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二八章 救援之議

七二八章 救援之議

郭嘉、周瑜這樣的智者都認爲北疆之戰再無懸念,青州軍獲勝已成定局,並以此爲前提,修正了戰略方向。不過,他們是從自身的立場來考慮的,而且做的是最壞的打算。

實際上,幽州的局勢遠未到安枕無憂的一刻,變數很多,也很致命。

此刻,王羽和青州衆將面對的就是一個相當艱難,且重大的選擇。

救與不救?

不救,整個戰局就不會有太大波折,三路大軍齊頭並進,鮮卑人只能在決戰和逃亡之中做出選擇。

如若決戰,雖然胡騎人數更多,但青州主力的裝備和訓練卻更強,現在漢朝,在人數差距只有兩三倍的情況下,漢軍的戰力本就遠遠凌駕於胡騎之上,而青州軍的戰力,在強兵如林的中原,也是堪爲翹楚的。

而鮮卑人以公孫瓚爲餌,吸引王羽輕兵救援,何嘗不是在冒險?趙雲的輕騎正在邊塞遊蕩,隨時有可能封鎖邊關通道。胡騎在居庸城耽誤的時間越長,青州軍完成合圍的機率就越高。

盡殲十萬胡騎於塞下!

儘管王羽已經見慣了大風大浪,但這個戰績還是有着極強的誘惑力,讓他時刻記掛,難以自已。這不僅僅是封狼居胥那樣的榮譽而已,而是對整個中原都具備相當意義的戰果。

鮮卑人遭此重創後,可能幾十年都無法恢復現在的規模,這也就意味着,五胡亂華的悲劇,徹底沒有重演的可能了。即便鮮卑人精誠團結,中原羣雄最後打得幾敗俱傷,前者也不再具備大舉南下。改變天下格局的實力。

單從青州本身來說,沒有鮮卑人撐腰,被兩面夾擊的烏桓就是個笑話,無論是剿滅還是積極防禦都不難。沒有北疆隱患的牽制,青州軍就可以全力開動,經略中原了,這其中的積極意義,自是不言而喻。

而公孫瓚本人……

王羽努力的壓抑着,不想讓這些念頭冒出來。卻怎麼都控制不住,他心知,那個驕傲的邊軍宿將,肯定也更願意讓十萬胡騎以及更多的鮮卑部衆葬身塞下,給自己陪葬。而不是像個委屈的小媳婦一樣。被人從城裡救出來。

毋須懷疑,公孫瓚就是這麼個人,他一定會這麼想。

從這個角度考慮,似乎不救,或者說不急着救,而是繼續完成三路進擊的策略纔是上策。

然而,這麼做會有很多麻煩。

首先就是王羽自己心裡那關不好過。陶謙和公孫瓚,是他起兵開始給予最多幫助的兩個人。他傳奇般的崛起當中,若是沒有這兩個人近乎無私的幫助,肯定要經歷更多的波折。正如後世牛頓所說:自己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站得更高。

眼睜睜的看着公孫瓚戰死,藉助對方的死來成就自身之名的冷血,王羽的確做不到。

此外,王羽雖然不似傳統型的君主。身上看不到帝王心術,但他的特徵還是很明顯的。重情重義,勇武蓋世。如果看着友軍覆亡而不救,對他的名聲,以及在部將心中的威望,難免會有一定的下滑,讓人覺得他的情義是不是裝出來的,實際上是個僞君子?

當然,要消弭影響倒也不難,只要做戲就可以了,比如救援來此,望北大哭什麼的,但王羽不喜歡。

只有在穿越之初,爲了糊弄老爹,取得兵權,他纔不得不裝出一副很有城府的梟雄姿態,等到勢力漸成,王羽基本上都是按照本心行事的。

這招致了不少人的腹誹,連自家的幕僚都認爲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他總是以身犯險,不似人主之像,但王羽卻樂在其中。

他從未對權力熱衷過,絕對的權力只會導致絕對的腐化,他可不想自己變成那些皮裡陽秋,大腹便便,一肚子壞水的政客。

自己是個武人,最強的武人,王羽確信並追求的只有這個,通往巔峰的路上,權力只是附帶和點綴罷了。只要不令其失控即可,沒必要死死抓在手裡,更沒必要爲了維持權力來違逆本心。

拋開這些心理上的障礙,真正困擾王羽的還是救援的方式。眼下幽州的戰局呈現出的是互相包圍的態勢,在羽林軍擊破騫曼部,就位之前,幽州境內的青州軍事實上是被兩面夾擊的。

泰山軍不能輕動,否則大軍後路被切斷,就把自己都給賠進去了。可是,就算動員泰山軍全軍,兵力尚且有所不足,不動的話,拿什麼去解圍呢?

王羽在思考,衆將也是議論紛紛。

太史慈拍着胸脯,大聲叫道:“用不着想那麼多,主公只管安心北上,某這就回轉雍奴城,決不讓蹋頓踏入燕國半步,亦或威脅到漂渝津!”

鮑丘水一戰,他打得暢快淋漓,戰後士卒們的精氣神也都比先前高漲了數倍,連陳撼的那些水手,此刻也都有了幾分精悍猛士的模樣。

因此,他現在說這話也不算誇口,憑藉關平、胡才的六千戰兵,以及關寧的八千輔兵,加上太史慈本部兵馬的威懾力,想打敗蹋頓或許不可能,但擋住他還是有些勝算的。

“此議不妥,陸戰隊的高機動力和攻擊力,只是在近海地帶方能遊刃有餘,有了閻柔的覆轍在先,蹋頓肯定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如果我是他,就從潞縣以北的平原地帶迂迴,攻薊縣,取下薊縣後,再依次攻打雍奴、泉州,將漂渝津放在最末……”

魏延從諸葛亮手中奪過幾個棋子,一邊在沙盤上擺弄着,一邊說明:“這樣一來,就可以將攻擊力最強子義兄,人數最多的輔兵隊晾在一邊,但同樣能起到切斷糧道的作用。”

“離了海就不行?”太史慈對魏延的說法嗤之以鼻,冷哼道:“那就由某來守薊縣,看看蹋頓有沒有本事攻下城池?”

“還是不妥。”魏延搖搖頭,將沙盤上代表太史慈所部的棋子放到薊縣,然後將代表蹋頓的棋子向南一挪:“你若不在,蹋頓就沒了顧忌,大可率主力攻向漂渝津,然後以疑兵分別進攻雍奴、泉州,以作牽制……”

太史慈很不滿的嚷嚷道:“他又沒有千里眼、順風耳,怎麼就把我軍的佈置打探得這麼清楚?”

“就是這樣才麻煩啊。”魏延攤攤手道:“有閻柔、齊周這些人在,蹋頓在漁陽、燕國就是消息靈通,耳目便利,比我軍更像是主場作戰呢。”

太史慈想想也是,這次幽州之戰最讓人心煩的就是地方勢力成分複雜,根本無從判斷誰和雜胡有勾結,誰沒有。光靠看血統家譜肯定是不科學的,想要詳細排查又需要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自己這邊根本耗不起。想要通過調動來迷惑蹋頓,確實很玄乎。

他抓抓頭髮,惱火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文長,你倒是拿個主意出來啊。”

“某也想過了,不如干脆這樣……”魏延反對太史慈的意見,當然是有想法的,否則就成了鬥氣了。

他大手一揮,將棋盤上一通劃拉,將棋子歸成了兩堆,然後說出了自己的建議:“處處分兵,只會處處受牽制,不若這樣,放空泉州城,讓二位關將軍一起守衛漂渝津,如此,即便蹋頓全師猛攻,也能堅守數日。其他部隊全部集結,帶足半月所用的糧草,全師北上……”

“你瘋了!”太史慈被他嚇了一跳,其他人也紛紛側目相看。

後世有個事後諸葛亮的說法,就是形容某些人很喜歡在事後對經典戰例指手畫腳,說什麼戰線拉得太長,導致失敗,很多地方即便沒有防守,也不會有危險,因爲敵人根本沒去。

這些人往往忽略了其中的因果關係,有兵駐守,所以敵人不去,如果不處處設防,那就到處都是漏洞,敵人會作何選擇還用說嗎?

現在魏延的提議,就有這種傾向,只扼守漂渝津一處,放開整個漁陽防線,蹋頓的大軍就可以隨意來去。丟掉糧道容易,想奪回來卻難,萬一蹋頓腦子抽筋,不管不顧的南下衝進冀州腹地,局勢就更亂,更難以預計了,脫出掌控簡直是必然。

這分明就是孤注一擲,拿全軍的命運來搏勝負。

“就是要讓他來!子義兄和某的部隊機動力都很高,可以快速奔襲,不求擊敗蹋頓,但求牽制住他。烈火騎兵長途行軍速度普通,短距離的突襲卻沒問題,你我拖住蹋頓之後,由呂、張二位將軍施以致命一擊,視戰場的距離,其餘各部也可加以配合,如此一來……”

魏延手掌合攏,緊緊的握住了沙盤上代表蹋頓的棋子,冷笑有聲:“各個擊破,東線無憂,然後,我軍就可以從容北上了。”

衆人都皺起眉頭,思考魏延提議的利弊。

不可否認的是,這個計劃確實有一定的可行性,通過己方的調動,示破綻於人,藉以達到誘敵的目的,從而先解決在背後陰魂不散的蹋頓,如此便可全力對付鮮卑人了。

當然,出奇兵,必然要冒奇險,魏延的計劃必須每一步都不能疏忽,否則就是一場不測之禍。只是目前看來,這似乎是最具可行性的辦法。

沉默片刻,有人緩緩開口,語氣、語意全是否定之意:“表面看來沒問題,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很棘手的。”

()

七二四章 兄弟齊心八八五章 退避三舍七八三章 拍案驚奇六八五章 佳話良緣四六五章 高唐會盟第50章 一擲定乾坤三零四章 更有一山高八一一章 願賭服輸二二七章 攪動局勢第2章 揚眉劍出鞘五八七章 誰是大草包四四六章 軍師鬥法四二四章 幽州牧劉虞第5章 世事總無常五二三章 脣槍舌劍三二四章 忠言與陰謀第54章 謀事貴深遠四四三章 一語破天機五五零章 漢末縱橫家二二六章 宛洛之變九五九章 白馬爲名二一二章 小天師張寧五三五章 找茬與反制二零三章 輕騎騷擾戰六三三章 張頜論武八七二章 曹操的苦惱六五一章 陰謀浮現五三七章 奇葩小蘿莉六三九章 忽悠瘸了四一五章 殺機畢見四五四章 天命所歸四八二章 政事繁雜一八零章 都昌城下九三五章 沉默的行軍四七五章 獻捷揚威名八零八章 都傻眼了第48章 陷陣亦無悔三九二章 幕後英雄五九六章 裝備換命四三六章 一沾即走七六二章 借刀殺人七一六章 逆襲落空一三八章 陽人之戰五八零章 父子同心七一九章 洗盪胡塵三六零章 誘敵深入三五零章 驚魂落雁谷一三零章 誰是大英雄二一六章 態勢與憂慮六二八章 一起打架吧四四一章 難忍之痛五七七章 曹豹逆襲七一六章 逆襲落空五八八章 以漢之名二八八章 機不可失八九四章 連營夜戰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七一五章 詭異襲擊四一五章 殺機畢見五八四章 各有煩惱四零二章 克敵之謀七七一章 戰後構想四零一章 戰場態勢六二二章 拂曉朔風悲六一七章 泗水伏擊戰六二五章 順天者昌六零一章 願者上鉤九五四章 追悔莫及三八五章 逝者如風五七三章 扮豬吃虎六四三章 深遠佈局七八六章 尋根究底九零六章 龍山會戰三一六章 陣前相見一八零章 都昌城下八七一章 風形水勢二五八章 王羽的兵諫四三八章 看誰人更多七九八章 意氣風發第21章 河畔追賈詡八四零章 戰爭潛力七零八章 戰後餘波七百章 鐵騎碾壓三九四章 再失良機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一七七章 軍威煊赫三零八章 大戰在即四四二章 鬼才郭奉孝五零一章 從林王者三九二章 幕後英雄七七九章 大包大攬五四八章 潛龍在淵八二五章 定北諸事一一零章 大鬧一場一四一章 結盟遼東第7章 一諾千金重六五九章 突城而入七三二章 漢軍威武五六二章 無畏者無敵八一八章 魄力的差距
七二四章 兄弟齊心八八五章 退避三舍七八三章 拍案驚奇六八五章 佳話良緣四六五章 高唐會盟第50章 一擲定乾坤三零四章 更有一山高八一一章 願賭服輸二二七章 攪動局勢第2章 揚眉劍出鞘五八七章 誰是大草包四四六章 軍師鬥法四二四章 幽州牧劉虞第5章 世事總無常五二三章 脣槍舌劍三二四章 忠言與陰謀第54章 謀事貴深遠四四三章 一語破天機五五零章 漢末縱橫家二二六章 宛洛之變九五九章 白馬爲名二一二章 小天師張寧五三五章 找茬與反制二零三章 輕騎騷擾戰六三三章 張頜論武八七二章 曹操的苦惱六五一章 陰謀浮現五三七章 奇葩小蘿莉六三九章 忽悠瘸了四一五章 殺機畢見四五四章 天命所歸四八二章 政事繁雜一八零章 都昌城下九三五章 沉默的行軍四七五章 獻捷揚威名八零八章 都傻眼了第48章 陷陣亦無悔三九二章 幕後英雄五九六章 裝備換命四三六章 一沾即走七六二章 借刀殺人七一六章 逆襲落空一三八章 陽人之戰五八零章 父子同心七一九章 洗盪胡塵三六零章 誘敵深入三五零章 驚魂落雁谷一三零章 誰是大英雄二一六章 態勢與憂慮六二八章 一起打架吧四四一章 難忍之痛五七七章 曹豹逆襲七一六章 逆襲落空五八八章 以漢之名二八八章 機不可失八九四章 連營夜戰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七一五章 詭異襲擊四一五章 殺機畢見五八四章 各有煩惱四零二章 克敵之謀七七一章 戰後構想四零一章 戰場態勢六二二章 拂曉朔風悲六一七章 泗水伏擊戰六二五章 順天者昌六零一章 願者上鉤九五四章 追悔莫及三八五章 逝者如風五七三章 扮豬吃虎六四三章 深遠佈局七八六章 尋根究底九零六章 龍山會戰三一六章 陣前相見一八零章 都昌城下八七一章 風形水勢二五八章 王羽的兵諫四三八章 看誰人更多七九八章 意氣風發第21章 河畔追賈詡八四零章 戰爭潛力七零八章 戰後餘波七百章 鐵騎碾壓三九四章 再失良機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一七七章 軍威煊赫三零八章 大戰在即四四二章 鬼才郭奉孝五零一章 從林王者三九二章 幕後英雄七七九章 大包大攬五四八章 潛龍在淵八二五章 定北諸事一一零章 大鬧一場一四一章 結盟遼東第7章 一諾千金重六五九章 突城而入七三二章 漢軍威武五六二章 無畏者無敵八一八章 魄力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