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三月太守?

此時,正是何進得威風之時。

劉辯生性木訥,與劉宏大不相同,雖然沒有劉宏荒唐,但對於文武百官卻是唯唯諾諾,對何進更是大權相付。

不過好在何進還是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卻是沒有太過的與朝廷重臣相抗衡。

“衛子羽有擎天保駕之功,又曾力除黃巾匪,擒殺匪首張樑之功績,依功當賞。不過惜其年幼,不宜在朝堂蹉跎,本將軍欲是將之外放,不知道列位以爲如何?”

這一日上朝,何進就是開口直言,根本不問皇帝的主意,直接就是詢問朝廷諸臣是否同意。

何進如此,讓不少人都暗自皺眉。

不過這時候也有不少人都是知道,衛濤頗得王允等朝臣所重,不知道他們如何打算的時候,並不打算開口。

見到不時有目光掃視,王允卻是邁步出來,向着何進一拱手。

“大將軍所言極是,子羽其人有才,但正是歷練之時,不知道大將軍以爲當以何職?是讓他北上一防外族,還是南出剿滅黃巾盜匪?”

衛濤也只是略略與王允提過自己請求外放,在王允看來這倒也是不錯。

“昔日我大漢有霍驃騎,年及弱冠,縱橫草原,北驅匈奴,今子羽才幹不下於霍驃騎,若是好生歷練,未必不可以再演漢武盛世。”

王允這話說得就有些大了,但這話一出口,卻是無人可以反駁。

“正是如此。”

何進見到百官無人敢是隨意質疑,心中爲自己威勢而高興,順口就是言道。

“正所謂:有志不在年高,我聞前些時候冀州常山郡缺一太守,便先讓衛子羽暫代其職,若其能,自可任之,若是不能,則去其職。且冀州乃是黃巾根基所在,縱然張角已死,黃巾匪患依舊不絕。有衛子羽在,當可鎮一郡。”

常山太守?

一時之間就是王允都是愣在了當場,誰都想不到何進竟然會是將這麼一大官銜加給衛濤。

太守,一郡之首,掌管民政、軍事,甚至是有自行任命下屬之犬,不可謂不重也。

“這……這……”

一衆大臣這個時候都是有些說不出話來,這個官職相對來說實在是太大,委實不好分說。

不過終究是有那些強硬的人站出來言說道。

“大將軍,那衛子羽的功績如何且是不談,不過其年方及弱冠,又是一向是在軍職,於民政治理恐怕不通,驟然上位是有不妥。若是大將軍有意栽培,不妨讓其歷練數年再委以重任如何?”

終究是有王允朝臣在,加上衛濤乃是實打實的功績,所以這些人也沒太過強硬,只不過話裡話外已經表明了大是不贊同。

“有何不可以?若是朝堂之上有誰有衛子羽之大功,就算封個刺史也可。有功不賞,有過則罰,如何服衆?”

哪裡想到何進竟然就是牛眼一瞪,大聲咆哮而道。

“更何況如今陛下登基,正是向諸位臣工表示求賢若渴之時,如此做爲更有何不可?”

所有人皆是一滯,就是連王允也用一種奇異的目光看向何進。

但何進卻好似恍然未覺,咧嘴就是一笑。

“呵呵……不知道列位臣工以爲我之提議如何?正所謂:能者上,庸者下。若那衛子羽真的無法治理一地,正可讓其專心兵事,若可,我大漢豈不是又多了一位能文能武的國之棟樑?”

所有人面面相覷之間已經是明白,恐怕這是何進在行‘指鹿爲馬’之事,雖然未必是要讓那衛濤一直擔任常山太守,但卻是藉此分辨朝中諸臣的態度。

一時之間所有人俱是沉默。

“哈哈……看來列位臣工都是贊成我之所請,既然如此,便讓衛濤暫代常山太守之職,先期三月,若是其真的無有此能,便是將之轉爲軍職,此事便是就此而定。”

何進先是大笑,而後漸漸而說,最後卻是一言而決,朝中之臣,始終皆是唯有無言以對,見到自己威勢凜然,何進更是得意幾分,當即再是重新轉身面對皇帝劉辯,拱手而道。

“陛下,如今列位臣工皆是同意臣之所請,還請陛下降旨,以衛子羽暫代爲常山郡太守一職。”

“一切……一切謹遵大將軍之言……”

劉辯一個孩童,見到這樣的大場面早已經是被嚇得呆住,如今聽到何進如此一言,當即結結巴巴,細聲細語地應道。

當旨意下來之時,就是連衛濤也是嚇了一跳。

雖然自己是有相助過何進幾次,而且也是立了大功,但畢竟不是何進心腹,那何進如何會是如此賣力?

好在這一次爲了怕衛濤會是有什麼想法,王允在散朝之後早早就是到得府中,見到衛濤疑惑,當即就是一笑。

“其實這也不過是大將軍的小把戲而已,過不得三月,合不合適爲一任太守還不是大將軍一言以決之,當然子羽若是願意投到大將軍府下,那又是另當別論了。不過子羽也不用擔心,縱然沒了這一任太守,大將軍也不會虧待子羽就是,也就是憑功論賞而已。”

以衛濤如今的功績自然做不到太守之位,聽到王允的話自然就是明白。

三月之後,何進掌握朝廷大權,又統領天下兵馬,那就可謂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若是想要阿諛富貴,投到他的門下自然最好。

不過衛濤卻是不同,卻是明白,這個時候正是天下將亂而未亂之時。

所謂的太守,在何進看來,撤換也不過就是一言而決的事情,至於數月之內太守連連撤換所造成的政務麻煩,卻全然不在何進的心上。

而何進才疏,不堪輔佐,衛濤自然不願意投靠何進。

“世叔教訓得是,不過小侄雖然投軍從政,卻只爲報國盡忠,那等事情非是濤願行,若不濤便前往向大將軍請辭就是。”

衛濤這話說得有幾分幼稚,卻是衛濤故意而爲。

但聽在王允耳中,卻是覺得就當是如此。

衛濤勇冠三軍,決陣於沙場之間,那還可以說是天生的武勇,若是連政治關竅也是一併精通,那纔是令人感覺奇怪。

“呵呵……子羽也不必如此,其實這未免也不是一件好事。”

王允輕笑幾聲,這也是王允並沒有太過阻止的原因。

“太守之職甚重,一郡之要務盡在其間,雖然只有三月之期,但也可是歷練一番,有過這番經歷,再是歷任幾載,不過一任太守而已,子羽還是當得的。”

哪怕是王允顯然都是認爲衛濤其實也不過就是三月太守而已,也只是當成一種歷練而已。

在王允看來,古往今來能夠有這樣歷練經歷可是不多,不過於衛濤好處極大,日後封侯拜相不在話下。

“如此,謹遵世叔之言。”

衛濤自然不會真的不想做這太守,只是在王允面前不好表露而已。

太守掌管一郡大小事務,正是可立之根基,若是早早有這一處根基,衛濤勢力便可大也。

“不過現在也是不遲,就是不知道老天爺會是給我多少時間,若是真的到了三月之後又是如何……”

衛濤心中喃喃自言。

聖旨下來的翌日,衛濤直入大將軍府中,無論如何如今何進正是如日中天之時,衛濤不能不至。

進到何進府內,袁紹、袁術、曹操等人皆在,這一次但凡是相助何進的人都或是升官,或是掌權。

尤其是袁紹兄弟,其本就是四世三公之後,根基深厚,如今地位之高,令人乍舌。

但哪怕是袁紹、袁術看向衛濤也不由得幾分羨慕,不是他們官職比太守低,而是在這個年紀的時候,哪一個能夠有這樣的成就?

反倒是曹操卻只是向着衛濤點頭笑笑,神色之中多是爲了衛濤而欣喜。

至於所言,其實也不過急速相謝何進提拔之情而已。

不過何進倒是不客氣,直言衛濤如今資歷不足,就算衛濤做得再好,最多也就是半年一任,但何進同樣也是言明,若是衛濤得宜,那麼一個都尉的位置卻是少不得的。

都尉位在太守之下,卻是軍職,說起來也算不得什麼小官了,若非衛濤的確是有大功,也不可能輕易做到這個位置。

既是如此,衛濤自然也只能夠是相謝恩。

謝恩既畢,自然是要談到西園校尉一職,衛濤調任之後,這個職位自然就是空出。

“一切聽大將軍安排,不過如今天下還有一二亂匪,還請大將軍讓吾從中選些許隨從一同前往常山郡。”

“嗯,此事也可。”

何進要過此職,自然是要往其中安插自己的人手,至於精壯,以何進之權自然可擇優而行。

更何況何進是大將軍總領天下兵馬,無論衛濤將士兵帶到哪裡,不都也還是屬於他的屬下,所以答應得也很是爽快。

“不過若是人數衆多,縱然是吾也不好交代,便是三百爲限,你可從中挑選三百隨從赴任,至於兵戈盔甲,也是一併帶着。”

卻是何進慷大漢之慨。

“多謝大將軍!濤當誓死以報!”

這一拜衛濤着實是欣喜,扣除那些不願意離開的,衛濤能夠帶走的精銳之士也就三百人左右,這就是班底。

何大將軍,多謝了。

(爆發求票!有票的儘管砸過來吧!謝謝!)

第190章 聯合袁尚?第409章 將計就計欲破蠻營第15章 長襲匈奴第360章 巧言戲魯肅第354章 龐統心服第393章 關羽同城亡第216章 斬殺軻比能第82章 不一般的黃巾第44章 黃巾道人第174章 袁軍首敗第186章 周郎妙借計第329章 呂子明巧言取兵權第443章 曹操殞第54章 劍師王越第389章 劉備失算第314章 戰平第351章 計困司馬懿第54章 劍師王越第329章 呂子明巧言取兵權第317章 大略服賈詡第36章 孝第387章 姜伯約計誘黃漢升第46章 送功上門第329章 呂子明巧言取兵權第446章 國制(下)第370章 周瑜身死?第292章 陳羣勸言第161章 子瑜顯才第435章 魏帝曹操第79章 謀求外放第418章 惡來鬥虎癡第386章 大戰之前第313章 再鬥呂布第70章 提前設立的西園八校尉第235章 甘寧對太史慈第407章 調虎離山之計第372章 擒拿魯肅第76章 洛陽動亂(下)第95章 欲說高順第317章 大略服賈詡第36章 孝第35章 言動匈奴第333章 沙摩柯敗降第270章 郭奉孝遺計分天下(下)第266章 衛濤計謀算匈奴第7章 義結金蘭第380章 陸遜行詐降第387章 姜伯約計誘黃漢升第346章 司馬徽失態第12章 呂布拜父第129章 敗張繡第113章 呂布敗三英第50章 黃巾圍陳留第224章 先挫一陣第279章 長安城下戰三傑第83章 病弱趙風第111章 得悟霸王之勇第64章 廣宗決戰之前第47章 悄然改變了的歷史第123章 河內爭鋒(下)第401章 孔明送謀第358章 一陣斬三將第387章 姜伯約計誘黃漢升第388章 衛濤勸徐母第297章 贈送天子第315章 夜襲曹營第387章 姜伯約計誘黃漢升第153章 一戰破羌渠(下)第223章 衛濤勸張寧(下)第416章 曹操斬華佗第118章 聯軍內訌(上)第337章 荊州大戰起第432章 曹操背約第147章 公達算子義第344章 馬謖欲爲謀第185章 袁譚退第265章 匈奴兇暴第326章 爲攻襄陽第98章 攻殺漁陽第445章 國制(上)第97章 李儒追衛濤第401章 孔明送謀第37章 當街遇殺人第212章 破釜沉舟(上)第213章 破釜沉舟(下)第180章 敲山震虎懾李樂第234章 武降甘寧第136章 獨鬥呂布第242章 揚帆而去第189章 鞠義換張合第368章 華佗妙手第14章 進擊匈奴第93章 董卓入洛陽第166章 欲謀水軍第177章 放過張合?第111章 得悟霸王之勇第75章 洛陽動亂(中)第80章 三月太守?第268章 下鄴城逢紀死第436章 草原服
第190章 聯合袁尚?第409章 將計就計欲破蠻營第15章 長襲匈奴第360章 巧言戲魯肅第354章 龐統心服第393章 關羽同城亡第216章 斬殺軻比能第82章 不一般的黃巾第44章 黃巾道人第174章 袁軍首敗第186章 周郎妙借計第329章 呂子明巧言取兵權第443章 曹操殞第54章 劍師王越第389章 劉備失算第314章 戰平第351章 計困司馬懿第54章 劍師王越第329章 呂子明巧言取兵權第317章 大略服賈詡第36章 孝第387章 姜伯約計誘黃漢升第46章 送功上門第329章 呂子明巧言取兵權第446章 國制(下)第370章 周瑜身死?第292章 陳羣勸言第161章 子瑜顯才第435章 魏帝曹操第79章 謀求外放第418章 惡來鬥虎癡第386章 大戰之前第313章 再鬥呂布第70章 提前設立的西園八校尉第235章 甘寧對太史慈第407章 調虎離山之計第372章 擒拿魯肅第76章 洛陽動亂(下)第95章 欲說高順第317章 大略服賈詡第36章 孝第35章 言動匈奴第333章 沙摩柯敗降第270章 郭奉孝遺計分天下(下)第266章 衛濤計謀算匈奴第7章 義結金蘭第380章 陸遜行詐降第387章 姜伯約計誘黃漢升第346章 司馬徽失態第12章 呂布拜父第129章 敗張繡第113章 呂布敗三英第50章 黃巾圍陳留第224章 先挫一陣第279章 長安城下戰三傑第83章 病弱趙風第111章 得悟霸王之勇第64章 廣宗決戰之前第47章 悄然改變了的歷史第123章 河內爭鋒(下)第401章 孔明送謀第358章 一陣斬三將第387章 姜伯約計誘黃漢升第388章 衛濤勸徐母第297章 贈送天子第315章 夜襲曹營第387章 姜伯約計誘黃漢升第153章 一戰破羌渠(下)第223章 衛濤勸張寧(下)第416章 曹操斬華佗第118章 聯軍內訌(上)第337章 荊州大戰起第432章 曹操背約第147章 公達算子義第344章 馬謖欲爲謀第185章 袁譚退第265章 匈奴兇暴第326章 爲攻襄陽第98章 攻殺漁陽第445章 國制(上)第97章 李儒追衛濤第401章 孔明送謀第37章 當街遇殺人第212章 破釜沉舟(上)第213章 破釜沉舟(下)第180章 敲山震虎懾李樂第234章 武降甘寧第136章 獨鬥呂布第242章 揚帆而去第189章 鞠義換張合第368章 華佗妙手第14章 進擊匈奴第93章 董卓入洛陽第166章 欲謀水軍第177章 放過張合?第111章 得悟霸王之勇第75章 洛陽動亂(中)第80章 三月太守?第268章 下鄴城逢紀死第436章 草原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