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四章 天命所歸

關家莊是坐落在黃河北岸的一座塢堡,地處陽平、魏兩郡交界處,是往來東西的必由之路之一,很多經由黃河往來的商船都會在此停靠。

莊主關定有些家財,自己和祖上卻都未曾出過仕,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兒孫輩之中能出個當官的,官,越大越好。

在正常情況下,這這種事也只能是在做夢時想想了。從地方豪強,到出仕爲官,須得使大價錢,按部就班的從基層開始。

單是在縣衙中謀個吏職容易,先帝在位時,這是有明碼標價的,一萬錢足矣。但往上升就很麻煩了。

從秩俸一千六百石的縣令,到縣長,功曹史,縣尉,縣丞,主簿,廷掾,主記室,少府,門下游繳,門下賊曹,門下議曹,門下掾史,閭師,縣佐,最後到秩俸白石以下的縣史,大漢的縣級政府機構也算是應了那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俗語。

一級級升上去,就算每級都只須一萬錢的標準,綜合下來,也是十幾萬錢啊!對一個普通的莊主來說,這是相當難承受的數目了。何況,生財有道的先帝可不笨,對不同秩俸的官員,設置的是翻倍遞增的標準。

當初司徒崔烈爲了升官,花了足足五百萬錢,饒是如此,靈帝在宣讀旨意時,還不無遺憾的對十常侍說道:“當初決定的有些倉促了,其實司徒這個官,可以賣到一千萬的。”

重金買官的還包括曹操的老爹曹嵩,所以,在名士圈中,曹操的世家子地位飽受質疑,就是因爲他祖上是宦官,老爹又是買的官。沒多少世家人的風骨。

當然,鄙夷歸鄙夷,但這並不影響他們與曹家之間的交往。靈帝一朝末期,有幾個升職的官員沒掏過錢?無非多少罷了。衆人對崔烈、曹嵩的鄙夷,正如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優越感這種東西,只要你用心挖掘,總是會有所發現的。

關定沒有清河崔氏、陳留曹家那麼財大氣粗,既沒有人脈。也沒有經濟支撐,想當官,當大官,終究也只是泡影虛幻。然而,靈帝崩了。如今已是亂世,亂世之中,太平年月的規矩就不那麼好用了。

老官迷關定敏銳的意識到,亂世給他和關家帶來的機遇,絕對是千載難逢的。

實際上,早在中平年間,他就對膝下兒子嚴加督促。令自幼體弱的長子讀書,對少年早慧的二子關平期許更高,讀書習武兩不耽誤,試圖培養個文武雙全的將軍出來。

時至如今。長子關寧已年過二十,在各方面都沒顯示出什麼過人之處出來,老關定無奈之下,也只能將家中的生意交給其打理。讓他意外的是,平平無奇的長子卻在商道上展示出了極高的天分。將家中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條。

特別是在青州開始搞海鹽壟斷之後,藉着地利之便,不顧袁紹的禁令與青州接洽的關寧如魚得水,在短短一年之間,就將家中生意擴大了好幾倍。

成倍增長的財富,讓老關定樂得合不攏嘴,他貪圖的不是錢財,而是錢財能帶來的機遇。

要知道,幼子關平可是極附和他的期望的。

此子如今雖還年方十五,距離行冠禮還差那麼幾歲,但卻出落得一表人才,武藝精湛不說,兵書戰策也學了不少。更爲難能可貴的是,這少年身上絲毫不見普通少年的浮躁之氣,沉穩的性格,讓每位師長都是讚歎有加,稱之爲有大將之風。

有子如此,家族的財富又在急遽膨脹,老官迷關定認定,自己的夢想就在眼前了。

趁着河北時局動盪,他大把大把將錢財灑出去,招兵買馬,廣蓄軍械,招募出了一支規模和戰力都很可觀的私兵出來。

此外,他還推拒了關平最後一任老師——韓瓊讓幼子加入冀州軍的提議。倒不是他看透了冀州軍最終失敗的結局,他只是對按部就班深惡痛絕罷了。

韓瓊的推薦,頂多讓兒子成爲大戟士中的一個小兵。袁公很少親身臨陣,就算親身臨陣了,也不會身先士卒,做他的親衛,哪有上戰場立功的機會?真得了機會更糟,那只是意味着,袁軍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指望兒子力挽狂瀾,摧敵狂鋒?

關定只是官迷,並不是玄幻小說迷,他可不會做這種美夢。大軍崩潰時,個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能保住命已是天佑之人,能力挽狂瀾的,準是天神附體了。

所以,雖然他也覺得冀州的形勢更好,但還是不打算讓幼子去投效,因爲這不利於迅速升官。

長子關寧對他的盤算很是不屑,多次表示,要投軍也應該去青州,在冠軍侯麾下奮戰。奈何老關寧始終覺得青州打不贏這場大戰,而且,青州軍中的上將太多,根本沒有兒子上升的途徑。

他終究還是想找一條捷徑。

關寧拗不過老爹,琢磨着弟弟年紀尚幼,此事倒也不急於一時。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平原大戰消息傳來,關寧欣喜之下,帶着全部的商隊趕往平原尋找新的商機時,關家莊也迎來了關定期待已久的客人。

“玄德公、子遠先生,請上座!”關定笑得嘴都合不攏了,微眯的眼睛中,閃爍的精光之明亮,幾不在關羽之下。

他高興啊,他夢寐以求的明主終於來了。

就像後世的股民一樣,有人喜歡追漲,也有人喜歡殺跌,在關定眼中,劉備就是他能想到,並且能遇見的最佳潛力股。

劉備有名聲,還有個宗親的身份,這些年轉戰河北、中原,也很是積累了一些人脈,現在雖然落魄,但誰能保證他將來不會鹹魚翻身,有一番作爲?

這種投資,當然有很大的風險,但經商半輩子的關定也有自己的看法。富貴險中求,想不按部就班的改變社會地位,不冒點險怎麼行呢?

落魄,有落魄的好處啊!

雪中送炭的情分,不是比錦上添花強多了?自家這點財富和資源,無論是放在戰前的冀州,還是戰後的青州眼裡,都是九牛一毛的小意思。可對於劉備來說,幾百精銳私兵。幾十萬錢的錢糧,足以讓他擁有東山再起的一戰之力。

只要劉備成爲一方豪雄,平兒就是開創級別的功勳大將,地位雖然比不上關羽,但也應該不在青州那五上將之下!

這。纔是登天的捷徑啊!對此,關定滿懷期望。

“寧翁方是主家,備不過客人而已,哪有鳩佔鵲巢的道理?還是寧翁與子遠先生居首,備與二弟在下首相陪,如此方能心安啊。”劉備多少也品出關定未道明之意了。

他的身份比較特殊,名義上從屬於青、幽聯軍一方。是戰勝者,但由於他和王羽之間的暗中較量,實際上已經撕破臉了。

好在是暗戰,並未曝光。所以青州方面也不好大張旗鼓的通緝他,而冀州一方就算沒自顧不暇,也不會把他視爲主要敵人,或者重要角色。所以,劉備在河北地界行走。不會有任何來自官面上的麻煩。

儘管如此,他也不是走到哪兒,都能收到這樣的盛情款待的。如此豐厚的飲食供應,就算他當日據有半郡之地時,也從未享受過。

所謂禮下於人,必有所求。

打從在落雁谷兵敗逃亡,本意從袁紹控制區渡河南下,避開王羽的追殺,在渡河前巧遇關定,住進關家莊至今,已經過了大半個月。劉備察言觀色,對於關定的心思,已經看得洞若觀火。

對關定這種投機者的出現,劉備是非常歡迎的,他要翻身,就是得靠這種人。而亂世之中,從來都不乏投機者,正如當年資助曹操起兵的衛弘。

對這種人,劉備可以很大方的許諾,保證將來對方在自己勢力中的地位和前途。羣雄之中,沒哪個人比他更瞭解,白手起家的艱難了。

王羽從默默無聞到名震天下,似乎成長得也很快,但必須看到,他起兵之初,不是一窮二白的,而是有老王匡苦心積攢下的五百精銳,還有數千河內郡兵。曹操、孫堅都不用說,天下羣雄之中,只有劉備是確確實實的從零開始。

其中的辛酸,真是誰經歷誰知道,一言難以盡述吶。

劉備暗地裡觀察過關家莊的莊丁,很滿意的看到,這些莊丁身強體壯,精神飽滿,只要稍加訓練,就可與他曾經練出的白眊近衛相媲美了。

有了這三百多人爲中堅,只要再拉些民壯虛張聲勢一番,一直數千人的大軍就算是成型了。

河北雖然塵埃落定,但天下大着呢,四處都有亂戰發生,憑藉這麼一支軍隊,加上二位義弟的勇猛,還怕打不出一片新天地嗎?

當然,光是這些還不夠。

三弟如今尚在青州軍中,但劉備有信心,只要自己的消息傳入對方耳中,那個三弟就會兼程來投,只要王羽不痛下殺手,攔是肯定攔不住的。

他意識到的不足,不是張飛的問題,而是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

通過和王羽的暗中較量,劉備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在戰陣上,他其實並不比青州差太多;韜略上,差距應該也不會大到天差地別的地步。之所以一敗塗地,別說還手,連具體失敗的原因,都是事後才總結出來的,關鍵就在於情報和大局觀上的全面落後。

這種缺陷,想要彌補可就難了,不是一兩個有財有勢的投機者就能解決的。

好在,在慘敗之後,上天似乎都在垂憐自己,接二連三的爲自己提供了機遇。先是在彷徨無依之際遇見了關定,隨後又在抵近觀察戰場時救下了許攸……重整旗鼓的希望,和彌補缺陷的希望,竟然同時出現了!

誰敢說自己不是天命所歸?

這一刻,劉備眼前一片光明。

四四一章 難忍之痛九五九章 白馬爲名第93章 劍指何處二三六章 龍戰於洋八零七章 分歧與對峙八五六章 荊襄之變八五八章 凌厲殺機第63章 河畔血戰遲五二四章 噩耗迭傳六四零章 王羽的遠見五零七章 奇計怪招二五三章 精準預測七四零章 血債血償一二七章 複雜的形勢一八九章 黃巾大聯盟三五七章 三個條件二七七章 計謀與鏖戰二一五章 螳螂與黃雀第84章 再連一環三六三章 民心似水三四五章 追悔莫及六零六章 江淮變局一五三章 煮酒論英雄二九五章 狼煙四起五一零章 迴歸正朔八九六章 時也命也九七六章 文明的復興九一五章 破箭之陣七一零章 神醫華佗九一九章 追亡逐北八六四章 風起荊襄第32章 大義是爲名第84章 再連一環七四八章 旌旗所向八零二章 不祥的預感三四六章 決死突圍戰八一五章 貿易戰爭五五一章 再生變數四二八章 權術與公心五二四章 噩耗迭傳六零三章 突襲與潛越二一一章 明火暗箭一九零章 幕後推手二六八章 英傑匯聚七八一章 用心良苦一四二章 國器之才八七八章 各掀底牌四三六章 一沾即走七七零章 孔明的震驚六百章 誰坑了誰三零七章 情報戰精要九五二章 趙雲弄巧三九零章 八門金鎖五六六章 奇招迭出九七五章 吾志高遠五九二章 疾風烈火九四一章 千軍如席捲第21章 河畔追賈詡一四四章 滔天巨浪四四零章 墜馬薦郭嘉五零四章 安邑之戰四九三章 底氣十足第67章 三英戰呂布八八八章 先見之明八九六章 時也命也九三三章 錦囊藏妙計第53章 波瀾猶未息八三八章 青州初印象第24章 相識莫恨晚五八三章 天下一盤棋三三零章 冥冥中聞聲六八四章 運籌千里外九七九章 帝國的遠征八五三章 賈詡論勢四四六章 軍師鬥法第63章 河畔血戰遲七四八章 旌旗所向七一七章 冰上激戰六一八章 猛將對猛將一八九章 黃巾大聯盟三二八章 速戰速決五四八章 潛龍在淵九七九章 帝國的遠征一八三章 何謂空談六九八章 亂中有序第40章 重賞值萬金七七八章 任他千般計一五九章 兵者詭道也一八七章 且戰且謀五五八章 高調南下三二六章 引狼入室五九四章 四面吳歌一七六章 東萊太史慈五三零章 難以揣度八七三章 強攻封丘七八三章 拍案驚奇三七二章 鐵騎突出五八八章 以漢之名八零六章 遼東水師七八二章 遼東故事
四四一章 難忍之痛九五九章 白馬爲名第93章 劍指何處二三六章 龍戰於洋八零七章 分歧與對峙八五六章 荊襄之變八五八章 凌厲殺機第63章 河畔血戰遲五二四章 噩耗迭傳六四零章 王羽的遠見五零七章 奇計怪招二五三章 精準預測七四零章 血債血償一二七章 複雜的形勢一八九章 黃巾大聯盟三五七章 三個條件二七七章 計謀與鏖戰二一五章 螳螂與黃雀第84章 再連一環三六三章 民心似水三四五章 追悔莫及六零六章 江淮變局一五三章 煮酒論英雄二九五章 狼煙四起五一零章 迴歸正朔八九六章 時也命也九七六章 文明的復興九一五章 破箭之陣七一零章 神醫華佗九一九章 追亡逐北八六四章 風起荊襄第32章 大義是爲名第84章 再連一環七四八章 旌旗所向八零二章 不祥的預感三四六章 決死突圍戰八一五章 貿易戰爭五五一章 再生變數四二八章 權術與公心五二四章 噩耗迭傳六零三章 突襲與潛越二一一章 明火暗箭一九零章 幕後推手二六八章 英傑匯聚七八一章 用心良苦一四二章 國器之才八七八章 各掀底牌四三六章 一沾即走七七零章 孔明的震驚六百章 誰坑了誰三零七章 情報戰精要九五二章 趙雲弄巧三九零章 八門金鎖五六六章 奇招迭出九七五章 吾志高遠五九二章 疾風烈火九四一章 千軍如席捲第21章 河畔追賈詡一四四章 滔天巨浪四四零章 墜馬薦郭嘉五零四章 安邑之戰四九三章 底氣十足第67章 三英戰呂布八八八章 先見之明八九六章 時也命也九三三章 錦囊藏妙計第53章 波瀾猶未息八三八章 青州初印象第24章 相識莫恨晚五八三章 天下一盤棋三三零章 冥冥中聞聲六八四章 運籌千里外九七九章 帝國的遠征八五三章 賈詡論勢四四六章 軍師鬥法第63章 河畔血戰遲七四八章 旌旗所向七一七章 冰上激戰六一八章 猛將對猛將一八九章 黃巾大聯盟三二八章 速戰速決五四八章 潛龍在淵九七九章 帝國的遠征一八三章 何謂空談六九八章 亂中有序第40章 重賞值萬金七七八章 任他千般計一五九章 兵者詭道也一八七章 且戰且謀五五八章 高調南下三二六章 引狼入室五九四章 四面吳歌一七六章 東萊太史慈五三零章 難以揣度八七三章 強攻封丘七八三章 拍案驚奇三七二章 鐵騎突出五八八章 以漢之名八零六章 遼東水師七八二章 遼東故事