈾第130章 C832第360章 JFT在等待第168章 H2M第86章 險情第350章 啓明星第160章 沸騰第346章 會面第319章 通過第65章 進步號
第362章 前夕第104章 無可奉告第72章 太空發佈會第236章 難道他真是天才?第358章 升職第170章 挑戰第164章 深空探測網第351章 原型機第48章 B級時代第142章 唯一目的第284章 冰第317章 無偵20第128章 買!第246章 機場第47章 三進制還是二進制?第41章 SuKa第92章 達瓦里希第145章 防務新觀察第333章 這裡有一個錯誤第304章 離港第352章 超重型助推器第227章 新方案第173章 狂想第375章 不明飛行物第92章 達瓦里希第44章 前事第84章 需要點鈈和鈾第106章 曙光計劃第316章 金星計劃第86章 險情第251章 亞洲之星第260章 電話第234章 包機第318章 火災第114章 霍華德·林炬第140章 奇蹟第73章 螢火第72章 太空發佈會第356章 GSLV MK3第209章 是他第294章 舞會第48章 B級時代第127章 WC9試飛第323章 鈞棒一號第43章 合作第82章 結算第152章 商業發射第190章 任性第147章 探索者第286章 構思第189章 激光第198章 意識第316章 金星計劃第271章 聯名第350章 啓明星第382章 巨浪第79章 線性代數第292章 號平原第59章 人才梯隊第290章 生命科學第206章 909工程第13章 發射第249章 構想第122章 32115第232章 合作第382章 巨浪第211章 調整第236章 難道他真是天才?第192章 引領第234章 包機第138章 虎山機場第29章 老馬:吾道不孤!第45章第115章 殊途同歸第351章 原型機第333章 這裡有一個錯誤第112章 神龍第24章 模擬第229章 誘惑第346章 會面第84章 需要點鈈和鈾第62章 啓運第165章 二器互拍第227章 新方案第362章 前夕第381章 血脈相連第97章 天宮一期第278章 緊隨其後第370章 喝茶第39章 表演第84章 需要點鈈和鈾第130章 C832第360章 JFT在等待第168章 H2M第86章 險情第350章 啓明星第160章 沸騰第346章 會面第319章 通過第65章 進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