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二章 鬼才郭奉孝

卷一 男兒生亂世,亂世當稱雄 四四二章 鬼才郭奉孝

古人給街巷取名的方式通常比較直觀,街巷上住着李姓大戶,便以李家巷稱之;街上時常有黑衣衛士聚集,就稱之爲烏衣巷;荀彧的目的地——青梅巷,最大的特徵也不過是巷口的幾株梅樹罷了。

時值隆冬時節,自然沒有果實累累,枝葉茂盛的梅樹來應景,不過,當荀彧所乘的烏蓬馬車停在某間宅院門前時,依然感受到了一股撲面而來的清幽雅緻之氣。

還沒進門,就能聞到院內傳出的那股沛然清香,仔細聆聽,雖不聞絲竹管絃之聲,但依稀可聞的水沸之聲卻半點不見庖廚的俗氣。

荀彧向車伕擺擺手,示意對方在門外遠處等候,自己整了整衣冠,也不叩門,徑自推門而入,看他那行雲流水的動作,竟似早就知道門只是虛掩,聊以候客一般。

走不多遠,荀彧忽地揚聲長笑道:“不知哪位高士在堂,竟惹得奉孝這般好興致,親手煮茶奉盞以款?荀彧不才,吝請一見。”

廳堂內傳來一個清朗的聲音,悠然答道:“所謂見山不是山,嘉本以爲這話指的只是那些愚人,卻不想文若兄竟然也爲俗事所惑,以至着了相,迷了靈慧,枉費了小弟虛席待客的這番情意。可惜,可嘆啊……”

“唔?”荀彧微微一怔。

潁川荀家乃是百年世家,他的祖父荀淑知名當世,號爲神君,家中出仕爲官者更是數不勝數,聞名天下的潁川書院,正是由荀家的一所別院改建而成。

因爲這個淵源,荀家雖然沒有四世三公的袁家那樣的顯赫與野心,但荀家子弟無不交遊極廣,人脈遍佈天下,荀彧正是其中翹楚。

郭嘉爲人清高,不屑象普通士子那樣到處拜會名士,參加士子集會以揚名,故而才華雖高,名聲卻不顯於外,其人的性格爲人更是乏人知曉。

但對荀彧來說,這些都不是秘密,他很清楚郭嘉的愛好和習慣。這個年輕人自幼身體就不好,卻又喜歡通宵達旦的讀書或清談,因身體之故不能飲酒,故而只能以茶代之。

他在院外就聞到了那股清香氣息,通過曹軍的情報系統,又得知有某些神秘來客在城中活動,所以一口道出,郭嘉是在招待某個不請自來的客人,卻不想對方矢口否認,並且直言說:是在虛席等候自己……饒是荀彧素有機變之能,一時也不知該如何作答圓場了。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文若兄何故遲疑不進?莫不是嫌棄小弟這間陋室過於簡陋,不足以招待貴客嗎?”語調平穩,意態從容,廳堂中的郭嘉似乎完全不知道荀彧的尷尬似的,只是淡然延客。

“那就叨擾了。”荀彧一邊舉步入堂,一邊暗自苦笑。

早就知道此間主人性情清高,言辭犀利,不是個好相與的。本待挑破某些關係,藉以在氣勢上佔個上風,至少不落下風,誰知還是被人一句話就給壓回來了。不是自己不努力,實在是對方太高明瞭啊。

好在自己不是來審案的,而是來探口風,施以籠絡來的,不然今天這檔子事兒啊,還真不是一般的難辦。

室內的佈置很簡單,郭嘉原也不是真正的主人,只是暫時借住而已,故而也沒什麼陳設。

一張書案擺在中央,左手邊是書架,除了藏書之外,還擺了一張古琴。另一側卻是爐竈,爐膛中木炭燒得正旺,炭火之上,被擦洗得甑明瓦亮的銅壺已是沸然有聲。

郭嘉正肅坐在炭火前,神情莊肅,看上去完全不像是在煮茶,而是在做着某件關乎天下興亡,社稷安危的大事一般。

更讓人無從置評的是,這般凝重之中,偏偏又帶了一絲閒逸之氣,正合了郭嘉那句見山不是山的禪機——壺裡煮的,看起來是茶,其實不是茶,而是天下。

郭嘉也不招呼荀彧,只是凝神聽着水聲,須臾,他面露喜色,從旁邊取過兩隻磁瓶,將其置於距離炭盆稍遠的地方擺正。接着又緩緩起身,從書架上取了一柄非常乾淨的銀勺,在兩個磁瓶其中之一舀出小半勺雪花一樣白的精鹽,打開銅壺蓋子,輕輕放進了水裡。

直到這時,他纔回轉身來,衝荀彧略帶歉意的笑笑,以示對方稍等。然後又把心思轉回到銅壺上。

待壺中的水聲稍大,他揭開壺蓋,用另一把銀勺撇淨水面上的細碎泡沫。接着,再次蓋住了銅壺。

頃刻之後,壺中水沸聲如落珠。

郭嘉再度掀開壺蓋,此番卻不撇水,而是用一把大銅勺將沸水舀出兩大勺來,倒入事先預備好的磁碗內。隨即,用一根竹夾子在水中輕輕攪拌,邊攪,邊用銀勺從另一根天青色瓷瓶內舀了些細如碎米般的茶末,緩緩投入沸水之內。

此時斗室內已經是茶香四溢,不用喝,便已醺然。

在漢代,茶還只流行於上層社會,非勳貴公卿不能品嚐。而漢朝是華夏文明的一個高峰,無論是在國力武功,還是在禮儀文化上,流行於貴族階層的飲茶之禮自然應運而生。

荀彧也是豪門世家出身,對此倒也不會陌生,不過,他從未見過有人能將這煮茶、飲茶之禮,演繹出這等境界,這簡直已經不是一種禮儀,而是應該以‘道’稱之。

荀彧只覺身不由己一般,機械般地隨着對方請茶的動作而舉盞,隨着郭嘉落盞的動作而直腰,只覺得對方的每一個動作都暗含節律,如臨風而起舞,美不勝收,根本忘記了去品口中茶水是何滋味!

對方身上的衣裳不過青衣麻布,茶具也遠稱不上名貴,茶室亦不過數尺斗室而已,遠稱不上堂皇,然而,在荀彧眼中,眼前之人直如濁世之中的翩翩佳公子,舉手投足之間,一絲煙火氣也無。

這一刻,他已然有了明悟:自己徹底失去了這場談話的主動權。不過,既然遇上的是這麼一個對象,自己輸得卻也不冤。同時,他也在慶幸,好在勸住了主公,沒當真遣人相召,不然的話,這事情恐怕就要棘手了。

那銅壺本來就不大,須臾之間,一壺水分完,郭嘉略略謙遜幾句,意思是準備不足,並非有心怠慢遠客,荀彧也終於算是找到了個說話的機會。

“奉孝,愚兄今日會來,也是偶然起念,你怎會早早知道?莫非這世間當真有能掐會算,未卜先知之能?”

“未卜先知,純屬虛妄,然則,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嘉雖不才,但這見微知著的本領,還是有那麼幾分的。”從荀彧一進門開始,兩人就在打機鋒,不過,郭嘉的言辭卻很直接。

“當日小弟離開鄴城南渡,文若兄就已經來過一次,邀嘉往曹將軍幕府效力,小弟以不甘人下的理由拒之。志才兄遠赴琅琊,策動泰山羣寇攻青州,也非是什麼秘密,今日夏侯傑快馬由東門入城,形容狼狽,這泰山一戰的勝負,志才兄的安危,豈不是已然分明?”

郭嘉臉上不見得意,反而泛着一絲沉痛之色,語氣卻依舊是淡淡的:“日前曹子孝將軍在清河戰沒,軍中已是爭議四起,而今志才兄又去,青州橫掃河北之勢已然無可抵擋,對孟德將軍來說,應該已經是內憂外患,焦頭爛額了吧?”

不等荀彧說話,他便自問自答道:“嘉自忖還有那麼幾分薄名,志才兄也對嘉頗爲推崇,若是昔人果然已沒,臨終之際,想必也是有所交待。既如此,文若兄今日來,是應有之義,若是不來,那才真是小弟看走了眼,將孟德將軍看得過高了呢。”

淡淡幾句話,前因後果,涉及的諸多複雜關聯,已是清清楚楚,條理分明,荀彧只覺一陣無語,預先準備好的那些言辭,竟是盡數作廢,沒一句再能用得上。

荀彧生平見過的人物太多太多,以他的眼力和識人之明,除了王羽那個怪胎之外,從未遇上任何一個讓他怎麼也看不透的人物。

直到今天,他真正看到了這個不爲外界所知的年輕人真正的才華,鬼神難測的才華,他才意識到,自己所謂的識人之明,其實沒有傳說中那麼神奇,天下之大,人才輩出,豈是他荀彧一目可以盡收的?

這不是他和郭嘉的第一次會面。

袁紹入主冀州時,和很多頗具才名的士子一樣,郭嘉曾受辛評、郭圖之邀,北上鄴城,加入了袁紹的幕府。其中如牽招一般,出人頭地者有之;和大多數人一樣,默默無聞者有之;只有郭嘉是最特別的。

他在袁紹的聲勢最大,在界橋阻擋了公孫瓚和王羽聯手的鋒芒的那一刻,斷言道:袁紹不懂用人,非成大事之人。然後飄然離去。

這是個相當不起眼的事件,連向郭嘉發出邀請的郭圖和辛評都沒放在心上,更別提志得意滿的袁紹了。唯一對此事表示關注的,唯有戲志才。

他執掌曹軍的情報系統,大事小情都瞞不過他,而他又是潁川名士中,爲數不多的,真正意識到了郭嘉的才華之人。

戲志纔將這個消息轉達給了荀彧,於是纔有了荀彧的第一次招攬。結果兩人見面後,郭嘉坦言表示,不肯居於人下,哪怕在他之上的首席軍師是好友戲志才也一樣。

這樣的條件,荀彧當然沒法答允,別說他這個幕僚,就算是曹操,也不可能隨便就答應這種條件啊!

軍中最重規矩,華夏文明最看重的同樣也是上下尊卑之別,戲志才幹的好好的,立功無數,哪有給郭嘉上位的餘地?更何況,郭嘉後來居上,越過的可不僅僅是戲志才一個人,而是整個幕府!

當時荀彧沒見識到郭嘉的才華,倒是將其狂傲清高之氣領略了個十足十,事後回報,曹操也沒當一回事,這件事就這麼耽擱下來了。

這次接觸,郭嘉的作風依然和從前一樣直截了當,但不同的是,他這次沒有刻意談條件,而是將他的才華謀略不着痕跡的展示了出來,一下就把荀彧給震住了。

從入門到現在,郭嘉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是有的放矢的,給荀彧帶來的,只有一個接一個的震驚。

再想到郭嘉對袁紹的精準預言,以及戲志才臨終之際的鄭重舉薦,荀彧對這位鬼才的重視,也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然而,這還不是結束,就在荀彧思緒翻涌的當口,郭嘉又用淡淡一句話,徹底擊垮了他的心防。

“其實文若兄想的倒也不錯,青州的確來過人了,就在昨夜。若只是以時間而論,文若兄其實是差了一步的。”

郭嘉一臉的雲淡風輕,神情語氣,都是那樣的淡然,說出來的話,卻像是驚雷一般,在荀彧耳邊轟然炸響。

三四六章 決死突圍戰七七八章 任他千般計一五三章 煮酒論英雄九四四章 生死鏖戰四零九章 漢家多英傑二四三章 誰家奇女子三一一章 不謀而合二零八章 曲終殺機現七五四章 攻防兩強一二一章 形勢突變一二五章 暗中較技五七六章 麻煩上門八三一章 花開兩朵四一九章 追亡逐北八二九章 事難兼顧四四八章 青州陰符一七六章 東萊太史慈二零七章 戰歌嘹亮二五九章 河北有名將五二五章 日趨複雜二六零章 尋他千百度四六一章 尋人終有跡六八五章 佳話良緣三零三章 戰不約期八五二章 家國天下事四八六章 巍巍乎太行三九零章 八門金鎖第72章 夜探皇城二一六章 態勢與憂慮五五三章 揚帆東渡一八六章 俊傑何其多第49章 破軍有白馬三九七章 黎明之前二六七章 碧血染黃沙六四三章 深遠佈局一六六章 玉石俱焚九七四章 攻川部署六七一章 泰山壓頂一四四章 滔天巨浪第84章 再連一環二三四章 人心與偵查八二一章 願者上鉤七零一章 震怖四方一八六章 俊傑何其多八五七章 錦帆甘興霸一四零章 激戰方酣六零九章 龍鳳齊獻計一三六章 超強斥候戰六九八章 亂中有序八零二章 不祥的預感第88章 一語驚四座七三一章 幽州之殤三七四章 橫掃千軍三四零章 疾風蕭蕭鳴八二八章 陳琳獻策八四二章 決戰之期六二二章 拂曉朔風悲九二零章 塵埃落定一八三章 何謂空談第11章 一語道天機第7章 一諾千金重第72章 夜探皇城六七八章 分兵與隱憂三九七章 黎明之前四八一章 千頭萬緒三零一章 空圍城計六四七章 直取中宮八六二章 四大主戰場八六二章 四大主戰場二一零章 流星火雨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一九四章 周邊不寧二五六章 一戰而潰九三八章 可進豈言退四四七章 驃騎名錄三二六章 引狼入室第43章 人皆有所長二五六章 一戰而潰八九一章 意外決策三零七章 情報戰精要第61章 明槍與暗箭五七七章 曹豹逆襲一八七章 且戰且謀一一一章 威逼利誘二七八章 孰勝孰敗第11章 一語道天機九五九章 白馬爲名二五五章 奪橋先鋒戰九七二章 席捲勢成六四九章 虎女亦有謀四六七章 以剛克柔第16章 復仇誰當先三三五章 青州羽林軍九零四章 定計破敵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六八四章 運籌千里外第19章 暗流涌動時九二五章 最終抉擇九三一章 終極戰略七八二章 遼東故事
三四六章 決死突圍戰七七八章 任他千般計一五三章 煮酒論英雄九四四章 生死鏖戰四零九章 漢家多英傑二四三章 誰家奇女子三一一章 不謀而合二零八章 曲終殺機現七五四章 攻防兩強一二一章 形勢突變一二五章 暗中較技五七六章 麻煩上門八三一章 花開兩朵四一九章 追亡逐北八二九章 事難兼顧四四八章 青州陰符一七六章 東萊太史慈二零七章 戰歌嘹亮二五九章 河北有名將五二五章 日趨複雜二六零章 尋他千百度四六一章 尋人終有跡六八五章 佳話良緣三零三章 戰不約期八五二章 家國天下事四八六章 巍巍乎太行三九零章 八門金鎖第72章 夜探皇城二一六章 態勢與憂慮五五三章 揚帆東渡一八六章 俊傑何其多第49章 破軍有白馬三九七章 黎明之前二六七章 碧血染黃沙六四三章 深遠佈局一六六章 玉石俱焚九七四章 攻川部署六七一章 泰山壓頂一四四章 滔天巨浪第84章 再連一環二三四章 人心與偵查八二一章 願者上鉤七零一章 震怖四方一八六章 俊傑何其多八五七章 錦帆甘興霸一四零章 激戰方酣六零九章 龍鳳齊獻計一三六章 超強斥候戰六九八章 亂中有序八零二章 不祥的預感第88章 一語驚四座七三一章 幽州之殤三七四章 橫掃千軍三四零章 疾風蕭蕭鳴八二八章 陳琳獻策八四二章 決戰之期六二二章 拂曉朔風悲九二零章 塵埃落定一八三章 何謂空談第11章 一語道天機第7章 一諾千金重第72章 夜探皇城六七八章 分兵與隱憂三九七章 黎明之前四八一章 千頭萬緒三零一章 空圍城計六四七章 直取中宮八六二章 四大主戰場八六二章 四大主戰場二一零章 流星火雨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一九四章 周邊不寧二五六章 一戰而潰九三八章 可進豈言退四四七章 驃騎名錄三二六章 引狼入室第43章 人皆有所長二五六章 一戰而潰八九一章 意外決策三零七章 情報戰精要第61章 明槍與暗箭五七七章 曹豹逆襲一八七章 且戰且謀一一一章 威逼利誘二七八章 孰勝孰敗第11章 一語道天機九五九章 白馬爲名二五五章 奪橋先鋒戰九七二章 席捲勢成六四九章 虎女亦有謀四六七章 以剛克柔第16章 復仇誰當先三三五章 青州羽林軍九零四章 定計破敵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六八四章 運籌千里外第19章 暗流涌動時九二五章 最終抉擇九三一章 終極戰略七八二章 遼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