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邊關是不是黑齒常之率軍駐守也無所謂。
突厥不過是皮癬小事,遠不如登基爲帝的事情重要。
即使黑齒常之他十有八九不敢帶兵反叛自己,可武則天依舊不肯放棄那個萬一。
這種事情,就是得必須保持百分百的把握。
絕不能在登基之後,出現任何意外的事情。
李易算是發現了,今天不是薛懷義的獨角戲,而是酷吏們歡快的大型表演現場,不管是當朝宰相,還是領兵外在的封疆大吏,都逃不過酷吏的一張嘴。
果然,當權者爲了自己,怕是什麼都不會在乎的。
突厥來了就來了,到時候在耗費人力去打回去就好了。
至於有沒有良將可用,不在乎?
我只知道因爲我的一道命令,會有成千上萬的人替我去完成它就好了。
突厥成不了氣候。
大不了就像安西四鎮一樣,扔了,賞給他們,讓他們去爲那些地方爭的頭破血流,還剩下了一大筆軍費開銷。
武則天覺得在登基之前,必須得把黑齒常之調回朝中,就算不弄死他,也得壓在牢中,方能萬無一失。
“準備旨意,準黑齒常之趕回洛陽覆命。”武則天頓了頓,開口道:“來人,先把左鷹揚衛將軍趙懷節關入牢中,等待燕國公回來之後,在一同審問,不得爲難與他。”
“諾!”
兩名雄壯的左金吾衛士卒拖着跪在地上的趙懷節走出大殿。
至於那冤枉的回聲,飄蕩在大家耳中。
誰都曉得你是被冤枉的,可不糊有人站出來爲你說話的。
就算是在正治頭腦不發達的大臣,都嗅出了今天的朝會不同往日啊。
一個當朝宰相,一個手握兵權的封疆大吏,都倒黴了。
至於你一個鷹揚衛的將軍,呵呵,不夠格的。
來俊臣得到了想要的答案,這才慢悠悠的退回到人羣之中,一副老僧入定的樣子,接下來什麼事情都與自己無關。
對於這些事情,武承嗣是滿意的。
畢竟早就向天後建議要殺掉李唐皇族子嗣,削弱李家家族的實力,順便在誅殺忠於李唐皇族的大臣。
如此一來,天后登基稱帝的阻力纔會越來越小。
武家將來做皇帝的可能性纔會越來越大。
如果殺掉廬陵王李顯以及在把當今陛下李旦給囚禁起來,那李唐江山從此以後可就都姓武了。
可惜這點,天后從來沒有點過頭。
武承嗣有些不理解,現在就是爲了武家的將來謀劃呢,天后都已經殺過兒子了,在殺兩個又算得了什麼!
爲了武家的江山,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李易點點頭,此次朝會既敲打了當朝首席宰相,又把一位手握實權的大將軍調回洛陽城,準備實施監禁。
謀反的人可真的是太多了。
一個個的。
武則天這個女人,處事果然是小心爲準,心細如髮啊!
只要進了洛陽城,誰都在她的掌握之中了,想要翻個浪花,估計都得被立即排散了。
酷吏狠。
更狠的是縱容酷吏的武則天。
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是她授意的,這點李易是可以肯定的,沒有她的縱容與允許,酷吏們敢如此行事嗎?
他們不敢。
天下也不會形成一股子告密之風。
許多人還羨慕酷吏,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與他們爲伍。
畢竟,不管你以前有沒有學問,是不是市井無賴都沒關係,只要你博得了天后的歡心,升官發財不在話下。
在人羣裡僥倖撿回一條命的張光輔,聽聞來俊臣還在誣陷黑齒常之也有謀反的意思,心中頓時就警醒了起來。
天后如此輕易的給我張光輔和黑齒常之定下了罪名,莫不是要有什麼大動作了?
此時此刻,薛懷義終於是從人羣之中站來出,深呼一口氣,屬於自己的時代就要來臨了。
“啓稟天后,草民有事要奏。”薛懷義打了個佛號,隨即跪在地上,雙手捧着經書。
來了!
李易在心中嘆了口氣,今天朝會的重點節目總算是來了,至於其他的謀反的人,全都是爲這件事鋪路的。
天后要謀反了,所以忠於李唐皇族的人都被打上了謀逆的標籤,摘不掉了。
至少你要開始向天後表明中心,才能在這一次的正治漩渦裡存活下來。
還是來了。
大唐皇帝李旦重新打起精神,屬下那麼多忠於李唐皇族的人都倒下了,那自己一定不能辜負他們的期望。
至少要配合母后把這場戲演好了,配合他,只要死不了,將來總有翻盤的那一天。
到時候武家人,可就別想再好過了。
謀奪李家江山這件事,李旦記在了心中。
多年的傀儡生涯,早就教導了他不要把對什麼事情的反應都掛在臉上,那樣是活不長的。
母后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已經殺了一個兒子了,她可不會介意在殺一個。
反正孫子輩的皇子已經早早的就有了。
武則天面露微笑,開口道:“薛寺主,儘管起身說話。”
薛懷義沒有如言起身,而是雙手捧着經書道:“啓稟天后,草民發現經書之中竟然預示着天意,萬不敢耽誤,只能斗膽向天後如實稟明情況。”
武則天則是恰到好處的露出一絲疑惑道:“薛寺主不比吞吞吐吐的,儘管說,我朝自然不會因言獲罪。”
李易可以聽得出來,武則天對於薛懷義的神情是真的不一樣,可以說寵愛的狠,不得不說薛懷義確是有着過人之處。
能把全天下最有權勢的女人哄得如此迷戀於他,都快趕上妲己了吧。
這種情況直到武則天另有新歡之後,纔會分奏一部分寵愛。
可當薛懷義泄憤,爲了引起注意,燒了明堂,武則天依舊沒有怪罪於他,只可惜薛懷義自己作死了。
色字頭上一把刀,李易想不明白武則天是不是真的迷戀薛懷義,還是有着其他不可告人的機密。
薛懷義一字一頓的道:“經書上所言,天后乃是彌勒佛降世,當代唐爲主!草民懇請天后順應天意,代唐爲主,登上帝位!”
此言一出,滿堂文武皆是大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