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徐州君臣,呂布的驚訝

第32章 徐州君臣,呂布的驚訝

徐州,下邳。

且不說劉備於小沛厲兵秣馬,卻說徐州這邊。

自從呂布奪取徐州之後,可謂一波三折,與劉備、袁術二者的三角糾葛自不贅言。

就連呂布自己麾下,也是一團亂麻。

因當年呂布逃出長安之時,僅有數百騎跟隨,並無本部兵馬。

後前往河內,得張揚資助,重招丁原部曲,得郝萌等幷州舊將擁護,故其麾下人員雜亂。

其後好不容易取得徐州爲根基,本應趁勢招兵買馬,爭霸天下。

然則呂布這貨頗爲好色,家中嬌妻美眷放着不要,卻喜歡與衆將妻子私通。

諸將畏其勇力,雖有怨言,卻不敢多說。

結果去年因袁術挑撥,以郝萌爲首諸將發起反叛,派兵攻打下邳。

呂布不知何人叛亂,逃到高順營寨,方纔止住叛亂。

可經此一事,呂布也患上了疑心病。

先是剝奪高順兵權,將陷陣營交給自己表弟魏續統領。

又因陳宮有暗通袁術參與叛亂的嫌疑,越發疏遠此人。

至於張遼等依附之人,自是一概不信。

由此,也導致現在的徐州局勢頗爲混亂,全憑呂布之勇鎮壓。

不過最近的呂布可算是過得春風得意。

先是老曹兵伐宛城未竟全功,爲了穩住呂布,上表封呂布爲平東將軍,遣朝廷使者前來封賞。

後是袁術稱帝之後,再度遣使而來爲兒子求娶呂布之女。

接連兩大諸侯的拉攏巴結,讓呂布也有志得意滿。

正此時,下邳國府之中。

只見呂布身材魁梧高大,足有丈餘,鼻樑高挺,眼眸深邃,頜下虎鬚,身穿襦袍,正坐於主位。

而在其下手,則是一個神情嚴肅的中年人。

其身穿青色襦袍,頭頂峨冠,身量不高,卻頗具威嚴。

此人正是呂布麾下謀士陳宮。

他看着呂布,一臉正色道:

“溫侯,今袁術行此篡逆之事,我軍豈可與之狼狽爲奸?”

“還望主公速速派人追回小姐,切莫與袁術結成此親!”

“不然我軍必爲天下人所棄!”

但呂布聽着這話,卻是一臉不耐煩道:

“吾與袁公路早已商定要結兒女之親,現其遣使而來完婚,吾安能拒此事?”

“若拒此事,天下人恐皆以我呂布爲言而無信之人!”

“我意已決,公臺切莫再言!”

聽着呂布的話,陳宮就是暗自蛋疼,心說你呂布現在還有誠信可言?

沒了,早就沒了!

偏偏這貨還自我感覺良好。

若非這條路是自己選的,他是真不想和呂布這廝糾纏。

“將軍這是何言,袁術篡逆,將軍若背袁術,乃從大義,天下人知之,只會讚頌將軍之德,豈會言語責難!”

“反倒是如今若與袁術結親,則失大義之名,還望將軍明鑑!”

然而他不說這話還好,一說這話,呂布就陰陽怪氣道:

“此話怕是輪不到公臺來說!”

“此前不是公臺力勸結交袁術,促成此親,今日怎的又來置喙?”

“莫非今背袁術矣?”

陳宮一聽,自是臉色脹紅,知道這是呂布在嘲諷自己之前涉嫌叛亂。

可自己有沒有參與叛亂,這還用說?

若是自己真參與叛亂,還有你呂布的性命?

不過他這人並無急智,也無辯才,一時不知該如何分辨,正思考辯詞之際,便見一小卒來報道:

“陳國相求見!”

陳國相,本名陳珪,乃陳登之父,因任沛國相,故也被稱爲沛相。

在陳宮日漸不受重用的現在,陳登父子頗爲呂布所重。

眼見陳珪到來,呂布便笑道:

“沛相即來,可請一見!”

陳宮見呂布變臉如此,不由心中一陣哀嘆。

在他看來,陳珪父子與呂布貌合神離,今得呂布信任,早晚必生禍患!

奈何現在他說什麼呂布都不信,只能在一旁看着。

在二人的視線之中,不一會兒,只見一個老者扶杖而入,呂布急忙起身道:

“沛相何來也?”

別看呂布私德有虧,實則對於士人還是不錯的。

見陳珪老邁,便起身相扶。

而陳珪方是花甲之年,還沒到那種老眼昏花的年紀,見此笑道:

“將軍何須多禮!”

“老朽現在早已致仕,切莫再以沛相相稱!”

言語之間,他見陳宮在一側,便笑道:

“不想公臺也在此處,還未見禮!”

說罷,又對陳宮行了一禮。

陳宮見之,瞥了陳珪一眼,略微擡手,算是將就回應。

陳珪對此笑而不語,轉而又對呂布道:

“今日前來,也無甚要事,乃聽袁術有使前來,欲接將軍之女往壽春完婚,可有此事?”

呂布一聽,便咧嘴笑道:

“確有此事,今早纔將小女送走,不想先生現在便知矣!”

說着,他想起陳宮剛纔的話,不由問道:

“方纔公臺還在與我商談此事,正欲尋國相前來相商,不知先生以爲此事如何?”

陳珪聽得此話,不露聲色的看了陳宮一眼,又對呂布道:

“此事本來也無不可!”

“然則曹公今奉迎天子,輔國執政,威望蓋世,即將征討四海,又表將軍爲平東將軍。”

“將軍應與曹公共謀,以求泰山之安!”

“如今與袁術結親,將軍受不義之名,若朝廷怪罪,當如何是好?”

這就是陳珪和陳宮的區別,陳宮一勸呂布,必是從自軍勢力發展出發。

可陳珪卻是直接從朝廷角度出發,講述政治影響。

若是其他諸侯也就算了,偏偏呂布還就吃這套,一聽朝廷怪罪,頓時就猶豫道:

“可是袁術使者已帶小女離去,如之奈何?”

陳珪聞之,搖頭笑道:

“今早方纔出發,定去不遠,可遣軍追回,將使者送往朝廷,曹公定不怪罪!”

呂布一時猶豫不決,來回踱步。

陳珪再度補充道:

“將軍須知,袁術此人反覆無常,今得將軍之女,來日必以爲質!”

“他若借糧借兵,將軍若應,則疲於奔命,若不允,則置親而起爭端也。”

呂布聽此,猛地腳步一頓,念及袁術多次與自己爲難,心中頓時不忿道:

“嗐,袁術此人欺吾,若非先生前來,今日險些遭此人得逞!”

話至於此,他急忙邁步而出,高呼道:

“來人,傳令魏續,速帶兵馬追趕袁術使者,務必將吾女追回!”

此聲一落,便有一小卒奔出傳令。

陳宮見狀,心中越發悲涼,明明是同樣的建議,何以呂布就把功勞安在了陳珪身上?

他正想着,卻見一人快步行入道:

“主公,劉備軍有信使至!”

聽到這話,陳宮猛地擡起頭來,呂布亦是一陣驚訝道:

“劉備有信使前來?”

在他來徐州之後,多次坑害劉備,導致現在劉備和曹操親善。

按理來說,他和劉備應該算是老死不相往來了!

現在劉備能來什麼信件?

就連陳珪聞之,老臉上也多出了一些詫異之色。

劉備這封信件,出現的屬實有些突然!

這個時候,劉備來信幹什麼!

85.第85章 脣槍舌劍,呂布心動142.第142章 淮南紙貴,利益鏈條40.第40章 陳宮的推測,王禾就是秦瑱?201.第201章 得一贈一,用才用德67.第67章 袁術增兵,人才來投第10章 軍師之言,無一不中129.第129章 一毛不拔,君子之交第7章 賈詡:此人若在,我等死無葬身之地矣197.第197章 糜竺的謝意,紅顏易老103.第103章 孫策感慨,周瑜再謀144.第144章 外交人才,開啓民智198.第198章 人生之喜,春風幾度136.第136章 廬江攻略,能人劉馥103.第103章 孫策感慨,周瑜再謀142.第142章 淮南紙貴,利益鏈條76.第76章 計破陳蘭,當塗陷落120.第120章 得道多助,趙雲之威99.第99章 聲東擊西,壽春陷落204.第204章 人之常情,不講武德第8章 什麼叫格局,這就叫格局!53.第53章 撕破臉皮,呂布出兵165.第165章 故技重施,皖縣陷落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第31章 囤積糧草,別有用心160.第160章 着手佈局,劉勳出兵177.第177章 謂之美玉,代師傳藝196.第196章 情報機構,監察之要136.第136章 廬江攻略,能人劉馥1.第1章 老曹不聽勸,那我走?第25章 張飛犯禁,劉備自刑108.第108章 自爆身份,虎狼之交48.第48章 擒賊擒王,秦瑱之謀99.第99章 聲東擊西,壽春陷落81.第81章 兩難之局,周瑜論勢104.第104章 衆人計長,萬無一失117.第117章 折節下士,鳥則擇木第32章 徐州君臣,呂布的驚訝198.第198章 人生之喜,春風幾度3.第3章 臨行三策,掛印而去50.第50章 我推斷有誤?陳宮死諫202.第202章 劉表之意,王粲報信第5章 荀彧急了,驚訝的老曹88.第88章 淮南旱情,驚呆的老曹157.第157章 再敗陳策,草臺班子59.第59章 真真假假,疑慮頓消87.第87章 呂布:劉備還是個厚道人啊47.第47章 以假亂真,相縣之謀59.第59章 真真假假,疑慮頓消124.第124章 亂自內生,傳國玉璽188.第188章 四面漢歌,張勳獻降1.第1章 老曹不聽勸,那我走?208.第208章 辯駁羣儒,奇物淮書89.第89章 郭嘉的愁緒,曹操決意75.第75章 張飛穿針,敵有所隱第2章 先生若去,如斷我父一臂!187.第187章 即食肉糜,速勝之策122.第122章 建立水軍,招攬魯肅第4章 目標小沛,荀彧的警覺183.第183章 出兵陳國,駱俊詐降167.第167章 橋蕤之請,兄弟鬩牆109.第109章 什麼仇什麼怨?呂布之怒!171.第171章 情報之差,黃雀在後192.第192章 鄭玄的怨念,懷疑人生的曹操82.第82章 周瑜的算計,孫策的狠厲199.第199章 入不敷出,出使荊州63.第63章 袁術之怒,老曹的驚訝174.第174章 棋逢對手,戰略決斷93.第93章 初見周瑜,破城之計75.第75章 張飛穿針,敵有所隱第33章 劉使君背後有高人啊!176.第176章 壽春諸事,老劉的煩惱101.第101章 驅虎吞狼,呂布發難138.第138章 改革之始,遇事不決問軍師172.第172章 存人失地,收縮防線205.第205章 治亂之賊,緩兵之計133.第133章 少女心事,大才前來57.第57章 四面皆敵,大獲全勝98.第98章 張飛斬將,強攻城池110.第110章 大戰再起,又中計了?122.第122章 建立水軍,招攬魯肅第32章 徐州君臣,呂布的驚訝123.第123章 智取汝陰,關羽用兵118.第118章 攻之以勢,以德服人167.第167章 橋蕤之請,兄弟鬩牆第31章 囤積糧草,別有用心第2章 先生若去,如斷我父一臂!53.第53章 撕破臉皮,呂布出兵126.第126章 共分汝南,袁術蒙了第5章 荀彧急了,驚訝的老曹第11章 秦瑱用兵,老曹慟哭65.第65章 郭嘉的分析,一蛇吞象146.第146章 意料之外,南轅北轍148.第148章 玉璽風波,劉協之喜49.第49章 老劉的感慨,故人趙雲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122.第122章 建立水軍,招攬魯肅107.第107章 呂布大驚,玄德欲殺布耶?102.第102章 連戰連敗,紀靈之死206.第206章 不按套路,當真妙人113.第113章 呂布終去,趙子龍至
85.第85章 脣槍舌劍,呂布心動142.第142章 淮南紙貴,利益鏈條40.第40章 陳宮的推測,王禾就是秦瑱?201.第201章 得一贈一,用才用德67.第67章 袁術增兵,人才來投第10章 軍師之言,無一不中129.第129章 一毛不拔,君子之交第7章 賈詡:此人若在,我等死無葬身之地矣197.第197章 糜竺的謝意,紅顏易老103.第103章 孫策感慨,周瑜再謀144.第144章 外交人才,開啓民智198.第198章 人生之喜,春風幾度136.第136章 廬江攻略,能人劉馥103.第103章 孫策感慨,周瑜再謀142.第142章 淮南紙貴,利益鏈條76.第76章 計破陳蘭,當塗陷落120.第120章 得道多助,趙雲之威99.第99章 聲東擊西,壽春陷落204.第204章 人之常情,不講武德第8章 什麼叫格局,這就叫格局!53.第53章 撕破臉皮,呂布出兵165.第165章 故技重施,皖縣陷落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第31章 囤積糧草,別有用心160.第160章 着手佈局,劉勳出兵177.第177章 謂之美玉,代師傳藝196.第196章 情報機構,監察之要136.第136章 廬江攻略,能人劉馥1.第1章 老曹不聽勸,那我走?第25章 張飛犯禁,劉備自刑108.第108章 自爆身份,虎狼之交48.第48章 擒賊擒王,秦瑱之謀99.第99章 聲東擊西,壽春陷落81.第81章 兩難之局,周瑜論勢104.第104章 衆人計長,萬無一失117.第117章 折節下士,鳥則擇木第32章 徐州君臣,呂布的驚訝198.第198章 人生之喜,春風幾度3.第3章 臨行三策,掛印而去50.第50章 我推斷有誤?陳宮死諫202.第202章 劉表之意,王粲報信第5章 荀彧急了,驚訝的老曹88.第88章 淮南旱情,驚呆的老曹157.第157章 再敗陳策,草臺班子59.第59章 真真假假,疑慮頓消87.第87章 呂布:劉備還是個厚道人啊47.第47章 以假亂真,相縣之謀59.第59章 真真假假,疑慮頓消124.第124章 亂自內生,傳國玉璽188.第188章 四面漢歌,張勳獻降1.第1章 老曹不聽勸,那我走?208.第208章 辯駁羣儒,奇物淮書89.第89章 郭嘉的愁緒,曹操決意75.第75章 張飛穿針,敵有所隱第2章 先生若去,如斷我父一臂!187.第187章 即食肉糜,速勝之策122.第122章 建立水軍,招攬魯肅第4章 目標小沛,荀彧的警覺183.第183章 出兵陳國,駱俊詐降167.第167章 橋蕤之請,兄弟鬩牆109.第109章 什麼仇什麼怨?呂布之怒!171.第171章 情報之差,黃雀在後192.第192章 鄭玄的怨念,懷疑人生的曹操82.第82章 周瑜的算計,孫策的狠厲199.第199章 入不敷出,出使荊州63.第63章 袁術之怒,老曹的驚訝174.第174章 棋逢對手,戰略決斷93.第93章 初見周瑜,破城之計75.第75章 張飛穿針,敵有所隱第33章 劉使君背後有高人啊!176.第176章 壽春諸事,老劉的煩惱101.第101章 驅虎吞狼,呂布發難138.第138章 改革之始,遇事不決問軍師172.第172章 存人失地,收縮防線205.第205章 治亂之賊,緩兵之計133.第133章 少女心事,大才前來57.第57章 四面皆敵,大獲全勝98.第98章 張飛斬將,強攻城池110.第110章 大戰再起,又中計了?122.第122章 建立水軍,招攬魯肅第32章 徐州君臣,呂布的驚訝123.第123章 智取汝陰,關羽用兵118.第118章 攻之以勢,以德服人167.第167章 橋蕤之請,兄弟鬩牆第31章 囤積糧草,別有用心第2章 先生若去,如斷我父一臂!53.第53章 撕破臉皮,呂布出兵126.第126章 共分汝南,袁術蒙了第5章 荀彧急了,驚訝的老曹第11章 秦瑱用兵,老曹慟哭65.第65章 郭嘉的分析,一蛇吞象146.第146章 意料之外,南轅北轍148.第148章 玉璽風波,劉協之喜49.第49章 老劉的感慨,故人趙雲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122.第122章 建立水軍,招攬魯肅107.第107章 呂布大驚,玄德欲殺布耶?102.第102章 連戰連敗,紀靈之死206.第206章 不按套路,當真妙人113.第113章 呂布終去,趙子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