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說八道!”
面對荀彧的勸諫。
劉協毫不留情面,直斥其非。
作爲一個歷史愛好者。
別的不多。
歷史小故事劉協可是看過不少!
漢武帝獨尊儒術?
沒錯,確實有這回事。
但要是因爲這個就把武帝之後的漢朝當成了儒家帝國。
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本質上來說。
儒學只不過是一個穩定國家、管理百姓的工具。
但每個時代所面臨的情況截然不同。
若一味依祖宗法度,那纔是真叫貽笑天下!
“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
劉協文縐縐的拽了一句文。
這句話可不是他現編的。
而是來自西漢先帝漢宣帝之口。
出處是《漢書-元帝紀》。
乃是漢宣帝爲了教訓太子“柔仁好儒”之弊說的。
漢宣帝之時,重刑用法。
其子,也就是後來的漢元帝。
上言建議宣帝多用道德教化。
宣帝聽後,便有了如上回答。
“陛下,臣……”
漢宣帝之言。
荀彧自然不會不知。
見天子將祖宗之言搬了出來,他一時語塞,已無言了。
靜思殿內。
氣氛逐漸凝重。
“陛下,宣帝之言,自無過錯,但若依陛下之見,以兵鋒壓服天下,所費者難以計數,況我長安之兵不過數萬,守衛尚且不易,又談何壓服天下呢?”
道統爭論沒了下文。
荀彧將話題轉向了現實層面,繼續規勸:“軍伍之人,不事生產,所耗甚多,因此臣才以爲,用之以兵,不如教之以德。”
“兵不夠,那就繼續徵,總有夠的時候。”
話說到這裡。
劉協的耐心也已經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冷冷淡淡的迴應了一句。
“那……臣有一策,不知陛下可否採納。”
略微沉吟過後,荀彧又道:“既然陛下欲以兵鋒壓服天下,何不發出詔書,召天下諸侯入京,類兗州曹孟德者,冀州袁本初者,皆深受朝廷重恩,若蒙陛下召喚,必欣然應詔,如此兩全其美,豈不美哉?”
發詔書讓天下諸侯入京。
以此來節省軍費開支?
兗州曹孟德。
冀州袁本初。
欣然應詔?
當初還以爲這荀彧是個大忠臣。
在曹操手下又當了二十多年的“蕭何”。
必然身具大才。
但今日一席話。
不得不說。
劉協非常失望!
他每說一句。
劉協的眉頭就皺深了一分。
聽到這裡,徹底聽不下去了。
“朕乏了,荀相請回吧。”
沒有再理會荀彧,劉協直接起身,在宮人的拱衛下快步離開。
“陛下……”
荀彧隔着遠遠的呼喚,但沒有得到任何迴應。
……
次日。
勤政殿。
又是早朝。
自朝政穩定以來。
每日上朝幾乎也成了劉協的習慣了。
就好像打卡上班一樣。
累倒是不怎麼累。
一天不去,心裡反倒有些不踏實。
坐上龍椅後,俯視殿下羣臣。
耳邊響起宦官的尖利聲音。
劉協將目光落在了文臣之首的荀彧身上。
靜默觀察了數秒後,移開了目光。
“希望昨夜一席話,能讓你打消那些可笑的念頭吧。”
劉協沒打算將昨夜與荀彧的分歧告之羣臣。
荀彧的丞相是他封的。
多少他還是要回護些許的。
“陛下,臣有本奏!”
宦官話音落罷不久。
文官之首荀彧動作迅速,出班喊道。
“說。”
劉協微微皺了皺眉。
“目今長安空虛,頻臨兵禍,陛下曾數度遇險,雖賴陛下洪福齊天,又有我大漢列代先帝庇佑,長安未失,但長此以往,必非善事,因此臣提議,陛下應當下旨,召請諸侯入京,拱衛長安四方安全,以衛陛下!”
荀彧擡起頭,腰背挺直。
直視龍椅上的劉協。
眼神中的情緒非常平靜。
但劉協能看得出來。
荀彧並沒有退讓的打算。
“臣附議!”
荀彧話音剛落。
在他身後的文官隊伍中。
一人站了出來,手捧笏板,高聲道:“臣以爲荀相之言深有其理,自黃巾作亂以來,爲保境安民,天下諸侯並起,擁兵自重,如今黃巾之亂已平,此時陛下下旨召諸侯入京,收其兵權,賜予高官厚祿,以收其心。”
“如此一來,各州各羣動亂隱患消弭於無形之中,陛下又得寬厚仁愛之美名,諸侯部將又盡皆爲陛下所有,乃是一舉三得之妙計啊!”
“臣也附議!”
在荀彧之後站出來的那人話音落罷不久。
文官集團中。
再度站出來一個人,高聲附和着荀彧的見解。
其話語和之前那人相差不大:“臣以爲……”
“臣也附議!”
洋洋灑灑一篇論述完畢後。
文官集團中再度有人響應了荀彧的奏事。
一時間。
文官集團如同鐵板一塊,齊聲向劉協進言!
劉協的臉色。
也隨着一個個站出來的文官臣子的建言而變得愈發難看!
結、黨、營、私!
看到文官集團如同一個聲音同時向他進言。
劉協腦海中此時此刻只有這個念頭。
荀彧啊荀彧。
朕以爲你忠心耿耿,青史留名。
這纔將丞相之位交給你。
你就是這麼回報朕的嗎?
數月的經營。
此時看來。
文官集團儼然已經是鐵板一塊,緊密的團結在丞相荀彧身旁,倒逼天子!
被臣僚操弄意志。
這是劉協絕對無法忍受的!
瞥了一眼非常安靜的武將隊列。
劉協心中的怒氣稍微平息了一些。
好在槍桿子一直很安分。
若是文武兩班同時進言,他還真招架不住。
看來是時候給文官們一點顏色瞧瞧了。
沉吟許久後。
劉協目視殿下,目光與荀彧直接對上,一字一句,聲線冷冽:“荀相,你在教朕做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