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李基論戰

第48章 李基論戰

鉅鹿城外。

張飛依然率領着騎兵如昨日那般,每隔一個時辰就會到城下叫罵。

張飛的有恃無恐,也是更進一步印證了城外漢軍早已佈下天羅地網。

一時間,鉅鹿城中的黃巾將領們無疑徹底成了驚弓之鳥,哪裡敢迴應張飛的“族譜之呼喚”。

即使張飛罵得再粗鄙不雅,衆多黃巾將領們權當沒聽見,唯獨是苦了那些心懷信仰守城的黃巾賊。

從一開始的義憤填膺,再度沉默不語,最後已經徹底麻木不仁。

直到申時時分,張飛再次一通輸出後,也幾乎徹底詞窮了。

“一羣沒卵蛋的縮頭烏龜,張三爺都罵累了!”

“記住,俺的大哥可只給了你們三天時間考慮,今日就已經是第二天了。”

“明日,俺再來罵醒你們……”

張飛大大咧咧地吼了一嗓子,然後調轉馬頭,率領着騎兵如之前那般往着營寨的方向退去。

這讓在城樓上連祖宗十八代都被來回鞭屍了幾十回,甚至莫名產生了一種“生而爲人我很慚愧”的黃巾賊人們,目睹着張飛離去的背影,眼中終於多了一絲絲的光亮。

然而,一想到張飛明日還會到城下叫罵,那剛剛升起的一縷光芒又再度渙散了許多。

可惜,這些黃巾賊人所不知道的是,張飛在脫離了鉅鹿城守城黃巾的視線之後,方向徒然一轉,匯合了提前集合的另外五百騎兵,迅速地直奔向東北側的方向。

“快快快!”

張飛一把扯過水囊灌了一大口,潤了潤喊得有些發乾的嗓子之餘,眼神之中多了一絲急迫,腦海裡不自覺地浮現李基那似乎滿是笑容地說着話的臉龐。

【翼德,你且放心,即使伱申時末再趕赴薄落津,也絕對趕得及的。】

【相反,假如你提前消失的話,很可能會引起鉅鹿城之內的黃巾警覺,一旦讓鉅鹿城的黃巾反應過來支援薄落津,那麼玄德兄很可能會陷入被前後夾擊的絕境。】

想到這裡,張飛的臉上不自覺地扯出一絲笑容,然後又忽然覺得哪裡不太對勁。

子坤先生那語氣,怎麼那麼像鄰居大姨哄孩童的語氣?

應該……是錯覺吧?

……

與此同時。

在距離薄落津不足三十里的一處林子中。

劉備所率領的四千餘士卒正在林子之中休整,讓士卒們緩解着行軍的疲乏,爲接下來的戰鬥進行最後的準備。

而李基略微眯了一陣,心中略有些憂慮於盧植那一邊的狀況,卻也是輾轉了一陣始終難以入眠。

隨即李基幹脆起身,在林子之中隨意地逛了逛,觀察了一番士卒們的狀態。

雖說這些士卒們並沒有經過多少專業的訓練,但是追隨着劉備一路自涿郡轉戰至此,那精氣神顯然比之過往不知道強了多少。

更重要的是,這些士卒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涿縣鄉勇,一部分則是在大興山的黃巾衆之中所招募而來的。

同鄉之誼又或是活命之恩,以及“大漢魅魔”劉備時常施以恩惠,這讓這些士卒對於劉備的忠誠度極高。

因此,即使這一路算得上是顛沛流離的行軍,但是私自逃離的士卒堪稱是屈指可數。

忽然,走至林子邊緣的李基聽到一陣尖銳的破空之聲,小心地走近一看,卻發現是關羽在一處空地上演練着招式。

不過,當李基靠近到一定距離,明明是背對着關羽卻還是瞬間被察覺。

關羽猛然扭頭,發現來者是李基之後,將手中的青龍偃月刀刀柄往地面一插,然後拱手行禮道。

“子坤先生。”

李基看了看自己與關羽依然還有十步開外的距離,說道。“雲長倒是耳朵敏銳。”

關羽解釋道。“爲將者,自然需對腳步聲、拔刃聲以及破空聲尤爲敏銳,否則僅憑雙目在戰場難以觀察諸多攻擊。”

“那雲長能聽到多遠的羽箭破空聲?”李基有些好奇地問道。

關羽略微思索了一下,答道。

“關某約莫能聽到十五丈,三弟比關某略強些許,能分辨二十丈之內是否有暗箭襲來。”

忽然,李基有些理解爲何關羽在頂級武將行列之中,一生中箭的次數比其餘頂級武將要多不少,敢情是因爲這本來就是關羽的短板。

李基沒有記錯的話,似乎曾在哪裡看過同爲頂級武將的趙雲,自稱能分辨百米開外的羽箭破空之聲,並且趙雲一生征戰也從未負過箭傷。

百米約莫爲三十三丈左右。

因此橫向比較一番的話,明顯在這方面趙雲要比關羽強上一個檔次。

不過,李基依然有些難以理解同樣都是人類,關羽這些頂級武將是怎麼做到這種事情的。

要是有人朝李基放箭,李基感覺自己起碼要入肉三分才能發現有冷箭。

“厲害厲害。”李基讚歎了一聲。

對此,關羽卻是多了一絲凝重地說道。

“子坤先生謬讚了,關某本以爲世間少有與吾匹敵之人。不想昨夜所遇黃巾漢子實力卻是頗爲不俗,與之激戰了數十回合,卻是難以將其拿下。”

頓了頓,關羽略微思索了一番,接着說道。 “即使那漢子沒有遁逃,關羽恐怕也須等其勇力耗盡,約莫六十回合開外方可拿下。關某,小覷天下英雄矣!”

然而,關羽的語氣之中充滿了反思的味道,但李基從這話裡話外之中,卻是莫名地感覺到關羽沖天的傲氣。

就彷彿關羽在理所當然地認爲,黃巾一衆土雞瓦狗不該有能扛三刀之人。

“所以,雲長這是在繼續錘鍊武藝?”李基問道。

“正是,關某自昨夜之戰中有所心得,故以正在琢磨。”

頓了頓,關羽沒有絲毫隱瞞地說道。

“關某之刀法精華盡在前三刀,所暗合乃是《春秋左傳·莊公十年》中兵法精粹之言。”

……

李基。

來了,這個春秋狂魔三言兩句之中,又將話題繞到了《春秋》之中。

也幸好李基這段時間已經將《春秋左傳》完整地背了下來,不求理解,但求應付關羽,免得面臨類似於大學生被小學生的難題給考住的尷尬情形。

隨即,李基略微回憶了一番,將《春秋左傳·莊公十年》相關篇節在腦海裡翻了一遍,語氣平靜地答道。

“原來如此,雲長之刀法所暗合的乃是《曹劌論戰》中的‘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正是!”

談論起《春秋左傳》,關羽整個人都似乎容光煥發了不少,說道。

“因此,關羽所出之刀,藉由所積攢之勢,前三刀,一刀比之一刀重。只是昨夜對敵之時,第三刀卻依然被那漢子以負傷爲代價強行擋住。”

“關某適才再度演練了一番,卻始終難以有所突破,故以不知子坤先生可有教關某之處?”

只是李基就連玩蝴蝶刀都怕割到手,又怎麼會懂青龍偃月刀?

“基,對於兵器一竅不通。”

李基有些無奈地說道。

這倒是讓關羽略有些詫異了。

畢竟,這個時代縱使是士子可不是後世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可比,“君子六藝”乃是最基本的要求。

除此之外,士子幾乎人人佩劍,也因此擊劍之法也幾乎是每個士子的必修課。

“莫非,子坤先生從未用過什麼兵器?”關羽問道。

李基聞言,只得答道。“年少之時,倒也修習過一種特殊的槍法用以防身。”

“哦?什麼槍法?”關羽追問道。

“單發步槍。”

被追問得頭疼的李基,說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冷笑話,然後補充道。

“可惜那是個山中老人所製造的特殊武器方能使用的槍法,如今那特殊的武器已經徹底失傳。”

“原來如此,子坤先生只精通一種兵器,所以沒有特意佩劍。”

關羽一撫長髯,倒也將心中埋了良久的疑惑給解答了,然後繼續問道。

“那不知以子坤先生之見,關某該如何進步?”

面對着關羽一而再的低姿態請教,李基沉吟了一陣,只得答道。

“若問兵器,基所懂不多。不過對於‘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吾倒是有一二分見解。”

“關某洗耳恭聽。”關羽表情一肅,說道。

“兵法之道,在於變。”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自然不錯,但勇戰之道亦絕非一味強攻,而是於這期間攻其破綻也,以變應不變。”

頓了頓,李基思索了一下,建議道。

“或許,雲長可試第一刀重,第二刀更重,通過前兩刀迷惑敵人,繼而第三刀改極重爲極快,攻敵破綻!”

霎時間,關羽微眯的丹鳳眼圓睜,只覺得腦中雲霧盡散,恍然大悟!

“妙!大妙!”

隨即,按捺不住的關羽迅速後退了十步,凝神靜氣片刻開始蓄勢,然後手中的青龍偃月刀再度舞了起來。

第一刀破空聲重得驚人;

第二刀破空聲更爲響亮,但李基勉強還能如第一刀那般分辨出刀刃所劃過的軌跡;

第三刀……

李基只覺得關羽面前一道青色游龍驟然閃過,甚至就連刀刃劃過的殘影都沒有看清,關羽的動作已然變換完畢。

關羽收刀,暢快一笑,道。

“子坤先生所言真乃金玉良言,乃是吾過往一味偏頗,忘卻了無論刀法亦或者是兵法,皆在於‘變’!”

(本章完)

第50章 薄落津之變第179章 清君側?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第65章 你冤不冤,我還不清楚?148.第148章 我可是李子坤第242章 太平清領書137.第137章 仙人“跳”第90章 應對之策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第117章 “人形自走圖書館”蔡昭姬第6章 料敵千里之外第160章 地上涼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251章 暴秦遺民?第168章 進擊的士子第169章 所煩惱者唯二第119章 偶爾不做人第5章 燕雲十八騎第228章 讓李子坤享受不了溫柔鄉第104章 區區七連敗第62章 御三家與胖子第168章 進擊的士子第13章 口袋陣第206章 子坤知我意也第182章 父親何故嘆息?第91章 來年土地更肥沃第185章 命不該絕第82章 三成?兩成。第209章 少年郭嘉第191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第260章 精準翻譯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151.第151章 錢糧何來?第261章 徹底定調138.第138章 “軍”與“政”第257章 吳郡存在的漏洞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237章 文和啊文和第231章 共飲之147.第147章 勿以善小而不爲130.第130章 滅國毒士第107章 十二書信召君歸第65章 你冤不冤,我還不清楚?第190章 別打了,還是斬首吧第86章 糜家入吳郡139.第139章 郭圖之名第105章 先生若不棄第87章 借刀殺人第24章 意在萬世第117章 “人形自走圖書館”蔡昭姬139.第139章 郭圖之名第120章 禮法不便之物第21章 借汝頭顱換肉半斤第224章 以勢壓之第245章 冤否?第20章 美人計第239章 威與德143.第143章 你說你劍很利?第65章 你冤不冤,我還不清楚?第263章 出征在即第247章 難成氣候劉玄德第157章 他日必報此恩第241章 新的浪潮第60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178章 養寇自重第226章 爲大婚獻上賀禮第233章 你也有計?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第165章 能者上,庸者下第245章 冤否?第100章 關於流民安置落戶的意見書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36章 圍三闕一第169章 所煩惱者唯二第161章 得孝子如此第15章 強制嘲諷第54章 黃天死乎?否也149.第149章 用備的這個第252章 密函145.第145章 孫策之志第217章 陽謀第250章 三全其美之策第60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129.第129章 先天政務聖體第51章 最後的計謀第3章 李基,字子坤第32章 白袍返鄉第54章 黃天死乎?否也第90章 應對之策第203章 軍情急報第85章 夫人年齡之論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第54章 黃天死乎?否也第68章 忠君愛國賈文和?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93章 勠力同心第85章 夫人年齡之論
第50章 薄落津之變第179章 清君側?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第65章 你冤不冤,我還不清楚?148.第148章 我可是李子坤第242章 太平清領書137.第137章 仙人“跳”第90章 應對之策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第117章 “人形自走圖書館”蔡昭姬第6章 料敵千里之外第160章 地上涼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251章 暴秦遺民?第168章 進擊的士子第169章 所煩惱者唯二第119章 偶爾不做人第5章 燕雲十八騎第228章 讓李子坤享受不了溫柔鄉第104章 區區七連敗第62章 御三家與胖子第168章 進擊的士子第13章 口袋陣第206章 子坤知我意也第182章 父親何故嘆息?第91章 來年土地更肥沃第185章 命不該絕第82章 三成?兩成。第209章 少年郭嘉第191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第260章 精準翻譯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151.第151章 錢糧何來?第261章 徹底定調138.第138章 “軍”與“政”第257章 吳郡存在的漏洞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237章 文和啊文和第231章 共飲之147.第147章 勿以善小而不爲130.第130章 滅國毒士第107章 十二書信召君歸第65章 你冤不冤,我還不清楚?第190章 別打了,還是斬首吧第86章 糜家入吳郡139.第139章 郭圖之名第105章 先生若不棄第87章 借刀殺人第24章 意在萬世第117章 “人形自走圖書館”蔡昭姬139.第139章 郭圖之名第120章 禮法不便之物第21章 借汝頭顱換肉半斤第224章 以勢壓之第245章 冤否?第20章 美人計第239章 威與德143.第143章 你說你劍很利?第65章 你冤不冤,我還不清楚?第263章 出征在即第247章 難成氣候劉玄德第157章 他日必報此恩第241章 新的浪潮第60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178章 養寇自重第226章 爲大婚獻上賀禮第233章 你也有計?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第165章 能者上,庸者下第245章 冤否?第100章 關於流民安置落戶的意見書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36章 圍三闕一第169章 所煩惱者唯二第161章 得孝子如此第15章 強制嘲諷第54章 黃天死乎?否也149.第149章 用備的這個第252章 密函145.第145章 孫策之志第217章 陽謀第250章 三全其美之策第60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129.第129章 先天政務聖體第51章 最後的計謀第3章 李基,字子坤第32章 白袍返鄉第54章 黃天死乎?否也第90章 應對之策第203章 軍情急報第85章 夫人年齡之論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第54章 黃天死乎?否也第68章 忠君愛國賈文和?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93章 勠力同心第85章 夫人年齡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