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寧可藥材蒙塵

李基思索了良久,一句句流傳千古的絕美情句不斷在腦海之中閃爍,下筆來回猶豫之間,最終還是選擇自己最爲擅長的。

旋即,李基再度拿來一張新的布帛,又尋了個炭塊,然後就在固定好的布帛上畫了起來。

作爲落榜的美術特長生,那自然要有點美術特長生的樣子。

落榜歸落榜,但是基本的人物素描,李基還是完全沒問題的。

或許此刻的蔡昭姬並不在眼前,但是李基也不得不承認自蔡府之中的那驚鴻一睹,蔡昭姬便在李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良久過後,隨着李基在布帛之上完全最後一筆,一個栩栩如生的典雅美麗女子就恍若是在布帛之中含情脈脈地看着李基一般。

“水平非但沒有下降,反而還增長了幾分……”

李基相當滿意地欣賞着自己的作品之餘,卻也忍不住吐槽了一句。“假如前世有這水平,哪裡還會落榜啊。”

旋即,李基便將自己的素描作品小心折好放入布包之中,正想要封好布包時。

想了想,順便還是將那隻寫了一個“想”字的回信,也順便裝入其中。

待李基反應過來之時,驟然發現自己赫然浪費了足足一個時辰的時間,這讓李基不禁有些悵然若失。

‘女人,果然只會影響爭霸天下的速度。’

一個時辰,足夠自己做多少正事了?

李基心中三悔己過,決定自今日起……戒畫!

畫畫什麼的,實在是太耗費時間了。

隨即,李基略微收拾一番心情,重新着手處理起積壓了數天的公務,一份份公文或彙報不斷地被李基過目,且做出着必要的批示。

圍繞着“仁德書院”的無牆之城初步集市已經建造完畢,糜家所彙報的集市相關內容;

關於挑戰“四渡紅水”的士子戰績彙總;

關於名醫的尋找,華佗依然未發現具體行蹤,只知其一月前遊走於青州一帶醫治瘟疫,不過孝廉張機(字仲景)已經在南陽尋到。

看到外派到中原地區確認大災與瘟疫趨勢,以及尋找名醫的錦衣司所發回的內容,李基的臉上也不禁爲之一喜。

華佗雲遊四海,四處醫人治病,想要找到的話難度確實不低。

不過張仲景顯然要比華佗容易找得多,張仲景乃是南陽人士,並沒有四處雲遊亂跑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張仲景本就是世家出身,還被當地官府舉爲孝廉。

如此一來,事情可就簡單得多了。

李基當即就以劉備的名義下了一份文書,徵孝廉張仲景到吳郡爲官,這既符合大漢的流程,更是讓張仲景沒有拒絕的理由。

只要張仲景到了吳郡,那麼醫學院院長不就有了嗎?

且揚州一地之中的吳郡還好,密林佔比不高,但是出了吳郡之後越是往南就越是瘴氣橫生。

李基很清楚這個時代所謂的瘴氣,實則大多就是瘧疾、痢疾、黃疸等等疾病,這也是需要足夠的醫學支撐才能一點點去消滅的。

再者,這一次中原地區發生瘟疫,這也算是給李基提了一個醒。

這個時代致使人口數量銳減的直接因素,往往便是饑荒和瘟疫。

其中饑荒,李基還有能力可解,但瘟疫這卻是在李基的能力範疇之外了,需要的是張仲景、華佗這些名醫方能解決。

因此,這一次在逃難至吳郡的流民之中,李基還特意從中尋找落難醫師,便是打算成立一個醫學院大規模的培養醫師。

張仲景或華佗,則是李基構想之中最好的院長人選,且李基最爲看好的還是張仲景!

華佗最爲擅長的各種外科手術,張仲景則是恰恰相反,更精於內科。

而如今的吳郡最爲需要的,則是張仲景這等內科人材。

故以,確認了張仲景的狀況,李基心中無疑落下了一塊巨石。

且如今吳郡大規模進行“以工代賑”,那些逃難至吳郡的流民說不準也會出現各種疾病,這些都是需要足夠的醫師去解決的。

或許,當下還沒有人注意到這種可能存在的問題,但作爲總攬事務的李基卻是需要儘早準備。

並且,此前李基就讓糜家發動自身的渠道,儘可能地從荊、揚、徐三州之中收購各種藥材,之後吳郡官府再以官方的名義購買。

想到這裡,李基特別先行翻找了一下與藥材相關的文書報告,確認了藥材收購的事宜還在穩步推行,並且大量的藥材都已經在許多醫師的處理下入庫保存。

不過縱使如此,李基還是有點不放心地進行批覆,要求繼續加大力度進行藥材收購。

李基寧可耗費不少錢財讓藥材蒙塵,也不允許出現藥材不夠用的情況。

隨即,李基再度打開下一個公文,這反倒是讓李基陷入到深深的思索之中。 劉璋即將抵達吳郡……

只是,對於劉焉、劉璋父子的態度,李基如今也尚未完全明確。

如何接待劉璋,這是個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那三十萬事關重大的糧食,可還在跟着劉璋隨行而來的船隊之中。

劉璋其人,李基此前沒有什麼機會真正地深入接觸。

歷史之中對於劉璋的能力與性格記載也是相當的模糊,大體只是表現了劉璋性格懦弱多疑以及有幾分心懷百姓。

只是,李基從來都不會小視任何一個能名留青史的人物。

再者,此刻的劉璋比李基大不了多少,尚且年輕得很,說不準性格與歷史記載的益州牧同樣存在着差異。

“不過可以肯定的一點,那便是不宜讓劉璋發現吳郡缺糧的現狀,否則主動權反倒是要當了劉璋的手中。”

“且,教唆劉焉如何在益州裂土封王的事情,也不便被主公知曉。”

李基喃喃地說着,心中大體也已經有了思路。

總而言之,那便是要讓劉璋遠離難民營進行接待,免得被劉璋發現了什麼端倪,拿捏住瞭如今吳郡的命脈。

只要那三十萬擔糧食到手了,那麼其餘的事情都可以慢慢細說。

‘說起來,吾記得某次模擬之中,劉璋子承父志,同樣也對美人流連忘返來着……’

李基的手指不自覺地敲了敲桌案,然後迅速手令錦衣司自桃園衆中護送萌姬前往位於流民營往西的丹徒縣。

此前曾在“計謀模擬器”之中出現過的美姬、萌姬、純姬,李基或許並不清楚她們具體是什麼樣子,但這並不影響李基同樣在流民之中挑選出了幾個美人坯子放在桃園營之中培養。

她們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桃園衆一員,給她們的賜名也是根據她們的外形氣質特點以什麼姬進行賜名。

並且,對於她們的培養也與這個時代世家普遍培養美女的風格不同,李基用上的更多是自己前世記憶中的那一套。

甚至,李基還在裡面特意培養了一個對曹老闆專攻的御姬,就是那種熟女人妻氣質還需要幾年時間慢慢沉澱沉澱。

至於萌姬,可謂是人如其名。

那雙似是會說話的大眼睛,萌得能讓人出血。

隨即,李基便前去向劉備彙報關於劉璋到來之事。

主要也是此事一味地瞞是不可能瞞得住的,且劉備拜劉焉爲叔父,某種意義上劉璋與劉備是同輩,劉璋完全算得上是劉備的臭弟弟。

至於爲何歷史之中劉璋會稱呼劉備爲皇叔,那完全是天子劉協自認劉備爲“皇叔”後,世人自不該自認輩分在天子之上與劉備同輩,故以均是隨之尊稱爲劉備爲“皇叔”。

而劉備聽聞李基以書信向劉焉求糧,然後劉焉派遣幼子劉璋親自送糧前來吳郡,一時可謂是又驚又喜又疑,道。

“子坤,劉焉叔父的性格,備還是有幾分瞭解的,他心中未嘗會是如此愛民之人,其中或是有什麼……陰謀?”

劉備的語氣之中透露出一絲凝重,喜悅也是漸漸被疑惑所代替。

顯然,劉焉這種無利不起早的人物,也給劉備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於一時間就產生了懷疑。

李基聞言,則是順着開口道。

“主公,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縱使劉州牧有什麼用心,那送來的糧食卻是吳郡當下所緊缺的。”

“那倒也是。”

劉備點了點頭,深以爲然地答道。

在劉備前往徐州借了一圈糧食,儘管琅琊王劉容開了一個好頭,讓徐州其他郡守也沒了太多推脫的藉口,只得是紛紛慷慨解囊,但卻也讓劉備深刻地體會到了借糧的不易。

且絕大部分的郡守還是不同意糧食外借,僅僅是答應了以自家郡守的名義調動一批糧食賑災,儘量保障途徑徐州的流民可以順利南下抵達吳郡。

在劉備看來,或許那些郡守的本心就不是想要救濟流民,單純是礙於面子之餘,不想那些流民死在自己的地盤上,到時候說不得還得動用人手進行清理,否則可能會有瘟疫風險。

這讓劉備頗感到幾分心灰意冷以及疲憊之餘,更是頗爲感慨幸好自家的子坤與自己同心同德,皆爲不惜代價救民愛民、忠君愛國的仁德之人。(本章完)

第78章 無一人可堪敵手第185章 命不該絕第80章 往吳郡第110章 這個詔書,必須接第252章 密函第24章 意在萬世第169章 所煩惱者唯二131.第131章 茶話會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214章 此計不毒,倒是髒得很第24章 意在萬世150.第150章 由上而下第94章 變化第61章 吳郡郡守第99章 願爲長壽之龜第57章 四州之地的選擇第176章 宴中劍舞第188章 下次一定?第3章 李基,字子坤第337章 若是賈詡第73章 真毒士第210章 誰人可破山越第125章 分割財政第61章 吳郡郡守第285章 與棋局無異第244章 縱橫司第237章 文和啊文和131.第131章 茶話會第283章 烏雲踏雪131.第131章 茶話會第268章 淪陷過半的幽州第179章 清君側?第35章 戒“備”森嚴第16章 誘敵二重奏第277章 易如反掌第73章 真毒士第320章 瀛洲種姓制度實行之策第108章 離別在即?第212章 遙指富春山!第18章 壓垮黃巾衆的最後一根稻草第63章 袁氏!袁氏!第21章 借汝頭顱換肉半斤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314章 關原之戰第50章 薄落津之變第81章 流民問題第75章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第181章 父亡母病弟體弱137.第137章 仙人“跳”143.第143章 你說你劍很利?第96章 取吳縣之妙計第319章 凌駕神明之上141.第141章 無牆之城第343章 督糧之爭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307章 印綬第120章 禮法不便之物第34章 火攻奇襲?第54章 黃天死乎?否也第170章 上當矣!第91章 來年土地更肥沃第117章 “人形自走圖書館”蔡昭姬第220章 活捉李子坤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76章 以身入局144.第144章 大海第168章 進擊的士子第90章 應對之策143.第143章 你說你劍很利?第213章 料敵於先第65章 你冤不冤,我還不清楚?第276章 戰略上的誘餌第52章 吾計成矣146.第146章 中原大旱 大疫第33章 已有妙計?第318章 異國破滅圖第303章 昭亭侯第8章 大興,大興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187章 他們當得起更好的第312章 有一隊士卒失蹤不見第202章 天意安有手中之劍好用乎?第237章 文和啊文和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第25章 黃巾衆之安排第226章 爲大婚獻上賀禮第172章 想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第317章 漢劍可斬於瀛洲否?第94章 變化第23章 撥弄天下大勢於反掌之間第235章 再造大漢之志第284章 身如斷旗第62章 御三家與胖子第56章 讓歪風邪氣吹進來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第191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第30章 三條路線第190章 別打了,還是斬首吧第261章 徹底定調
第78章 無一人可堪敵手第185章 命不該絕第80章 往吳郡第110章 這個詔書,必須接第252章 密函第24章 意在萬世第169章 所煩惱者唯二131.第131章 茶話會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214章 此計不毒,倒是髒得很第24章 意在萬世150.第150章 由上而下第94章 變化第61章 吳郡郡守第99章 願爲長壽之龜第57章 四州之地的選擇第176章 宴中劍舞第188章 下次一定?第3章 李基,字子坤第337章 若是賈詡第73章 真毒士第210章 誰人可破山越第125章 分割財政第61章 吳郡郡守第285章 與棋局無異第244章 縱橫司第237章 文和啊文和131.第131章 茶話會第283章 烏雲踏雪131.第131章 茶話會第268章 淪陷過半的幽州第179章 清君側?第35章 戒“備”森嚴第16章 誘敵二重奏第277章 易如反掌第73章 真毒士第320章 瀛洲種姓制度實行之策第108章 離別在即?第212章 遙指富春山!第18章 壓垮黃巾衆的最後一根稻草第63章 袁氏!袁氏!第21章 借汝頭顱換肉半斤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314章 關原之戰第50章 薄落津之變第81章 流民問題第75章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第181章 父亡母病弟體弱137.第137章 仙人“跳”143.第143章 你說你劍很利?第96章 取吳縣之妙計第319章 凌駕神明之上141.第141章 無牆之城第343章 督糧之爭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307章 印綬第120章 禮法不便之物第34章 火攻奇襲?第54章 黃天死乎?否也第170章 上當矣!第91章 來年土地更肥沃第117章 “人形自走圖書館”蔡昭姬第220章 活捉李子坤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76章 以身入局144.第144章 大海第168章 進擊的士子第90章 應對之策143.第143章 你說你劍很利?第213章 料敵於先第65章 你冤不冤,我還不清楚?第276章 戰略上的誘餌第52章 吾計成矣146.第146章 中原大旱 大疫第33章 已有妙計?第318章 異國破滅圖第303章 昭亭侯第8章 大興,大興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187章 他們當得起更好的第312章 有一隊士卒失蹤不見第202章 天意安有手中之劍好用乎?第237章 文和啊文和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第25章 黃巾衆之安排第226章 爲大婚獻上賀禮第172章 想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第317章 漢劍可斬於瀛洲否?第94章 變化第23章 撥弄天下大勢於反掌之間第235章 再造大漢之志第284章 身如斷旗第62章 御三家與胖子第56章 讓歪風邪氣吹進來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第191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第30章 三條路線第190章 別打了,還是斬首吧第261章 徹底定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