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登門拜訪,趙霖作爲一個有禮君子,自然不好將其拒之門外。
賓主入席。
趙霖拱手道:“敢問貴客來自何方?爲何指名要見舍弟?”
趙霖二十六歲,身高八尺,氣度不凡,但是臉上有些病容,似乎身體不太好。
趙雲就坐在他身旁,也拱手向劉備見禮。
趙雲年僅十五歲,卻生得身材高大,比劉備還高,看樣子還會再長,屆時應該不會比其兄矮。
劉備回禮道:“在下劉備,字玄德,幽州涿郡人氏。訪友路過貴縣,縣人皆言尊駕兄弟乃英俊之士。在下向來喜愛與豪傑交遊,因此特來拜會。”
趙霖點頭道:“原來如此。觀劉君左右皆勇武之士,足見劉君之得人。”
雙方寒暄已畢,劉備從容言道:“備是布衣,久處寒微,遂知稼穡之難、百姓之苦。
如今宦官秉政,豪強縱橫,天災不斷,瘟疫迭生,使得民怨沸騰,民變在即。
世亂,聚衆方可保護桑梓。備結交豪傑,正是爲此。
常山、涿郡,只隔中山,相去不遠,我等或可守望相助。不知尊駕意下如何?”
趙霖笑了笑,問道:“劉君是說太平道?”
劉備不露聲色地問道:“趙君何出此言?”
趙霖道:“常山與鉅鹿郡比鄰,鉅鹿正是太平道老巢。諸郡扶老攜幼前往鉅鹿的百姓道路相屬,絡繹不絕,我乃常山人,豈會不知?”
劉備問道:“趙君既知太平道有異,想必已有方略?”
趙霖搖頭道:“我曾向馮相進言,請其先行將本國太平道渠帥緝拿看押。馮相不允。”
馮巡乃南陽名士,信奉黃老治政之道,主打一個清靜無爲,政務全部委託給長史、功曹等大吏。這些大吏多爲常山豪強。
馮巡對太平道很有好感,認爲其導人向善,有教化之功,對官府治民大有補益,應當表彰。
在馮巡的放任下,常山國中大姓橫行,豪強恣意,百姓求告無門,流民日多。還有不少鋌而走險,入山中爲賊。
真定趙氏,也是縣中豪強之一。但趙氏行事溫和,少有兼併之舉,多有濟困之惠。縣人皆稱其德、頌其名。
劉備問道:“既如此,趙君如何應對?”
趙霖嘆道:“霖力不能濟一國,唯有努力自保。幸好霖兄弟二人,粗通些弓馬刀槊,也常與賓客、少年講武習兵,冀能護得真定一縣而已。”
他這麼說,劉備邀請二人前往涿郡的話便說不出口,只邀請趙雲一人也明顯不合適。後者尚未成年,不論他本人是否同意,趙霖豈會放其遠遊?
只得道:“趙君既有準備,備便放心了。”
又與趙雲攀談,問其志向。方纔一直覺得趙雲親切,但是不便越過其兄與其說話。終於跟趙霖談話告一段落,立即轉向趙雲。
趙雲英氣勃勃,慨然道:“不求富貴榮華,唯願世道清平,萬民皆安!”
劉備大爲驚異,問了其表字後,讚道:“子龍真可謂赤子之心矣!”遂談及自己抱負,道:“備與子龍志向略同。只有‘撥亂世,反諸正’,纔有可能政清民安。
朝政昏暗,天下將亂,備雖漢室旁宗,寒微已久,但不自量力,思與豪傑之士共振朝綱,再現清平之世。
待子龍長大,願與子龍攜手共成之!”
趙雲見劉備一腔赤誠,又對自己另眼相看,不以自己年幼而輕視,心中激動,大聲道:“願與劉君撥亂護民,共造盛世!”
劉備大爲歡喜,起身上前,拉住趙雲之手,用力搖晃一下,拍着他的肩膀道:“我等着子龍!”
越看越覺得親切,忍不住道:“若備有此佳弟該有多好!”
脫口而出後才覺得唐突,忙向趙霖兄弟致歉。
趙霖大度一笑道:“無妨、無妨。”
正是:雖未譜金蘭,前生信有緣!
劉備又向趙氏兄弟引見張飛、張式、高庸、樂弘等人。
趙霖見張飛等人雄壯,也是惺惺相惜,讚歎不已。
盤桓一日,依依惜別。
離開真定後,劉備對張飛等人道:“子麒文質彬彬,寬仁溫厚,子龍英氣勃勃,勇武豪壯,兄弟皆英雄也!”
高奇不服道:“我兄弟就非英雄麼?”
劉備笑道:“你兄弟二人自然是英雄。趙氏兄弟一鳳一龍,你們則是二虎。”
高奇仍舊不開心:“我們這虎,不如龍啊。”
張式拍了他一巴掌:“大兄只是隨口比喻,要不你們也改字爲龍?你兄叫大龍,你叫二龍,如何?”
衆人大笑。
高奇還待再辯,又被兄長高庸拍了一掌:“閉嘴!”只得悻悻住口。
衆人沒有取道往北,而是往東而行。
從真定往東,就進入鉅鹿郡內,屬於下曲陽縣。
再往東過了鄡縣,便是安平國。
冀州郡國有九,除了鉅鹿、魏郡、渤海爲郡外,其餘六個都是國,分別是北部的常山、中山、安平、河間,南邊的趙國和甘陵國。
冀州乃是光武帝龍興之地,本在十三州中名列前茅,戶口衆多,百姓殷富,然而自本朝中葉起,兼併嚴重,徭役繁雜,百姓困苦,流亡日多。
劉備一路行來,多見田地荒蕪、村落凋敝者,搖頭嘆息不已。
渡過漳水,不一日到達觀津。入城後劉備帶頭穿街過巷,很快來到一里。裡監門見劉備一行人皆騎馬挎刀,氣度不凡,擔心乃是尋仇而來,不肯放入。劉備再三說自己乃是牽招故人,都不能通過。
劉備三年前到過牽招家,所以認的路。這裡監門乃是個新人,不認識劉備。
張飛怒道:“若我等有歹意,早就將你砍爲兩段,還會囉嗦麼?”
正爭執間,一人從遠處走來。叫道:“可是玄德兄長?”
劉備回頭看去,見那人二十餘歲年紀,身材修長,面紅齒白,人物風流,不是牽招又是哪個?忙擺手叫道:“子經,正是爲兄!”
牽招走近,對裡監門說道劉備乃是好友,裡監門面露詫異,一個文弱書生怎麼交了這麼多奢遮人物?打開里門,放劉備等進去。
劉備跟着牽招來到其家中。
牽招父母看到劉備一行氣勢迫人,都嚇了一跳,還好牽父認出劉備正是三年前曾造訪過之人,勉強止住擔憂。
牽招引劉備入席。
劉備問道:“子經是從樂師處來?”
牽招道:“正是。我跟隨樂師已數年,學得越多,覺得所知越少。樂師高山仰止,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難以望其項背矣!”
牽招十餘歲時,大儒盧植因病回鄉,樂隱自認爲不如盧植,爲牽招學業着想,寫信給盧植遣牽招前往學習。盧植十分感動,悉心教導牽招。後盧植被朝廷重新啓用,私學遂散,衆學子各自回鄉。
劉備與牽招就是這段時間認識的。
兩人年紀相差三歲,劉備爲兄,牽招爲弟,一見投契,同門數月,遂訂生死之盟,結刎首之交。
劉備長大後, 漸成涿縣一霸,牽招則繼續從樂隱求學。
劉備交接輕俠,遊歷幽冀,多次與牽招相見,兩人情分益篤。
劉備從關羽處得知天下將亂、黃巾將起的消息後,欲聚衆自保,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牽招。
牽招看似文弱,其實腹藏甲兵,心雄萬夫。
賓主落座,牽招聽了劉備對於時局的分析,毫不猶豫地道:“大兄分析天下大勢,如掌上觀文,清晰如畫,我有何疑?若太平道果然作亂,弟必率宗族北上投兄!”
劉備起身上前,一把抓住牽招之手,將他從席上拉起,拍着他肩膀笑道:“有子經相助,何愁功業不成!”
劉備與牽招聊了半日,批評朝政,抨擊閹宦,暢談自己施政方略,雖然有些稚嫩和想當然,但滿腔熱血,說到激動和憤怒之處,忍不住縱聲長嘯,引吭高歌。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
劉備“喜音樂”,那自然是通音律、善謳歌的。
牽招作爲儒生,樂乃六藝之一,也不會陌生。
牽招抱琴而坐,琴聲錚錚。
劉備唱道:“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張飛等作爲燕人,皆有悲歌傳統。燕人悲歌,首推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這首詩劉備經常唸叨,他們很熟悉,當下跟着相和:“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衆人一起高歌,聲震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